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collection34带路:人不修心,会活得很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3 22:00:25


人不修心,会活得很苦(明心见性)

 

一、为什么要修心?
    任何一个人升沉、苦乐、正邪……都是由心决定的。人,是受思想支配,受认识指导。为什么要修行?因我们从出生以后,由于自我意识的伸张,主观意念把一切问题、现象、事实都扭曲了,如果不修行,便一直扭曲下去,活的环境是个变态的环境,心,是个走了样子的心。不修心,会活得很苦。    谈到修心,先搞表楚修的是哪一颗心?自己有几个心?用分类法,起码有两种,儒家说的,有人心,有道心。    佛说:心为恶源。又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由此可知,心有两种。    这两种心并不是用解剖学解剖出来的,而是我们自出娘胎,这二种心就开始形成;十多岁时,雏形大体完成,受完都育以后,进入社会工作,人心不断地增强,道心不断地被埋没,如果说我们一生下来便是道心,那也不是事实。佛说:心为恶源。又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不是矛盾?不是,心为恶源的心是妄心、是人心。能够作佛的心是真心、是本心。    人心是怎么形成的?    它是由根、尘相对,第七识的自我意识,第六识的分别意识,透过五官的采集、见取、纳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表层意思”;在本心的表层上覆盖了一层尘垢,这尘垢便是我们经常认为的“自我”。    佛说无我,是针对着我们的表层意识,说这不是你,根本没有你。如果你认为这就自己,或是自己的心,是绝对不正确的。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心,是原本的心,是摩诃般若,是心的原态,也是生命的共相。这个心本自具足,本自光明,本自圆满,是不须要修的。    须要修的是什么心呢?是我们的“表层意识”。     表层意识掩盖、埋藏了我们真实原本光明、圆满、一切具足的本心,要修的就是这个虚假妄心——表层意识。    古人说:“借假修真”,不是借肉体修法身,而是借我们虚伪的意识来修正、恢复、发掘出自己原本的真心。    如果问:你有心没有?你一定会说:我有心,我知道,我清楚,我不会把口袋里钱送给不相干的人。我吃饭也不会吃进鼻孔里。我清明在躬,很有理智……。    这并不正确,你是有一颗心;但是你现在没有心。    你原本的真心被六尘覆盖住了、埋没了,而你那个表层意识虚假的心,又支离破碎,四分五裂,欲振乏力,不起作用了。为什么?因为你缺乏一个完整、统一的心——昨天决定的事,今天你会否定,上午决定要做的事,下午又不做了。你的理智时常和情感交战,欲望和德性交战,你的心是矛盾的不是统一完整的。    所以,修行,首先要把这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表层意识修好。真心不用修,如果表层意识原本是好的,佛不会讲“心为恶源”;《尚书·大禹谟》亦不会说“人心惟危”。所以表层意识是我们要修的对象;不但要修,而且大部分要扬弃。“借假修真“的前提必须先具备一个完整统一的“表层意识”;而且要给它开个孔道,让原本的真心出头来主宰这个统一的表层意识。如此,才有修心(行)的可能;否则,便是流于空谈。 
二、本心被埋没、失落的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盖,主要由于我们没有认知它、肯定它、珍惜它,其错误原因如下: (一)为形所役    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就是为这个肉体服务,我们所有的念头动机,都是根据肉体产生,古人说这叫“躯壳起念”,明明它是不永恒,不可贵,死了不多久就发臭,是具臭皮囊,但是我们却一生都在为它服务,做了它的奴隶。绝大多数人,以大部分时间来侍奉这个肉体,给它吃,给它穿,它不美,要它更好看。所有患得患失,功利追求,都是为了这具肉体。    你的心既然做了肉体的奴隶,你的心就会因为被忽视而渐渐地遗忘、迷失、沉没在虚幻里了。 (二)与世浮沉
    人,大多没有当家作主的意志。    有些人写自己的传记,说他曾经做了些什么,那是大言不惭,那并不是他做的,是周遭的环境为他安排、逼他做的,一如赵匡胤,黄袍加身当皇帝;又如黎元洪,从床底下被拉出来做督都。    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没有当家作主,都没有自己人生的方向,都只是被环境所驱使,要他怎样,他就得怎样。这就是与世浮沉——时间过去了,他的生命也腐蚀、消失了。    因此,看相算命者大行其道,大多数人都被算定了,一生都摆不脱命运的支配。其实,是大多数人都不肯自己当家作主而与世浮沉,原本的自己真心才被淹没,不起作用的。    我们看了《了凡四训》以后,就知道人是可以当家作主,可以改变并主宰自己的命运的。佛经上说:“种子变,则命根变”。只要你发心,你的本质变了,素质提升了,顽铁忽然变成黄金,价值自然就不同了。    我们修心,最重要的就是纠正、改变这一点;如不改变这一点,人就不可以成佛,就不可能在茫茫业海中脱颖而出了。  (三)积业成障
    业,是思想行为的总合,一如公司的业绩。    为什么叫各位反省?因为真正反省的人是可以认知自己的。为什么要各位注意六岁以前?你能反省到六岁以前,进一步就能反省到出生以前,就可以自己证明生命是永恒的,是不朽的,不是这一世才有的。在座的有好几位可以实这一点。如果你不肯去反省,业障就障碍你最真实的本心,使你不得成佛,不和自在。    我们既然在习气污染中,迷失了自己,只有靠反省、回顾才能明白自己这个人格是如何形成的!“人心惟危”,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具备了一种毁灭的倾向?我们如果肯反省、肯忏悔,我们就能够不再把错误重复下去,也才能不让烦恼、痛苦再延续下去。    如果我们能按照以前所说的要领去反省,静静地发露出我们内在的过错,不求功利,不求速效,也不要赶时间,能够反省到六岁以前;反省不下去时就等,静静地等,等它一年、二年,一定要把六岁以前的都反省出来,到那时,你就知道你原来是谁?再往前反省,你就知道你前世是谁?再反省下去,就是宿命通了。宿命通是真实的神通,不会退失(天眼、天耳都容易退失)。到那时,自己会清清楚楚地认知自己,不论你是中国人、外国人,你可以说那个时代和那个地区的话,那是万万假不了的。同时你也便肯定了生命的永恒,而珍惜自己的生命了。    所以,打破业障,除了反省、忏悔,没有第二条路。    真能由衷反省的人,都得到了法的利益,没有认真反省、忏悔的人,便停止(滞)在那里无法前进了。    反省、忏悔,并不是我发明的,我也是这样做,而且很确实认真地做过的。我曾告诉过各位,当我反省到妈妈生我,反省到妈妈没有生我之前,我便认知了真实永恒的自己。    反省,不要急躁,不要求速效,要诚、要敬、要由衷,才会成功。    路,是人走出来的,你不去做,只求知,那就上了当。装一脑子名相,不停地拿它作分别妄想的素材,想来想去,最后便会落入“想阴”。  (四)逐相而迷(沉)
    我们睁开眼,只见五彩缤纷,如果没有堵塞耳朵,又加上百音杂陈,对于这些,我们习惯地执着它是真实的,而忘记了这个地球并非永恒。    其实,这些都不是真实,都如幻如梦。    我们如果不肯从梦中警醒过来,就不免要迷失在现(幻)象当中了。有时照镜子,自己都怀疑自己:这是我吗?我这个德性吗?我怎么会是这种样子呀?不但把自己的心迷失了,对自己的相貌都会打问号,而失去亲切感。    何以如此?因为我们最善于对外在的幻相认同。既然认同了虚幻不实,我们的心自然也就变成了虚假。所谓虚假的心,就是生灭心,随着环境在改变,后念出、前念没,不停的生灭。如果你改变不了对外在幻相的执着,那就甭修行了,修亦不会成功。  (五)随想入阴    很多人以幻想为享受,想入非非。    一个人坐在那里想,越想越有味道,想到高兴的事,情不自禁地会自己发笑。有时候,为自己勾画一幅未来的远景,会兴奋到整夜不睡觉;越想越有意思,干脆,喝杯茶,抽支香烟,继续想下去!可是到了明天,一出门,所想的不是忘了,便是一点儿也派不上用场。    习惯多想的人,多半面不华色;气色都不好,阴气太盛。所谓五阴,想的太多,便堕入了“想”阴。    禅宗典籍上说:“寂子莫入阴界!”(仰山名,沩山示仰山语)意思是说,不要去想,问你问题,能答便答,脑筋一打转,答案就不对了。要直截反应,就像一按扭,灯就亮才行。    修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那些阴暗、见不得人的心、心的阴暗面“曝光”。    现代人多患有时代病。最普遍的是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精神分裂就是意志不统一,想的很多,心力无法集中,所想的事情往往和他的工作脱节,与做人做事都不相干,久而久之,就会由神经衰弱而精神分裂了。所以,人不能妄想. 【成佛之道】修行捷径十锦言(少走弯路 快速精进)     修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若依菩萨的智慧,要修成佛果,尚需三劫的时间。第一劫要去掉尘妄执,第二劫要去掉细妄执,第三劫要去掉极细妄执。一劫大致是十几亿年。罗汉和辟支佛要想修成佛果,大致需要60至100劫的时间。可见修行之路漫长,说明众生习气深重,破迷和改习气速度太慢,故修行之路才如此漫长。    究其原因,仅一个开悟问题就障碍了绝大多数的修行人。根据末法时期的现状,一万修行人中难有一人开悟。开悟之前虽也修炼,但皆属盲修瞎炼。开悟之后,才刚刚开始进入正式修行。那么,对于绝大多数尚未开悟的修行者,看到他们心诚可佳,但又不易掌握佛法博大精深的内涵,修行起来无从下手,多走弯路。为此,笔者总结出十句锦言,作为修行捷径推荐给大家,仅供参考。
    有人可能认为,修行只有长期苦修苦炼,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其实,任何事物均有捷径,为什么?有漫长之曲径,就必有快速之捷径。因为长短是相对的一对阴阳。
    因此,修行之路也必有捷径,你不必怀疑,怀疑只能障碍你自己。这条修行的捷径,已在一些修行人身上得到了验证。其关键问题就在于是否真诚

