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县湾沚镇飞机场:萧汉明教授悼念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9:49:11
 

萧汉明教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萧汉明教授永垂不朽!

 

 

 

萧汉明教授悼念集

 

 



1940 10 06 — 2011 01 18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

萧汉明教授追思会2011年1月26日珞珈山庄


 

 

萧汉明教授追思会程式

 

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  主持人:丁四新教授

时间:2011年1月26日9:00-11:40  地点:珞珈山庄四会议室

 

 

一、来宾、师友介绍(3分钟)

二、默哀3分钟并向遗像献菊

三、宣读追思会吊辞(吴根友教授,10分钟)

四、台湾中华易经学会邵崇龄先生、倪淑娟理事长发言(20分钟)

五、师友缅怀发言:黄钊、罗炽、郭齐勇教授(序齿,45分钟)

六、同学缅怀发言:邓晓芒教授(15分钟)

七、亲属代表发言:萧汉超先生(10分钟)

八、师友、学生自由发言(50分钟)

九、家属答谢(夫人郭东升女士、公子萧强,10分钟)

 

 

 

 

 

 

悼念集指导顾问:郭齐勇、吴根友

悼念集编辑小组:丁四新、梅珍生、唐琳、张春香、孙劲松

收稿地址:dingsixin@gmail.com,jssun@whu.edu.cn


 

 

 

讣  告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国学院顾问、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周易学会顾问、中国哲学史研究著名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萧汉明先生,于2011年1月18日14:00时病逝于云南昆明寓所,享年71岁。噩耗传来,我们顿感万分悲痛。我们为突然失去这样一位谦和的同事、仁慈的长者和博识的恩师而悲痛万分!

萧汉明先生于1940年10月06日出生于湖北孝感;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本科),毕业后被分配至昆明军区第十四集团军劳动锻炼,1970年1月正式入伍,并服役至1978年6月,曾任第十四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教育干事、昆明军区军政干校政治教员;1978年7月转业至武汉职工医学院任政治课教师,1979年至1982年在武汉大学中国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萧汉明先生调武汉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任教。萧汉明先生1989年评为副教授,1995年评为教授,1997年聘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出任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1999年受聘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2006年2月退休。

萧汉明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和《周易》研究的著名专家,他的船山易学、《周易参同契》和医易会通的研究在学界首屈一指;另外,他在阴阳五行、道家哲学和中国自然哲学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上佳的成绩,成就斐然。三十年间,他在学问的道路上严谨踏实,孜孜不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出版了专著及个人文集《船山易学研究》、《阴阳大化与人生》、《周易参同契研究》、《易学与中国传统医学》、《周易本义导读》、《道家与长江文化》、《传统哲学的魅力》、《易苑漫步》八部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萧汉明先生一生襟怀坦荡,为人正直,淡泊名利,与师友相处谦让为先,对于学问则惟有好之乐之。诗云“卌载人前无冠戴,百年身后有书坵”,“归去来兮何所憾,黉门菊灿柳风柔”,这既是对萧汉明先生道德文章的大力表彰,也是对其人格生命的真实写照。

萧汉明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萧汉明先生永垂不朽!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

2011年1月19日


 

 

 

萧汉明先生追思会吊辞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同仁: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萧汉明先生。

萧汉明先生于2011年1月18日下午两点,在云南昆明寓所,因突发心脏病,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1岁。噩耗传来,我们顿感万分悲痛。我们为突然失去这样一位谦和的同事、仁慈的长者和博识的恩师而悲痛万分!

萧汉明先生于1940年10月06日出生于湖北孝感。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本科),毕业后被分配至昆明军区陆军第十四集团军军垦农场劳动锻炼,1970年1月正式入伍,并服役至1978年6月,曾任第十四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教育干事、昆明军区军政干校政治教员。1978年7月转业至武汉职工医学院任政治课教师。1979年至1982年在武汉大学中国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萧萐父、李德永、唐明邦先生等。毕业后,萧汉明先生调武汉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任教。1989年评为副教授,1995年评为教授,1997年聘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出任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1999年受聘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2006年2月退休。随后被武汉大学国学院、湖北省周易学会等多种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聘为顾问。

萧汉明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和易学研究的著名专家,他的船山易学、《周易参同契》和医易会通的研究在学界首屈一指。他在阴阳五行、道家哲学和传统自然哲学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上佳的成绩,成就斐然。三十年间,他在学问的道路上严谨踏实,孜孜不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出版了专著及个人文集《船山易学研究》、《阴阳大化与人生》、《周易参同契研究》、《易学与中国传统医学》、《周易本义导读》、《道家与长江文化》、《传统哲学的魅力》、《易苑漫步》八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还直接培养了一批高品质的学生,深刻影响了一届又一届青年学子。萧汉明先生为易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为高等教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

萧汉明先生是在逼近不惑之年时,才开始真正步入中国哲学的殿堂,才开始经营他一生的学术事业。他的成就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因为他遭遇了他人所不曾经历过的许多挫折和困苦,他的付出也就要比别人更多。

他考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本科后,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并期待着将以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报效祖国,但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和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使他几乎中断学业。文化革命的狂热过后一度使他陷入茫然,他在思考个人和国家的前途在何方。大学毕业后随即开始了在异地他乡长达十年的军旅生涯。眼看着韶华逝去,他焦虑万分,因为这不是他要的生活。

复员后,他选择了攻读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这时虽年届不惑,但他却有一种“从头越”的冲动,有一种找到了自己的新生命的感觉。他要在这个既是哲学又是史学的领域安身立命,来安顿自己后半生的人生。硕士毕业留校后,他的第一部专著,即由硕士论文扩充而成的《船山易学研究》是关于船山易学的第一部综合研究专著,在海内外学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那时,他这一代学人出版专著的还很少。这给萧汉明先生从事学术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正在刚刚找到自己的新生命并着手大干一番的时候,苦难又一个接一个地降临到他的身上。先是父亲生病三年后去世,随后母亲又生病三年去世,这期间病弱的二老的生活需要他这位独子来料理。然后是长子因误诊迁延十余年后离他而去。先生的心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经济上入不敷出,在人们争当万元户的日子里,他却欠下好几万元的医疗费,直到2001年才还清欠债,成为一个“轻松”的人。这一切并没有把萧汉明先生打垮,他与妻子一起默默地承受着生活中的这一切遭遇,战胜了各种困难,他从不在人前诉苦和抱怨,彰显出他坚强独立的高尚情操。他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坚持做纯学术和思想的研究。

萧汉明先生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之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还能甘坐冷、啃酸果、啃硬骨头,主要还是因为把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当成自己的生命。在这条路上,他真正找到自己所“好之”、“乐之”并“成其所知”者。渐渐地他的研究领域从易学进入人们较少涉足的传统医学与炼丹学等。这些领域都是非常专门的自然哲学的领域,没有相应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很难出成果的。而萧汉明先生不管不顾地选择这道“偏门”,不管这一领域是否容易出成果,也不顾是否会影响自己的职称晋升。他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研究,这一过程虽说缓慢却从未停止,厚积薄发而渐至蔚然可观。

萧汉明先生学问的主攻方向为易学、道家与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古代天文学、传统医学、炼丹术)等。其总的目标是尽力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领域中,发掘出有益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以及汲取有益于改善现代人类生存方式的传统精髓,促进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其治学的基本设想是史与论相结合,学术与思想研究并重。学术上讲究攻关,啃别人不大碰的硬骨头;思想研究上讲究出新见,这个新见不是泊来品,是真正的研究所得。其主要学术建树体现在哲学史与哲学原理两个方面。从哲学史方面来看,主要有船山易学研究、中国哲学之缘起问题研究、医易会通视域下的中医理论体系研究、道教道家思想研究以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其他诸子学的研究等。从哲学原理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性思维特征的揭示,对辩证法理论形态的思考。这些研究成果不少可以称得上所在领域的最高水平,是精品,是经典。

萧汉明先生一生襟怀坦荡,淡泊名利,为人正直、诚恳、厚道,与师友相处谦让为先,赢得了同事们、海内外的朋友们、同仁们以及青年学子们的尊重和爱戴。他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但是又以其独特的人格精神而显示出他的与众不同。他身上有一种传统学者雍容大度的气象和魅力,他崇尚一种淡然超然的生活,所以他把自己最近两部文集分别命名为《传统哲学的魅力》和《易苑漫步》,这里有他的理想生活方式。经历了前半生的艰辛,萧汉明先生终于可以真正超然地以学术安享晚年了,他的气象和魅力也象陈年老酒一样,散发出更加浓郁的醇香,越来越多地感染着接近过和正在接近他的人。可惜啊可惜!为何天不假年啊!先生为何驾鹤而去、遽归道山,为何这样匆忙地要与我们永别!去年的寿庆还如在眼前,我们都在期待着您活得更长寿更长寿,可是您为何要离别得这样匆忙!您竟与我们永别了,真令人难以置信!网上的论坛里,同学录里,青年学子们纷纷自发地深切怀念这样一位长者。同事们、朋友们也都在深切怀念萧汉明先生!我们永远怀念萧汉明先生!

萧汉明先生的精神和魅力将长存人间!并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

萧汉明教授追思会2011年1月26日珞珈山莊


 

 

 

萧汉明教授永垂不朽:发来唁电唁函的教育学术机构团体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

漢明老師千古

學究天人思達古今易医会通堪絕學

德礴遠近望重少長陰陽睽隔太寡情

哲学学院中哲同仁敬挽

2011年1月19日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宗教学系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

惊悉萧汉明教授不幸辞世,我系全体师生不胜哀掉之至。萧汉明教授是中国哲学史和《周易》研究的著名专家,在中国哲学史和《周易》研究领域成就卓著,令人敬仰。他的逝世是我国哲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深感惋惜和悲痛!谨向萧汉明教授表示沉痛悼念,并向贵院及萧汉明教授的家属致以诚挚的慰问。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宗教学系

2011年1月20日

 

中国哲学史学会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

惊闻萧汉明教授逝世,不胜哀痛。萧汉明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和《周易》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在三十年余载的学术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萧汉明先生为我国学术尤其是哲学和易学所作之巨大贡献,为学界所共景仰。萧汉明先生淡泊名利,一心向学,正直坦荡的风范为众人所铭记。

萧汉明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哲学史界的重大损失,萧汉明先生为学术献身之崇高精神与巨大之人格力量将沾溉学林,永垂不朽。对他的不幸逝世,我们表示深深的哀悼,并向萧汉明先生的亲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望亲属节哀。

中国哲学史学会

2011年1月22日

 

中国周易学会、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萧汉明先生治丧小组,并转呈萧先生家属:

惊悉萧汉明先生遽归道山,不胜哀痛!

萧汉明先生品节清和,襟怀素朴,数十年默默耕耘于中国古典哲学之林,在易学、道学及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赢得海内外学界的广泛赞誉。先生是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长期担任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对中国周易学会及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生的辞世,是中国易学界乃至整个中国哲学界的重大损失。在此,谨对先生的辞世,表达我们诚挚的哀悼,并先生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望节哀应变,保重身体为盼!

刘大钧教授悲撰挽联二副以悼之:

古稀犹尽孝,昆明侍亲成永别;暮齿最忆旧,东湖倾谈化绝唱。

老病尚修持,日照珞珈彰经术;大千能察限,我悲数理断要津。

中国周易学会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2011年1月21日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萧汉明教授治丧委员会,朱志方院长,郭齐勇教授,吴根友教授,丁四新教授:

惊悉著名易学家,著名中国哲学史研究专家,德高望重的萧汉明先生不幸逝世,不胜悲悼!萧先生学养深湛,人品高洁,为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哲学与文化、尤其是易学研究领域成就斐然,享誉海内外!萧先生也是我们的老朋友,对于我院及整个山东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给予过无私的关爱与帮助。他的逝世,是中国哲学界的一大损失!谨向您们并通过您们向萧先生的家属致以诚挚的问候!

萧汉明教授千古!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2011.1.20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

    惊悉萧汉明教授不幸逝世,我教研室同仁不胜哀惋之至。萧教授是我国中国哲学界著名学者,在周易和王船山研究方面尤其成绩卓越。萧教授是我们的老朋友,多次至京谒访冯友兰、张岱年、朱伯崑诸先生,多次参加我系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与我们结下深厚友情。萧教授的逝世,是中国哲学界一大损失,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业双馨的好朋友。哲人虽逝,风范永存。谨向萧教授表示沉痛悼念,并请萧教授家人节哀。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

2011年1月20日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何锡蓉(研究员副所长)

郭老师(手机短信):惊悉萧汉明老师仙逝,谨代表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和我本人通过你对萧老师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家属致以深切问候。

何锡蓉

1月19日

 

南昌大學國學院、程水金(南昌大学国学院教授院长)

武汉大学国学院暨吴根友、丁四新二教授:

惊悉武汉大学国学研究院学术顾问萧汉明教授不幸逝世,心情十分悲痛。萧汉明教授不幸逝世,不仅是武汉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国学界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本人谨代表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对萧汉明教授表示沉痛的哀悼,向萧汉明教授的家属致以深挚的吊唁!并赠萧汉明教授挽联如下:

为人淡泊深知阴阳参同医与易,处世超然纵观大化潜研老和庄。

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程水金教授敬挽

2011年1月19日

 

上海社会科学哲学所周易研究中心

郭老师(手机短信):惊闻汉明兄仙逝,悲痛无限!易学界折去一大梁,吾辈失去一兄长挚友,哀哉!

周山 谨率周易研究中心全体同仁 遥遥叩拜致哀

1月19日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萧汉明先生治丧小组:

维公元2011年1月18日,惊闻武汉大学教授萧汉明先生于昆明逝世,天不佑德,哲人萎矣!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上下同仁不胜哀痛,敢布悲心于一二!

江汉才盛,甲于天下。先生于1940年10月生于湖北孝感,秉山川之秀气,汇人物之风流。遂钟灵早具,卓尔有所立。易为六经之首,然近代以来,失诸庙堂,唯存于野。先生以高尚之资,沉潜隐幽,数十年专力于此。易学复扬于庙堂之上,先生有功多矣。然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先生医易会通,专精《参同契》,有近于道家之易也。

今先生于从心所欲之年撒手仙逝,易学界痛失巨擘。哀伤之情,未能免俗。然而幽明之理,昼夜之故,谅先生参之熟矣。存顺没宁,先生有以当之!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二○一一年一月十八日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惊悉萧汉明先生逝世,不胜悲恸!

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易学家,他在船山易学、道家道教以及传统自然哲学等领域的研究是一流的,取得了许多开拓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果。先生宅心仁厚、谦和礼让、淡泊名利,人品之高尚,在学界有口皆碑。无论为学还是为人,先生都堪为楷模。先生的逝去,是学界的重大损失!先生的道德文章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谨此向先生的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之情,敬请节哀!

萧先生千古!

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全体同仁敬悼

2011年1月20日

 

浙江大学哲学系、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浙江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萧汉明先生治丧小组:

惊悉著名中国哲学史研究专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萧汉明先生不幸于1月18日逝世,不胜惊愕! 萧汉明先生长期从事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特别是在易学研究、船山学研究、中国医学哲学研究等领域,造诣宏深,建树卓越,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萧汉明先生师德崇高,为人谦冲和穆,勤于耕耘,淡于名利,为中国哲学研究事业的繁荣,为培养中国哲学的研究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不意天妒斯人斯才,竟不假年,遽然辞世,徒令世人同行同道增无限感慨、添不尽哀思!

