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厅1999完整版:马晓天上将纵论战略机遇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24:49
2011年01月17日 13:50:48  来源: 新华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马晓天上将在1月17日出版的《学习时报》上发表题为《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时代内涵明确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担当》的文章,全文如下:

媒体称中国军队面对美海空围堵已有破局之道
网友盘点:中国军队近年来制造了哪些惊喜和惊讶?
年终特稿:居安思危 中国军队核心能力提升 图
党的十六大全面深入分析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指出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战略判断为坚持改革开放、确保综合国力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科学依据。2010年 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再次强调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这一科学分析,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开放和国家和平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战略机遇期问题的基本认识
深入理解战略机遇期问题,首先应对战略机遇期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战略机遇期的实质特点。一般而言,战略机遇期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战略机遇期是与国家发展道路紧密相连的政治概念。战略机遇期问题历来受到中外政治家的高度重视,既遵循普遍规律,又有鲜明的个性。一般来讲,战略机遇期泛指有利于某个国家达成其战略目标的特定时机和环境。但不同国家由于发展道路不同,其对战略机遇期内涵的认知和把握也各不相同。例如,历史上曾有过某些国家试图通过战争谋求利益,实现扩张。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大国之间的彼此猜疑、国际矛盾的尖锐复杂、国际局势的紧张动荡,有利于其扩军备战、发动战争。因此,局势的持续动荡对这些国家反而意味着一种战略机遇。对于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来说,和平稳定的国际形势、开放包容的国际秩序、世界各国的合作互信,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搞好自身建设,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国际及周边环境的持续稳定期就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发展道路的和平性质,决定了我们对于战略机遇期内涵的界定和认识。
第二,战略机遇期是对国家发展环境带有全局性长期性的综合判断。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 13亿人口、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战略机遇期的判断需要宽宏的战略视野。从时间上说,我们的战略机遇期是指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一个较长时期,有相当的时间跨度。从空间上看,我们的战略机遇期是指覆盖国家发展全局的有利环境,基于对国家内外形势的总体判断。局部稳定、整体动荡,短暂平静、长期不稳的局面,不构成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坚持立足长远和着眼全局的思想方法,超越眼前看到长远,超越一域看到全局,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孤立和偶发的现象所误导。我们既不能把某个短暂、局部的有利时机等同于战略机遇期,也不能因一时一地的不利局面否定战略机遇期的存在。
第三,战略机遇期的确立是客观条件与主观认识的有机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其《论持久战》中指出:在指导行动、展开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根据客观事实,提出计划”,反对“主观地看问题”;另一方面,“必须发挥自觉的能动性”,深入研究形势,形成“符合客观事实的思想”并据以指导实践。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论述为我们深化对战略机遇期的认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方面,战略机遇期不是主观向往的结果。没有必要的内外客观条件,就不会有战略机遇期。对于坚持和平发展的国家来说,促成战略机遇期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没有迫在眉睫、举国迎敌的战争或战争危险,没有成为世界主要矛盾的一方,国际和地区形势总体有利。促成战略机遇期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内社会总体稳定,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战略机遇期同样需要强烈的发展意愿和敏锐的战略洞察力,有利的内外形势并不能自动形成战略机遇期。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文革”后百废待兴的国内形势,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展示了我党老一代革命家推进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强烈意愿。与此同时,透过美苏两家的激烈争夺,邓小平同志综合分析国际战略形势,敏锐地得出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系列战略论断,为我国成功抓住战略机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四,战略机遇期的维护和经营需要精心运筹。保持稳定发展并避免成为各方矛盾的焦点,是确保自身发展进程不被中断的关键。这就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其战略机遇期内要力求保持稳定,力避四面出击,集中精力发展自己。1990年,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可以说,“不当头”是促成和维护一个国家战略机遇期的基本条件之一。但力求稳妥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在整个战略机遇期内,积极有所作为同等重要,其依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寻求和维护战略机遇期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个国家在其发展战略机遇期内,既要为国家崛起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又要赢得国际社会对自身发展的广泛认同和支持,还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有所作为正是为延长和维护战略机遇期创造有利条件;相反,无所作为就难以完成战略机遇期的历史使命。其二,国家的发展,特别是一个大国的发展是在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进行的,战略机遇期的争取、维护和经营本身就是国际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伴随着激烈的竞争与较量。任何国家的战略机遇期内,都会伴随着各种竞争,有时是非常激烈的角逐较量。近年来,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风浪和危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通过周旋和斗争,既有效维护了国家利益,也始终把握住了国家稳定发展的大局。例如,从李登辉1995年公然访美引发台海危机,到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我们围绕台湾问题与有关各方展开多轮较量,既坚定地维护了我国的核心利益,又维护了外部环境的总体稳定。历史经验表明,在维护和经营战略机遇期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又要把握节奏、有理有利有节,这是一个国家在战略机遇期内需要时刻关注的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