如能时时刻刻 认认真真 按照以下十句话去做
即使你目前尚未开悟  也同样可以进入高层次修行 可使你少走弯路快速精进

  1、时刻笑容满面      2、咒、印、念佛不断
  3、念念反观察分别    4、不说妄语废言
  5、念起不随即无念    6、松、静、定中慧现
  7、悟透真空妙有      8、把握随缘不变
  9、修到万缘放下      10、一法不见佛自现

   以上十句话的涵义已经包含在前文内容之中,在此,再作以简要注解如下:

、时刻笑容满面   此乃“微笑大法”,要求修行者无论做什么事,包括睡觉时,都要保持眉心舒展,面带微笑。    其原理和效果:一是微笑可使全身放松。笑由心生,心笑则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会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随心放松,松才能通,可保持全身畅通和柔软。不仅减少疾病,全身畅通并为打坐修定打下良好的基础。心面相通,心紧面则紧,面松心则松。其次,松是静的前提,修行的简要程序就是松、静、定、慧、灵。因此,放松之后才能修静。  二是,松可使你面对和处理一切事物时,时刻保持不急不躁,以中为度。微笑和放松又是与阴阳各层次的众生融洽交往的前提条件。微笑能使众生关系缓和,给众生以亲切相融之感,以至沟通天地,度化众生的前提要素。