我谨代表浙江大学哲学系、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浙江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对萧汉明先生的不幸辞世表示最为沉痛的悼念!愿萧先生一路走好!

七十年历世事沧桑千峰云卷思想终放华彩

八千里骑白鹤周游万壑坦夷精神日月同辉

萧汉明先生永垂不朽!

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  董平  敬悼

2011年1月21日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暨《儒藏》编纂委员会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萧汉明先生治丧小组:

惊悉著名哲学史家、《易》学家萧汉明先生驾鹤西去,哲人萎而泰山颓,江河悲而苍松泣!萧先生是我国高教战线在“改革开放”后培养的优秀哲学研究生之一,也是较早的哲学史、《易》学博士生导师,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硕果累累,新见迭出,实为传世佳作;他所培养的弟子,也功力淳厚,术业专精。他的逝世,是武汉大学哲学学科的损失,也是全国哲学界的损失。我们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暨《儒藏》编纂委员会的全体同仁,怀着沉痛心情,在此表示深切的悼念!请代表我们向萧先生的家人表示慰问,愿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萧先生千古!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儒藏》主编 舒大刚 并全体同仁 敬吊

2011年1月20日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四新兄、武大中国哲学教研室转萧夫人:

惊闻萧先生遽然归道,不胜震悼!

先生学问卓然成家,道德文章学界共仰。本人与先生有校友之谊,并在为学和为人方面得到过先生提携,一直铭感在心。犹忆昨年,先生古稀寿庆,本人与萧门弟子共同为之颂寿,其情其景历历在目。先生所赐大著犹在手边,先生之音容笑貌活在心中,先生之精神永远不朽!

兹代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谨致哀悼,问侯萧夫人,并祈请夫人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杨华 上

2011年1月19日

 

郑州大学图书馆、郑州大《周易》与古代文献研究所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

惊悉萧汉明先生不幸辞世,噩耗传来,我们深感痛惜!我们为突然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和博识的先生而悲痛万分!

萧汉明教授曾于2007年11月到郑州大学图书馆给学生作学术报告,给郑大师生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挥泪痛别先生仙逝,誓将遗愿化作宏图。

特电慰问!

萧汉明先生永垂不朽!

郑州大学图书馆、郑州大学《周易》与古代文献研究所

2010年1月22日

 

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

沉痛悼念萧汉明教授

惊悉萧汉明教授辞世,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全体同仁深表哀痛,谨以悲痛之情,书为下列挽联,并请武汉大学同仁代为转达:

沉痛悼念中国哲学界的忠厚长者萧汉明教授!

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敬挽

2011年1月21日

 

《道家文化研究》编委会、张广保(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萧汉明教授治丧委小组:

惊悉萧汉明教授仙逝的噩耗,我及《道家文化研究》编委会诸同仁,深感震惊,我们为中国哲学史学界痛失栋梁,为《道家文化研究》痛失老友而深感万分悲痛!长期以来萧教授为我国中国哲学史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德行践履方面也是一位令人钦佩的敦厚长者。尤其令我们感动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还为《道家文化研究》(道家思想与北宋哲学专号)撰写宏论。值此悲痛之际,我们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将这辑《道家文化研究》编好,以告慰萧教授在天之灵!萧汉明先生永垂不朽!

《道家文化研究》编委会、张广保

2011年1月19日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萧汉明先生家人:

惊悉萧汉明先生不幸逝世,殊堪痛惜!先生为《儒藏》工程做的工作,《儒藏》工程将永志不忘!我中心同仁谨向先生家人致以深切的爱掉!痛悼之际,尚祈先生家人节哀保重。

谨致此文,以寄哀思。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2011年1月20日

 

中华萧氏宗亲联谊会

杰出的萧氏家族精英、学者、教授汉明宗长驾鹤西归的噩耗传来,我会上下无不哀痛之至。我们家族失去了一位忠厚长者、族务工作者,其损失无可估算。我们将竭诚努力完成既定的修总谱、建大宗祠等任务,以告慰汉明在天之灵,祈汉明教授夫人及子女家属节哀!

中华萧氏宗亲联谊会会长萧正滔、秘书长萧枫

2011年元月26日於北京

 

湖南省社科院哲学所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

惊悉萧汉明教授辞归道山,不胜哀悼!萧汉明教授学通天人,贯古彻今,以哲学史、易学显世,成就卓著,德配天地,沾溉学林,高山仰止。谨向萧教授家属致以诚挚的慰问,恳请萧教授家属节哀!

湖南省社科院哲学所

2011年1月25日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武汉大学哲学院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

惊闻萧汉明教授遽然离世,我们不胜悲痛!萧汉明教授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著名专家,他在易学、道家文化、阴阳五行、医易会通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萧汉明先生以其扎实的学问功底,推进了新时期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陆易学研究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逝世是中国易学界的巨大损失,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杰出的学者、慈祥的师长而倍感悲痛!

萧汉明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萧汉明先生学术精神永垂不朽!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全体同仁泣拜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九日

 

湖北省周易學會、丁四新(萧汉明教授硕士生弟子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沉痛哀悼恩師蕭漢明教授

當湖北省周易學會終於幸運地正式成立了,然而我們的恩師,學會的發起人,學會的顧問——蕭漢明教授卻猝然長逝,永遠地離開我們了!泰山其頽,梁木其壞,哲人其萎!物是人非!面對此情此景,我們悲傷莫名,痛苦萬分!

白雲黃鶴之下,不孝大概是最先泣聞恩師倏然長逝於高原昆明的。電話那頭丧夫丧父的悲痛,風馳電掣,突擊我等門人小子每一根脆弱的神經,乃至彼此泣血吞聲,相對無語!

我们哀痛又哀痛,我們至今依然處於深度的哀痛之中!我們惟有在哀痛之中心喪三年,纔能報答恩師生前無私的諄諄教誨於萬一!我們惟有在心喪三年中以恩師的諄諄教誨去潤溉靈根深植的悲痛惻隱之情,我們纔能報答恩師所賜之大恩於萬一!

恩師倡導的湖北省周易學會之事業發端於既往,恩師之大恩内蘊的不朽精神有望於將來!

不論我們是在滇池瀾滄江還是在珞珈山石門峰,不論我們是在長江黃河還是在倫敦紐約,不論我們是在恩師曾經的音容笑貌跟前,還是在他老人家最后的安詳展现在哀樂低旋綿綿相伴的一望中,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心動,都时时因爲對您無盡的思念而去極研大易之精奥,而去探索世界之賾隱,而去建設利樂有情的精神家園。

我們惟有痛楚又痛楚,哀悼又哀悼…………

恩師永垂不朽!恩師地下安息!

——2011年1月22—23日子時門人丁四新偕勁松、唐琳、珍生、春香泣輓

 

 

 

 

 


 

 

 

萧汉明教授永垂不朽:发来唁电唁函的学者专家好友

 

 

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国学院院长)

痛悼学长萧汉明教授

庚寅年腊月十五,大寒前二日,西历2011年1月18日,武汉大雪,一片白茫茫。校园内,树上、房上、车上、地上都披上了银色素装。下午四时半左右,丁四新教授打来电话,说刚接到萧汉明老师的公子萧强的电话,萧老师今天下午在昆明寓所辞世。当四新告诉我这一噩耗时,我一下懵了,震惊之中,只是反复地说:“这怎么可能呢?”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因有外地学者来访的原因,不久前我与萧学长曾三次在一起吃饭,聊得甚快。一次饭后,我发现他走路较慢,走一段要歇一会儿。他告诉我说,他现在得的是先师萧萐父先生的毛病:哮喘。他是我们国学院的学术顾同,近日我与于亭教授代表国学院请他下学期给国学班本科高年级的学生开《周易》方面的课程,他欣然应允。出事前数日,我让孙劲松副教授请萧学长来出席国学院的团年活动,劲松告诉我,萧老师到昆明小住,春节后即返回武汉。

    太突然了!十二月初的一次晤谈,不想竟成永诀。我完全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悲怆不已。四、五天来,我睡不好觉,吃不好饭,白天、晚上,脑中都是汉明兄的形象,以及近三十年的密切交往中的一些片断,来自内心深处的痛楚使我不能如平素那样平静地看书、做事。

痛哉!惜哉!人很脆弱啊!我们可亲可敬的萧学长匆匆走后,陈鼓应、刘大钧、冯达文、冯天瑜、何锡蓉、周山等著名学者,同门学友田文军、蒋国保、许苏民、李汉武、柴文华教授等,在与我的通话中无不嘘唏、哀叹!人世艰辛,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生死难料啊!我们也都到了这个年龄,禁不住徒添了一些伤感。今恨不能起萧兄于地下,再与他谈天说地啊!

萧学长历经坎坷,一生蹉跎。在复旦大学国政系读大三时恰逢文革乱世,1968年至1978年在昆明军区锻炼并服务,曾任军区军政干校教官,非常出色,只是性格刚正,不愿屈己从人,遂复员回汉任武汉职工医学院教师。他的志向在学术,于1979年三十九岁时考入我校中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恩师萧萐父、李德永、唐明邦三先生,成为我们的大学长。萧学长于1982年硕士毕业后留本校哲学系任教,一直在本系教书育人,是学生们爱戴、敬重的师长,是我们学科点学养深厚、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学术带头人。

萧汉明学长身材伟岸、魁梧,长相颇似贺龙元帅,仪表、气质有行侠仗义的军人本色,有英雄气,是血性男儿,豪情万丈,义礴云天。他敢做敢当,敢言人所不敢言。他有气概,有定力,遇事从容不迫,用“气定神闲”四个字颇能形容他的特色。同时,他又是柔情似水的人,和善温润,宽宏大度,是好儿子、好兄长、好丈夫、好女婿、好父亲,也是好学生、好老师、好学长、好同事、好公民。

汉明兄长我七岁,我晚他两届,他教我做事做人,对我帮助很大。1985年底,萧萐父、汤一介先生主持在黄州举办的熊十力先生百年冥诞的学术讨论会,盛况空前,海内外名家云集,我们系同时在黄州办中国文化讲习班,请石峻、汤一介、章开沅先生,第一次来中国大陆的海外学者冉云华、杜维明、成中英先生及我校文史哲大家们讲学。这两个活动有密切联系,萧萐父先生运筹帷幄,我负责会议,萧学长负责讲席班,我们配合默契,圆满地完成了这两大任务。尔后萧学长又操办过一些重大学术活动,我们又多次合作,互相帮衬。他很能干,有大将风度。

学长有家累,留校后的较长时期,萧伯父母身体不好,两位贤侄年少。萧学长与嫂夫人含辛茹苦,上孝父母,下抚孩子,在我们这辈人低工资与蜗居的时代,很是艰难。我与同事一道,曾几次到汉口花桥他们家中看望。那时,他们家离学校太远了,乘车转轮渡再乘车,交通不便。他每来学校上一次课,都十分辛苦。他的长子萧刚,一表人才,可惜因医疗事故,后患上尿毒症。那时肾透析的费用十分昂贵,学长家因此而背了很多债,他的家境之困难可想而知。萧刚是1991届高中毕业生,我三哥齐庆先生是他上高中时的语文老师、班主任兼教导主任,很喜欢他。他上大学约两年后不幸早逝。记得那时学长家已搬到武大老二区的平房,我们几位同事闻讯后匆匆赶去,很是悲伤。学长与嫂夫人遭逢中年丧子之痛,坚强地活着,一如既往地关爱学生,勤奋敬业地工作,令人感佩不已!

萧学长是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团队中除几位老先生外新生代的第一人。他留校后遇到高校职称冻结时期,六年后才当上讲师,1989年1月才评上副教授。我与李维武兄比学长晚两年留校工作,但我们两人因学校有关年龄与梯队建设的政策,反比萧学长早两年当上教授。记得1993年春,当学校与系里指定我填报晋升正高职称的表格时,我愧怍不安,立即请示萧萐父老师:我到底申不申报?萧先生说,研究之后再答复你。按理,应以长幼有序的方法解决我们的职称问题。萧先生不仅与校方、系上协商,还打电话与他的老朋友、中山大学李锦全先生商量过。近年我到中大看望李先生时,他还谈到这件事情。李先生说,他当时对萧公讲,能解决一个就是一个,如果不利用政策,因势利导,顶在那里,到时候一个也上不去。因此之故,萧先生通知我申报填表。尽管如此,我还是很不安。关于此事,萧先生与汉明学长谈过,汉明学长十分大度,从不计较,于此显现了这位忠厚长者的高风亮节。

我们这个学科点是一个整体。我们这个团队所以能精诚团结,大家合作共事,相互扶植,除了萧萐父先生等三位前辈做了榜样之外,再就是萧学长做了榜样。他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当之无愧的长兄、老大哥!

萧学长淡泊名利,低调不争是有口皆碑的。2005年,他到日本东京出席会议,在东京、大阪讲学,十分成功。此行其实是我在此前两年多就筹划并请友人山浦国雄教授安排的。萧学长原来也不打算去,是经我动员后才同意的。在我任哲学学院院长期间,有一次学校给我院来了一个政府特殊津贴的名额,我提议并通过一定程序,让萧学长申报。以他的德业口碑,应该是当仁不让的。我以为此事解决了。可是,事后我从程么娥同志处知道,萧学长并未认真填表,而到学校还要再评,此事并未如我所愿。而当我知道时,已无法再去争取了。

我们学科点的博硕士生们都很喜欢从容淡定、风趣幽默、潇洒放达的萧学长,我的学生与他走得很近,他的学生与我也走得很近。当然,我们学科点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都比较亲密,学生都是共同的学生,老师也是共同的老师。

萧汉明学长的学术成就斐然,其学于经、子、中医,无所不通,尤精于《周易》经传与易学史、阴阳五行学说、道家哲学、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哲学(包括医易会通),在这几个领域中工夫尤深,创获极多,可谓望重学林。《易》学古奥,号称难读,萧学长于理义与象数,于汉易与宋易,皆能入内出外,条分缕析,抉发胜义,破解疑难,创造诠释。萧学长的精专的大著《船山易学研究》、《阴阳大化与人生》、《周易参同契研究》、《易学与中国传统医学》、《周易本义导读》、《道家与长江文化》、《传统哲学的魅力》、《易苑漫步》在某些方面是无人企及的。他近来正在筹划主编一套新的大规模的易学史,已有纲维,并组织了门生故旧拟申报重大课题,可惜天不假年,这个计划已无法实现了。

德高望重的萧学长胸怀磊落,仁智双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潜德之幽光,育英才于学苑,为人为学,堪称楷模!他对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点贡献甚巨,起着极其重要的承先启后的作用。其人格风范,学弟以为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学弟不才,卅年以降,多承萧学长指点、关爱、提携、谦让,紧随其后,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我们情同手足,恩义绵长,共同侍奉师长,照顾后辈,在这个学术团队中尽职尽责。今学长撒手先去,学弟哀恸不已,扼腕痛惜!

愿我们亲爱的真性情的萧学长一路走好!

