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真心换真情串词:探寻藏于上海水底的神秘古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3:48:06
探寻藏于上海水底的神秘古国 (2011-01-20 20:37:01)转载 标签:

贾云峰

上海

金山三岛

海底城市

颛雪

遗址

旅游

分类: 金山,你一生不可错过

 

到2050年,像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将会沉入海底?

2009年,英国的一位资深环境记者在国内某论坛上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预言。他的结论是,到40年后,全球平均气温将再上升2℃;至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5℃。

因此,一些沿海城市,比如上海,极有可能没入海水之中。 

这个预言也是研究者们对地球变暖带来的危害的夸大吧。

那么除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因素之外,到底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

 

在金山卫的海边徜徉的时候,我也想着这个问题。

我站在金山嘴向远处眺望,海面波涛翻滚。在金山之南,由大金山、小金山、浮山组成的金山三岛呈鼎力之势,相互对望着。

 


 眺望金山三岛,它们呈三足鼎立之势

 

在1000多年前,我可以直接从金山嘴走到金山三岛附近。

我不是魔术师克里斯•安吉尔,可以在水上行走,也没练过水上漂这样的上乘轻功,但是我可以走过去。 

实际上,1000多年前,从金山嘴到金山三岛之间是一块陆地。 

这是一个沧海桑田的故事,且听我慢慢道来。

 

相传,在公元前21世纪,大禹派勇将颛雪东征至金山,于黄花山以南“万步之遥”,筑起一座土城,名曰宁海城。此间的黄花山即今之大金山,当时它尚与陆地相连。之后,颛雪又在宁海城边设置了两座关卡,左曰靖江,右曰贾荣。这“一城两关”合称宁海国。

它是金山卫地区最早的城堡国家。

 


金色海岸线全景图

 

西周时期,周天子姬钊曾巡视东南,登宁海国黄花山观景。

自古以来,无论王侯将相,还是文人墨客,登高总是感慨万千。周天子姬钊在黄花山上也是相似的光景。

他望向东南方,那是一片烟波浩瀚的大海,再望向西北方,那里是万里平畴,卧龙江如同青龙般蜿蜒而至,由北向南直奔大海。

黄花山的地势十分险要,临别时,周天子若有所思,随即下令在山下筑起一座城堡,名东京城。

所谓投桃报李,为报答周天子,宁海国王将黄花山更名为钊山,改卧龙江为青龙江。

姬钊驾崩后,其子进父号为康王,东京城也随之改称为康城。

 

公元前506年,康城归吴国,伍子胥奉命重修康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海盐县,康城归海盐县管辖。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置康城兵马府于东京。

宋初设金山水兵司于康城,后由于海水冲刷、海岸塌陷,康城逐渐被海水淹没,沉入海底。

宋末,金山防海水兵统制司被移至小官城(金山卫城中),曾经辉煌的康城成为了沉睡千年的海底古城。

 


电子技术绘制的公元前221年地图

 

海潮拍打着海岸,使我不禁想象,在那湛蓝色的海底,拨开厚厚的水草,映入眼帘的是远古时代城市的遗址。也许,我们桌上的海鲜,说不定活着的时候与海底遗址亲密接触过呢。

 

当地的朋友说,其实他们管叫“金山三岛”叫做“海天三仙”,因其浮于海上,犹如三位渡海仙人。

这三座山里,较有趣的是乌龟山。它本名为“浮山”,旧地方志里称其为‘玉盘山’,因其形状又似一只乌龟,故称“龟山”。

古时候,这三座山原在陆上,同属一山,曰“金山”。当它沉入海底,露出三座山峰,于是便有了“金山三岛”。

 

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开玩笑地问朋友:“从地形上来看,金山的海防应该是上海治安的关键吧!” 

“那可不!”朋友自豪地说,说着他带我游逛了起来。

 


海上长城

 

虽然昔日海防水军已不再,金山嘴一带从古至今,有周公墩、金山墩、西新墩、东新墩、戚家墩、金山营(厂)等诸多军事烙印与历史遗迹。

海风习习,伴着远古的故事,湛蓝的海面上下起伏着,眼前忽然开阔起来,让我意兴风发,想去“金山三岛”上走走看看。

可惜天太冷,码头渔民担心气候恶劣,导致安全问题,不肯载我过去。

看来,我只能在岸边遥想了。

其实,遥想也可以将人带到深邃里去。

我的意念钻入海面,向下潜去。好想在海里,用手抚摸这座沉睡千年的神秘古城。

 

  

趣味资讯:

写完此文,勾起了我对海底古城的兴趣,于是找了些深海城市探秘的新闻,与博友共享。

 

“法老城”

在古埃及北部的地中海边,曾有一个极其强盛与文明的城市——“法老城”。城中有雄伟壮观的“大力神”庙宇,有很多颇具艺术价值的雕像,有古朴而典雅的各种建筑物……而法老城高度发达的文明,也比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早上千年。然而,在1400年前的一个晚上,一场大地震,法老城消失了。它躺在40米深的海底,庙宇雕像、房屋完整地存在着。考古学家们认为这是海洋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

 

加勒比海的皇家港

17世纪,在加勒比海上的牙买加岛上,皇家港是一座繁荣的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正巧在大西洋波多黎各海间的边缘地带,在连续三次强烈地震袭击下,这座城市沉入海底。近年来,一些海底考古学家来到加勒比海对这座曾是欧洲大海盗和殖民主义者聚集的城市进行海底勘察。有趣的是这些古文物中竟有一座铜制的自鸣钟,针摆在地震时因断弦而停止摆动,经X光检查后,证明自鸣钟指针所指的时间,正是那次强烈地震爆发的准确时间。

 

抚仙湖水下建筑遗址

在我国云南的红土地高原上,有一个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抚仙湖。考证并发现抚仙湖水下建筑遗址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为2000米,范围之大在我国尚属罕见。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水下古建筑遗址。专家们推测这是一座因山体滑坡而陷落湖底的水下城市,或是由于地震使它沉陷水中,尚待准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