、咒、印、念佛不断    咒是指各种佛的咒语。宇宙呼吸时发出“唵、啊、吽”三元音,当然,这种声音用耳朵是听不见的。  “”(嗡)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是宇宙吸气时发出的声音,因此,含有无穷无尽的能量和功能。宇宙中的一切生命皆是赖于它而生存。  “”是宇宙吸气之后呼气之前,中间停止状态发出的声音,是宇宙开辟万有生命发出的根本音,它是一种推动力,宇宙十法界的循环皆由它推动。  “”(轰)是宇宙呼气时发出的声音,是宇宙万有生命潜藏的根本音。也是修道人回归宙心时的根本音,必须把他唤醒,成道才有希望。  我们平时念的各种佛之咒语,都是从这宇宙三元音中变化出来的。如同宇宙万物一样,各自有着不同的作用。如同宇宙红、黄、蓝三元色,可以调出无数种不同的颜色,起着不同的作用,才能把宇宙、世界装扮得万紫千红。因此,不同的咒语各有不同的作用。  印是指各种手印,各种手印也是一种特定的宇宙符号,能产生特定的能量和不同的作用,也是人与宇宙沟通的天线和符号。  我们修心主要是修清静心,但人们万缘难放,思绪万千,很难使这颗躁动攀缘的心停息下来。
    因此,“咒、印、念佛不断”,就是用不断持咒、结印、念佛号或念经的方法,占据你的大脑。用佛的加持力迫使你的大脑清静下来,不去胡思乱想。无论念咒、念佛、念经、结印、打坐、观想、意守等,目的都是让你心系一处,以一念代万念,修出清静心。但是,在某一阶段念咒或念佛,以及念什么咒?如何念?都要根据这一阶段的需要,针对各种咒语不同的作用来决定,有师父的可依教奉行。  念的方法可以“金刚持”为主。但在预修加行过程中,需要消业障,开中脉,以及调理疾病时,可采用出声加重鼻音的念法,以加强声波的震动力。金刚持的念法是,嘴唇动而不出声,在音不在声。  无论哪一种念法,关键掌握两个要点:一是不间断,无论走路、做饭、坐车、睡觉,都要不间断地念,甚至梦中也在念。二是要做到口念耳听,即使不出声,耳朵也可听见,要听得字字分明。打坐时还可加上观想。如此念咒、念佛,才能使你心不散乱。如果不加耳听和观想,一边念咒、念佛,照样可以胡思乱想。如此等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惘然”。
、念念反观察分别    由于分别心是生死的根本,分别心不断,难出六道,此原理在前文已有叙述。“念念反观察分别”,目的就是断分别心,是高层次修炼的“心中心”法。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用最实质、最直接的方法断分别心。并且断在当下。既是在念头刚刚起时,立即回想:“刚才的念头是不是在分别?”如果是,立即停止不再往下想。久而久之,分别的习气才能消除。这就是反观内照,观照自己,察觉分别,剪除习气。这种修法,是直接从第六识及第八识上修,不仅断掉当下的分别,而且可以修改第八识里过去储存的程序。因此,它是较高层次的修心方法。   但是,一般人对自己的分别心,以及分别的念头察觉不到。甚至当别人分别时,自己也随着分别心上加分别,自己却毫无察觉。平时,你只要稍一留心,人们几乎念念都在分别,习气深重,习以为常。因此,要求你“念念反观察分别”,才能逐渐改掉分别的习气。
、不说妄语废言    说废话不仅造口业,同时也造下意业。此句为使自己把好口关,断掉口业。话多伤气耗神,损伤能量,不利修行。不说废言妄语,省去了自己和他人的许多时间。佛菩萨是不度人不开口,开口必言利众生
    许多人都有拉家常的习气,见面就是“张家长,李家短,婆婆坏,媳妇懒。”在一起说长道短,搬弄是非。俗话说:“来说是非事,必是是非人,爱说是非或议论他人,属分别和瞋恚心,仍在造恶道之因。因此“祸从口出”。如能断掉口业,能减少许多灾祸,同时又杜绝了攀缘和出口伤人的习气。
念起不随无念    修行人都想清静无念,但大脑却会自动不停地生出念头,甚至还会生出一些离奇古怪、不可思议的念头。当念头起来时,既不要讨厌它,也不要压制它,更不要怕它,而是不理不睬,不跟它走,将它转空,就自然清静入定了。假如压制念头不起,如同搬石压草,石下生草,石去草长,终不是究竟之法。这样用压制的方法,即使能达到不起一念,却又落入了“无记业”中,如同石木,没有知觉,不起妙用,终不能成佛。    因此,修清静心要会用善巧转化功夫,当念头起时,念佛之人只要提起佛号,修密之人只要提起咒语,妄念自然转空而消失。因此,念起不随即是无念,而不是不生念头。这正是佛经里所说的“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只要念起时能警觉到,就没有离道。如果念起不觉,随之想下去,则已离道。    在做事时,要思想专一,不想他事。做事之前不去攀缘,不去想尚未发生的事;做事之中只管认真去做而不求结果,不求完美;做完事之后立即放下,不再想它。如能在事境中做到这三条,等于无念。既不误做事,又能保持清净心,即是无念,虽做事而处于无为中,这才是真空妙用。
、松、静、定中慧现    修行最简捷的程序既是修松、静、定、慧、灵。由松而静,由静入定,定能生慧,慧为所用,妙用通灵。环环相续,前为后基。此处所讲“松静定中慧现”,松静定是出真智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修出松静定,自然无求而生慧。慧既指明心开悟,只要时刻保持松静定,开悟明心也并非难事,必能自然流露。
、悟透真空妙有    宇宙及万事万物的本性是真空,显现出万事万物的作用是妙有。既要随缘起用万事万物的作用,又不执着和追求它,心里很明白本性真空,实不可得。这才悟透了真空与妙有是一不是二。比如金钱财物,各有妙用,如果面对财物而执着追求,心生贪欲,则偏在执“有”一边。如果认为金钱财物是坏东西,会使自己起贪心而不敢接近和使用,更不敢合理的收取,则又偏于执“空”的一边。造成互偏互障。如能真正悟透真空妙有,这既是宇宙真相,你就算初步开悟了。
、把握随缘不变    只有在真正悟透了真空妙有的前提下,才能在生活实践中去证道。证道过程既是见性的过程,性虽不见,性却表现于作用之中。随缘是在随因缘起用万事万物的作用,而不是攀缘去动念起用。不变是在把握真空,心不被外界事物所牵,时刻保持在如如不动的真空本性之中,而又随缘起各种妙用。如在任何事境中都能把握随缘不变,才算见性证道,见性成佛。    同时,能在事境中把握随缘不变,也是在断贪、瞋、痴,改除习气,放下万缘,不动念头以及断分别心的过程。这些全部修行内容,都在这一句话中进行实证和检验。因此,它是见性证道的过程。
、修到万缘放下    放下万缘是出离六道的前提条件。如果还有一缘放不下,舍不掉,则会被此缘而缚,造下业因,来世必因缘而生,重转六道,不能了脱。    所谓万缘放下,是要从心理上放得干净彻底。舍到一念不生时,执着世间法之妄念已除,还不算彻底,还必须进一步舍离佛法。倘若还有佛法放不下,执着佛法不舍,仍未达到究竟。如同船至彼岸而不舍船登岸。因此,舍要舍得彻底,放要放得干净,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一概舍净,方能究竟成佛。    但是,在未修到一定层次之前,万不可偏空误解,放弃佛法,不修不炼。修而不求,炼而不执,才是对万法真空妙用的正确把握。    如何才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万缘放下了呢?你可以自我检验:比如,此时就让你离开三界,现在立即就走,此时你会想些什么?还有什么牵挂?还有什么要交待的事?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人?还有什么舍不得的事和物?这一切你所想到的,都是你所放不下的。如果无一牵挂,无需交待,才算真正万缘放下。
10
、一法不见佛自现    当你真正修到心空忘我,无我无他,无念无为之时,要将以前所修诸法全部放下。所谓“诸法空相”,也实不可得。罗汉虽按照佛传的“四谛法”证得罗汉果位,缘觉(辟支佛)虽按照佛传的“十二因缘法”证得了辟支佛,菩萨也是按照佛传的“六度法”证得了菩萨果位,但是,观世音菩萨在“心经”里对他们明确开示: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这段经文明示缘觉:“十二因缘法”也是空相,实不可得,仍不究竟。又开显罗汉:“无苦、集、灭、道。”四谛法也是空相,仅起渡船的作用。同时又开显菩萨:“无智亦无得”。本无般若智慧可证,也无佛果可得。众生本来即是佛,智慧也是本性中本来具有的,有何可证?有何可得?心中如还有什么可证可得,还在得失分别之中,仍未进入真空本性。    “一法不见”除不执着修行之法外,是泛指对一切法、一切物、一切事都不执着,当看到任何事物的表相时,都不会被相所迷,都能直接看到它的本性是空,不执着一切事物,这才叫一法不见。但是,要把握中度还要“一法不舍”,什么叫“一法不舍”呢?就是在对任何法都不执着的前提下,对任何法又都不排斥。如对哪一法有执着,肯定对它的另一面就会排斥,这就有法可舍,有法可舍就还有障碍,有障碍就还不自在。
    因此,真正的大超脱、大自在是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真正达到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时,你已一无所求,你已经回到了清静无为、如如不动的本性之中,你即是佛,佛即是你。
    以上十句锦言几乎含概了修行者应修行的全部内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逐一落实。十锦言由前往后逐渐深入,看似简易,实做非浅。要想精进,不仅时时照做,事事印证,并且每晚要对照一天所思所为,检查自己做得如何,能有如此诚心,方可快速精进
 看破,放下,智慧,欢喜
 (第一个故事)
  有一位外道的修道人,捧着花,来见佛。佛说:“放下!”修道人放下了左手中的一株花。佛说:“放下!”于是,又放下右手的一株花。佛说:“放下!”那修道人说:“我今两手空空,更教我放下什么?”佛说:“我不是教你放下手中的花,你应当放下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啊!”外道人于是得悟。
                 ——《五灯会元》卷一

(第二个故事)
  坦山和尚和他的侍者外出行脚,走到一条河边,看见一位漂亮的女孩子立在河边,也想过河,却无法过去。坦山说:“我背你过河吧!”于是,背着她,过了河。那女孩子千谢万谢地走了。两个和尚继续赶路,走了好半天,那小和尚终于憋不住了,愤愤地说:“师父,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刚才你为什么要背那个女孩?”坦山说:“我早就放下了,你还没有放下呀!”