庚寅年腊月十九  西历2011-1-22

 

刘大钧(山东大学终身教授中国周易学会会长)

悼挚友萧汉明教授

时在庚寅年尾,节交大寒之际,汉明兄顺正归德,乘化而去。与崇龄、李巍诸友告知此讯时,正值忙于冗务,尚能节哀应变,然时隔两日,其敦厚之音容笑貌总在眼前生动浮现。忆及近卅年之交往,悲情凝结,难以平复,莫非此即痛定思痛乎?故晨起书此二联以舒此悲:

古稀犹尽孝,昆明侍亲成永别;暮齿最忆旧,东湖倾谈化绝唱。

老病尚修持,日照珞珈彰经术;大千能察限,我悲数理断要津。

刘大钧

2011年1月21日记于运乾书斋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萧汉明先生治丧小组:

惊悉武汉大学萧汉明教授因病逝世,不胜震愕!萧汉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易学学者,他的去世是我国易学界的重大损失。请向家属转达我和内人的深切哀悼与慰问。

陈来  2011年1月19日

 

詹石窗(四川大学老子学院教授院长)

    齐勇兄:惊悉汉明兄仙逝,昨夜不能眠,写一短文悼念,请转给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及汉明兄之家人。谢谢。弟:石窗拜

沉痛悼念萧汉明教授

到天涯海角三四天未能阅读邮件。1月21日晚上回到家中,打开电子邮箱,方知老友萧汉明长辞于世。噩耗传来,彻夜难眠。我想起了1984年在武汉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周易》学术研讨会上,我们认识的情景,想起了海峡两岸青年易学研讨会上,我们一起作为评委的切磋交谈,想起了他陆续寄来的几部大作,我情不自禁地从书架上找出他的大作,一看再看,心中禁不住无限的惋惜、哀伤。

多好的一位兄长!一位诚恳、乐于助人、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真正的学者,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多么令人辛酸!怎么来得这样突然?让人难于接受啊!

已经是元月22日的凌晨4时50分了,我依然辗转反侧。我不知道如何来表达自己对这位兄长的怀念。我再次翻开他的《船山易学研究》,翻开他的《医易会通精义》、《周易参同契研究》,端详着他那苍苍白发,昔日交谈的情景一幕幕呈现在眼前,他的音容笑貌让人难于忘怀!

老朋友,我们的好兄长!中国哲学界的一位佼佼者,汉明兄,你一路走好!

无限怀念你的老友:詹石窗稽首、顿首、再拜  2011年元月22日大早5时

 

许苏民(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

齐勇兄:您好!闻汉明兄去世,异常震惊,异常悲痛,心不能静、口不能言者久之。自昨夜以至今日,心情一直沉浸于悲苦与回忆之中……。汉明活在我的心中,他的人格和治学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汉明兄不朽!望吾兄节哀,吾兄多保重! 

弟:苏民拜上  2011年元月19日

 

刘笑敢(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

惊闻萧汉明教授仙逝,异常震惊。我认识萧先生已经二十多年,虽见面不多,但他的学识与为人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前不久,陈鼓应先生还和我讨论过请萧先生来香港演讲的可能性,没想到现在却得到这一噩耗。请向萧先生的家人表示我深切的悲哀与同情,并向武大哲学院同仁表示慰问,望武大哲学院和国学院在萧先生的精神感召下有更辉煌的发展。 

刘笑敢  2011年1月19日

 

刘学智(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齐勇仁兄:惊闻萧汉明先生不幸逝世,我极为悲痛!正如仁兄所说,萧先生是我们一位可亲可敬的、真性情的忠厚学长,是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易学研究专家。我虽然与先生接触不多,但先生的道德文章早使我肃然起敬!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哲学界的一大损失!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仁慈的长者、博学的师友!在此我谨代表陕西孔子研究会、陕西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同仁,对萧先生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从讣闻深切感到,齐勇仁兄对先生真诚深厚的情谊,感受到仁兄极度悲痛的心情!诚望仁兄节哀!沉痛悼念萧汉明先生! 

陕西师范大学  刘学智  2011年1月19日

 

黄钊(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哲院萧汉明教授治小组:

《萧汉明教授讣告》收悉,噩耗传来,无比悲痛,怀念之情不可抑止,因追悼会在昆明举行,不便亲往灵前鞠躬,特来信通过你们对之致以最诚挚的哀悼!并请代向其家属问安!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黄钊敬启  2011年元月21日

又:

悼萧汉明

噩耗传来碎心伤,汉明仙逝太匆忙。

千言万语无从表,一幅挽联寄衷肠。

【注】挽联为:“汉水流愁三镇披霜悼夫子;明月减晖八方洒泪哭斯人。”

黄钊 2010年元月26日于珞珈山庄第四会议室

 

高秀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郭齐勇老师、丁四新学兄:惊悉萧汉明老师因病去世,令晚辈后学悲痛而叹息!二00九年十月十八日,我和崔波同学相约一起回母校参加武汉大学哲学院隆重举行的萧汉明教授七十寿庆座谈会。那时,尽管我们也感觉到萧老师略显虚弱,走路时有些气喘,但是他的精神很好,谈笑风生、怡然自得,他发表感言时依然声音洪亮,就像他二十多年前为我们八二级同学讲课时一样。所以我们想:经历过各种磨难和打击的萧老师,已经挺过来了,以后该享享清福了,并且相信他一定会健康快乐平安地度过晚年的。没料到,二0一一阳历年刚过、阴历辛卯年即将来临之际,萧老师就被病魔带走了。这怎不叫人悲痛伤心呀!萧老师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嗜烟如命。每次回母校到萧老师家里看他,总见他手里拿着烟,不时地抽着;即使在跟研究生讲课,他有时也忍不住点着烟抽几口;反正啥时候都见他烟不离手……晚辈后学也曾多次婉言相劝,师母不知道说了千万遍,可是他就是不听!不管怎么说,吸烟是一个害己害人的坏习惯!科学早已证明,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以哲学修行处世、特别是对于老庄道家有着高深理解和把握的萧老师,似乎“听不进”科学的话;也可能是他太固守老庄道家的“顺任自然”了,于是就顺着这个不良的“自然”习惯越陷越深以致不能自拔!在科学发达、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活到米寿乃至百岁都不成问题,而萧老师刚过古稀之年就被病魔带走了,这怎能不让人哀怨叹息呀!在晚辈后学眼中,萧老师是一位博识、仁慈、谦和之人,平实、诚实、踏实之人,低调、寡欲、不争之人……总之,萧老师是一个好人!好人一生平安!但愿他的来生能够一帆风顺、一生平安!哲人其萎,恩师千古!

后学 高秀昌 庚寅年十二月十七日(2011-01-20)

 

杨逢彬(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

四新:谢谢!我在长沙。闻萧先生过世,为之不豫者良久。当年一块吃饭情景记忆犹新。在我心中,他老一贯身体良好,怎么这快就走了呢?由此可见,保重身体是第一位的,你我互相珍重!专此,即问春节快乐!

逢彬上 2011年1月19日

 

朱志方(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院长)

昨天下午惊闻萧汉明教授去逝噩耗,不胜悲痛,回想当年,曾在桂园研究生宿舍与萧先生同居一室。记忆如昨,斯人已逝。悲哉! 

2011年1月19日

 

王兴国(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

悼念萧汉明教授逝世

桢人兄:接悉萧汉明教授于1月18日于昆明辞世的噩耗,甚感惊诧,不胜哀痛。1月17日,我因为重感冒卧床休息,不知何故,竟然想起一件与萧汉明先生有关的事情来。大约三年以前,萧汉明教授从武大荣修后,拟居昆明,为其岳父母尽孝。当时,永宁兄有一个非常好的设想,如果萧先生在尽孝的闲暇之余能在云大做一个兼职教授,给学生讲点东西,那么萧先生不仅是为岳父母尽了孝心,而且也发挥了萧先生的专长,能将萧先生的余热贡献云大,岂不美哉!如所周知,对于文史哲的学者专家来说,六十岁才迎来了他们一生的黄金时代。正在他们可以大展宏图的时候,他们却被决定退休了!在中国,绝大多数的文史哲专家学者都遭遇了这个难以改变的命运之数。萧先生精于易学,却不能改变这个不合理的数,但是也正因为萧先生精于易理,所以他能坦荡地笑迎这个难免的数。于是永宁兄问我能否代为联系云大,我答应可以帮助联系。我给云大公管学院院长打电话谈了此事(哲学系当时在公管学院),他直言相告,建议虽好,但是无法落实。据这位院长说,几年以前,他们为一位曾经在云大工作多年后调离云大的资深的著名的退休的教授谋求一个编外的教授职位,希望能让这位荣退后的教授返回云大讲学数年,却因为体制的原因,无法解决薪酬与住宿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学院的问题,而是所有学院的问题,学校不敢开这个口子,最终不能不十分遗憾的作罢!他说,萧教授面临同样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只能对我和萧教授说一声:“遗憾加对不起!”无可奈何,我只得转告永宁。我不死心,又联系我曾经任教的云师大,结果也是徒然。这使我又想到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听闻梁存秀教授从中国社科院退休的消息,还曾同业师方克立先生议论过此事,我说像梁先生这样的人才(德国古典哲学专家)在社科院真是一种浪费,才六十岁,身体好好的,就不得不退休了,要是在大学,像他这样的人才还真不多,正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可以继续带研究生,可是在社科院就不行了!方先生说,这个问题以后有望得到妥善处理。没想到,大学和社科院其实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差别。后来我才搞清楚,大学也罢,社科院也罢,决定一个人何时退休,除了年龄的因素之外,主要是要看这个“同志”在行政上居于何等级别或在政治上居于何种地位,这才是真正的关键因素,而与其学术水平没有太大的关系。大学或研究机构虽然不是党政部门,但是体制绝无二致,只是在级别上受到了大大的限制而已。因此,一个教授或学者能否在一个大学或研究机构任职以及他何时退休,一方面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个教授或学者的学识水平以及身体状况,另一方面也不取决于学校或研究机构的学术与教学的实际需要,最终乃是决定于我们赖以附着于其上而生存的教育体制、学术体制、或社会体制。曾几何时,这个体制早已成为我们的社会“本体”存在。它主宰一切,决定一切,铸就一切,但最终必由它毁灭一切。只有置身于这一体制之内的人,才能再一次切身体味与领略到那句发自千年之前的“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铭言的个中滋味与深远意蕴。难怪当年身居“接班人”与“副统帅”的林彪要喊出“有权力就有真理”的肺腑之言了!几十年以来,这一社会存在的“本体”不知送走了多少学术精英或各类人才。为学尽忠,为人尽仁,为师尽则如萧汉明先生者,堪称当世之表率,曾经以他个人的微弱之力发出对这一“本体”之合法性的质疑与抗议,无视被世俗之辈目为“愤老”的流言飞语。只是这一社会“本体”存在过于强势和厉害,活命在这一社会“本体”之下的群生,确实有不堪承受之重,而作为布衣的个体生命的声音过于微小和虚弱。然而,谁能说微小和虚弱不能成为社会变革先声的提气准备之功?一切先知先觉的声音无不是从微小与虚弱开始的。布满千里之堤上的蚁穴无不是在微小和虚弱中完成的。萧汉明先生一向身体硬朗,谁也没有料到他竟然走得如此突然!该走的不走,不该走的却走了,这是人间的最大悲哀!而今往事犹在心头,我除了深深的遗憾,悲伤中更添悲伤,永宁兄红着泪眼对我说:“走了也好,早一点离开这个污浊的世界!”不过,我要说:萧先生一路走好,希望在您的身后出现亿万个蚁穴遍布在那个早该崩溃的大堤上!

谨以这篇感言悼念萧汉明教授逝世!

希望萧汉明先生的至爱亲朋以及武大哲学学院的同仁顺变节哀,发扬萧汉明教授的治学精神,将中国哲学的发展大大地向前推进!

                         弟 兴国敬启  2011年1月20日于深圳

 

刘彬(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四新兄:惊闻萧老师仙逝,颇为沉痛!这些年来得到萧老师很多指教,受益颇深。对萧老师的道德文章,甚为感佩!失去这样一位长者、老师,我们悲痛万分!请四新兄转告萧师母我的问候,请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刘彬 敬上  2011年1月19日

 

王新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副院长

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朱志方院长,郭齐勇教授,吴根友教授,丁四新教授:

惊悉尊敬的萧汉明先生不幸于昆明遽归道山,新春不胜哀痛!谨向您们并通过您们向萧先生的家属致以诚挚的问候!多年来,山东大学的易学与中国哲学学科多受益于萧先生的关怀,新春更是深蒙萧先生的错爱!如今长者逝矣,留给后人的只有不尽的思念!萧先生一路走好! 

晚山东大学王新春哀挽  2011.1.20

 

刘固盛(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教授)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惊悉著名学者萧汉明先生病逝,不胜悲痛!萧汉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易学专家、道家文化研究专家,他的离去是学术界的重大损失!他的清劲气节与崇高品质,永为后世楷模! 

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  刘固盛  2011年1月20日

 

董平(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郭老师:萧汉明不幸辞世的消息,令晚辈极为震惊!前日刚从北京回来,即接闻如此讣闻,一时不知所措!我已代表本系发了唁函,愿萧先生一路走好!  敬祝  身体健康! 

晚董平顿首  2011年1月22日

 

宁新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政法学院教授)

武汉大学哲学院:

    惊悉著名哲学史家萧汉明先生不幸辞世,深感悲痛!先生为人为学堪称典范,天不假年惋惜何奈!先生离世是中国哲学珞珈学派的一大损失,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师长,好榜样。值此之际,谨向贵院并通过贵院向萧汉明先生的家人表示沉痛的哀悼和诚挚的问候,并望大家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政法学院宁新昌  2011年1月23日

 

龚建平(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四新兄:汉明老师不幸逝世,十分悲痛!因有事不能前往昆明吊唁,……慰問金请代转交家属,以志怀念。  

建平叩拜  2011年1月19日

 

储昭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丁老师:惊悉萧老师去世,始之愕然,前不久还闻听萧师精神矍铄,真是人生无常,难以置信!读后实在令人悲痛难过,萧老师是少有的令人尊敬又非常亲和的师长,一生曲折坎坷,现又突然辞世,真是苍天不公!不知道学院和中哲这边有什么悼念活动?也许是由您和院里其他领导去昆明吊唁。也不知道我们这边一般是什么习俗,如果有共同“表示”之事,盼能告知一二,我也想随上一份,以略表哀思,谢谢。  

储昭华 拜  2011年1月19日

 

吕有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系教授)

惊闻师兄肖汉明于昨日下午因心脏病突然离开人世,不胜扼腕痛惜!上月中旬我第一次参加哲学学院离退休职工会议时还和他寒暄,见他身体如常,精神挺好,怎么一下就永离人世了呢,简直令人难以接受!然事实如此,哀痛不已!我和汉明兄同事几十年,曾一起合上中国哲学史课,后来由于我转为佛学教学,和他交流不多,但每次见面总是那样亲切,肝胆相照如兄弟亲和。汉明兄主攻道家易学,治学严谨,成果丰硕,造诣精深,为学界翘楚,我每次参加佛教学术会议时,一提到道家易学,都知道武汉大学有个肖汉明是研究道家易学的专家,以此可见汉明兄在学界的广泛影响。汉明兄的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长兄,中国学术界失去了一位著名学者,怎不令人万分痛惜!佛教云人生无常,生老病死无法改变,诚望汉明夫人及其亲属顺变节哀,多多珍重,逝者逝矣,生者自强! 珞珈精英,学界翘楚,英灵永在,道业长存!汉明仁兄一路走好!   

