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育瑞实验小学:安君康作《南宋诗人赵师秀诗意》墨梅图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5:04:52
安君康作《南宋诗人赵师秀诗意》墨梅图
安君康书画作品选 2010-04-15 19:28:02 阅读243 评论14   字号:大中小


人立梅花月正高 规格68*68cm 安君康作  陕西咸阳 车先生收藏
赵师秀诗选
 
诗 二 首
邑事多商榷,惟诗未暇论。母慈催扇枕,父老欲攀辕。
三年非一事,知尽爱人心。
满任添新发,还家带旧琴。鹊声先棹去,柳色到都深。
即日应冠豸,凭共记得沈。
安仁道中
行尽沿溪路,天寒岁又除。欲消冰似雪,初长麦如蔬。
于世无成事,何时有定居。等缘贫所役,为仕愧为渔。
庵  西
数里庵西路,东风去更吹。稻寒生叶细,松老作花迟。
小憩嫌无侣,曾游忆有诗。新萤光尚小,未暗出空池。
春晚即事
一身来作吏,白日算徒劳。尘土侵衣重,年光如鬓牢。
春深禽语改,溪落岸沙高。柳下垂钓者,吾今愧尔曹。
翠 岩 寺
石岩看不见,翠色自重重。春雨生松叶,山风响铁钟。
碑顽工费墨,草嫩绿添茸。住院吴僧老,相迎忆旧逢。
答叶司理
寂寞坐高斋,兵来与讯偕。喜看君字画,癯似我形骸。
颇欲徵陈作,遥知动远怀。梦魂思一遇,风雨暗长淮。
答曾景建
爱重吟来句,和经一处安。亦知将作佛,何讶不为官。
楚塞烽烟静,淮波柳絮残。疑根深未指,欲往愧飞翰。
大 慈 道
青苔生满路,人迹至应稀。小寺鸣钟晚,深林透日微。
野花春后发,山鸟涧中飞。或有相逢者,多因采药归。
大 龙 湫
一派落虚空,如何画得同。高风吹作雨,低日射成虹。
西域书曾说,先朝路始通。或言龙已去,幽处别为宫。
访韩仲止不遇题涧上
隔涧竹扉深,苍童引客寻。虽然乖昭语,犹得见园林。
野蔓时妨步,山蝉亦好吟。石根泉数斗,清冷应人心。
奉赋朱新父足庵
人欲难穷极,于中觉者稀。但令无过分,何处有危机。
长日书千册,清风竹一园。东南坤势阙,子计不为非。
扶  栏
强起扶栏立,新寒陡见侵。钟声诸寺晓,柳荫半池阴。
病久方凭艾,贫深或梦金。湖边好风日,孤负几登临。
抚  栏
抚栏惊岁月,久住欲如何。水国花开早,春城人上多。
病令诗懒作,闲喜客频过。听说边头事,时贤策在和。
葛翁小阁
树色对疏棂,横陈一片清。微风杨叶下,斜日竹稍明。
此老无尘事,双姝亦道情。客来怜素壁,题句不题名。
官舍初成
为宅傍城墙,先求夏日凉。凿池容众水,栽竹断斜阳。
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不知何补报,安坐恐难当。
龟 峰 寺
石路入青莲,来游出偶然。峰高秋月射,岩裂野烟穿。
萤冷粘棕上,僧闲坐井边。虚堂留一宿,宛似雁山眠。
贵溪夜泊寄赵昌甫
蓍草占秋动,蓬秋早得归。本非为事迫,不欲兴心违。
波净孤萤度,宵凉数叶飞。远怀高卧者,微月闭松扉。
壕  上
远近人家住,过桥路尽通。野田行瘦马,浅渚聚群鸿。
地静微泉响,天寒落日红。若非身作吏,不道是城中。
和鲍县尉
留僧秋阁上,身自伴僧闲。潄齿临寒水,焚香对远山。
