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铸件 汽车配件:六十年代,昼夜摇摆 贝小戎   来源:东方早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07:07
前几天在地铁里看到一哥们T恤上写着英文的“我消费故我在”,今天早上又看到一哥们的T恤上写着“想想吧,百货公司其实就是你的博物馆”。想来上世纪六十年代欧美地铁里的年轻人T恤上写着的应该是“商品是人民的鸦片”。这是他们的精神教父马尔库赛一段话的标语版,“人们在他们的商品中认出自己,在他们的汽车、高保真音响和错层式住宅、厨房设备中找到自己的灵魂”。

    五十年代是典型的沉默的一代,但是大家都没想到,紧随其后的六十年代却成了革命的年代。他们痛恨20世纪的伪善、痛恨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痛恨大学、痛恨政府。他们没遭受过贫穷和剥削,没经历过大萧条和二战期间的失业,却强烈地感到了束缚,他们要求性解放、家庭解放,要求言论自由。

    在一个富庶的年代,年轻一辈的不满是文化上的而不是经济上的,于是就爆发了一场文化上的新旧之争。旧文化专制、刻板、原始,往往还使用暴力,脱胎于富裕社会的新文化则认为公开的性欲、和平主义、平等主义都是美德。年轻一辈享用着科技进步的成果,但是对科技进步却丝毫不领情,更关注人性本身的要求,他们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声明自己物质上的要求,转而号召同侪“抛弃人造物品,享受肉体”。于是有了性解放、避孕药的使用、摇滚乐的诞生和奇装异服的流行。“不要相信任何30岁以上的人”——因为他们的身体不再年轻,身体不同所以不相与谋。

    正是因为六十年代人身体上的放荡使之名声欠佳。不仅如此,一些人也把信仰和权威的丧失、高等教育的失败归罪于学生运动。但是,《一场改变了一切的虚假革命》提醒他们,反战运动的开展、美国黑人自由梦想的实现、女性社会地位的最终确立、生态运动和绿党的出现都是学生运动的功劳,所以说学生运动改变了一切。

    说它虚假,因为这场革命只有“文化自由”的主义,声称抗议一切,“没有任何实际主张,没有明确的社会政治纲领,更不用说社会制度的设计”。这或许是因为,这场革命的参与者相信,文化上自由了,政治上自然会有变化。其实,这场革命明显比较虚假的是,反对消费主义的人最后都被消费主义驯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