学弟吕有祥泣叩 2010年1月19日

 

丁为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惊闻噩耗,悲痛万分,真是天丧斯文,丧我绝学!两月前,在萧老师家,萧老师还在和四新教授筹划着十多卷本的《易学史》计划,为祥也一直期待着萧老师能对这一绝学作出系统的总结,不意老师竟如此去了,真是擂胸顿足,不足以表达学生的心中之痛,只能遥望南天,泪眼为老师送行!语无伦次,不能成文,只能呼出这无限的哀思!

学生:丁为祥敬悼 2011年1月19日

 

郝长池(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四新:惊闻萧汉明先生突然逝世,万分悲痛。至今不能相信这是真的。萧汉明先生为人谦和、正直,学问广博。我非常荣幸在读本科时能有机会聆听萧先生讲授中国哲学史,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萧先生胸襟广阔,气象非凡,春风沐人。为中国哲学界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失去了一代宗师深感悲哀。

郝长墀 2011年1月21日

 

陈剑(重庆市市委党校《探索》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

四新兄:闻汉明老师仙逝,心情十分沉痛。汉明师曾教授过我《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汉明师授课时的侃侃而论道的师范犹在脑中,其治学之严谨,学识之渊博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迄今未忘,并深深影响我的治学风格。汉明师的精神必将永存我辈学子心中!望兄节哀!代向汉明师家人致以晚辈学子的真诚问候!

陈剑 敬拜 2011年1月22日

 

谢金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忽闻萧先生离世,无比悲痛!从此中国易学界又失去了一位著名的学者,这对中国学术界无疑也是一大损失!曾在几次易学研讨会中见过萧先生,先生的渊博学识和谦和风度总让晚辈敬佩不已!如今刚过古稀之年,先生即已捐馆,确实令人痛惜!呜呼哀哉!愿萧先生“道风长存,早登极乐!”

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学研究中心 谢金良 顿首 2011年1月20日

这几天,脑海中不时浮现着先生的形象,挥之不去。看来先生真的是让人怀念,我也真是真正的在缅怀先生。但愿我们以后能携手努力,共创中国易学的辉煌,以慰先生在天之灵!祝好!

谢金良  敬上  2011年1月25日

 

王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四新兄:惊闻萧老师仙逝,深感悲痛!萧老师为人之诚,为学之实,学者皆知。弟于两月前还在北京与萧老师小酌,不意竟成永别!请向各位老师和萧老师家属转达我对萧老师的哀悼之意。萧老师千古!

王博 敬上 2011年1月20日

 

郑吉雄(台湾大学文学院教授)

四新兄:謝謝通知蕭先生逝世的消息,很傷感學術界失去這樣一位值得尊敬的耆宿。我很想向蕭先生表達哀悼之意,治喪小組如有任何決議,深盼吾兄賜知,俾便遵循。耑此奉覆,敬頌 近祺

吉雄 敬啟 2011年1月20日

四新兄:週一(24日)我會從台灣寄一幅輓額到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蕭先生治喪委員會收,以表達晚輩的悼念。謹此奉聞,順祝  文祺

吉雄敬啟  2011年1月23日

 

唐镇(自稱局外人)

尊敬的良师、益友

萧汉明先生千古!!!

唐 镇  2011年1月21日

 

赵安民(中国书店出版社副编审第一编辑室赵安民主任)

易道中医精心研著宏文盈册,汉江珈珞竭力栽培桃李满园

萧汉明教授千古

赵安民敬挽 2011年1月21日于北京

 

胡治洪(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痛悼蕭漢明老師

郭师竝四新兄:您好!昨夜获悉汉明老师噩耗,一夜不得安寝,亟思有以表达哀忱。刻成挽诗一首,不计工拙,达意而已。兹呈师、兄几下,愿附骥尾,敬献于汉明老师灵前。专此敬颂  大安  治洪拜上

南詔噩耗動漢皋,縞素天公悼英豪。[1]

謦欬親承猶歷歷,[2]音容瞻望竟渺渺。

爲文信然憎命達,[3]演易何妨樂境高。[4]

大著重檢見手澤,[5]吞聲唯以代號啕。

學生胡治洪哀挽於庚寅年臘月既望

[1] 2011年1月18日,武漢大雪,天地縞素,漢明老師於當天下午2點病逝於昆明,享年七十有一。漢明老師身材偉岸,相貌堂堂,能飲酒,有英豪氣。[2] 2010年12月5日晚,小子隨漢明老師等參加友人餐會,餐後送漢明老師回家。整個活動過程中,漢明老師意態安詳,談笑風生,小子獲益良多,萬萬不曾料到竟成永訣![3] 漢明老師一生偃蹇,大齡求學,艱難備嘗;中年喪子,心力交瘁。文章憎命達,其此之謂歟?[4] 漢明老師精研《周易》,兼擅老莊,深契大化消息,思境迥異流俗。[5] 2010年11月29日,在清華大學廖名春教授餞行席上,漢明老師贈送小子《易苑漫步》新著一冊,於扉頁題簽曰“志洪雅正 蕭漢明敬贈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手澤尚新,人已作古,情何以堪!

 

林乐昌(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齊勇兄尊前:顷接武大哲学院萧汉明先生不幸逝世的讣告,深感意外和悲痛。前几天,我还刚刚买了他新出的论文集《易苑漫步》,未几斯人竟驾鹤西归!虽然我与萧老师并无过从,但我闻听其人品、阅读其著作,都一直令我敬佩不已!哲人已去,但其学术贡献永存!

烦请兄向萧老师治丧委员会转达我的沉痛哀悼之情! 

长安 林乐昌 痛悼  2011年11月19日

 

唐文明(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从问永宁师弟处得知,萧汉明先生去世了。我虽然与萧先生从未谋过面,但一直景仰萧先生的人品和学问。忽闻此噩耗,惊痛不已!请代文明问候萧先生家人!并请各位同道师友节哀顺变!

唐文明上 2011-1-20

 

李耀南(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四新兄:萧老师是我最敬爱的师长,他老人家遽然辞世太出意外,真真令人骨痛心摧,悲从中来!想起旧日在武大听他老人家讲老子和周易,我在生化楼的那个斜坡上和他边走边谈,向他请教过“介于石”的问题,德音未远,犹如昨日,而今天人永隔,真是人事难料啊!从武大出来后,我还经常在电话上向他请教问题,他总是耐心细致的解我之惑,他让最我难忘怀的那句话就是:“你问的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这句话让我对萧老师倍添尊敬!除了萧老师,没有听到别人说过这句话,只有真正博通今古的老师才会说这句话,才敢说这句话,这句话教给我们一种治学的态度,多年以来,我常引萧老师这句话以自警。萧老师德行风操,世有几人!记得那年我和廷国兄一起去送老萧先生,出来时在门口迎面碰到萧老师,我们上前致礼,简短几句之后,萧老师笑着对我们说:“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当时说:“萧老师您可别这么说,您还早着呢。”萧老师襟怀豁达,原本一句笑谈,不曾留意,今日看来,孰料竟是谶语。再看罗炽老师诗中的“百年身后有书坵”一句,在他七秩寿庆之际竟谈“百年之后”的事,固然罗老师也是一番雅意,但恐怕也是殊为不吉,自今观之,似乎去年已见到萧老师“百年之后”的事了。以罗老师之博学而作此语,恐怕也是百密一疏吧。——而今再说这些无益于事了!

耀南谨启  2011年1月19日

 

李大华(深圳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

郭老师:惊悉汉明老师仙逝,难以想象!痛惜痛惜!走得太突然,走得太潇洒!小弟还是觉得他有许多没有释放的能量,唉,唉,唉!请替小弟献上一个花圈,略表仰慕、痛惜之寸心!您也要多保重,马虎不得!

大华敬上 2011年1月21日

 

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校副书记)

惊悉尊敬的萧汉明教授不幸仙逝,难以置信!非常震惊!深感悲痛!

萧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哲学史尤其周易研究,视野广阔,功力深厚,见地独到,著述丰厚,影响深远!

萧先生忠厚谦和,襟怀坦荡,淡泊名利,品德高尚,堪为楷模!

萧先生匆匆离去,不仅是学界的巨大损失,也给作为朋友的我们留下无尽怀念与哀思!

愿尊敬的萧先生一路走好!敬请郭老师和全家节哀!

欧阳康并孟筱康 华中科技大学  2011年1月19日

 

陈丽桂(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蕭教授之學問道德素所欽仰,今驚聞仙逝,感老成之凋謝,痛斗山之墜頹,歲末天寒,再失君子,誠令人哀慟嘆惋不已。

陳麗桂  敬輓  2011年1月20日

 

程习勤(江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十分意外,十分痛惜,诚致哀悼!

程习勤  2011年1月19日

 

吴忠伟(苏州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郭老师:萧先生突然辞世,令学生深感震惊与悲痛。我与萧先生虽只有十年前苏州一面之缘,但先生的音容相貌至今记忆犹新,我们会长久怀念他。也请郭老师节哀,保重身体。 学生 吴忠伟 敬上  2011年1月20日

 

高华平(华中师范学文学院教授)

武汉大学哲学系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

惊悉贵院萧汉明教授不幸去世,深感惋惜和悲伤,现特向你们、并请你们向萧汉明教授的家属,表示深切的悼念和诚挚的问候!□□萧汉明教授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著名专家和《周易》研究的著名专家。我虽与萧汉明教授皆出于先师萧萐父先生门下,但萧汉明教授的年辈和学识皆是我的老师,我也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萧汉明教授也总是待人和蔼、热情而诚挚!□□永远怀念萧汉明教授!萧汉明教授永垂不朽!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高华平  2011、1、20

 

林安梧(慈济大学教授)

敬悼   蕭漢明教授

傾接噩耗兮。晴天霹靂。

心神俱窅兮。痛悼難已。

俯今追往兮。慟哉其悲泣。

煮酒論學兮。猶日昨而迷離。

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恍兮惚兮。杳兮冥兮。

指九天以爲正兮。其飛昇於瑤池。

命駕以遊五嶽兮。猶占卜於大易。

遙聽天籟兮。人籟地籟其漸寂。

乘風鵬舉兮。摶扶搖而上其萬里。

丹成列仙班兮。其居於皇昊太虛。

      焚香禱祝。悲涕難已!

      焚香禱祝。悲涕難已!

弟   林安梧敬輓

于庚寅之末。西元2011年1月20日

 

王立新(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教授)

萧汉明教授挽词

纷纷俗界几人真,邈邈人间少见君。

数载未晤方觉憾,忽闻仙驾已脱尘。

七十三年挥洒去,伟人形象智者心。

晃晃缘分今生浅,冥冥来世诗酒醇。

后学晚生友人王立新敬挽  2011年1月20日

 

盖建民(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老子学院教授)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并转萧汉明先生家人:

惊悉贵校萧汉明先生病逝,十分震惊和悲痛!□□先生是易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不仅在中国哲学史界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对道教典籍《周易参同契》和内外丹术均做过独到之研究,嘉惠道教学同仁和后辈学人。先生平易近人的长者风范和道德文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先生驾鹤仙去,是学界的一大损失。□□特此致函,深表悼念!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盖建民教授  2011年1月20日

 

郑淑媛(博士)

丁老师:我是曾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做过吴根友老师博士后的郑淑媛。惊闻萧汉明老师去世的噩耗,不禁万分悲痛。想到萧老师对我的无私指导,心情更加难过。请丁老师转达我的哀悼! 

郑淑媛  2011年1月20日

 

蒋国保(苏州大学哲学学院)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惊悉萧汉明教授因病逝世,十分悲痛!□□我与汉明教授是同门同届的师兄弟,我一直敬重他。这一天来,一坐下来想事,我的脑中,就不由地浮现汉明兄的身影。他是那么高大、健壮,怎么突然说走就走了呢?哲人已永别,我辈当发越。愿同门师兄弟,化悲痛为力量,做我们应做的事,尽我们应尽的责,以告慰汉明兄在天之灵。因客观原因,无法赴汉明兄灵堂送别,请转告嫂夫人郭东升及萧贤侄我的哀悼,请他们节哀,保重身体!□□萧汉明教授永垂不朽! 

蒋国保  2011年1月20日

 

麻天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系教授)

悲悼汉明萧先生

惊闻萧汉明先生病故,不胜悲感。在下与先生之相与,二十余年矣。昨日风流尚在,今日竟成永诀。有感于斯,有联悼之曰:

习孔子教,怀千岁忧,有情有义,慧心观兴衰荣辱,若过眼烟云,生当有漏;

与庄生友,居古稀年,无始无终,天籁说论易春秋,骋亘古岁月,死而无憾。

                              麻天祥敬悼   庚寅岁末

 

段德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系教授)

沉痛悼念萧汉明教授:

乘道德而浮游,人中一仙

以天地为棺椁,亦仙亦人

段德智敬挽 2011年1月23日

 

邵崇龄、徐英(台湾国际易学大会大会会长及夫人)

武汉大学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

惊悉汉明先生阖然长逝,不胜哀痛!□□崇龄和先生相交有年,情同兄弟,深知先生的学术人格,俱非凡品,兄长一生淡泊名利、专注学术、治学谨严、诲人不倦,学术研究硕果累累,职业生涯桃李芬芳。忠厚为人就是他生命之延伸。□□先生驾鹤西去,从此中国易学界痛失了一位令人敬仰的导师,学界同仁莫不悲痛万分。人生苦短,上天如此安排,奈何!请家属节哀珍重,并接受我们最真挚的吊唁。  

邵崇龄暨内子徐英再拜  2011年1月19日

 

倪淑娟(台湾中华易经学会理事长)

武汉大学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

惊悉汉明先生仙逝,万分悲痛!□□先生的学术成就斐然,于易经、道家、中医,俱有卓见,望重学林。淑娟与先生相识多年,私人与学术上的往来甚多,深知先生学术纯正,造诣深厚,为人真诚冲淡,是一位众所景仰的纯学者。而今先生遽然离去,不禁怆然。□□在这永别之际向先生表示最沉痛的哀悼。淑娟深深鞠躬,向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

倪淑娟 2011119

 

吕锡琛(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

郭老师(手机短信):惊闻噩耗,不胜哀痛!请代向萧师家属致以诚挚问候!

中南大学吕锡琛 121

 

冯达文(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郭老师(手机短信): 惊悉萧汉明教授去世,我很悲痛。怎么送花圈?

冯达文 119

 

李维武、何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汉明学长  千古

通科玄两境融哲理入医道遗篇传世学长存

构易史七卷从先秦至晚清宏图未展身已殁

维武  何萍  敬挽

 

张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各位师友,沉痛悼念我们诚实、忠厚、勤奋、博学、慈祥的萧汉明教授!乌云阴沉天光灭,山湖悲恸罩飞雪。珞珈学子锥心恸,巨星陨落遭大劫! 