野禽偷果去,童子借经还。馀兴成诗句,高题屋柱间。
会 景 轩
此中非一景,欲状固难名。江近秋阴早,山多晓气清。
断云分树泊,饥鹤下田行。别拟深更至,虚空看月明。
寄新吴友人
每于楼上立,远远望新吴。春至山疑长,江空雨似无。
怀才人尽爱,多病体常癯。若治东游策,舟行与子俱。
寄徐县丞
自尔为官去,吾扉亦返关。池成逢夜雨,篱坏出秋山。
岁事登禾稼,朝纲去草菅。题书寄漳水,专俟好诗还。
寄薛景石
虚窗风飒然,独卧听残蝉。家务贫多阙,诗篇老渐圆。
清秋添一月,故里别三年。最忆君门首,黄花匝野泉。
寄赵昌父
逃名逃未得,几载住章泉。便使重承诏,多应不议边。
高风时所击,新集世方传。忆就江楼别,雪晴江月圆。
简同行翁灵舒
久晴滩碛众,舟楫后先行。终日不相见,与君如各程。
水禽多雪色,野笛忽秋声。必有新成句,溪流合让清。
进贤道中
半月逢梅雨,初晴客意消。莺声临野水,松影卧新苗。
少憩休舆卒,闲行过板桥。平生无饮分,空愧酒旗招。
缙云县宿
亲知因别久,具酒劳经过。古邑居人少,春寒入夜多。
雨香仙地药,烛动石桥波。稍觉离家远,乡音一半讹。
筠州郡庠山亭
一来高处望,远近尽秋容。秀气归才子,清风属钓翁。
溪晴分别港,山阙见他峰。独慢慢凉宵月,无因宿此中。
冷泉夜坐
众境碧沈沈,前峰月正临。楼钟晴听响,池水夜观深。
清净非人世,虚空是佛心。却寻来处宿,风起古松林。
栗  禁
宵长非一梦,欲记已迷茫。照镜枯于腊,梳头落似霜。
病疴如退愈,贫屡又商量。所嗜惟崖栗,今年不敢尝。
林逋墓下
梅花千树白,不是旧时村。倾我酤来酒,酹君仙去魂。
短碑藤倚蔓,空冢竹行根。犹有归来鹤,清时欲与论。
灵山阁见二徐友旧题句
一面见溪水,三边皆翠微。晚来虚槛外,秋近白云飞。
重至恰身老,同吟感客非。灵山自如画,依旧隔斜晖。
灵  岩
忽有千岩聚,禅宫得土悭。古来云是海,天下别无山。
久立增寒思,初看损壮颜。曾闻斤石剥,夜落半空间。
刘隐君山居
嫌在城中住,全家入翠微。开松通月过,接竹引泉归。
虑淡头无白,诗清貌不肥。必无车马至,犹掩向岩扉。
柳下书斋
转曲认幽栖,斋名壁上题。柳遮船步水,草出瓦沟泥。
养静抛书册,销闲倚杖藜。谁知凤城外,宛是武陵溪。
卢申之载酒舟中分韵得明字
闲人闲处住,载酒荷高情。小舍宁容客,同舟却向城。
弄花忘昼暑,忧谷念秋晴。归路虽无月,银河亦自明。
千  日
千日方过半,何因便得还。就令凡事易,不及一身闲。
种术怜官地,登城忆自山。苦吟无爱者,写在户庭间。
秋 屏 作
凡有栏干处,秋来遍往还。就中惟此地,全得见西山。
雁落遥沙小,人登废垒闲。因怜一州景,皆在夕阳间。
秋日偶书
官事何曾晓,闲名苦要签。大书公吏恐,直语众人嫌。
俸少贫如故,医慵病却添。秋风墙下菊,相对忆陶潜。
秋日游栖霞庵
乘兴入孤村,神凝秋水间。菊开嫌径小,荷尽觉池宽。
林影悬崖屋,钟声何处山。清游殊未倦,初月照松关。
秋  色
幽人爱秋色,只为属吟情。一片叶初落,数联诗已清。
瘦便藤杖细,凉觉葛衣轻。门外萧萧径,今年菊自生。
沈 洞 主
案上阴符卷,应逢骊母传。无言过永日,不食度终年。
云覆烧丹灶,花浮洗药泉。时闻有玄虎,来礼洞门前。
石 门 僧
石门幽绝甚,独有一禅僧。寺废馀钟在,房高过客登。
