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价格:科技带头人的培养不容忽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06:45

 □原纺织部科技司副司长 李百长/文 本报记者 张迈健/摄

  我是纺织工业战线一名“老兵”——1946年进入纺织行业,先后在咸阳棉纺织厂、西北国棉一厂和西北国棉五厂任技术员、工场长和副厂长,上世纪50年代末调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前身纺织部。

  1949年以前,咸阳纺织厂是抗日战争前期由湖北省官布局与中国银行合办的1万多纱锭的纺织全能厂,机器设备多是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炸沉到长江里后打捞上来的,当时动力系统还是蒸汽机带动天轴皮带集体传动,生产车间多工序、多机台、用人多,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环境条件差、产品单一。从棉花进厂到棉纱出厂要经过十多道工序,而现在只需五六道工序,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的纺织工业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61年来,纺织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纺织工业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快速腾飞。今昔对比,当代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真是日新月异。上世纪80年代,我陪国家科委的一位领导参观某棉纺厂。当他看到自动络筒机自动接头时,惊讶地说:“一台机器这么多纱,每根纱都有一个机器手自动接头,想不到我们的纺织技术如此先进。”现在,最新的纺纱技术装备已经普及,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原有技术不断更新提升,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即使是传统的纺织工艺,也能做到少人管理、无人工搬运、无飞花粉尘、低噪音、少断头、全系统实现在线检测、智能化管理的局面。

  棉纺织工业是纺织行业的排头兵,一个大而强的棉纺织工业是纺织强国的重要标志。当今中国作为世界纺织大国,已有坚实的基础。1985年,我曾带队考察美国合成纤维技术。出发前,领导授权我同美方公司探讨芳纶技术的转让合作,但对方封锁技术,不肯转让,只同意纤维后加工合作。在生产现场,我们只获准在玻璃窗外参观。现在,我们依靠自主创新攻克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封锁垄断,实现了芳纶的产业化生产。

  以“静电纺”为例,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上海、西安、杭州的纺织科研单位和企业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到70年代已在上海九棉建成一个中试车间,也荣获了国家发明奖,但其后因相关配套技术不过关,这项技术未能得到推广。《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将这一高新技术延伸到“用静电纺纳米纤维”,可应用于医用材料,这是一个可喜的突破。

  原料是纺织行业的根本。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棉花减产,国家实行“关、停、并、转”政策。当时,国务院十分重视棉花生产,每年都召开全国棉花会议,并派国务院棉花工作组到各棉产区,从播种到收棉花,全程调查研究帮助工作。重视原料开发,是建设纺织强国的一个关键点。

  而对于天然纤维的良种培育研发,我有一个建议——纺织行业应积极配合农牧业等有关部门,强化研究机构、集聚科技人才、产学研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启重点科研攻关。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们就与农牧业密切合作,通过特殊手段引进良种羊,在内蒙古和新疆建立优质细羊毛培育基地。到了70年代,我们自己培育的优质细毛羊所产的毛经过毛纺织厂生产出的高档毛料已达到用进口同类毛羊生产的产品质量水平。由此可见,无论是纺织加工技术还是原料的开发研究,各行业间的配合协作对新技术的研发至关重要。

  《纲要》中提出,2020年中国要由纺织大国变为纺织强国,核心是依靠科技。要成为纺织强国,关键在于拥有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纺织行业有一批科技带头人。而当前我们正是缺少这样的带头人。培养纺织行业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领军人才,已刻不容缓,国家在这方面应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作为一个终生从事纺织工业的老纺织人,我对《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