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君澜度假酒店大众:多伦多的新春风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16:35

今年的多伦多天气,怪。

 前天还在耙草 (天干地燥)

昨天可以剪草 (润湿)

今天却要铲雪 (冷冻变化)

 草和雪是住加拿大的享受,也是加拿大人的责任。

 移民来加,进入第20年了,我还在当候鸟,飞人。 现在每年冬天才来一趟。绿草如茵的享受是没有了,孩子夏天不剪草,秋天不耙草,我就只好趁着冬天没雪的日子,赶快清理,耙疏草皮,否则开春后,庭院就会像瘌痢头似的,再保养,力度,难度都大了。朋友来,说家里环境好,指的是树绿草青。殊不知落叶的烦恼,算算院子有树不计,因为连理,共生,互结的好多,不知如何算。养草更是门大功夫,扫地,剪草都累。这让我想起八零年代有一年,杜邦有个驻台的老外夫人,到期要回国,想到回国后的家务事都哭了,不愿离开,再没有在台好日子,好家管,好员工的扶持了。

 雪也是百看不厌的,阴霾飘雪是常态,有时候大太阳下(有光无热)也会下雪下的让人惊异;彤云是好看的,冰雪是痛苦的。家院后,就是所小学,孩子们穿着红红蓝蓝百色不同的雪衣,在一片雪地里背景里,真像极了图画里的世界,这就是幸福。

 常说民族的文学跟民族的文化一致,我也如此认为。 他们爱斯基摩人,形容下雪(注意,是形容下雪,不是形容雪)有十八种说法,可以把生活(气候已经操弄了我们太多)如此细腻的分解,这就是文化。但这种文化却无法取得所谓文学家的欣赏,西方文学如何能用粗糙的辞匯,了解生活的感受与感动? 中国人对下雪有几种说法?大雪纷飞,鹅毛细雪,鹅毛大雪,雪花片片,雪花纷飞,雨雪不停,风雪交加,大雪,小雪,暴风雪,沉雪,落雪,下雪,冰雪,。。。。,一时想来就已经十几种了,还有呢!老外能了解其中的差异吗?我不知道,不过我看不行,我看大多数中国人也都分不出差别。那要把这些形容词用英文来形容,那就不是形容词了,而是句子了。难怪,中国人难得文学奖,文化太深远了,情感太丰富了,词句太华丽了。有一个华人诺贝尔文学得主,却是用法文写的文章。那自然,爱斯基摩人的文学要得奖,也难。 那时候有人说,李敖的“北京法源寺”会得奖,我就好奇,那些个诗词对句,老外如何理解体会?

 顺便想想,对雪情雪境的形容词:冰天雪地 滴水成冰 冻手冻脚 寒风刺骨 寒气逼人 天寒地坼 天寒地冻 透骨奇寒 雪窖冰天 雪虐风饕 映雪读书 粤犬吠雪 雪虐风饕 雪泥鸿爪 雪窖冰天 以汤沃雪 阳春白雪 雪中送炭 雪上加霜 孙康映雪 挑雪填井 如汤沃雪 飞鸿印雪 洪炉点雪 风花雪月 鹅毛大雪 沉冤莫雪 蝉不知雪 冰雪聪明 冰天雪窑 冰天雪窖 冰肌雪肠 冰魂雪魄 担雪塞井 程门立雪 报仇雪耻 饱经霜雪 抱怨雪耻 白雪阳春 白雪皑皑 报仇雪恨 傲雪欺霜 傲雪凌霜 傲霜斗雪 傲视寒霜 抗击白雪。 哈,日子过得真可以万千。

 草不能不剪,那雪能不能不铲?绝对不行,一场一场的雪,让雪越积越厚,那就行不得也了。哥哥。雪化了,再一冷,马上结冰,那更是动弹不得。连开车都有问题,冬天医院里,断手断脚的特多,多是冰雪的灾,如果有人在府上的领域里冰跌,那你还吃不了有的兜咧。所以,雪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责任:铲雪。

 其实,铲雪倒是一个好的修炼,没有雪地的人,很难体会得到:天寒,地冻,孤家,寡铲,冷风,彻骨,一步一步进,一铲一铲除,没有捷径,只有脚印;没有左道,只有力道。 有时铲的满身大汗,有时铲的腰酸背痛。最通常的事:铲雪,往往都是独自思考的好时段。跟修草时一模一样。 在无限思维的快乐里,努力和责任都会有收获的。花园的工作还有一个体会:你会看到你在(不只是感觉到)一棵草,一支椏上所使的力量:你可以生命它,你也可能扭曲了它。

 中国人很少“铲雪”,只有“扫雪”?雪还真不能用扫的,又软,又硬,又湿,又厚,又轻,又重,那年看见内地来的一个新移民,真用扫帚扫雪,服了。

 老人家说:个人自扫门前雪,某管他人瓦上霜。废话,你会扫别人家门前的雪?你会去管别人家的屋上霜?有病。讲这句话的老爹,肯定没在雪区待过。这不是互助互利的问题,这是每人必须具备的独立自主与社区责任的问题。
你不想剪草,你不想铲雪,没问题,去住公寓房:风情依旧在,夕阳不再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