山蜂成苦蜜,崖溜结空冰。如此冬寒月,他人住岂能。
石 门 寺
寺外山偕石,门因凿石开。野花黄类菊,寒笋绿黏苔。
官为看田至,僧方乞食回。一双檐际鸽,空觑出生台。
和朱子发韵兼简青龙诸友二首
巷南与巷北,相去路无多。以我常孤坐,劳君数见过。
望山嫌夕霭,听雨想春波。稍俟晴明日,相携一醉歌。
虽说京华住,西湖岂不清。病多妨野兴,贫甚损诗情。
插柳观春意,粘碑隔市声。松江几闲客,日夕听波鸣。
哭徐玑五首
君早抱奇质,获与有道亲。微官漫不遇,泊然安贱贫。
心夷语自秀,一洗世士陈。使其养以年,鲍谢焉足邻。
昔吾与君游,嫌疏不嫌数。自为贫窭驱,十载九离索。
前年会京都,朂我返林薄。吾贫未得归,君死不可作。
思君气实充,不与短折类。血死匪无由,恐是服椒罪。
君于药自深,何独此乎昧。岂不闻仙人,饵菖得千岁。
平生于所学,常若丧其敏。临池书未成,池水黑已尽。
传来叶岭帖,遂与兰亭近。凡兹究极功,亦足损肝肾。
道晖爱江蓠,吾子思单老。生念死不灭,应会沅湘道。
空山独灵舒,闭户守枯槁。风雪将岁阑,凋零此怀抱。
和陈水云湖庄韵
粼粼水增波,叠叠云弄影。昔夸春径妍,今爱秋塘静。
芳筵集宾彦,清宴除艳靓。时当新雨馀,苍翠献林岭。
既忻冲抱舒,复快远目骋。仰嘉钟鼎人,而乃眷箕颍。
深营察高趣,雅咏发沉景。独使和者难,一夕愁欲瘿。
后  哀
交交谷鸟哀,郁郁涧松折。山民无还期,春物失怡悦。
平生感斯人,难以常理说。共智己则愚,忽巧众亦拙。
芳名信可垂,在世何寂灭。含恓为卜兆,窀穸利兹月。
行当宿草生,当使我泪歇。未知百年后,谁复耕此穴。
寄言苦吟者,勿弃摄生诀。
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
人生苦形役,不定如车辕。况各异乡井,忽此同酒尊。
此尊岂易同,意乃有数存。西湖雪未成,两山翠相奔。
山根日照树,花放林逋村。野馔具蘼藿,一饱厌百飧。
有客何多髯,吐气邻芳荪。慷慨念时事,所惜智者昏。
砭疗匪无术,讳疾何由论。北望徒太息,归欤寻故园。
哆然黄冠师,笑请子勿喧。东南守太乙,此宿福所屯。
吾子且饮酒,酒冷为子温。
官田之集翁聘君失期陈伯寿赋诗率尔次韵
好水不厌阔,好风不厌凉。况有十顷荷,荷风媚波光。
主人昔谓余,此境不可忘。举觞集群英,期以朝未央。
清欢遣丝竹,善谑停优倡。快若鱼脱网,适比鸳在梁。
搴芳衣履湿,饮渌肌骨香。操觚赋相联,妙续楚九章。
苦吟堕饥蝉,巧咏发轻簧。常胜或倒戈,突出或擅场。
或峙而遽蹴,或抑而载扬。所欠独巨翁,不使人意强。
孱衲尔何为,竭飒立在傍。有间众稍默,谈辩忽汪洋。
夕风亦损荷,万事付叵量。
敬谢章泉赵昌甫二十韵
耆旧半凋落,在者如晨星。与翁别豫章,十见草木青。
人生几堪别,梦寐生羽翎。迢迢玉溪波,近昨尝再经。
携家事多难,所至那得停。山中空望来,日夕不掩扃。
岂独负兹约,尺书亦沈冥。逢人问消息,但喜言康宁。
堕来两卷什,一以慰飘零。感此故意弘,不我迹以形。
文章出晚岁,字画犹壮龄。诵之西湖滨,惊动孤山灵。
翁卷游崆峒,一已烦邮铃。幸翁良未衰,吾党存典刑。
遥闻曾入郛,谅为韩与丁。郡斋待且久,几宿涧上亭。
今春少晴时,涧水应泠泠。归来安稳否,董风入林坰。