张杰(欧阳桢人) 泣告  2011年1月18日

又,诗云:

沉痛悼念萧汉明教授

冰天雪地送萧师,关河冷落车马迟。

千山不见寒鸟飞,万径无人北风飔。

恩师音容犹在耳,大厦崩塌心灰死。

何见天地哀孤穷,不仁不义枉享祀。

忠厚耿直遭罹难,宵小钻营风光时。

萧师为人纯平易,包荒含弘任谷雌。

阴阳水火激风雷,千里奔腾凝神思。

滔滔不绝才思涌,绵绵无尽令嗟谘。

大易性情离坎动,云行雨施乾坤施。

勤勉耕耘探赜隐,终日乾乾念孜孜。

诚挚朴实独厚道,侮而不辱守孝慈。

抗议直言对污浊,愤老拍案为良知。

萧师气概天地外,九霄英豪动寰宇。

我辈后学当警悟,不靠天地靠正直。

嬉笑怒骂皆成文,焉知来年有言辞。

挺立为学有善恶,以德报怨无参差。

萧师精神千古在,笔底波澜心无私。

2011年1月21日 天寒地冻  学生:欧阳祯人  于珞珈山麓

又,诗云:

雨雪霏霏送亡魂,

阴阳阻隔气欲吞。

天地无情夺宏愿,

万般无奈不由人。

欧阳祯人  拜上  2011年1月28日

 

司马朝军(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1月19日专致电话给丁四新:深表悲痛,并向家属问候。

 

陈鼓应(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道家文化研究》主编)

    1月19日专致电话给郭齐勇教授:对朋友萧汉明教授的去世,深表悲痛,并向家属吊问。

 

李汉武(海南医学院教授人文社科部主任)

    1月20日与郭齐勇教授电话:对同学汉明教授的去世深表悲痛,并向家属问安。

 

柴文华(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1月20日清晨专致电话给郭齐勇、丁四新教授,对于萧汉明教授的猝然去世表示深深的哀痛,并专致慰问金若干。

 

许宁(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珍生兄:惊悉萧汉明先生辞世,不胜痛悼。虽未曾与先生相识,但久仰道德文章。敬请节哀,并向先生家人转达问候!

陕西师大哲学系 许宁  2011年1月24日

 

朱喆(武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副院长)

珍生兄:惊闻吾师仙逝,不胜悲悼!引我这几天有公务在身,出差在外,不能参加追思会,只好遥祝吾师在天国安息!顺代问师母节哀顺变!

朱喆敬悼  2011年1月25日

 

杜小安(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副教授)

尊敬的郭老师、吴老师、丁老师,以及教研室全体同仁:

您们好!我上周二在国学院晚宴上得知萧汉明先生仙逝,悲痛不已!□□但第二天,我就去了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准备为香港法住文化研究院研究生上课。昨天上课结束后,我从深圳飞回了西安,今天中午回到汉中家里。刚才,我详细拜读了禹老师发来的所有悼念萧汉明先生的文字,心中对萧前辈的敬仰之情更加强烈!□□我虽然与萧先生认识时间不长,但萧先生给我留下的印象却非常深刻。萧先生谦虚和善的气质、平易近人的谈吐、慈眉善目的表情都展示了他长者的风范、师者的气质和智者的风度!记得2007年1月15日,我第一次参加中国哲学教研室聚餐会,退休不久的萧先生也应邀参加。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萧老师。在宴会笑谈中,郭老师曾风趣地称萧先生有“贺龙元帅的气度”,我仔细一看,萧先生的容貌的确与“贺胡子”很像!心中不由得产生敬仰之情!转眼四年过去,萧先生却驾鹤西去,不由得令晚辈感慨悲痛不已!□□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萧先生自然是闻道者、得道者。他的去世是他人生旅途的完成,也是对我们晚辈生者的很好提醒!光阴似箭,逝者如斯夫!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和效法萧先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自尊自强的精神风范,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我将在陕西汉中家里沉痛悼念萧汉明先生!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杜小安  2011年1月25日于陕西汉中家里

 

刘泽亮(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

惊悉萧师仙逝,异常震悚!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等看到一大堆师友的悼念,泪水早已充盈了眼窝。□□萧师是我最为敬佩的几位长者之一,因通讯联络方式变更,直至萧师逝世七日之后方知,着实让我愧怍难当。□□萧师音容,宛然目前。

几年前萧师与夫人郭老师一起来厦门,我陪他们一起到集美游鳌园。车近目的地不远有路障,无法前行,我等下车步行。大概走了十几步远,萧师抚胸驻足,同行的郭老师赶快拿出随身带的药。萧师从外表看上去与前几年并无二致,我不以为意,也深为不解。探问究竟,原来萧师身体已大不如前,需定时服药。俟后,我们慢步前行,一路之隔就是鰲园了,萧师却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了下来,叫我陪郭老师进去,他在门口等我们,我这才猛然感到:萧师平易豪侠之气尚在,人却无奈何地老了。念及此,一阵酸楚从心中怆然而生。□□有一年出差到武汉,看望萧先生、唐先生之后天色已经晚了,因晚上与宿友有餐约,我到萧师家短暂叙谈之后欲行告辞,萧师却坚留我一起吃饭,纯然没有一副师长的架子。席间对我学业与生活的教诲,至今犹在眼前。想来,这是我们单独在一起唯一的一次饭局,却是萧师请我的。

平易豪侠的萧老师,就这样平易豪侠地走了,留给我的,却是无尽的仰慕与思念。

永远怀念萧老师,愿萧老师一路走好!

学生:刘泽亮 二十五日于厦门

 

柳河东(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会长)

……(治洪兄)请带去中国当代儒学网、北京儒学精舍、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同仁对萧汉明先生的悼念!

河东 敬上  2011年1月25日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郭齐勇老师、吴根友兄、丁四新先生:

得梅珍生兄转来学界前辈萧汉明老师不幸仙逝的消息,深为中国哲学界失去一位德高望重、受人爱戴的师长而同声哀悼。

专电致唁,并慰哀衷。

萧汉明先生千古!

后学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陈霞  敬吊  2011年1月25日于布朗大学

 

王兴国、万里(湖南省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

惊悉萧汉明教授辞归道山,不胜哀悼!萧汉明教授兼容闳肆,著述等身,通天知今,望尊学界,沾溉学林,契印来者,令人敬仰。谨向萧教授家属致以诚挚的慰问,恳请萧教授家属节哀!敬献挽联一副:

萧汉明教授千古

其世不虚行,达三坟微言,惟闻太极传江汉;

此人未敢歇,乘六龙御驾,又赴灵台问光明。

湖南省社科院哲学所王兴国研究员、万里

2011年1月25日

 

林义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四新教授道鑑:感謝訃告   蕭先生仙逝消息,一時心情沈重,易學界失一巨擘矣。 蕭先生曾來臺參加國際易學會議,期間相談甚歡,親受贈名著,感激莫名,亦曾謀互推學生往學,雖不果,至今猶覺遺憾。今突聞訊,宛若青天霹靂,頓失討教之機,然弟相信:先生“道德高照,介賓往迎”,爲之默禱   先生在天之靈安 息。請轉呈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蕭漢明教授治喪小組  並向   先生家屬表致哀之意。謹此  敬祝  道安 

林义正  2011年1月26日

林忠军(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周易学会秘书长)

四新教授:您好!尊师对鄙人关爱有加,去世未参加追思会,非常遗憾。为了表达尊师的缅怀,近日写了一篇纪念尊师萧先生小文发过去。因为时间紧,可能语无伦次,敬请指正!□□春节即临,祝您春节愉快!    林忠军敬上  2011年1月27日

追思萧汉明教授

武汉大学哲学院萧汉明先生于2011年1月18日去世,闻其噩耗,先是震惊,继而悲痛万分。前一年先生于祝寿会上时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昨天,怎么走的如此匆忙,简直不敢相信,以至于认为看错信了而不是真的,又反复看了几遍发来的信才确认萧先生真的离开了我们。悲痛之余,为失去一位易学前辈和大师而感到惋惜。

与萧先生相识是易学。早在1987年,萧先生参加了由刘大钧先生发起的第一届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不过,那时参会海内外学者一百多人,由于第一次忙于大会事务,对于萧先生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1988年,刘大钧教授创办了《周易研究》(半年刊)。作为当时的编辑,才有机会慢慢通过编稿件了解了萧汉明教授。《周易研究》草创之时,除了经费外,稿源是办刊所遇到的最大的困境之一。稿件是学术期刊质量的支撑,无稿件则期刊则无法维持。正当我们为稿源发愁时,我们收到了萧先生得力之作《杂卦论》,真可谓是雪中送炭。作为当时唯一专职编辑,激动的心情无一言表,如饥似渴地拜读了萧先生大作。萧先生对于《杂卦传》扎实的考辨和缜密的分析及其独到的观点,折服了不足三十岁的我,我并以最快速度编排大作,将萧先生大作发表在1988年《周易研究》第二期。那时第一次真正了解萧汉明先生学问。后来萧先生经常为我刊撰写论文,先后发表了8篇论文(另有6篇论文收在我单位编辑文集中),成为我刊忠实的的支持者,呵护者。我刊的成长倾注着萧先生一份心血。

上个世纪90 年代后,我们与萧先生接触也愈来愈多,不仅了解了萧汉明教授的学问,又认识了萧先生博爱、宽厚和直率的人格,这主要得益于易学会议。我们山东大学举办十几次不同层次的易学会议,萧先生不管多么忙都无一例外地参加。萧先生从不计较会议安排,但我们会议组织者处于对萧先生尊敬,还是尽力安排的周全些。但是,有时我们很无奈。不管是人为的疏失,还是其他原因,对于萧先生照顾不周时,萧先生一味理解和包容我们。我们许多大型会议是与地方政府部门联合举办的,会议主席台安排和照相按排是每次会议最棘手的问题。由于政府部门出席会议的领导人多,主席台座位少,有许多场合我们只能委屈萧先生,虽然我们不忍心,但确实也很无奈。每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在向萧先生解释时,萧先生总是微笑地说没关系。这种情况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萧先生最后一次参加我们的会议是2008年9月。我们应甘肃天水市政府之邀,在天水市举办了海峡两岸易学会议。由于当地会务在安排房间出现问题,按照会议预定,像萧先生这样的学者,应是一个套间,但是由于萧先生稍晚一点,不知何故只剩下一个一般的房间。同样的年龄和学术地位,却住不同别人的一般房间。但萧先生根本不在意,无任何责怪之意,依然谈笑风生,体现了一个大家学者的风范。通过此事,深深感染我们,我们也经常以此为鉴,检讨和反省自己行为。

在这个世纪初,在刘大钧老师、萧汉明先生和邵崇龄先生倡导之下,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台湾中华易经学会等单位,联合在台北、武汉、济南等地多次成功地举办海峡两岸青易学研讨会。第二次是由萧先生主持,在武汉大学举办,我作为一个青年学者参加了此会。在那次会议上我们在武汉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时光,会议安排的井井有条,师生朝夕相处,畅所欲言,气氛热烈。萧先生是主办方,自然比我们繁忙,即便如此,萧先生仍然不顾疲劳,利用晚上时间到每一个房间看望我们这些参会的后学。事后我们评论:萧先生不仅是易学大家,也是谦谦君子。由于长期的合作,萧先生与刘大钧先生成为至交,山东大学易学研究中心与武汉大学哲学系最好的合作单位。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有人对山东大学易学研究有微词,萧先生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辩驳和回击,维护山大易学研究中心声誉。我们与刘大钧先生经常私下谈论,若没有像萧先生这样一些学术贵人维护和支持,就没有山大易学研究中心的今天。

我学术上也受益萧先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鄙人曾经出版过一本《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一卷、第二卷。当第一卷出版后,呈上让萧先生指正时,萧先生受意得意门生四新兄撰写书评,发表在《学术月刊》(96年第8期),对于本书给予高度评价。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当然,我知道拙作只是一种尝试,问题很多,那些溢美之词,那是萧先生与四新兄对于鄙人的厚爱与鼓励。更意想不到的是萧先生极力推荐拙作,亲为拙作写鉴定,参加国际研究院设立的易学著作奖,虽然落选,但我非常感激,使我终生难忘。令我终生感受最深的另一件事,是我们2000年被确立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我有幸承担了“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重大项目,并成为该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规划,最终成果是出版一套的“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丛书”。我们邀请了萧先生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朱熹《周易本义》整理与研究,撰写《周易本义导读》。但萧先生从学术大局出发并未推辞,毫不犹豫地接受,而且预期完成。于此书中,萧先生对于朱熹象数之学的理解和解释,尤其对于易学卦变说的考辨,精到扎实,令人信服。故该书成为他学术代表作之一。按照中国学界传统,主编学术书是讲辈份的。一般来说,主编应是辈份、学术水平应高于参编者。但是主编这套书违背了这个传统,虽然有不得已的原因,时间紧,要求质量高,而且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易学第一个重大项目,但是让萧先生做此项目是大不敬,虽然此事已过多年,但你每每想到此事,总是感到的不安和内疚。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萧先生为了追求学术,不计个人得失,这种高尚的学风和人品,也为后学和当下学界树立了典范。

萧先生一生的学业、品行之事迹,一时难以言表。

不幸的是,萧先生走的太快,而且永远离开我们。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曾经为我、山东大学易学研究中心和中国易学研究所做的一切。鄙人不才,此特撰两句话表达对萧汉明先生的哀思:

寒风萧萧汉星落

学理亹亹万古明

 

 

赵林(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齐勇兄:惊闻萧汉明教授溘然长逝,深感悲痛。弟素来敬仰萧先生学问风采,平日以萧大侠相称,尤其佩服其深邃广博之哲思及超凡脱俗之人格。回想数年前与萧大侠对樽畅饮,淋漓酣畅。不料大侠今已逝去,从此天各一方,再难聚首,顿感悲恸涕零,五内俱崩。我因身在外地,先请兄代为向萧先生家人深表悼念之意,待27日回汉后,再赴萧府叩首致哀。

弟:赵林  2011年1月25日

 

杨云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丁老师:您好!□□刚收到禹燕民老师转发的邮件,才知道萧汉明先生已经离开一周了,心里无比悲痛、震惊!萧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哲学界的巨大损失!而对于我们这些后生小子而言,更是失去了一位最最值得尊敬的长者和导师!十年前我读硕士的时候听过萧老师讲阴阳五行和周易的课,后来也与萧老师有过一些断断续续的接触,对于萧老师的学问、人品极为敬仰。多年来一直以萧老师为做人做学问的楷模,尤其是留在武大哲学系工作以后,常常想着要找机会多向萧老师讨教。想不到突然之间天人永隔,实在让人深感人生无常之痛!□□因为我在耶鲁大学访学,无法参加追悼会,请您代我向萧先生家人致意,请他们节哀!

   萧先生千古!

外国哲学教研室杨云飞敬上 2011年1月25日

 

刘勇(河南省政府参事、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长)

丁四新先生:您好!惊悉萧汉明教授去世,不胜哀悼。特电致唁,并请转致萧汉明教授亲属节哀。    刘 勇

湖北武汉萧汉明教授家属:

惊闻萧汉明教授仙逝,深表哀悼!□□萧汉明教授一生颇有坎坷,且潜心治学,学术成就斐然。30多年前,珞珈山下,我与先生同窗三载,先生谦让厚道和乐于助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如今先生鹤驾已西,音容不再,令人憾惋。□□谨向亲属表达诚挚慰问!

