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孕环放置过程图:赞颂 之 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56:00
                  赞颂

  大千世界,鱼龙混杂,陷井重重,危机四伏。尤其是当我们面对一个险象环生的局时,如想游刃有余,不学一点赞颂之术,那真是困难之极!

 翻阅中国二十四史,发现无论是正人君子,还是奸佞小人,都把“赞颂”作为官场、情场、商场攻无不克的“利器”,却又用而不言,秘而不宣。破局者若能识得赞颂之妙处,定然能如虎添翼,使得自己在破局之中更加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赞颂首先是一门学问,这一点是务必要确立的。纵观煌煌历史,横看浩浩世界,都是一路拍将过来,又一路拍将过去。

 其次赞颂是一项技术,是鸿蒙开辟以来所有技术的基础和催化剂。一如武媚娘、那拉氏,假如不谈偏见等因素,她们治国安邦的功绩是无法抹灭的,但她们如果不是先把皇帝老儿捧得晕头转向、迷得颠三倒四,那么空有一腔经天纬地之奇志也是妄然。

 我们再来看看春秋时期的一个关于赞颂的故事。楚宣王身边有一个名叫坛的男子,因其貌美色佳,深受楚王宠幸,常随楚王左右,令一般人羡慕不已。

 有一天,谋士江乙对坛说:“你一无咫尺之功,二无骨肉之亲,却处尊位,受厚禄,全国百姓们见到你无不敛衽而拜,赞颂备至。这是为什么呢?”

 坛说:“那是国王对我的抬举,不然,我是不可能享受那么大的荣誉的。”

 江乙见坛倒是讲了实话,也就给他来了个推心置腹,说道:“人与人之间,如果以钱财来相互交往,那钱财尽了,关系也就断绝了;如果以姿色来相互交往,那么,人老珠黄、鲜花凋落之时,爱慕之心也就随之减退。所以,被国君宠幸的宫女,在还未离开国王的床席时,就常遭到冷落;被国王宠幸的男士,在还没有离开国王的轩车时,就常遭到遗弃。现在,你姿色未衰,表面上拥有权势,但却没有与国王建立起根本性的关系,一旦年老色衰,我为你担心啊!”

 坛听了江乙的话后,如梦初醒,倒头便拜:“请先生给我指点迷津,小人将感恩不尽!”

 江乙说:“你要想终生得到楚王的重用,就必须抓住机会,向楚王表达你以死相报、以死为殉的决心!”

 坛连连称是。从此,将江乙的话当作了座右铭,时刻记在心上。

 时间一晃三年过去了,坛仍然没有得到任何官位,还只是楚王面前的一个装饰品。江乙见到坛后,对他说:“我给你出的计谋,至今未见效果。你若不用我的计谋,以后我再也不会与你相见了。”

 坛哭丧着脸说:“我一刻也没敢忘记先生的教诲,只是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呀!”

 有一天,楚宣王带领着一班文武大臣到云梦打猎。只见结驷干乘,旌旗蔽日,野火冲天。那些被惊吓了的虎狼等野兽的嚎叫之声,犹如雷霆轰鸣。

 正在这时,一只样子看起来像牛,但是颜色是青色的动物,被打猎的鼓声吓坏,于是发狂地奔跑着,一直跑到了楚王的车轮边,以为这里是个隐蔽藏身的地方。

 楚王见有动物自投罗网,举弓搭箭,一箭将那野兽射倒在地。只见那野兽四蹄乱踢,发出虎鸣雷霆般的哀叫。楚王见一发中的,急忙跳下车,用饰有牛尾的旗帜鞭打这动物的头。那野兽不一会儿就不动弹了。楚王高兴得仰天大笑,说:“痛快!痛快!今天的游猎太痛快了!”说着说着,楚王转而又伤感了起来:“唉!我万岁千秋之后(即死了以后),又有谁能与我共享此乐呢?”