愿言爱玉骨,逍遥卧殊庭。会面虽未期,忽聚江湖萍。
哀 山 民
忆君初病时,仓皇造君榻。知为寒所中,胫痹连左胛。
蒋子丹有神,三日能屈伸。五日扶杖立,十日行逡巡。
于时数相见,谈娱靡曾倦。啜茶犹满瓯,改诗忽盈卷。
君亦疑勿药,春和可为乐。仙家桃最红,同践天台约。
多愁积如山,令君心不闲。残疴故未去,涩啬肠腑间。
岳僧有烈剂,倒箧得馀惠。服之汗翻浆,事与东流逝。
啼妻无完裙,弱子犹哀麕。诗人例穷苦,穷死更怜君。
君如三秋草,不见一日好。根荄霜霰侵,萎绝嗟何早。
哭君日无光,思君月照床。犹疑君不死,猛省欲颠狂。
昨者君未疾,相过不论日。晴窗春翦蒲,寒炉夜煨栗。
石阶苔藓中,犹有旧行踪。忧心不能寐,无梦得相逢。
君诗如贾岛,劲笔斡天巧。昔为人所称,今为人所宝。
石峰云有地,葬从朋友议。须求侍郎铭,难见山民字。
平生翁与徐,南去久无书。不知闻信后,涕泪当何如。
写池烟水暮,宛是西川路。虚言楚客招,终感向生赋。
山路怀翁卷
幽溪晓无雨,野竹叶自湿。涓涓北流泉,风吹落花入。
不见苦吟人,芳思将谁拾。
困尝苦茗不论杯,天气才晴又有雷。寂寞小亭看草坐,晚风时复堕青梅。
德安道中
餐馀行数步,稍觉一身和。蚕月人家闭,春山瀑布多。
莺啼声出树,花落片随波。前路东林近,惭因捧檄过。
峰头不住起云烟,野水纵横尽入田。定是人家蚕事末,道傍桑叶小如钱。
白 石 岩
谁炷清香礼少君,数声金磬梦中闻。起来闲把青衣袖,裹得栏干一片云。
北  户
晓开北户得新晴,木末犹横一两星。满地绿苔看不见,细花如雪落冬青。
采 药 径
十载仙家采药心,春风过了得幽寻。如今纵有相逢处,不是桃花是绿阴。
池  上
朝来行药向秋池,池上秋深病不知。一树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杜  鹃
三月江头花正开,啼教花片委青苔。若嫌此地非君土,今度归时莫要来。
楼  上
晓雨微微洒物华,牵牛初发傍墙花。数声野鹤无寻处,只在楼西有竹家。
病  起
身如瘦鹤已伶俜,一卧兼旬更有零。朝客偶知亲送药,野僧相保密持经。
力微尚觉衣裳重,才退难徼笔砚灵。惟有爱花心未已,遍分黄菊插空瓶。
陈待制湖楼
何处飞来缥缈中,人间惟有画图同。两层帘幕垂无地,一片笙箫起半空。
岩竹倒添秋水碧,渚莲平接夕阳红。游人未达蒙庄旨,虚倚栏干面面风。
呈蒋薛二友
中夜清寒入緼袍,一杯山茗当香醪。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春来拟约萧闲伴,重上天台看海涛。
次韵赵正字蟹
嗔尔横行为多足,割尔两螯如割玉。怜尔有甲不自卫,评尔一身黄胜肉。
吴江十月天霜寒,吴人微尔不举餐。萑蒲勿讶束尔急,与虎争强能上山。
答徐灵渊
弊庐补葺虽劳力,且得幽闲住此身。旧友误称吟笔长,诸亲争笑罢官贫。
近檐竹密妨巢雀,当户花疏见路人。所虑久晴田事废,今闻高下雨皆匀。
多景楼晚望
落日栏干与雁平,往来疑有旧英灵。潮生海口微茫白,麦秀淮南迤逦青。
远贾泊舟趋地利,老僧指甕说州形。残风忽送吹营角,声引边愁不可听。
姑苏台作
何人可与话登临,徒倚危栏日又沈。千古苍茫青史梦,一年迢递故乡心。
天无雨雪梅花早,地有波涛雁影深。为是夫差旧台榭,愁来不敢越人吟。