(第三个故事)
  一位将军在家中拿出他所收藏的珍宝古玩来,欣赏把玩,一不小心,差一点把一只玉杯打碎。幸亏他手快,抓住了滑下的杯子,但已经满头大汗了。待他定下心来,他想:“我率领千军万马,出死入生,从来没有害怕过,为什么今天一只小小的杯子就让我惊吓成这个样子了?”他由此悟出,有了爱憎之心,有了贪恋之心,才让他如此惊怖,如此失常。于是,他把那只玉杯打碎了。

    这里三则故事,都已告诉了我们,人,应该“放下”什么。可是生活中,许多烦恼,许多执著,许多不开心,有几个肯放下,有几个能放下?人总会遇到难堪的处境,最怕的是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郁结、不肯放下,就留在心上。留在心上,又承受不了内心的压力,那就麻烦多多了。
  人的内心世界真奇妙。有时候难以理喻,有时候又无法用“情”字来概括。有人说,生活太复杂,这个世界太复杂。其实,生活并不复杂,社会也不复杂,复杂的是人。人太复杂。人为什么复杂?因为人的心太复杂。人的脑子里(心里)念头太多。有许多念头,似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无法控制它。该想的,想不出,想不起,它不来。不该想的,不请自来。甚至挡也挡不住。特别是人在面对矛盾、面对困惑、面对“不如意事常八九”的时候,杂念纷至沓来,排遣不去,越想越想不开,想不通,吃不下,睡不着。落到这种困境,别说你是作家、诗人、科学家,即使是心理学家,你也找不到主宰自己念头的出路。在李后主那里,叫“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在李清照那里叫“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曹雪芹那里叫“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人就是这么奇怪,丢不了,放不下,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实际上是自己做不了自己念头的主。人对自己的念头没有自由。于是什么样离奇的、出人意外的蠢事、傻事、损人不利己的事、害人又害己的事,都会不断地制造出来。在旁观者的眼里,也许会认为这个人的念头、想法、做法、行为,太离谱,太不合情理,太出格,太失常,可是在本人,他认定他那个念头是不可替代的,不可动摇的、甚至不惜一切,不计后果的做去,至死还自我感觉良好。多少人间悲剧,就这样毫无理性地在一幕幕上演。为什么?人不肯放下。
  人,又往往被自身的许多假相掩盖着。一个人爱吹牛,说大话,极力显示自己的能耐,其实,他掩盖的是他的自卑和空虚。吹牛,说大话,是假象,正是他不肯放下他的自卑和空虚。如果他能看清(观照)自己的这个“如实”真相,他就会惭愧,再不愿吹牛,说大话了。一个暴跳如雷的人,他的脾气、怒气,也是假相,掩盖的正是沮丧和恐惧。一个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且游刃有余的人,是不会发脾气,不会那样失去理性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突显其暴力的非理性的发作之时,恐怕正是不肯放下他的失败、挫折而又无能为力之际。所以研究一下人们内心的种种变化、各种妄念的显现、各种执著的暴露,你便能判别出什么是迷?什么是悟?
  据说,东南亚有一种捕捉猴子的方法:
  用一只木箱,将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里面,箱子上开了一只小洞,大小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猴子伸进手去,抓住了水果,手就抽不出来,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放下。但大多数的猴子,都不肯把手中的东西放弃,以致当猎人来的时候,不费气力,就把猴子一个个捉住了。这是猴子的悲剧。像猴子一样不肯放下的人的悲剧,在生活中还少吗?不肯放下,当然与不能看破有关。
  对于“看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但是,有一位老太太,她却做到了:她在路上碰到抢匪,把她的一只钱包抢走了。回到家里,她向一家人分享了下面的话:
    “我今天有四件事要感上天之恩:
     以前我从没有碰到过抢匪,今天碰上了。
     虽然他抢了我的钱包,但没有夺去我的性命。
     虽然抢走了钱包里的钱,但数量不多。
     是人家抢了我的,不是我去抢了人家的。”
    怎样看待不幸?以感恩、赞美来看待,不仅释怀,而且充满喜乐,这是真正的“看破”。

(第四个故事)
  有一个人,搭船去英国。途中忽遇风暴,全船的人都惊惶失措,他看到一位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祈祷,神情安详而又幸福。等风浪过去,全船脱离险境,这人好奇地跑过去问老太太,你怎么一点都不怕呢?
  老太太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马吉,已经被上帝接去了,到了天上的家。二女儿叫马丽亚,住在英国。刚才我是在祷告,如果接我回天上的家,我就去看大女儿;如果让我去英国,我就去看二女儿,不管去哪里,都一样。所以,我很安心啊!”