河南省政府参事、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长 刘勇

                  2011年1月25日

 

蒋国保(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

悼汉明兄

 汉明兄走了,走得那么突然。这几天,一想起这事,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他,还是那么高大、健壮。我实在想不透,他有什么理由就这么说走就走。他是一个敢担当的人,对学术讲认真、对家人负责任、对朋友有真心,他决不会就那么安心地走了。他的走,只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天妒英才。

这几天,我总觉得心中有事放不下,一会儿翻翻这本书,一会儿又翻翻那本书,总不能定下心来读书或写作。我是一个能安下心读书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常现象?夜里睡在床上想想,我能明白,这是因为我总想写一点悼念汉明兄的文字而又不知如何写。我也是一个心中有事放不下的人。如果一直如此下去,我计划在寒假里要做的事将一事无成。不得已,我坐下来硬写这篇短文悼汉明兄。

可我还是不知如何写。汉明逝世的消息,是齐勇兄通过电子信件通知我的。我一得知此不幸的消息,就打电话给齐勇兄,他告诉了一些情况,说如何悼念,见母校哲学学院的讣告。19日夜我在我的信箱中,看到了哲学学院的讣告。我便于20日发去了我的唁电: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惊悉萧汉明教授因病逝世,十分悲痛。我与汉明教授是同门同届的师兄弟,我一直敬重他。这一天来,一坐下来想事,我的脑中,就不由地浮现汉明兄的身影。他是那么高大、健壮,怎么突然说走就走了呢?哲人已永别,我辈当发越。愿同门师兄弟,化悲痛为力量,做我们应做的事,尽我们应尽的责,以告慰汉明兄在天之灵。因客观原因,无法赴汉明兄灵堂送别,请转告嫂夫人郭东升及萧贤侄我的哀悼,请他们节哀,保重身体!□□萧汉明教授永垂不朽!  蒋国保  2011年1月20日

汉明与我同届,但他长我11岁,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他都是我的兄长。从1979年秋季始,我与他的友情,已经历了31个春秋。2009年10月,他的弟子为他庆祝七十诞辰,我以四句诗为贺,诗曰:

汉儒功夫宋儒神,

易学天地任驰骋。

名利当头云烟过,

一片真心启后人。

这四句,我让我的学生刘伟用宣纸写出装裱好寄给了汉明。他收到后,在一个上半夜,给我打来电话,说这过誉了,他不敢当。我对他说,这是我真实的感受,不是瞎吹捧。不久,在他七十诞辰庆祝会上,当师兄弟们让我发言,我便就此四句立意来谈我对汉明为学为人的认识,以强调这四句汉明兄当之无愧。我之所谈,他的学生录音整理后,收在《黉门菊灿——萧汉明教授七秩华诞纪念文集》中。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与汉明兄面晤。我最后一次听到他的声音,是在2010年12月上旬。在这之前,我让我的学生将我们学科的13本著作寄给了他,他在一个夜里打来电话表示感谢,他说他不认识潘桂明先生,但对先生独立完成二百多万字的《中国佛学思想史稿》感到实在不易,难能可贵。我最后一次在报刊上见到他的名字,是在2010年11月某日的《文汇报》上。那是一条关于整理出版《子藏》的报道。在参加该会的人员中,有他。后来我在电话中,问到这个事,他说他只是去参加了《子藏》整理出版之必要性的论证会议,没有具体承担整理任务。这之后,我只是于2011年年初,给他寄去了一张贺年片。贺年片寄出不久,就得知他已永别人世间。每想到他再也不能读到我的贺年片了,不禁悲上心来,感慨系之。

言不尽意,现在也只能以《遥祈汉明英灵》来表达我对汉明兄的悼念:

卅年友情何寻常,不论世故有文章。

天妒英才君早谢,徒留我辈共悲伤。

敢问同门师兄弟,为学做人可张扬?

阴阳两隔怎眷恋,唯祈英灵常徜徉。

2011年1月27日

 

顾林玉(博士,美國夏威夷大學《中国哲学季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編輯部主任)

齊勇教授學長:非常感謝您對家父辭世的慰問,我于三“七”前就囘美了。□□您的紀念悼文寫得非常貼切,聲情並茂:正如我之所見、所想、所了解的蕭先生。他雖是性情中人,幽默樂觀,但内煉深沉、剛直不阿,且學風極其嚴謹。□□請問我能否與旅美同仁(如ISCP)分享您的大作和武大訃聞?或轉載于我的博客?□□在未有您的消息前,我已在博客中寫了一篇短文(用中英文)以抒追憶之情:請見http://eastwestsouls.blogspot.com/。可是聽劉清平教授說打不開,故抄附於信尾,請與武大同仁分享,特別請轉達給蕭夫人及家人。

恕不綴,並請您也保重、擕家人兔年好。

弟林玉敬上  中國時間2011年1月28日晨收到

憶蕭漢明先生的德容才(一)

Remembering Professor Xiao Hanming's De, Rong and Cai: I

剛剛擱下寫父親的筆,卻聞蕭漢明先生亦頓然謝世,真希望是誤傳……

    我與蕭先生於1986年左右在華師大開會時認識,當時我在社科院念先秦哲學研究生。之後也有幾次見面,都是開會的場合。

    2007年夏在武大開ISCP會中還與他通過電話,當時他在昆明,有一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懷。

    蕭先生應該是益壯之年,怎麽會不告而別呢?先生的德容才一向非凡,走得匆匆,蒼天何忍?

    如果不是真的,請先生原諒。如果是真的,是爲紀念:蕭漢明先生之德容才永留人間。臧克家曾寫道: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了。蕭先生並沒有走,也不會走的。

As just closing the 1st chapter of remembering my father, another sorrowful news arrived: Professor Xiao Hanming of Wuhan University, unexpectedly passed on these days. I wish it was an erred message...

I firstly met Professor Xiao in 1986, at a conference held in Eastern Normal University, when I was a postgraduate student of Pre-Qin Philosophy in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fter that, I had seen him in several occasions during conferences.

In the summer of 2007, I had an opportunity to phone him when I was attending the ISCP conference in Wuhan University.  At that time he was away and on vacation in Kunming.  From our conversation, he impressed me as if he was enjoying the Tao Yuanming 陶淵明's state of mind--aloofness and tranquility and content: “Cai ju dong li xia, you ran jian nanshan.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Professor Xiao should not even have reached 70 yet, around his prolific and rich and flawless writings..., and how could he be gone without a good-bye?  He had a very tall build, warm smile, outstanding humor, deep mind..., but how could the generous Tian bear to take him away?

If the news was indeed falsely conveyed, I ask Professor Xiao Hanming to forgive this piece of memoir.  If it is indeed true, let me express in a contemporary poet, Zang Kejia's prose: “You de ren si le, que hai huo zhe; you de ren huo zhe, que yi jing si le. 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了。” Professor Xiao's de (virtue, character...), rong (appearance, beauty...) and cai (scholarship, mind... ) shall always live among us.

顧林玉敬悼於檀香山

Linyu Gu, Ph. D. in Philosophy

Managing Editor,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萧洪恩(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痛悼吾师,痛悼吾友

2011年1月19日晨,一友人声带哭腔,电话唁告:“萧师汉明走了。”此不啻晴天霹雳。前月,汉明师偕夫人到我家探病,还很乐观地说:“我这个人适合生病,因为心态很好。”这竟然成了悲麟“谶语”,不意他就真的病走了。“失去方知贵珍视”,真的,经常的相处并未觉得我们之间自然的关系有什么特别,完全在一种“道法自然”情景中。一旦他走了,再回首过去的相处,却又有那么多的难以割舍。从1982年初识到如今他的离去,30个春秋,其间的十多年我远在外地工作,与他之间虽有远隔的空间,却未断情感的奔赴,我心中有他,他也心中有我,这种“虚空”之“千古有”往往成为我从外地来汉的动力。后来我又回汉工作,更是情癫酒怀,相聚时丰;加上入室请赐,多得惠教,浓情日深;后又同宗相陈,慎终追远,家道所系,绵绵瓜瓞之亲,更进一层。知其仙逝,泪飞倾盆,“顿失滔滔”,旋即收泪读《离骚》;章台虽空,深情恒在,师道德风,泣望旧友化啼鹃。

我与汉明师有“不易的《易》情”。正是汉明师在业师萧萐父以“洁净精微,《易》教也”之句告诫我们新入室弟子时,详解精蕴,把我引入了《易》堂;是他在我工作于外地,艰难进行《易纬》研究时,把他发表的《江汉论坛》上的长文邮寄惠赐给我,在学识、情感上提供了助推;同样是他的鼓励与帮助,我的《易纬文化揭秘》才得以面世,并受到了不少好评。如果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哲学论述的话,那么我在此要强调的是,我与汉明师的《易》情则是“不易”的。

汉明师于我有“不朽的师恩”。读硕士时,汉明师是师兄,经常即有代师授艺之情;读博士时,他是导师组成员,我人虽未入室,却能得聆听《尚书导读》等课程;家庭日用之间、文人雅士之聚、学林鸣禅之音、酒会流光之彩,我都从汉明师那里获益良多,受惠特深。汉明师于我赠书甚多,每以“洪恩正之”为引,一种集赠书行为、书赠话语为一体的鼓励、提携,直如大江奔涌,鞭人上进。

我与汉明师有“不竭的友谊”。读大学本科时,业师萧萐父盛赞东林党人“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的精神,汉明师体现最显。论年齿,他应属长辈;论学识,他“达道为师,德高为范”;论师门,他先入为长,即应为尊。但他从来对我们一干小兄弟待如亲友,“待等同志们亲如一家,精心调理真不差”。对于我,则更是心慈如父,心善如佛,心勤如兄,心细如师,心宽如友。记得我刚到武汉工作时,因购置住房,筹款于他,他与夫人毫不犹豫地一借数万,甚至不要借据,曾感动了我的家人。

我与汉明师是“不断的宗亲”。吾祖肇自黄帝,自萧叔大心开宗,瓜瓞绵绵,发展至今。汉明作为宗长,掌湖北宗亲组织,并入全国萧宗亲总会负责,我也得与其会,副职于他,宗亲情怀,有不尽长江万古奔流。

汉明师的辞世,定会让所有知道或不知道他的人都万分悲痛,我也“巧妇难为”,仿一古体,描悼念之章,权为哀思所寄:

漫忆师风隐汉游,章台一去即千秋。

郢中谁复参同契,梵天君应记易楼。

梅花笛里愁难折,琼树天南望转途。

遥凭絮酒拼双泪,泻作巴山楚水流。

——亦狂亦侠萧洪恩悼亦师亦友萧师汉明 2011年1月20日

 

郭文夫(台湾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

丁教授四新先生有道:

頃在臺北驚聞蕭漢明教授往生,不勝懷念,弟與蕭教授相識於山東大學主辦之“首屆海峽兩岸易學會議”(1993AD),即引爲知交,此後數度晤敍於兩岸學術會,互相交流,時在念中。弟已托請邵崇齡、倪淑娟理事長飛來武漢,敬致弔慰,並請蕭夫人等節哀順變,同時問武漢大學哲學師友安好!

弟郭文夫、杜秋圓 敬輓  2011年1月23日

 

廖名春(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四新兄:你好!惊悉萧汉明教授逝世,不胜悲痛!我与萧教授刚在武汉分别,其身体看不出有什么大问题,何以遽尔谢世?萧教授为人刚正忠厚,其学问沉潜实在,在易学上尤有建树发明,为国内外广大学人素所敬佩。特别是萧教授培养的一批弟子,在易学和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出土简帛等领域锋芒正盛,前途远大。可见萧教授无论是修身治学,还是教书育人,足为我辈楷模!我正在澳洲访问,不能出席萧教授的追悼会,请代我购花圈一个,敬献萧教授灵前,以寄无尽之哀思!所需费用,请四新兄暂为代付。

廖名春遥拜  2011年1月24日

 

张世保(中南民族大学教授)

劲松兄(手机短信):惊闻萧先生仙逝,十分悲痛!我因在外地,不能参加追思会,只好遥祝萧先生走好!也请萧先生家属及萧门各位师兄弟节哀顺变!

张世保  2011年1月24日

 

罗炽(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

顷闻萧汉明教授仙逝噩耗,初不敢信,待确认后沉痛异常!特与黄钊教授同献花圈于汉明教授灵前,以表虔敬哀悼之情。今接讣告,特撰挽联一副以奠亡灵,并请转告汉明先生家属节哀。联曰:

汉明教授千古

驾鹤恨匆匆,好爵何甘,论道谁能击盏醉;

归林伤倦倦,高风宛在,思君我欲鼓盆歌。

羡云居士  罗炽  敬挽

 

李巍(著名国画家吉林省文史馆馆员)

1月21日电话(在护送恩师灵骨从殡仪馆返回其昆明生前寓所的途中,弟子四新接到恩师生前挚友李巍老先生的唁电):李巍老先生为失去这样一位正直、谦和而人格高尚的好友而深感悲痛,并深致问候,请弟媳萧夫人节哀。

 

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教授)

悼汉明老师

依照中国农历年的风俗习惯,今天是腊月24,农历小年,要将逝去的亲人灵魂迎接回家,然后与亲人一起团聚,开始过春节,直到来年正月十五再送祖宗的灵魂回到他们自己的另一个家,在另一个世界里准备去忙他们诉春耕,过自己的生活。然而,我却随同汉明学长的家属、亲戚、从台湾特地赶来的至真性情的朋友邵崇龄夫妇、倪淑娟理事长,以及汉明老师生前的学生,一起将他的骨灰送到石门峰名人文化园公墓安葬。

说实在的,从腊月十五日下午(公元2011年1月18日下午六点多钟)听到汉明老师去世的消息,到今天送他的骨灰到石门峰公墓,我的内心深处都一直无法接受汉明老师去世的事实。十天来,来自各地的唁电、吊词都一再地证实着这个事实,然而我实在无法下笔写出关于汉明老师一个字的吊词。我甚至不知如何写下了一副并不合文学对仗、平仄要求的挽联,那是我在劲松、四新去昆明处理汉明老师后事之前,临时决定要写一付挽联的情况下仓促写成的。

论学统,我可称汉明老师为师兄。论年龄与学问,汉明老师当之无愧是我的老师。1992年我留哲学系任教以来,中国哲学同仁中私人关系走得最近的大学长就是汉明老师了。当汉明老师还住在二区的老房子里的时候,我到他家吃过饭,下过棋,也海阔天空地谈论过时事、学问,评品过人物。搬到南三区的新居后,春节期间,我曾携妻到他的家拜访过,也吃过一次饭。记得当时是他的公子萧强做的饭,我们在一起喝他珍藏多年的茅台酒。而且在他的新居里,我们俩在一起也下过围棋。因我妻子近两年来也开始学习股票,每次到汉明老师家,她与汉明老师、他夫人郭东升教授一起谈股票,可开心!