 那个名叫坛的宠臣在一旁听见了,顿时觉得机会来了,赶忙边哭边用膝盖走到楚王面前,声泪俱下地说道:“小人入则与大王几如同席,出则陪大王同乘游猎。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愿以身试黄泉,蓐蝼蚁,为大王您垫底。”

 楚王一听,为之心动;这可真是一个无比忠诚的人呀!于是,楚王把他大大夸奖了一番,回去后,又给这位名叫坛的宠臣另行授官,让他到安陵这个地方去做官。人们就称这位连姓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为“安陵君”。坛可谓拍楚王的马屁拍到了点子上。

 这就是赞颂的威力。名叫坛的宠臣被封为“安陵君”后,自然一般的局也难以找到他了。想要破局的话,资本也是更雄厚了。由此观之,赞颂可使人成就一番事业,从某种角度讲,赞颂术更是人成为重要人物的一大秘诀。

 我们在来看看唐代的赞颂故事,有一赞颂故事堪称是达到了赞颂的又一新阶段。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被封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初次入朝,皇上命令太子与安禄山相见,安禄山对太子不下拜行礼。

 唐玄宗责问他而他却狡辩说:“臣子是胡人,不懂法度,不知太子是何官职?”皇上说:“是未来的皇帝。”安禄山说:“臣是愚笨之人,只知道有陛下,不知道有太子。”左右令安禄山赶快拜见太子,安禄山这才下拜。唐玄宗认为安禄山老实,忠君志诚,很是喜欢他。

 安禄山入朝后,得知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就竭力巴结,他竟恬不知耻地拜比自己小十岁左右的杨贵妃为养母,每次入朝总是要先拜杨贵妃,再拜唐玄宗。唐玄宗有些不高兴,他又辩解说:“臣子是番人,番人的习惯是先拜母亲,再拜父亲。”皇上明白过来后,更加喜欢安禄山。常言说的好:“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安禄山的赞颂术可谓别出心裁。但是其目的还是万变不离其宗:讨主子的欢心。

 如果说安禄山的“先母后父”赞颂术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那么李林甫的赞颂术也是值得一提的。这位奸臣是臭名昭著的,但是其赞颂术却并不因为时代的久远而为后人忘却。当时,唐玄宗在洛阳居住,因宫中发生怪异现象,所以很想回长安。

 第二天,他便召来大臣商议此事。但是这时有两位宰相劝说皇上不要回去,理由是老百姓现在秋收正忙,沿途迎送,实在是不利秋收。皇上听了之后没有说什么,但是心中却是怏怏不快。

 这时这位刚刚拜相的李林甫,却是看透了皇上的心思。他虽然在大家面前不说话,但是心中早已打定主意。等到退朝之时,李林甫故意一瘸一拐地走到皇上面前。皇上发现后便问:“卿并无脚疾,为何走路一瘸一拐的?”李林甫说:“只想单独上奏。”李林甫的理由是:“洛阳、长安都是国都,也就是陛下的东西二宫。从东宫到西宫,哪里用得着选择时辰。刚才两位宰相说会影响农事,这很好解决,那就减免沿途的赋税不就行了。请陛下现在就宣布启程。”唐玄宗一听正合心愿,立即下令回长安。

 从此,李林甫也深得信任。其实,李林甫并没有什么大才,但是由于他非常善于拍马逢迎,所以自入朝以后,李林甫很快掌握大权。

 赞颂,是一门艺术,是人际关系至高无上的“润滑剂”。人们都知道骑马前还需要先拍拍马的屁股,这样马才会温顺地让你骑上去,何况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人生之途!不会此种招法又怎能做到事随人愿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反对赞颂,批判赞颂。同时,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赞颂,处处都在运用赞颂。不懂得赞颂技巧,便不懂得成功的决窍。

 大凡懂得一点赞颂之术的人士,多数仅会一些恭维、献媚之小技,事实上这些都还粗浅得很。如果能做到在无声无息、不露痕迹,让人晕晕糊糊、得意忘形,那才是赞颂的至高境界。

 掌握好“赞颂”之术,就能使得破局者如虎添翼,能够得到强权的支持。这样,有了强权支持的破局者,就可以更从容地应付不利的局面,破局就能够破得更加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