    这个老太太,真的放下了。然而,放下,不仅仅是对凡夫说的,对修行人,学佛者,更要懂得放下的实践意义。一方面,你要发菩提心,要有求道求法的诚心、恒心,但是又要把一切执著放下,把追求心、期待心、修功德的心、成道的心,全部放下。既放下身外之物、心外之物,包括一切的快乐和苦难;同时也要放下何时才能悟道、得道的渴望与寻求。只有把一切心都放下,你才能发现,原来佛就和你在一起,道就和你在一起,它没有离开过你,你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它,它本来就在你的心中。不放下一切分别、执著,成佛很难,悟道很难,往生西方也很难!
  六祖慧能未出家前,听到有人诵读《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经文时,当场若有所悟,决定出家学道。他前往湖北黄梅,投奔五祖弘忍。半年之后,听五祖讲《金刚经》,又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豁然开悟。在《坛经》中,他谈到无住、无相、无念,这三者实际上是相通相融的。“无住”,就是不在一个念头上或任何一种现象上产生执著,牢牢不放。比如,一个人受了批评,听到了一句非议的话,或遭遇挫折,蒙冤受屈,被心外的事物所困扰,心生苦闷,那就叫心有所住。贪财贪色,贪名贪利,心中牵挂自己的追求、自己的贪恋,甚或瞋恨怨怒,这些就叫“有所住”。凡是烦恼,想不开,看不破,放不下,就是心有所住。所谓“心无所住,”当然,就是身在红尘,又能跳出红尘,不受红尘困扰,不受红尘的系缚。“而生其心”,就是生“无所住”心,就是生出离心。一个学佛者,出入红尘还能救度红尘中的众生,为他们布施法雨,广说佛法,这就是慈悲心、菩萨心、智慧心了。
  “心无所住”就是心生无住,无住生心,生无住心。外在的现象,如梦如幻,自己不为所迷,自性清净,不会在利害、荣辱、是非、得失、人我分别中打滚,折腾,这才是真正的放下。
  六祖慧能大师的那一首著名的得法偈,也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据说慧能二十四岁时到达黄梅,拜见五祖弘忍大师。弘忍问:来为何事?慧能说:“唯求法作佛”。弘忍随口一问:“ 獦獠也想求法作佛吗?”不料,慧能马上回答:“人即有南北,佛性却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好一个“佛性有何差别!”这一问,当然令五祖刮目相看,把他派到碓房去踏碓舂米。他在那里安心劳动了八个月。一天,五祖集合门人,要大家作一首偈,目的是考察一下各人的见地,为日后做准备。大家都仰望首座神秀。神秀是东山会下的教授师,名望皆在众人之上。盼他写首偈来,也是众望所归。但神秀没有自信,不写又不行,于是,他将偈写在廊下的壁上。偈云: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慧能听到别人念了这首偈,认为他没有见性。当下也作了一首,请人代他写在壁上: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弘忍见了慧能的偈子,便在夜间唤他进房,为他说法,付法传衣。当天晚上,五祖就送慧能去九江驿,嘱他速回岭南。慧能走了,后来就是鼎鼎大名的六祖。
  其实,神秀的那首偈,并没有错。茗山老法师就多次说过,一个尚未开悟,还在修持过程中的人,应该牢牢记神秀的教导,必须时时勤拂拭,老老实实地磨练自己,保持心地清净,这是一个长期用功的过程,一点也马虎不得。但六祖慧能大师,已经彻悟了,境界自然不同。他认为一切都不应该执著,“菩提树”、“明镜台”何须执著?智慧也不应执著。一执著有智慧,执著的本身就不是智慧。所以他说“本来无一物”。既没有生死,也没有涅盘;既没有烦恼,也没有智慧;既没有污染,也没有清净;既也没有分别,也没有凡圣。只有心中一无牵挂,什么都放下了,这才是真正的开悟。正如《心经》中所说,“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这才是真正的心无挂碍。心无挂碍,就是“本来无一物”,才是真正的放下,真正的得大自在。
  有道是:“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
  
(第五故事)
  有个出家人去问马祖道一禅师:“请和尚离四句绝百非,向我直接开示祖师西来意!”马祖说:“我今天很累,没有说话的心情,你去问智藏。”跑来问智藏,智藏说:“你为什么不问和尚(指马祖)?”僧说:“是和尚叫我来问上座呀!”智藏摸了一下头,说:“今日头痛,你去问怀海师兄吧。”跑去问怀海,怀海说:“我不知道。”这位出家人无奈,只好再回到马祖那里,把经过禀报了。马祖说:“藏头白,海头黑。”
    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来,三个人都不肯回答。不肯回答,就是没有什么好回答的。既然没有什么好回答的,那当然也就是没有什么好问的。他最后还是找到马祖这里来,马祖只有点拨他了:你问的问题,就像智藏的头是白的,怀海的头是黑的。智藏年纪大了,满头已白,怀海还年轻,头发仍黑。一白一黑,答案现成,何须再问?处处皆佛法,样样都是道,你自己看不到,还要问这问那。等于说,你自己穿着衣服,还要到处找衣服,你碗里就有饭,还要找饭吃。佛法本是自然如是,天然如是,一切现成,用禅宗祖师的话说:吃饭、睡觉、屙屎、拉尿、都是。不需要问,不需要说,所以一切语言,文字,都是多余。说出来的,写出来的,恐怕就不是佛法了。如果要问要答,要说要写,那都是心中的执著。心中的执著不肯放下,问什么是佛法?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什么都不是,一切都不是。心中的执著放下了,不执著于善,也不执著于恶,心无所住,一念不生,这就是祖师西来意,就是佛法。这不就是像“藏头白,海头黑”一样简单,现成,明明白白吗?
  “看破,放下”的智慧,是方法的智慧。现实生活中,有人能悟,有人不能悟。能悟的,懂得放下的方法,这方法用处太大了,好处太多了,有些人,心事重重,苦闷多多,钻在牛角尖里出不去,从痛苦得很,消极得很,到了绝望得很,几乎死路一条。其实没有这么严重,都是心中的执著,把自己放进了“地狱”。只要放下,放下即实地。只要放下,回头是岸。只要放下,柳暗花明,海阔天空。我住在上海静安寺时,有一个交通大学的硕士生跑来找我,一进门:“师父,我这几天烦恼太多了。”我当时特别忙,根本无暇接待。只好来个干脆:“你烦恼多,说明你没有智慧,说明你有业障。”他一听连忙说:“师父,够了。”掉转身就走了。他不放下,他是不会走的。他坐也没坐,头也不回就走了,他已跳出他自己设定的、自己带来的框框了。我曾看到一本书叫《智慧的痛苦》,我有点吃惊,是智慧的痛苦还是智者的痛苦?作者很有名,但我想,这个词,大概同佛教的“智慧”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在佛教说来,有智慧,就不会痛苦。痛苦,正因为没有智慧。
  唐代洞山良价禅师有一首偈语:
      不求名利不求荣,
      只么随缘度此生。
      一个幻躯能几时?
      为他闲事长无明?
    名闻利养,人人所求。但是有名利,就有伤害,有荣就有辱。“人怕出名猪怕壮”说的也是这一层道理。无宠不惊,无荣不辱。懂得这个道理,就能看破、放下。有些人,追求太多,贪恋无已,把人我、是非、得失,看的太重,太计较,太执著,增加了自己的负、人际的纷扰、社会的动荡,话又说回来,“不求名利不求荣”是说个人的不贪名不图利不慕荣。不求个人的私名私利。不求个人的安富尊荣。但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人民大众,当然还是要“求”的,求国家稳定,求社会繁荣,求大众福祉,这才是我们学佛的慈悲济世之旨。人能随缘,就能抛却纷扰,就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众生不辞辛劳,努力奉献,竭诚服务,广结善缘。“人生百岁,草生一秋”。一个幻躯,不倒能几时?怎么能为一点闲事,增长无明,迷误自己?无明与烦恼,是人的两大病根。无明不除,烦恼不断。痛苦不能解脱,生死也不能了脱。无门慧开禅师说得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不把闲事挂心头,不为闲事长无明。才是真正的看破,放下。
  洞山良价禅师还有一则动人的故事:
  洞山良价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船上一个人,水面一个人。水面上的不是他,是影子。船上的不是影子,才是他。当他未看到水面的倒影之前,始终不得开悟,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究竟是什么?也许认为在身外还有一个东西,那才是本来面目(或称自性)。直到他见到水面上自己的影子,才知道不要离开自己的身心,另外去找什么。如果这样去找本来面目,去求道求法,去希望得法悟道,那实际上离开本来面目,就愈走愈远了。现在,我看到水面上的影子,影子是我,而我并不是那个影子,这就是开悟。很多人误解为,开悟一定是石破天惊,混沌初开,一件很不得了的大事。其实,未悟的时候,对面不相识,悟了以后,才发现根本不曾离开过,本来如此,如此而已。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影子是我,我不是影子”。影子从我而生,离了我,不会有影子。所以圣严法师指出:我们平常所使用的身体和正在动念头的心,是本来面目的影子,离开我们的身心之外,不可能还有一个什么东西叫本来面目。可是,在你发现这个道理之前,绝不可以把我们平常有执著,有烦恼的身心当作是本来面目。恰恰那是本来面目的影子。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般人(凡夫)常在生活中自我困扰,也困扰他人,原因就在于太执著人我区别,分里分外,分亲分疏,为利害得失所牵,情不能己,理不能明,甚至是用别人的判断来判断,用影子的经验来经验,把世界颠倒了来看,那已不是本来的东西了。如果能达到洞山良价禅师的悟境,对所有的现象,却已了了分明,既知我,亦知非我,还能心无挂碍。“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那种种执著、牵挂、烦恼的身心并未离开我的本来面目,而是把我的本来面目遮掩住了。一旦离开了烦恼、执著,本来面目终于现前。所以,开悟后的我是本来面目,看破,放下后的我,是本来面目,而不是那个执著的我、烦恼的我了。我还是我,只是看破,放下了,没有烦恼了,这才见本来面目,才是得大自在。可见,只要你放下,佛性便显现出来了。
  生活是多样化的,生活中还有一种不肯放下:

(第六故事)
  有一只狐狸,想溜进一座葡萄园去大吃一顿。但是栅栏的空隙太小,它挤不过去。于是,下决心狠狠地节食了三天,让身子略为瘦了一点,总算可以潜进园子里了。
  可是,当它满足所愿,痛痛快快吃完葡萄以后,却又钻不出来了。只好在里面又饿了三天,才能够出来。
  这只狐狸叹口气说:“忙来忙去,还是一场空。”

    无效劳动,白忙一顿,可做可不做却又在那儿大做而特做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大概不少吧。为什么却不看破?为什么不能放下?放下,也就减少了白忙,减少了无效劳动了。你要学会有效地办事,有效地工作,也得学会放下的方法。这就是方法的智慧。
  说到方法的智慧,我又想起一则故事:
  一个大富翁,家财万贯,住在一所豪华巨宅里,每天烦恼不断。在他楼下有一间违章建筑,里面住了一对贫穷的夫妇,每天出去打工,回来了弹琴唱歌,活得非常开心,他觉得很奇怪,这穷人饭也吃不上,这么快乐?我山珍海味,却烦恼不断,实在想不通。管家说:“老爷,这好办。你要送烦恼吗?就送他二十万吧。”富翁说:“送了二十万,他们不就享福了?”管家说:“试试吧,送了就知道了。”这对穷夫妻忽然得到二十万,这下不平静了。到了晚上,想把这笔钱藏起来。放在枕头下,屋梁上,橱柜里,放在哪里都不放心。一夜没有睡,天亮时,才发觉上了当。第二天,原封退回。“把你的烦恼还给你!”不要了。
这当然是一则笑话。送烦恼,实际上就是把烦恼放下。能把烦恼放下,把烦恼送掉,把烦恼断灭,这个意义非同小可。学佛的一大事因缘,其实就是了脱生死,究竟涅盘。众生不能了脱生死,就是因为烦恼不能断尽,因烦恼系缚而流转生死。众生若破执放下,则一切烦恼必能断尽。烦恼无尽既能断,当然也就能出尘了脱生死了。
          我见他人死,
          我心热如火。
          不是热他人,
          看看轮到我。
    这首偈子看起来很幽默。但说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谁能不跨越死亡的门槛呢?任何人都要“轮到”的,能把生死放下,当然是最彻底的放下了。
  记得香港跑马地天主教公墓,有一副对联:
      今日吾躯归故土
      他朝君体也相同
    含意相仿佛,但上面这首佛教中的偈子,却比这副对联早了一千多年。红尘固不足贪恋,但人人平等,却是佛家的智慧。生死都能放下,还有什么不能放下?
  据胡因梦的回忆,广钦老和尚圆寂前,说了一句话:“没来没去没事情。”多么平淡,却又多么丰富;多么平静,却又多么深刻;未来的还没来,当然“没来”;去了的,已经没有了,当然已“没去”。没来没去没事情,这是究竟解脱,无挂无碍,这就是“空”,就是“无我”,就是般若智慧。万念放下,当下离执息妄,当下即涅盘。这是放下多么彻底,心量多么宽广。多么崇高的人格,多么明净的心灵——终极之美!
  自己带不走,别人抢得走的是钱则;
  自己带不走,别人抢不走的是学问;
  自己能带走,别人抢不走的是智慧
   ——放下即涅盘。
  梦商国师有一首偈,正可为我此章作结:
      青山几度变黄山,
      世事纷飞总不干。
      眼内有尘三界窄,
      心头无事一床宽。  成佛 (谢安朔)  (2010-12-25 23:17:35)      凌晨三点,打坐结束,静止中,明确了生命的真实存在,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是因为我们有眼睛,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因为我们有心灵,我们听到这个世界,是因为我们有耳朵,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是因为我们有思维,我们真实的活在这个世界,一切都真真切切的存在,如此的细致,真实,活奔乱跳的鲜活,谁又能够知道这一切都是假象哪?是因为我们有情感啊,这种我们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性的构成,组合了思维,组织了眼睛耳朵,心灵与肉体,幻想而成了这个现实的世界啊!!!    谁能够相信!!!这一切,对于你原始的生命,竟然是幻想出来的!    过去放电影是有胶片的,每秒钟24格胶片的播放速度,组成了流畅的电影画面,可是,如果把电影胶片的速度放慢,你就会看到你所认为的真实的电影场景出现了停顿,不那么真实了,当你的电影胶片缓慢到一个小时只播放一格胶片的时候,这个电影你就没有办法看下去了,你就会从影片的情绪,场景中苏醒过来,回到现实。    打坐也是如此,修炼者的静坐,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净化思想与心灵,当修炼者的执著心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的退去,情感渐渐地淡化,思维慢慢的消失,在这几种构成你现实生命的表现之下,就会复苏你原始的生命本质,我经常感受深刻的孤独,人心向往人间的繁荣,情感的快乐,生活的富足,亲友的信任与依赖,当现实中无法达到这些作为人类本能的追寻目的时,情感就会受到伤害,就会对于信仰的纯净产生考验,因为,作为人类,索取求生的本能,是人类欲望的第一动力,可是,理性的思维对于生命的理解,心灵深处对于真理的渴望,会在情感的伤痛后,迅速恢复正常的修炼者的纯净,当你感受到情感的孤独时,心灵对于人情的渴望时,就去打坐,因为,修炼者是想要解脱生死轮回的人,想要了解生命真相的人,与常人的生存状态与目的是截然不同的,是需要从心灵深处,思想根本上放弃人世间一切渴望与索取的,放下,才能够解脱。    在打坐中,随着心灵的纯净程度慢慢的增加,这种纯净的标准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就不再是常人的人心情感,就会融化在佛法的纯净慈悲的能量之中,心灵是思维活动的根本动力源,没有了情感,心灵的执著心推动,思维就会缓慢下来,记忆就会出现空白,记忆是情感,观念,感受,执著心的叠加组成的对于人类时空的幻想积累,当你的心灵纯净的标准,与佛法融合为一体的时候,生命的主体,就会脱离思维与记忆的系统,就好像是把汽车的发动机从车体中取了出来,没有发动机的车,仅仅是一个躯壳,发动机,才是生命的主体,电脑的cpu不存在了,其他的硬件都不起作用了,cpu就是你的心灵,没有情感的心灵,就是纯净的信仰,信仰的纯净程度,就是你从业障幻想中,通往真理永生的门。    