偶尔到汉明老师家小坐,嫂夫人郭老师都用瓷杯给我沏茶。这在纸杯流行的“文明时代”里已经是无尚的规格了。我虽然谈不上有品茶的能力,但每次喝到郭老师沏出的茶,回家后我总是要对妻子说,今天我又喝到了好茶!有时我也把别人送给我的烟转送给汉明老师,他也不拒绝。前年,他们夫妇俩从昆明回来,特地给我带了两饼上好的普饵茶。对普饵茶,我几乎没有什么鉴赏力,好在这之前也有朋友送了我一饼普饵。两相对照,还是汉明老师送给我的好!至少可以与我在四祖寺方丈那里喝到普饵处于同等品质。我不算是喝茶的人,通常是牛饮。汉明老师送我的两饼普饵我才喝了半饼(舍不得喝),没想到他却悄无声息地,连一声招呼也没有,就在昆明寓所远离了我,远离了我们大家。

在汉明老师去昆明之前,因为要申报2010年度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我还动员他牵头申报。其实这时他的身体并不是很好。而且他自己本身就有很多事情要做。依照他以往的脾气,他是不屑于做这种事的。或许碍于我们之间情份吧,汉明老师竟然答应了。他颇费心思地设计出了课题,非常具有学术性。然而最终连答辩的资格都没有获得,我内心非常气愤。可在我还没有来得及找到时间向汉明老师道歉,他竟然就这样地走了。

由于我个人性情学致,对于古代自然科学一套知识不太感兴趣,因而对于汉明老师所从事的专门研究领域并不熟悉。但从我读他的部分文章,以及平时与他的闲聊中,深知他在学问方面有绝活在手。去年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叶副主编商量,决定组织一组文章,专门推介汉明老师的学问及其治学方法。没想到,学报第1期刚刚出来,他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眼这些文章,就这样地离开了我们。

在学问与研究生培养方面,我从汉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很多,难以一一细说。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件事令我终身难忘。2000年十一月,汉明老师组织、主持召开了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会议的开幕式竟然让我来主持。当时我刚37岁,还是一个副教授。这种机会完全是大学长为了培养小学弟的刻意安排!此事给他生前的好友刘大钧教授一个极大的启发:培养易学新的接班人。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十年来我并没有在“易学”方面做出任何新成就。

如果不是因为突发的心脏病,按照汉明老师的身体健康状况,活到80岁应该是没问题的。如果天假其10年时间,他在易学以及道家、道教、中国传统哲学思维诸方面将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一切一切的假想都随着他的不辞而别化为无形的冷风,从我脸面刮过,从我心头刮过。

虽然今天的天气预报说,武汉要下中雪,然而到晚上十一点一刻还没有下雪。可在汉明老师骨灰入土后的一小段时间里,石门峰的天空飘下了朵朵雪花。当他的骨灰盒安葬完毕,我们都在他的墓碑前行完鞠躬礼后,雪也就停了。我不敢说这里面有什么微言大义,但我个人愿意将这朵朵雪花理解成所有了解汉明老师为人、学问的远近同道、朋友,通过流行的一气在此时表达对他的哀思。

汉明老师走得非常突然,然而他对于自己退休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退休之后,他的心态非常平和、自然,继续以一种乐学的高迈境界从事着自己的学术研究工作。只有一点能给我们一些欣慰,那就是他在退休之前培养出了一批数量不多,然品质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将会以生生不息、生龙活虎的多样姿态传承、发扬、光大他的学术与人格魅力。

汉明老师带走的只是他有形的身体,他留下的无形精神财富与人格魅力将以无住相与我们同在!

祈愿汉明老师安息于大化洪流之中。

农历庚寅年腊月二十四夜,小学弟根友敬书

 


 

 

 

萧汉明教授永垂不朽:发来唁电唁函的学生研究生

 

 

陈乔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

丁老师:萧老师去世之事,刘贻群、杨蓉师姐当夜已告知我,大家都万分悲痛,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前几天我回了内人老家慈溪一趟,今晚乘飞机回昆明,不知萧老师追悼会在昆明还是在武汉举行。如果在昆举行,希望我能赶上,略表哀思。由于刘贻群师姐的引介,读博时虽然未能赶上聆听萧老师的课,但也曾拜访过几次,也曾到其云南新家拜访过一次,找工作时,萧老师慷慨帮我写推荐信,萧老师的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过年回校后,我拟写篇小文章,以志哀思。敬颂诸祺! 

学生:乔见 拜上 2011年21日

 

夏世华(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哲院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

《萧汉明教授讣告》收悉,昨日于北国雪乡惊闻先生噩耗,悲痛不已,目前仍在北国,无法亲往昆明灵前鞠躬,望武大师友代为表达我最诚挚的哀悼!并请代向其家属问安!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夏世华敬启  2011年元月21日

 

周杰(研究生,已毕业)

丁師尊鑒:驚悉太老師蕭漢明教授仙逝,不勝悲痛!蕭先生恩澤吾師,吾師澤披我等後生小子,飲水思源,永志難忘!先生之靈,將薪盡火傳,歷久彌新。最後,望吾師節哀順變!

生:周傑敬悼 2011年1月20日

 

孙雨楼(研究生)

惊聞噩耗,深感哀傷。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音容宛在,永別難忘。

惟願蕭老師一路走好!

雨樓悲挽 2011年1月21日

 

李攀(研究生)

丁老師:驚聞蕭師祖駕鶴西遊,心中不禁又涌起一種“花果飄零”之感。學生已經回家,不能親與追悼之事,深以爲憾!先生既去,存順歿寧,而我作爲晚輩小子唯默然發奮而已!

學生李攀 敬上 2011年1月20日

 

胡春依(留学生)

丁老师:惊闻噩耗,深感悲痛。还请考虑设立一个电子追思馆,俾吾等身在异邦之后学网上拈香追思,一抒哀恸之情。

春依 2011年1月19日

 

戴忠路(研究生)

丁老师并请转萧老师家属:惊闻萧老师不幸逝世的消息,十分震惊,内心悲痛万分!回想去年年末在夏师兄和王师兄的博士毕业庆功宴上,我第一次聆听到萧老师的教诲,至今记忆犹新。不久前的周易大会上,萧老师看起来精神也颇矍铄,不想现在竟然看到了先生的讣告,如闻惊雷!深感先生渊博的学识,坦荡的胸怀,正直的品性,先生的教诲,含泪铭记于心。他的逝世,是我们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请丁老师转达我的哀悼之意和向萧老师家属表示慰问之心,并希望节哀顺便,保重身体! 

学生:戴忠路  2010年1月20日

 

李建军(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

驚聞蕭漢明先生於庚寅年臘月望日逝世於昆明,冥語敬蕭先生

先生乘化游無窮,我輩驚聞動情衷。

珞珈往事忽及憶,笑衍易經沐從容。

兩目神光藏宇宙,一身清氣混太沖。

過化存神香暗續,忽乎何適月明中。

學生李建軍叩首於慕尼黑  庚寅年臘月十八日

 

胡金枫(武汉大学2001级本科生)

惊闻萧老师逝世,谨致沉痛哀悼!2004年,萧老师曾为我们2001级人文科学试验班上中国哲学导读课,此后,我又上过萧老师每周一次的周易导读课。萧老师的为人深为我所喜爱和敬佩。他学问通达,而又淡泊、平和、慈爱。能够聆听他的教诲,我感到非常幸运。如今萧老师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实在令人悲痛!从此以后,只能从萧老师的著作中去学习和体会他的思想。愿萧老师一路走好。

学生  胡金枫敬上  2011年1月21日

 

武汉大学96级人文实验班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惊闻萧汉明先生仙逝,我们谨代表哲学学院1996级人文班全体同学并我们个人表达深切悲痛!我们在母校求学期间,曾深深受惠于萧先生的教诲并为他的学识、气度与品格所感佩。尚记得在2010年10月我班毕业十年返校的聚会上,萧先生还尝与我们谈论世事人生、修身立命,并与我等后生约定各自珍重,十年后再次相聚。哪知当日一别,竟是永别!呜呼,哲人其萎,遗响犹在;然良师已逝,此约难践,岂不痛哉?!今先生虽已归道山,但其德其识,堪为世钦,必将永垂!望母校及萧先生支属节哀! 

生:王成军、李志并96人文全体同学 叩拜  公元2011年1月21日

 

董凯凯(研究生)

丁老师:昨日午夜闻萧老师仙逝,学生百感交集,一时难以接受!初次结识萧老师还是09年那次祝寿大会。会间,经由师长们对萧老师一生的一番回顾与赞颂,学生颇为折服,感叹师道尊严!2010年12月,在湖北省周易协会成立之际,学生再次感受了萧老师的大易情性,而这次虽然只有短暂的半个小时,但是却深受萧老师自述(走上中国哲学之路情节)的感染和启发。休会期间,学生借机与萧老师合影留念,顿感萧老师的谦和与儒雅,直至如今依然如故。但是,现在萧老师的驾鹤西去,却让学生又平添了些许悔恨、忧伤!学生忽感“任重道远”的艰辛与无常。尽管如此,学生将会真心收藏萧老师留给我们的那份儿师道尊严和潜心学术的精神,务必在您等武大哲院中哲师贤的带领下,真切笃实地不断推动学术人生的迈进!呜呼哀哉!尚饗!丁老师,您一定要注意身体,节哀顺变!让我们师生一起为天国的萧老师祈祷吧! 

学生:董凯凯 拜上  2011年1月20日

 

郭金波(武汉大学哲学基地班97级)

刚刚在QQ上,惊悉先生仙逝,令人扼腕叹息。记得本科时,先生给我们讲授中国哲学史原著选读。课间休息,先生一脸慈祥的笑容,与我等后生晚辈抽烟、聊天。除了授课的内容,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哲学的态度,对哲学的自信。“学好哲学,再学任何东西都容易。”先生的话,曾一度启发我们对哲学的兴趣。虽然后来没有从事与哲学相关的职业,但先生的随和、风度永驻于心。愿先生安息! 

97级哲学基地班  郭金波  2011年1月20日

 

林桂榛(徐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一生乾坤大道易、七秩仁澤君子風——挽蕭漢明先生

新近驚聞易學專家蕭漢明先生2011年1月18日羽化于昆明,享年71歲,甚爲痛惜。我沒有聽過蕭先生的課程及講座,但記憶中在武漢大學某會議上曾見過蕭先生一次,還是學友告知是蕭先生,望之即有威然仁厚相,果與其曾入身行伍相符。蕭先生對易學很有造詣,他的《易學與中國傳統醫學》、《易學與人文》我最近還翻檢過,他的逝世,是珞珈之學的重大損失,是武大易學的重大損失。後學撰聯一首,表易道之旨及仁風之贊,已專呈武漢大學哲學院蕭漢明教授治喪委員會,以挽先生之仙逝。挽曰:

仰觀天文,致思陰陽四時五行,天道本日地天體周行不殆,一生乾坤大道易

俯察地理,爲學卜策二爻八卦,吉德在人情物理日用無窮,七秩仁澤君子風

——蕭漢明先生千古!

後學林桂榛恭挽  2011-01-22

 

付克新(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实验班2002级本科生)

尊敬的丁老师:您好!惊闻萧老师不幸消息,不啻晴天霹雳。作为比较班2002级的学生,萧老师曾承担我们周易课的教学,带领我们班的十个人读了一个学期。萧老师的音容笑貌和开朗达观的人生态度宛若还在眼前耳边,孰料变数突生,痛心非常!谨向萧老师致以深深的哀悼。学生不才,试挽如下:

师恩映河汉,珞珈犹记,情牵周易赏句读

桃李继慧明,南岭常思,泪洒神州泣萧楼

学生才思有限,请丁老师斧正!  2002级比较班 付克新 拜

 

张鹏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惊悉敬爱的萧汉明教授仙逝,内心深感悲痛!谨向萧老师的不幸辞世表示沉痛哀悼!向萧老师的家人表示深切慰问!萧老师敬德修业、潜心学问的崇高风范将永远长存!望各位师友节哀、顺便! 

晚辈:张鹏伟  敬挽  2011年1月19日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王書强(留學生)

收到老師寄來蕭老師的訃告,想起初抵武漢即隨老師去拜見蕭老師,並受一席之教,又蕭老師爲論文的評委之一,如今得知此事,心中甚是哀傷。 

2011年1月22日

 

邹啸宇(研究生)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

惊闻萧汉明先生不幸病逝,愚生悲痛万分!萧先生之为人与为学令愚生敬仰不已!谨向先生之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请向萧先生家属转达真挚的问侯!萧先生千古! 

09级硕士  2011年1月19日

 

向珂(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

丁老师:本月18日下午惊闻萧老师噩耗,悲从衷来,言难尽意。我在读本科时候,曾旁听过萧老师为哲学院硕博士开设的周易导读一课,亲睹其为人为学之风采。萧老师商量旧学,未弃新知,不温不厉,萧然自适,其墙垣非薄学如我所能窥伺。恍然之间,悉成追忆。今日得知26日将举行萧汉明老师之追思会,不能亲赴,无任惭愧。望萧老师的家属及教研室诸位老师节哀保重。聊呈一联如下,以示哀悼:

易本三义 通人有命传慧炬

道在一贯 仁者无疆御长风

武汉大学哲学院、国学院博士生  向珂 哀挽  2011年1月25日

 

蒋小燕(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生)

梅老师,惊闻萧老师离开的消息,本人深感痛心,也请您节哀!不过,我想萧老师他老人家一生豁达、乐观,虽然他老人家已仙逝,但无论是他的学识还是品行都是我们的楷模,他会永远活在大家的心中。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

学生:蒋小燕  2011年1月25日。

 

董文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生)

梅老师,在家惊悉萧老师仙去,震惊哀痛!那晚在他家聆听教诲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还请老师节哀。若需要学生之处,请老师相告。 

董文墨  2011年1月25日

 

孟繁璞(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生)

今天下午接到董文墨的电话,和我说萧老师的事情。起初,我十分的诧异,一直没有反应过来!□□特别记得几个月前大伙去拜访萧老师的时候,老先生笑呵呵的接待我们。谈话中,和我们讲起他在昆明当兵时,怎么接受“任务”,负责灌倒几个干部的趣事等等。大家都觉得萧老师待人真的特别和善。在谈到自己的养生方法时,记得自己还特意向老先生讨教过侧卧睡姿的问题,逗得老先生也笑了起来。后来,萧老师还接了句话,说:“从前有两个人给我算过命,一个说我能过86,一个说我80。我啊,信那个长的!”说罢呵呵笑了起来,大家也随着会心一笑,觉得老先生对待生死的事特别看得开。□□认真看完了悼念文集,满目的严寒敬肃在北方同样身受般体会的出来。只恨哲学所的研究生大伙都不在,无法最后与萧老师拜立肃别。这里,还望梅老师节哀,并谨向萧老师道一声:“萧老师一路走好!”

孟繁璞  2011年1月25日

 

邓世超(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惊闻萧老驾鹤仙游,本人深感悲痛。弟子与萧老虽仅数面之缘,但对萧老的学识德行均极为钦佩。萧老辞世,本人无法躬身悼念实表遗憾,在远方对萧老肃立鞠躬以表怀念之情,悲痛之意。

邓世超 2011年1月25日

 

孙邦金(温州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博士)

劲松兄:您好!今惊悉我们敬爱的萧老师遽归道山,不敢相信。回想起小弟求学珞珈六年期间,在萧老师的“中国哲学原著选读”、“周易与中国文化”等课堂上如坐春风的感觉,如在眼前,令人难忘。萧老师生性豁达,为人豪爽,一举手一投足间所显现的优游气度,常常暗自为之赞叹。而今哲人其萎,痛失良师,呜呼哀哉!谨兄代为转达悼念之情,并请师母节哀顺变。萧老师千古!