孤山寒食
二月芳菲在水边,旅人消困亦随缘。晴舒蝶翅初匀粉,雨压杨花未放绵。
有句自题闲处壁,无钱难买贵时船。最怜隐者高眠地,日春风是筦弦。
过 弋 阳
三月三番过弋阳,吾生辛苦莫思量。磨圆滩石几年浪,丹尽江枫昨夜霜。
已算中途当度腊,更怜抵舍未为乡。高眠旧有山中约,只欠青骡道十方。
和人韵赠北山僧
又得相逢闲寺里,凡人多笑太无营。谁知见事心先懒,未说寻幽足已轻。
二月春风添树色,一山夜雨失泉声。谢师更作重眠约,来往云消两日晴。
会宿再送子野
又承出郭到贫家,一度分携鬓易华。自说印书春可寄,独惭阙酒夜难赊。
眠迟古鼎销残火,吟苦寒缸落细花。羸病不能亲送别,梦魂先立渡头沙。
寄茅山温尊师
几度题诗寄入山,不知何处处书看。莓苔石上秋吟远,星斗坛中夜拜寒。
鹤改新名呼未至,碑逢断刻打应难。忆师每欲寻师去,芝术栽成自可餐。
寄 徐 丞
病不窥园经一月,更无人迹损青苔。池禽引子衡鱼去,野蔓开花上竹来。
亦欲鬓毛休似雪,争如丹汞只为灰。秋风昨夜吹寒雨,有梦南游到海回。
寄赵楚州
承明虽妙古云劳,小借临边却自豪。韩信所封兵尚劲,刘伶曾住酒应高。
牵来宝马通言语,放去雕弓落羽毛。别有异时人忆处,万株杨柳绿春壕。
简孙正字
空斋兀兀难消日,况入中年睡亦疏。洗釜煮蔬留客饭,卷帘移菊看人锄。
秋衣因病全更衲,晓鬓迎寒半脱梳。多谢贵交芸阁里,许令随意借官书。
借居湖上
出仕归来贫似旧,借园偶近画桥居。纵观不用春携酒,清坐何妨夜读书。
港小只通闲客棹,树低多碍故人车。向时城里缘尘土,久欲湖边住岁馀。
京华病后
久在京华损道心,故人谁与念升沈。春楼卧病燕相伴,湖寺题诗僧为吟。
三月不逢家信至,一茎新有鬓丝侵。早知谏猎非时节,只在山中自养金。
暮春书怀寄翁十
帝里逢春雨不乾,才晴数日又春还。桐华半落官河水,榆叶全遮客舍山。
未悔阔疏令事去,最怜乏绝坏身闲。菖蒲九节今堪采,思尔逍遥涧谷间。
秋夜偶书
此生谩与蠹鱼同,白发难收纸上功。辅嗣易行无汉学,玄晖诗变有唐风。
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多少故人天禄贵,犹将寂寞叹扬雄。
润陂山上作
一山大半皆槠叶,绝顶闲寻得轻微。无日谩劳携纸扇,有风犹怯去绵衣。
野花可爱移难活,啼鸟多情望即飞。惟与寺僧居渐熟,煮花深院待人归。
十  里
乌纱巾上是黄尘,落日荒原更恐人。竹里怪禽啼似鬼,道傍枯木祭为神。
亦知远役能添老,无柰高眠不救贫。此地到城惟十里,明朝难得自由身。
示五峰僧
峰形如掌翠相环,头白山僧引客看。积叶坏来泥径滑,斜阳移去石桥寒。
近闻瀑布寻还远,易得菖蒲采极难。分我一峰于此住,与师相聚愿辞官。
吹 台 曲
天门玉钥双龙开,霓旌羽盖天上来。管弦嘈杂入霄汉,美人侍晏黄金台。
羽觞行歌欢未足,燕姬成行列红玉。梁王半醉起更衣,夜按玉箫亲度曲。
曲终举袂俱争妍,拜舞樽前称万年,三山玉女朝群仙。当时弄玉飞上天,
至今台下草成烟。
