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桃花岛景区门票:宋、元、明、清玉雕手持莲花童子比较 - 狐狸的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6:27:54

宋、元、明、清玉雕手持莲花童子比较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的玉器,多为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龙螭鸠凤等奇鸟怪兽。这些玉器或服务于宗教,或象征等级,或宣传伦理道德,长期以来被上层统治阶级所垄断,民间无法触及。宋代开始,市镇兴起,商业发达,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为适应新形式下的社会需求,玉器走上世俗化道路。宋代玉器抛弃前代的凭空制作,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题材进行现实主义创作,其中的标志之一就是玉雕童子。
      留心观察会发现,宋代玉雕童子以手持莲花者居多,后代亦有。这个题材源于 “鹿母莲花生子” 的佛教故事。《杂宝藏经》记载:很久以前,在波罗奈国有一座大山,名叫仙山,梵志居住在山上,他经常往山石上大小便。有一只雌鹿舔食了他的便溺而怀胎,生下一女。梵志将女孩养大成人,梵豫国王知道后,娶了这个女子,立为第一夫人。后来,这个女子怀了孩子,月份满时生下了千叶莲花,大夫人蒙住了她的眼睛不让她看,把莲花放在篮子里,扔到河里任其漂流。这时乌耆延王正带领徒弟众人在下游活动,看见篮子后便捞上来,打开一看,千叶莲花的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小儿。他把小儿养育起来,这些小儿长大后都成了大力士。



      目前见于正式发掘报告的宋代玉雕手持莲花童子极少,但在传世品中却大量存在。宋代玉雕手持莲花童子多为单童或双童,单童通常身旁有玉瓶或玉鹿相伴,莲花或插入瓶中或衔于鹿口,双童则是一童持莲花,另一童挽臂相随。雕三童的作品在宋代少见,正面雕二童持桃枝,背面雕一童持莲花,三童立于莲蓬之上。无论单童、双童、三童,从造型布景上看,都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宋代玉雕手持莲花童子头部较大,后脑凸出,五官小巧集中,眼呈半圆形或橄榄形,八字小眉,葱管小鼻,樱桃小口,耳朵贴于面侧,在眼梢旁边用两道弯阴刻线雕成,整个神态俏皮可爱。孩童内心情感在脸上淋漓尽现,让观者心生共鸣。童子衣袖和裤子上常有三至五条阴刻线,有的也刻“米”字纹、“井”字纹、“十”纹等。宋代童子流行穿有花纹的衣服,在宋代画和瓷器纹饰中常见到这种装束。另外,背心也是宋代童子的独特服饰。《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载“街市衣件中有芋布背心,生绢背心,扑卖摩喉罗者多着红背心” (“摩喉罗”是一种泥制的手持莲花的小童,在七月七夕挑卖于街市)。由此可见当时穿背心很盛行。宋代玉雕手持莲花童子的两只小手呈握拳状,手的大小与袖口相等,手中持有饱满瓣多的莲花和椭圆形的刻有叶脉的莲叶,其位置与童子头顶持平或高于头。身体微侧,脚呈一前一后状,其好动调皮个性分明可见。



      玉雕手持莲花童子的题材到了元代依然可见,但风格与宋代迥异。元代玉雕童子眉眼鼻口均为重刀刻划,且线条相连,鼻子为“楔”形鼻,上窄下宽。耳朵凸起,竖于两侧。头部和颈部相连处亦有重刀痕,乍一看似有被斩断的感觉。元代童子多穿蒙古服饰,戴蒙古毡帽,长袍超过膝盖,以裙装为多,脚上穿有皮靴。衣褶比宋代刻划的要粗,没有规律,线条也不挺拔。手持莲花的童子,荷花、荷叶只选择其一,荷叶似微开的蚌壳,位置在童子的脑后或左肩。有时童子骑于一玉鹅上,右手持莲,左手扶鹅,头和身体微微侧倾似顾似盼。元代玉雕手持莲花童子总的说来有些不拘小节,对表面的雕琢尚且可以,而在侧面、背面、内壁或底部则不太精细,较之宋代相距甚远。



      明代玉雕手持莲花童子为大脑壳,包子脸,即五官集中在脸部中央。五官用阴线琢出,眉毛与鼻梁连为一体,鼻子为楔形,少见直形与钩形,眼睛不点“睛”,只用短横线表示,这是明代人物“开脸”比较流行的方式。脸两侧长方形凸块表示耳,呈不规则状。脑门前有一撮披发,发丝短粗。童子身穿长袖对襟衫、肥裤子,衣服上有数道阴刻线,意在凸显折纹增加立体感,腰间糸带或扎有蝴蝶结。童子的手小于袖口,双腿多为并立状,看上去有短手短脚之感。童子手中的莲花位置由宋代的扛在肩部降至背部,且不超过头或绕头后下垂。莲叶上刻有叶脉,叶边有参差不齐的锯齿纹。
      宋、元、明时期的玉雕手持莲花童子,其玉质多为青白玉,玉料颜色泛灰、泛青、泛黄,有一种古朴之气。到了清代,大量使用和田白玉,其玉质细腻莹润带油脂光泽,颜色白而柔和。玉料玉质的不同是比较和鉴别各时代玉器风格特征的关键。这就好比人,什么年纪会有什么样的特征,无论着装老气或时尚,都不可能否定其真正的年纪。



      清代玉雕手持莲花童子的玉料多为白玉,有种“新”的感觉,不过玉面的包浆还是在隐约中透露了其真实年纪。清代童子眼眶、眉毛为阳文线刻划,目光炯炯,鼻形有蒜形鼻、圆形鼻、方形鼻等,用偏刀法斜削过去压道很深,嘴形向外稍凸起,上下嘴唇分明。衣服以宽大的长袖为多,衣服边沿、袖口、裤脚边沿、腰带、肚兜的带子及背后的结等都用阳文雕刻,使得衣服比肉体突出。童子发式多样,男孩以桃形发式为多,女孩为“双丫髻”。童子手中的莲花、莲叶简化了,莲梗大多呈圆棍状,往往扛于右肩上,且不超过头。
      比较宋、元、明、清玉雕手持莲花童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不同时期玉雕工艺的特点及之间的区别所在。当然,任何事物都是联系发展的,各个时期的玉雕风格也有共性,就是自宋代开始人们提升了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兴味,把一些“生活小景”带到玉雕创作中,不仅为统治阶层接受,更为市民阶层欣赏。可以这样说,宋、元、明、清玉雕的传承发展是一次“人世生活战胜天国信仰,艺术形象超过宗教意义”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