阴阳大化,乾坤并建,医易会通,最为老师。

谦谦君子,神侠气魄,书剑人间,风范长存!

学生 孙邦金(温州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泣挽 2011年1月19日

 

周浩翔(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

丁老师,您好!近日上网惊闻萧汉明先生突然辞世,深感痛惜!我与萧先生虽不熟识,仅有几次接触,但仅从这几次接触中,便使我对萧先生有了深深的敬意。就在放假之前的日子,我还与晓炜一同陪台湾的杜保瑞教授去家中拜访萧先生,有幸聆听萧先生的教诲。萧先生淡泊、坦荡、正直的长者风范值得我辈后学学习。愿萧先生一路走好!

学生:周浩翔敬上!

 

邓恒(研究生)

悼念恩师萧汉明先生

  今天下午收到萧老师逝世的噩耗,我顿时感到万分吃惊和悲痛。我为中国哲学界失去这样一位和蔼、谦逊和博识的长者感到痛惜。但是我相信恩师已将他闪光的思想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而我们,作为恩师的学生,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秉持他对学术认真的精神,在哲学探索的道路上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我至今记得一个月前去恩师家拜访时他叮嘱我们的话:“对于自已写作的文章,不仅要整篇文章是完整的,而且要使每一个章节也可以单独地成为一个整体。”这是恩师对自己的要求,亦是对学生和所有专注于学问的朋友的良言。我曾将此运用到自已的思考与写作实践中,收获颇丰。真的很感谢恩师的点拨!

   马尔库斯在《沉思录》中说过:“命运是难以预测的,名望是不可靠的。”恩师一生虽有起伏但一直兢兢业业,淡泊名利。虽然现在他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永生的。萧老师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榜样!

学生 邓恒  2011-01-25

 

武汉大学97级哲学基地班

萧汉明教授治丧小组:

闻萧老仙游,不胜其悲!即挽一联,以送恩师;愿先生一路走好!亲属节哀!

君子,宇内堪称典范;

渊博教授,学界痛失师尊!

97哲学基地班(许会如执笔)  2011年1月27日星期四

 

刘朋龙(研究生)

梅老师:听到萧老离去的消息,我感到万分震惊与悲恸,不愿相信这是事实。拜访萧老聆听先生教诲的情景还不断浮现在脑海,老先生的音容笑貌还清晰地在眼前闪现。不过两月之间,教诲之人已不在。与同学一起还与萧老相约当先生回武汉时再次拜访请教。不想曾经的相约竟成永远的诀别!□□萧老的离去是易学的一大损失是哲学界的一大损失。然萧老已走,再强烈的的悲伤也难以挽留住先生离去的脚步。萧老仙逝,我们都知道梅老师您一定很悲伤,但您一定要节哀。萧老对易学、哲学奉献一生的精神还要您带领我们继续发扬。□□萧老一路走好!梅老师节哀顺变!

您的学生:刘朋龙  2011年1月27日

 

白井顺(留学生,博士)

尊敬的郭老师:昨天,在网页上看到萧汉明老师的讣告。我十二月末,还用伊妹儿与萧老师互相来往,我不能相信。真的吗?死因是什么?我还没相信。如果真的话,这个哀悼简直无法用语表达。悼念萧先生不幸逝世!

白井顺  2011年1月28日

    尊敬的郭老师:听到萧老师讣音的那一瞬间,我失去冷静。已经告诉三浦老师,他也大吃一惊。我由衷心敬慕萧老师,悲不自胜!

您呢?您身体好不好?祈求阖家平安!

白井顺  2011年1月28日

孙劲松同学:听到老师的讣音,由于过度悲哀,眼泪都哭干了。十二月二十七号,萧老师发给我了一件伊妹儿。命运很残酷,萧教授这人很义气,我由衷心敬慕他。你呢?你身体好不好?祈求阖家安全。

白井顺  2011年1月28日

 

孙劲松(萧汉明教授硕士生弟子武汉大学国学院副教授)

萧老师常说,一辈子怕欢麻烦别人,他去世的方式颇符合其一贯的行事风格,远离弟子与师友,在西南边陲,在120救护车飞速到来之前,他就逍遥而去。

读硕士期间,听萧师讲庄子,他曾仔细的为我们分析《庄子·至乐篇》中的“庄子妻死”一节:“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萧老师认为,很多人都以为庄子无情无义,但是当你细细体味庄子的回答以后,并非如此。庄子回答的第一句话,“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她刚死的时候,我怎么能没有感慨?庄子还是很有情义的,但是庄子把生命的存与亡看作一种宇宙造化,一种自然地流程。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故去之人已安详的躺在天地之间的巨室中,而我却在此伤心,这违背了生命的规律。 有此达观,对生死就会淡然了。

还有一次,在萧老师家里,我们谈及生死问题,他说我不怕死,该死就死,言谈之间,眼神很安详,一如他说《庄子》。

所谓波起波灭、水流不断,在新的生命流程里,萧师又会在何处?

    一位禅师说,对于生与死,都要随喜。

劲松   匆匆写于赴昆明迎灵前夜

 

黄黎星(萧汉明教授博士后弟子,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易学研究所教授)

噩耗惊传,山颓栋折,三千里河山阻途,遥将涕泗哭恩师;

音容宛在,月朗风清,四十载绛帐传薪,留取仪型垂后世。

受业 黄黎星 泣撰

天不憗遗一老!萧师遽归道山!大寒节气将至,寒彻心肺!

2011年1月19日

 

问永宁(萧汉明教授博士生弟子,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副教授)

郭老师:附件是刘学智老师的悼词,他发到了我这里,要我转给你。萧老师走了,我很难受,……半个月前还好好的,一下子就人天两隔。我不信神道,前晚还是去妈祖庙烧香、昨晚又去了一个真武庙。如果有中阴,这些其实都是打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为也。那,就念阿弥陀佛吧。 

问永宁泣叩  2011年1月20日

 

王巧生(萧汉明教授硕士生弟子山东大学博士后)

哀蕭老師

一月十八日下午接到蕭平兄的電話,說蕭老師走了,我實在不敢相信,也無法接受。

我這時剛到武漢幾天。本來想好一到便去看望蕭老師,然而到達武漢的當天往蕭老師家打幾個電話,都沒人接聽;第二天再打,仍然如此。我想他老人家可能回昆明了,心中有些遺憾。然而沒想到竟然再也見不到蕭老師了。

2010年夏天,我在武漢待過一段時間,去看望了蕭老師。他那時精神很好,談鋒頗健,看不出身體有什麼毛病。我問他身體如何,他說沒問題(唉,也許有問題也不說,不想讓我們擔心吧。他老人家總是如此。)我原本想離開武漢之前,再去看望他。但是沒想到後來腳受了嚴重的傷,行動異常不便,於是沒能去成,只是打電話解釋、匆匆告別。然而不料這竟是最後的一面!

一年前學界人士還聚在一起爲他辦壽慶會,祝賀他七十壽辰,共同祝福他健康長壽;沒想到一年後,他便離開大家而去了。憶當時壽慶會熱鬧、感人的場景,越發讓人痛心不已;看著壽慶會光盤中蕭老師的影像,怎能不潸然淚下!

我原來對蕭老師的了解其實不多、不深,是在看了陳仁仁師兄、蔣國保老師的文章,聽了一些老師、同學的言論之後,才對蕭老師經歷的非常之困難,以及在此情況下的非常之貢獻與操守有了更深入了解。我覺得自己在盡弟子之義上做得還遠遠不夠,也希望能得到蕭老師更多的言傳身教,他卻突然離去,痛何如之!

嗚呼,悲哉!悼曰:

推原易學,通及醫子,求詳說反說約,脩辭立誠真學者操守;

澹泊名利,謙和無爭,歷衆難愈從容,潔身超然顯君子風範;

蕭老師永垂不朽!

門下小子王巧生哀挽  2011年1月22日

 

梅珍生(萧汉明教授博士生弟子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所长)

这几天心情颇不宁静,没有什么特别不宁静的理由。但感觉很痛苦,很害怕,很难受,只是又不知道为什么!仅有的依据便是每晚没完没了的噩梦——连续几夜梦见唱戏的场景,而我又是知道这种梦的象征意味的。于是,惴惴地恐惧着,唯恐出现坏的事情。

今夜八点钟的时候,接到武汉大学丁四新教授的电话,说萧汉明教授今天下午(一月十八日)在昆明过世了,如雷轰顶!

能够说什么呢?悲痛与愧疚相交织而已。2010年下半年多次准备到萧老师那里去坐一坐,都因为各种琐事而耽搁了。上周收到了《道家政治哲学研究》的样书,准备给萧老师送过去,让他老人家看看我这几年努力的心血。然而,终于年终的琐碎而没有来得及去,不幸得到了萧老师永远离开我们的信息。这是怎样的痛心啊!

萧汉明老师学问是一流的,对于中国哲学史多有创见。在《周易》、《周易参同契》、医易会通、阴阳五行等非主流的学术领域中,显示了一个纯粹学者的扎实的学问功夫。但因为低调,除了熟悉他的人之外,在学术界一直没有太多的话语权,这也是我们做学生深感不平的地方。然而,世道就是这样的。但,所有熟知萧老师为人的,无不对萧师有着深深的钦佩。

不愿意麻烦人的萧老师对于筹办七十华诞的座谈会始终是不同意的。这既是他善良、谦虚、低调的个性使然,也是他从实际出发,考虑到门弟子都没有什么资源,要办一个会并不容易。但弟子们还是多次表示愿意共同凑份子聚一聚的时候,他更是坚决反对的。当弟子们的心愿被郭齐勇老师和吴根友老师知晓后,郭老师和吴老师便极力玉成此事。即便如此,萧老师也还是不想给武汉大学哲学院添麻烦,他曾对我说到,在他前面有不少老先生都没有办寿庆的事,他更不想张扬。

2009年11月的时候,在武汉大学哲学院领导的关心以及弟子们的强烈要求下,萧老师终于执拗不过,同意大家在一起坐一坐,开了一个座谈会,但这确非萧老师的本意。记得在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陈静研究员、苏州大学的蒋国保教授、山东大学的刘大钧教授、上海社会社会科学院的终身研究员周山教授,湖北大学的罗炽教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高秀昌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的黄黎星教授、武汉大学黄钊教授、郭齐勇教授为首的哲学院哲学院全体同仁都给萧老师的学术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11年第1期刊发了一组庆祝萧汉明教授七十华诞的文章。然而,我没有想到我们敬爱的萧老师在今天下午两点左右,因为心脏病发作,遽然离开了我们,这是一个怎样的悲哀呀!

2010年在召开湖北省社会科学大会之前,湖北省委在总结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六十年的发展历程《荆楚社科谱华章》的专论中,对萧汉明教授为中国周易研究作出的贡献做了充分的肯定。尽管这不过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已,但与萧老师的诸多学术贡献相比,确是官方对萧老师少有的微不足道的褒扬。固然,萧老师因其道家的风骨与情怀,未必在意这些世俗的荣誉,但中国学术的积累不正是依靠萧老师这类勤勉的学者去踏实地推进的么?

2010年11月,我们成立了湖北省周易学会。记得在第一次会员大会上,我的几个研究生要求与萧老师一起合影留念,萧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并且他自己戏谑地称:“要照,赶快照,现在对于我来说是照一次少一次。”当时,我阻拦了萧老师的这类不吉利的话。不成想,萧老师自己的话竟然一语成谶,这么快就离开了我们。是萧老师对自己的身体不适感受强烈,还是他对于命运的无情早有预感呢?然而,我却懵然无知,当时因为有论文答辩会在等着,并没有陪萧老师,便急急忙忙地离开了会场,可见人心的不相通。想起来,真的很后悔,很愧疚、很无奈啊。

2010年五六月间,萧师曾对我说起,手头上正忙着若干文债,尤其提到陈鼓应先生要他就唐代的道家道教问题,写点文章。我提到学界已有的相关研究,先生无疑是知道的,但对之颇不以为是可借鉴的,并告诉我,他自己正在细读唐人的第一手文献。先生还讲,现在,往往走一两百来米便要休息一下,像当年萧公一样,喘得厉害。然而,我并没有警觉萧师的身体状况,仅不痛不痒地说,要以养生为第一要务,研究的事随意就好,并没有强烈要求先生去检查身体。现在,仅徒剩自责而已。

最难受的大约还是师母郭东升教授吧?我们能够怎样呢?这些年,我见惯了生离死别,每每忆起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引用陶潜的诗:“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心中便涌起阵阵寒意。然而,这就是人生的法则,奈何?!

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中感慨:“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回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尊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萧老师这样善良的学者遽然离开了我们,再次见证了老天的不公!

梅珍生  2011年1月18日夜

 

黄黎星(萧汉明教授博士后弟子,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易学研究所教授)

(1)泣送萧汉明师

酸甜苦辣,历经坎坷路。此去矣!缘聚缘散,化云化烟,好撇开人世险夷。已悟乾坤翕辟,阴阳大化,纵有泉台感知,吾师含笑情如昔。

喜怒哀乐,不改赤子心。犹在哉!树典树范,留仪留型,正超乎尘寰恩怨。只叹风雨飘摇,幽冥阻隔,不堪春秋忆想,门生挥泪哀难已。

受业  黄黎星  泣撰

庚寅腊月,大寒后三日

(2)己丑秋九月,为萧师举办七秩寿庆活动,同门学兄学姐嘱我撰《颂师文》,怎知不过时隔一年多,竟然泣撰此“送师”挽联!吾师归何遽哉!小子痛何如哉!

颂吾师萧汉明教授

吾师七秩华诞,及门齐聚江城。忆昔日入室获钧陶,春风坐沐;喜今朝登堂谢恩泽,秋空明澄。□□吾师早岁蹉跎,逢明夷之时厄,因蹇行而慨叹;中年洗心,怀中孚之诚信,持恒道而恬淡。乐行忧违,不负生平素愿;探赜索隐,乃得骊珠晶圆。沉浸涵咏,积蓄而发,老树晚秋着花,红于二月;谦和淳厚,流溢而出,苍龙日暮行雨,泽及八埏。易医儒道,精微岂容疏忽;出处语默,行藏无非心安。同道咸尊,厥孚交如;门墙共仰,桃李灿然。吾师春风化雨,吾辈薪火续传。□□敬上颂词,祝曰:古稀今不稀,吾师康而健。碧湖荡清风,枫红且梅艳。       ——萧门弟子 黄黎星拜撰

(3)张杰先生、丁四新学兄、崔波学兄、陈仁仁学兄等,均告知萧师治丧活动之计划,正拟赴武汉,然家姐急告,家母病情危急,入住医院。忧母病,痛师丧,叹人生苦楚,哀伤难抑!

只能遥隔千里,拜祭、泣送吾师!    ——2011年1月23日

 

*此外,还有金源姬、王凌云等毕业研究生致函或致电,对萧老师的去世深表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