没有了心灵,就没有了自我,没有了记忆,思维就像是空气中的烟雾一样,淡淡消散,,只有佛法,肉体,空灵的境界存在。这个过程我走了三年,07年开始,我真的以为这就是修炼的全部了,空灵中体现出来的苍茫宇宙,无限天体,无量众生,我真的以为这就是宇宙的真相了,一切众生的思想,因果历历在目,众生的轮回生死,层层层层,无限广大,无限微观的不可思议的宇宙无量层次,浩如烟海,无穷无尽的世界,繁杂的不可思议的众生,一切一切的奥秘,都尽收眼底,无所遗漏,一切宇宙间的真理体现,都在空灵的尽绝处,在空无至极的佛法标准中,体现出来了层层变化,无穷奥妙,无穷伟大,无限威严,我怎么可能会认为这些实实在在的智慧是假象?    这些智慧,足可以揭示当今地球上一切宗教的奥秘了,无所遗漏的真相,从物质的最微观到物质生命,宇宙表现的最表面形式,都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的,怎么可能是假的?佛教的,道教的经书中,高深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连他们其中的方丈都不一定能够解释的清楚,所有人都在背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观世音菩萨的心经,谁都知道这些理论,可是谁又真正的达到这个不退转的般若智慧了,历史上,能够达到这个色不异空的境界,就是解脱生死了,谁能够达到谁就能够开创新的法门了,禅宗的成就,无非就是从“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心领神会中,感悟到了“空性与佛法本质相通,一性,同在,不灭”的奥妙,所以,达摩讲万法皆空,放下一切世间幻想,就在当下觉悟,他所觉悟的,不过就是“本性奥妙在瞬间的体现”,因为禅宗不留于文字,世代口传心授,所以,搞得世间修行禅宗的人,总是神神秘秘,觉得一切文字,现象都是执着幻想,可是,可是啊,原来他们所追寻的真理,原本,也是真如法性中,渺小如微尘的一点真理之光而已啊,原本,我也以为洞见了生命的本质,找到了原始的本性,所以,去理解佛教一切的经书,揭示奥义,随手拈来的经书就能够圆融不破的昭显佛经智慧,因为在修行圆满的境界中,佛教所说的“空”,在我生命尽头的“空灵觉悟”的对照下,那个境界层次就相差的太遥远,不要说是佛教中的佛法,就算是超越现在佛教中佛法的原始真理,只要没有超出于生命“彻底无我的:空灵境界,物质尽头,佛法本源”,就可以如意,细致,全面,立体,系统的揭示其中内涵。    这些语言,对于迷信佛教的人类,情感接受不了,可是,智慧的体现,是真如法性的表现,事实胜于雄辩,智慧的交锋,能够明辨对错,展现境界与生命层次的差别。    可是,可是,可是,如此现实的这一切,这些智慧与生命标准的体现,这些宇宙天体,无量众生的奥秘,最近,在打坐中,却变成了“幻想”,天哪,当在人性绝对的静止中,原始生命本性苏醒过来的那一瞬间,原有的一切修炼成就,就变成了执着!变成了幻想!变成了底下的糟粕!这一切真实伟大的智慧与宇宙真相,只不过是底层的生命系统对于真神法界的模仿而已!    只不过是神灵的纯光照射在沼泽泥浆中,泥水下投射出来的一点点光明。    过去的修炼是我在修,这个现实的我,在修行佛法,对于佛法的认识理解,在逐步的代替人类的思维情感,代替这个有血有肉的人,一切的修炼变化我都是知道的,可是,当生命的本质,原始的生命因素苏醒的时候,我,这个人类修炼的一切,原来都是为了他的清醒觉悟,当生命的原始性质,清醒独立的时候,这个表面上的我,就消散了,原来这个我,是人类的情感,执着,欲望,与思维的幻想所集中构成的假象啊,你们现在看这篇帖子的人,在生命最原始最本质的哪个自我苏醒的时候,就会明白我今天在说什么了,人间一切都是我们人类的幻想所构成的,原始的本性清醒的时候,这个状态,不能说这个状态的生命是“我”,因为这个本性没有人性的任何因素束缚,没有人间的“我”这个概念,没有“我”这种因素,与构成人类“我”的任何物质体现,他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之下,肉体之中,他从未消失,从未改变,从未离开,在生生死死的轮回中,体现出来了无数的形式,却从来没有清醒过,亿万年的迷茫,只是为了等待今天这一刻的觉醒,他存在于任何一种生命形式之中,却无法用情绪感知,以思维思考,用肉体探寻,可是,当我的人类思维,情感,自我的执着消散之后,他就是最最真实的生命本质,本质的存在是光,这种光,是原始真理的根本面目,穿透任何宇宙的时空,却不受任何时空的因素限制,所以,本性苏醒的那一刻,人类的时间就停止了,宇宙间层层天体,浩瀚苍穹,苍茫无量世界,与三界人间无量众生的过去与未来,尽收眼底,此时此刻,洞知一切,无所遗漏。    哈哈哈哈哈哈,你们想象不到那种感受与情景,从人类原有的大脑中,心灵中,感受的制约中脱离出来,看原本的人类所谓的“自我”,就像是烟雾构成的一个虚幻的假象,瞬间消散,看我们人类这个世界,就像是一幅静止的图画一样,你们见过沙盘模型吗?整体的人类社会体现就像是沙盘一样,很粗糙,很狭小,很局限的一个空间,人类就在这个沙盘里,象小小的蚂蚁一样,在蚂蚁的渺小躯壳内,幻想着这个沙盘里的美好生活。    时间停止了,思维,心灵,情感消散了,也就没有现实的,人类中的我了,就是本性,佛法,与人体的存在了,原本属于情感的肉体,现在被觉悟的真实本质,佛性统治了,佛性,原始的生命本性就是光明,就是能量,就是智慧,就是真理,因为能量的组成粒子极尽微观,所以,本性的智慧本能的穿透一切小于组成本性最微观能量粒子的空间,用根本法的境界恒定,改变,成就,圆满一切众生与物质世界,人类这个沙盘,微观中,却体现出来了层层空间,无数的众生世界,很多种生命形式,有不同的人类形式,还有阴间与地狱,同时同刻,本性的光芒,照亮十方世界无量的时间空间,无穷的世界,苍茫众生,人类的世界,物质,肉体的眼睛局限,已经无法阻挡本性的光明,空气中,在纯金色的强大能量光明的透射下,展现出来了无穷无尽的世界与更加广大的苍穹体系,能量本身就是生命,就是智慧,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曾经一切我修炼中的智慧,成就,所谓的感受与理解,在本性的觉悟中,光明中,真实的神性纯净照耀下,变成了灰尘,渺小的人类幻想。