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组团:宿迁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12:56
2010-04-16
【字体:大中小】
六、邮政通信、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电信和邮政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15亿元,增长23.2%。其中电信业完成17.30亿元,增长22.9%。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54.03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5.13万户,下降18.4%;移动电话用户204.17万户,增长47.3%。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60亿元,增长25.6%;全市征订报刊4308.8万份,下降18.8%;全市完成特快专递50.30万件,增长7.8%。
图6  2004-2009年年末电话用户图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城乡居民出行增多,旅客运输持续增长。全年旅客运输量9835万人次,增长4.5%;旅客周转量84.51亿人公里,增长9.9%。经济繁荣带动货运业增长。全年货运总量8309万吨,增长5.2%。其中公路货运总量6565万吨,增长6.0%;水上货运总量1744万吨,增长2.2%。全市货运周转量111.61亿吨公里,增长6.8%。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69.78亿吨公里,增长7.9%;水上货运周转量41.83亿吨公里,增长5.2%。港口货物吞吐量1387.62万吨,增长36.9%。
表3  2009年客货运输量及增幅表
指标
单位
实绩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总量
万 吨
8309
5.2
公路
万 吨
6565
6.0
水运
万 吨
1744
2.2
货物运输周转量
亿吨公里
111.61
6.8
公路
亿吨公里
69.78
7.9
水运
亿吨公里
41.83
5.2
旅客运输总量
万 人
9835
4.5
旅客运输周转量
亿人公里
84.51
9.9
旅游业实现较快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9.17亿元,增长17.5%。接待国内游客427.74万人次,增长15.3%;国内旅游收入27.71亿元,增长17.9%。接待入境游客2.59万人次,增长7.6%;旅游创汇2130万美元,增长13.4%。主要旅游指标增幅持续领先全省。成功获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在第三届中国品牌节上荣获“2009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品牌名城”称号;洪泽湖湿地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洋河蓝色经典杯”宿迁市首届导游电视大赛。
七、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60亿元,增长19.2%。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城市实现零售额90.90亿元,增长21.5%;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143.70亿元,增长18.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91.30亿元,增长16.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3.00亿元,增长34.0%。受汽车下乡、税费减免、以旧换新等促销政策推动,汽车销售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零售额15.20亿元,增长42.6%,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的28.3%。
图7  2004-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图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2323 万美元,增长31.0%。其中出口53534万美元,增长24.3%。全年利用外资实际到帐15100 万美元,增长35.3%。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98.8,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跌1.2点,这是6年来CPI首次下降。从各月同比指数看,CPI先抑后扬,实现“V”型反转。2月起,CPI开始步入负增长并负增长态势不断扩大,至8月创全年降幅最大,9月起CPI负增长态势不断收窄,至12月CPI由负转正。
图8  2004-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图

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现“一升七降”格局。与上年相比,除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5点外,其余七大类价格均出现下降。分别是:食品价格下降0.8点,衣着价格下降2.0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1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0.2点,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8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3点,居住价格下降2.9点。
表4  2009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表
单位:%
指标
2009年
比2008年涨幅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2
-5.6
一、食品
-0.8
-11.3
其中:肉禽及其制品
-11.1
-29.4
油脂
-23.2
-39.5

-2.6
-7.8
水产品
1.4
-19.7
鲜菜
16.1
12.4
二、烟酒及用品
0.5
-1.7
三、衣着
-2.0
-1.0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0.1
-0.7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0.2
-1.0
六、交通和通信
-0.8
0.2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3
-1.0
八、居住
-2.9
-6.2
八、企业景气
全市经济呈现逐步回升的良好态势,企业发展景气状况不断好转,企业家对经济发展信心逐渐增强。年内两大综合景气指数连续四个季度保回升态势,四季度全市企业景气指数133.4,较上季度上升1.0点,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28.2点;企业家信心指数132.3,较上季度上升2.5点,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32.9点。
图9  2009年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走势图
 

