致命倒数上映时间:一个虚构的故事---美国经济已经被中国“赶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8:29:29
       

  新华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 李云路 王建华)近年不断鼓吹人民币快速大幅升值的美国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又描述了一个关于中国的最新“神话”——其高级研究员萨勃拉曼尼亚13日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衡量,中国经济已于2010年超越美国。

  萨勃拉曼尼亚的研究结论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达14.8万亿美元,而美国的经济规模为14.6万亿美元,中国经济已超越美国高居世界第一了。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民意调查机构——皮尤公众与媒体研究中心于12日公布了一项最新的民调结果,47%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仅31%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这份名为《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的调查显示,67%的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威胁主要来自经济方面而非军事,而53%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政府在经济和贸易问题上,应对中国采取更严厉的态度。

  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50年前提出的要用五六十年“赶超”美国的战略目标,如今却已在美国研究机构的一纸“研究结论”中实现了,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受访的北京经济分析人士指出,显然,西方一些人“毫不吝啬地”把世界经济冠军的光鲜“头衔”授予中国并非是为了表示赞美和祝贺,中国人应该对这个并不符合实际的“第一”保持清醒头脑,明确自己的国际定位。

  “彼得森的研究结果是不科学的、不负责任的,其目的是为人民币升值进行蛊惑和施压,并想让中国承担远超自身能力的责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

  关于皮尤的民意调查结果,陈凤英指出,鉴于绝大多数美国民众缺乏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其调查结果只能说是反映了其在经济危机低谷期的心态,并不能作为评价中美两国经济实力的参考。

  全球国际比较项目是由联合国发起、世界银行组织实施的一项全球性统计活动,其核心是考察各国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将各国以本币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换算为以购买力平价(PPP)表示的可比性指标,从而实现国际经济比较。

  中国已于2009年全面参加新一轮国际比较项目,并按全球统一的时间要求从2011年1月开始在全国开展相关调查,并预计到2013年才能得出研究结果。

  陈凤英表示,即使按世界银行已公布的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也仅约为10万亿美元,而非14.8万亿美元;美国则达14.6万亿美元以上,“‘中国经济已于2010年超越美国’的研究结论只能说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她指出,很显然,一直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的美国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此次的研究结论是建立在“严重高估”人民币购买力的基础上炮制出的。

  所谓购买力平价(PPP),是指比较一揽子标准的商品和服务在各国的平均价格而估计出的。PPP统计的定义是:一单位基准货币(如1美元)所能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所对应的本国货币的数量。

  实际上,购买力平价是决定汇率学说之一,它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汇率决定于两国购买力之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外币的汇率和本国的物价水平呈正比,与外国的物价水平呈反比。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指出,彼得森的研究结果显然是偏重挑选有利于“捧高”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商品来计算的,以帮助美国一些政界人士增加证据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施压。

  北京的经济分析人士指出,从理论上说,购买力平价计算仍然存在缺陷,比如,它所选择的商品对象都是贸易商品而忽视了非贸易商品的存在,忽视了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的影响,忽视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所产生的冲击等等。

  “即使按照世界银行数年后的购买力平价计算衡量,也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中美两国经济实力的对比,”陈凤英说,“中国的经济规模即使在未来的某个年份超越了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但也仅仅是总体规模而已,其真正实力仍存不小的差距。”

  欧元之父蒙代尔:人民币大幅升值对中国不利

  央行接连暂停公开市场操作 究竟有何深意

  中国货币政策走向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