在能量的无限微观的纯净能力的智慧解析下,智慧透彻十方世界,布满苍穹的任何一粒空气微尘中的,苍穹,无尽,浩瀚,无休无止的天体,世界,神佛尽收眼底,本性是这个苍穹宇宙的中心,这个无限广大的宇宙,是本性的表现,整体宇宙无尽量的众生,是本性的生命体现,本性就是法,是真理,制约恒定一切众生,是诞生一切的源头,此时,此刻,生命的成就如此的真实,穿透一切物质时空,解脱一切佛法境界标准的表现制约,永恒,圆满,真实,无漏。    真实的本性体现,就是宏大无量的慈悲,与纯净尽绝的标准,是恒定众生,无量世界的不变真理。    本性替代人性的开始,就是佛法圆满人类现实自我,改变最后人性的开始,也就是三界内新的世界开始的起点,就在现在,2010年的12月,现在写出这些文字的我,还是人类的思维与感受,不是真实的佛,但是,未来的四年中,这种神性的体现会越来越频繁,真实,神会活生生的从人体肉身中,诞生到人间来,当神佛以肉体展现在人间的时候,微观中,苍穹众生将以辉煌的光明,打开人类这个沙盘中,每一粒沙子的表面沙粒,以能量的金色光明笼罩整个世界。    也许,一年后,我再看今天写的这些文字,就像是本性觉悟后,看曾经写出来的对与修炼的理解认识一样,都会是灰尘,我相信会这样,因为,目前还有人类的思维与情感,无法真实如意的表现真理真相,但是,我是一个诚实的人,不会去想象,编造什么景象,也不会隐瞒自己的错误,当发现自己是错误的,承认,改正了就好,毕竟,本性佛法的觉悟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不要执着于现实的什么利益,都是幻想啊。    看吧,神越来越近了,必将使人类体验神佛的伟大,接受真理的裁决。    2001年的6月12日,第一次体会到神灵的永恒,无我,佛陀的无量慈悲与无限智慧,洞知宇宙无量,无穷众生的思想,知道任何生命的思想最细微的末节,瞬间洞知无穷生命的思维与心念,可是却无动于衷,不为所动,因为,此时的你,不再有自我的生命因素,就是佛法纯净标准存在,就是永恒不动的真理,象光照耀苍穹,诞生,恒定,制约一切法,慈悲是生命的特质本能,融化一切理,这就是生命被选择,注定永恒未来的那一刻,原始而最终的生命真相。    2007年7月26日,和我二姐去买床单,在布料批发市场,二楼的一个摊位,她在挑布料,我坐在椅子上休息,突然,瞬间,大脑思维停顿了,像是繁荣的城市夜幕中,灯火辉煌的热闹,顿时陷入了停电后的黑暗,只是这种思维的停顿,所带来的不是黑暗与恐惧,而是清净,纯洁,在眼睛,耳朵,肉体所看到,接触到,思维想象到的大脑中这个庞杂的,现实的,具体的世界之中,突然间开启了一扇通往神灵的大门,那扇门后面,充满了神圣,纯净,祥和,美好,喜悦的光明。    在这种思维停顿的瞬间,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生命的本质在人类自我思想,情感,欲望观念之下,清醒的复苏,随着大脑思维停顿的时间加长,频率加快,逐渐的,人类这个现实的自我,构成这个现实自我的人心,观念,记忆,情感,开始一天比一天淡化,而大脑空白的这一块,开始展现出来神性的智慧,境界,这就是生命原始自我本质,本性的智慧,境界,生命标准在修炼过程中,在肉体,人类表面上突破人心后的展现,一切的佛经,在此时已经不再是秘密,三界内,外星生命与各种宗教中的秘密,都大白于天下,因为本性就是真理,虽然展现的程度很小,但是不在三界众生的迷幻之中,所以,可以洞知三界内一切的真相。    07年之后,开始揭示佛经,道法中对于人类千万年所隐藏的根本秘密,开启人性中对于生命的渴望,从而度化人性迷茫,引导生命得到真理。    2010年,12月,真神的降临,彻底开启了真理与生命最终圆满的截止时间。    原本停顿思维后的纯净,微观,空无智慧,以为那就是生命的真相了,可是,在2010年12月12日,本性开始正式脱离肉体,人性,开始整体成长,独立存在,也就是说,本性的觉悟,已经不再受到我人性思维的结构,想象,情绪的左右,而会整体的替代现有的这个自我,不再有我对于佛法的认识与理解,而是真理,佛法,境界,纯正的光明,进入肉体,替代人性的幻想,成为主宰我现有肉体的灵魂,那就是原始的我,我生命固有的本性,以及修炼中圆满佛法的成就智慧,未来永恒存在的荣耀与威德,在此时此刻,开始在人间展现神佛的真实,圆满,光明,伟大。。。。。    过去,是现实的这个自我的意识,能够脱离肉体思维,记忆观念,脱离情感的制约束缚,进入佛法修炼的成就智慧,获得人性之中对于真理佛法的认识,获得人性感知到的,神灵的智慧。可是现在,就是真实的神灵本质,圆满的生命纯净无漏智慧,确实的真如法性,成为现实自我的本体,每天学习佛法12个小时,才能够填补神性的虚弱,达到健康,理性的纯净存在,没有人心,人性情欲的参与,这才能够知道生命原始纯正存在的真实感受。    打坐修炼中,只有佛法,肉体躯壳,本性的清醒独立的特质相融合。结合后的纯正圆满,光明与真实智慧,却不是人心对于佛法的理解感受。曾经迷惑了我36年的这个思维,记忆,情感,正在像迷雾一样渐渐散去。肉体内,不再有思维,不再有感受,不再有记忆,而不被思维以及感受,记忆与观念带动后的空白状态,却真真切切的体现出来了圆满佛法成就的生命本性。原来,真实的本性从未消失过,从未离开过,从未改变过,只是被人类的执着于幻想所蒙蔽,掩盖了,只有佛法真理的纯真内涵可以开启生命本性的觉悟。所以,觉悟后的清醒本质,与佛法内涵真理的标准是一体一性的,就是亘古存在的真理,真神的辉煌,在人类社会的再现,是光明,是恒定不变的威德,是恒定制约众生不变的永恒真理。    当我在未来不多的几年内,被本性的威严,纯净,纯正,苍茫浩瀚,无量智慧所替代的时候,就是人类的一切文化,社会,生命进入最终淘汰,改朝换代,辞旧迎新的时刻。神的降临,是宇宙苍穹自上而下,从物质本源的最微观到最表面,从法界到三界人间,一切生命,真理在不同层次表现出来的形式,都会更新完毕的时刻。众生一切的因果在最终时刻得到回报,也就是大审判的开始。    真神必将诞生,众神必将降临,历史上,能够写出圆满神佛真相的人,屈指可数,看到这篇文章,予以信任的人,将会珍惜生命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