九、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城市规模继续扩展。中心城市规划区面积由建市初的180平方公里扩展至2108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覆盖率95.5%,建成区面积由13.30平方公里扩展到6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4万人增加到46.5万人,城市化率37.7%,比1996年增加了25.2个百分点。城市道路里程809.50公里,增长11.4%;公交线路27条,公交线路运营里程855公里。
城市特色迅速显现。围绕“生态宿迁、绿色家园”的城市定位和“一年城中园,二年园中城,三年基本构筑园林城市框架”的目标,城市生态特色迅速显现。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2406公顷,绿地面积2179公顷,公园绿地47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由1996年的23.2%提升到41.2%,绿地率由18.2%提升到37.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42平方米提升到11.32平方米。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市区及县城的一批大型商贸设施投入运营。中心城市水系沟通、市区第二水厂等重点水务工程进展顺利。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现场专家评审。一批生态环保型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全市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25.5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坚持推行“棋盘式”管理模式,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的工作要求,全面深入开展精品城市创建活动,把城市管理从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从中心城区向城乡结合部、农村延伸,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实施市区百栋楼体亮化节能改造和品位提升工程,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再次荣获“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沭阳县、泗阳县分别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和“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十、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跨上“百亿”平台。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30.23亿元,增长41.3%。按征收部门分:国税部门收入36.02亿元,增长33.2%;地税部门收入38.28亿元,增长32.3%;财政部门收入55.93亿元,增长54.6%。按税种分:增值税收入27.34亿元,增长53.1%;消费税收入7.13亿元,增长40.3%;营业税收入20.10亿元,增长37.0%;企业所得税收入12.21亿元,增长12.1%;个人所得税收入3.82亿元,增长0.6%。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3.07亿元,增长35.6%。其中:税收收入48.95亿元,增长36.7%,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77.6%;上划中央收入34.02亿元,增长30.0%;基金收入33.15亿元,增长70.5%。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5.62亿元,增长27.4%。其中,教育科学文化支出33.30亿元,增长2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77亿元,增长28.5%;医疗卫生支出7.21亿元,增长18.2%;环境保护支出3.94亿元,增长38.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14亿元,增长38.9%;农林水事务支出20.35亿元,增长34.9%。
图10  2004-2009年财政总收入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图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引进苏州五家农商行到宿设立分支机构,重组市国丰、城投、交投、水投、国投五大投融资平台,新成立5家注册资本亿元以上担保机构,7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运营。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7.09亿元,比年初增加158.09亿元。其中:储蓄存款336.13亿元,增加64.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66.10亿元,比年初增加141.9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45.99亿元,增加61.18亿元;中长期贷款216.42亿元,增加80.80亿元。
表5  2009年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增幅表
单位:亿元
指标
年末数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607.09
35.7
其中:企业存款
145.10
54.9
储蓄存款
336.13
24.0
各项贷款余额
466.10
44.3
其中:短期贷款
245.99
33.5
中长期贷款
216.42
60.2
图11  2004-2009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增幅图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市共有21家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15.78亿元,增长25.7%。其中,财产险收入5.48亿元,寿险收入10.30亿元,分别增长22.7%和31.7%。保险赔付2.94亿元。其中财险赔付2.56亿元,增长22.5%;寿险赔付0.38亿元,增长14.2%;寿险到期给付1.19亿元,比上年少给付0.11亿元。
十一、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步。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市高新技术工业企业达到130家,比上年净增23家,与南农大、南工大、南信大等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年共组织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0余项,项目资金总额5500余万元,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4项,条件平台建设项目4项,其它支撑计划近百项。宿豫区和泗阳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全市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4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及时兑现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春秋两季累计发放免费教科书128万套。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连续五年保持苏北第一,高考本科达线突破万人大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和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两项工程”,惠及留守儿童10万余名、幼儿8万余名。10所职业学校被评为省三星级以上职业学校,市技工学校通过国家高级技工学校验收,湖滨新城职教园区在校生超过3万人,全市普职比达到4.3:5.7。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市传染病防治中心投入运行,手足口病、甲型流感得到有效防控。新建乡镇卫生与计生服务中心99家,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
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有序发展。大型音舞诗剧《虞美人》在宁首演,与电影《彭雪枫纵横江淮》、电视剧《美丽的中国结》同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在苏北率先全面完成乡镇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新发展农村用户13.9万户,市博物馆、名人馆免费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平安宿迁、法治宿迁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食品药品市场平稳有序,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力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对口援建的绵远小学、医院等6个项目在全省率先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劳动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总户数146.37万户,户籍人口540.60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6.09‰,死亡率6.89‰,人口自然增长率9.20‰。男女性别比106.04(女=100)。全市常住人口472.51万人,城镇常住人口比重37.7%。
表6  2009年人口数及构成表
单位:人
指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市户籍总人口
5406047
100.0
其中:城镇
2352796
43.5
乡村
3053251
56.5
其中:男性
2782321
51.5
女性
2623726
48.5
其中:18周岁以下
1163607
21.5
16-60岁
3542433
65.5
60岁以上
700007
13.0
全市列统单位从业人员增加较多,职工收入大幅增长。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 20.52万人,比上年增加7581人。其中在岗职工19.95万人,比上年增加6714人。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7.15亿元,增长23.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811元,增长19.4%。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30元,增长11.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0%。从收入构成看,四大类收入“三升一降”。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人均分别为7828元、2549元和2334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1%、17.1%和32.0%;财产性收入人均128元,比上年下降24.4%。全年人均消费支出8009元,增长9.6%。八大类消费呈“六升二降”格局,恩格尔系数为38.2%。人均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分别支出3063元、876元、498元、437元、1298元和1005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2%、15.0%、9.3%、35.1%、60.7%和5.2%。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09平方米,住房配套率48.0%。
图12  2004-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收支情况图

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57元,增长12.0%,增幅列全省第一位,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四大类收入全面提升。其中工资性收入3126元,增长11.6%;家庭经营收入2720元,增长11.4%;财产性收入56元,增长32.2%;转移性收入156元,增长28.6%。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28元,增长12.7%。八大类消费全面增长。其中食品1772元,增长8.6%;衣着258元,增长14.3%;居住570元,增长16.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82元, 增长14.6%;交通和通讯353元,增长9.1%;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604元,增长17.5%;医疗保健245元,增长26.1%;其他商品和服务44元, 增长19.1%。
图13  2004-2009年农民人均收支情况

就业与社会保障取得新成绩。面对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以创业促就业、增加投入保就业、政府购岗助就业等举措,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全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返乡农民工全部实现就业。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6709家、个体工商户4.86万户;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登记失业率3.1%。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标准逐步提高。全市“五险”扩面合计新增17.5万人,3.8万农村居民参加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98%以上。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提高到每月1028元,失业保险金最低发放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71元,职工大病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20万元和10万元,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和13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700元和2100元,集中供养率达61%。新建经济适用房52.6万平方米,新筹集廉租住房874套,人均月收入低于450元、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6平方米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新增54.3万农村人口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2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注:1、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相对数按可比价计算。
2、2005年以来的地区生产总值数依据农业普查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进行调整,比原年报数据略高。
3、各项指标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来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