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宋太祖八世孙。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宁宗庆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为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仕途不佳,自言“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晚年宦游,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逝于临安,葬于西湖
安君康国画作品《竹石图》
安君康书画作品选 2010-04-14 23:23:53 阅读183 评论37   字号:大中小

《竹石图》 安君康 作 68*136cm 仿古纸本 浙江湖州 翁先生收藏
三绝奇才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6),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泰州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作七品县官。兼擅诗、词、曲、文、联、印、书、画,为“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以“诗书画三绝”名世。
童年、少年、青年
郑燮先世居苏州,明初迁居兴化。曾祖新万,字长卿,庠生。祖湜,字清之,儒官。父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生母汪氏,继母郝氏。
郑燮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月,时令“小雪”。按兴化民间风俗,“小雪”为“雪婆婆生日”,燮与“雪婆婆”同时降临人间,全家都很高兴。故根据《尚书·洪范》篇中“燮友克柔”字句,祖父和父亲为他取名燮,字克柔。又因所居附近有座木板桥,故后来郑燮自号板桥。
郑家人丁不旺,燮又是长房长孙,他出生后家人欣喜之余又有些担心,生怕夭折,就取个乳名“丫头”。因脸上有几颗淡淡的麻子,故又俗称“麻丫头”。
郑燮出生时家境已陷入贫困,仅靠祖产田和少量地租维持全家生活。后来,父亲岁科两试一等取得廪生资格,每月向官府领取廪膳,生活才得以改善。可好景不长,燮三岁生母汪氏病故,全靠乳母费氏照料。费氏为祖母侍婢,勤劳、善良、慈爱,仁厚,时兴化水灾、大饥,郑家养不起婢仆,费氏舍不得郑燮,三顿回家吃饭仍到郑家操持家务。
汪氏病故后,父亲娶继室郝氏无子,视燮亲出,照料如生母。故郑燮后来回忆说:“无端涕泗横阑干,思我后母心悲酸。十年操家足辛苦,使我不足忧饥寒。”(《七歌》)
父亲立庵品学兼优,他考上廪生后在家开私塾,郑燮随父就读。外祖父汪诩文亦博学多才,隐居不仕,对外孙非常关心,常指导读书、作文,故郑燮自称“文学性分得外家气居多。”
郑燮幼时读书似无过人之处,且因相貌不美同学都瞧不起他。但他自尊心极强,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同时对看不惯的事物敢于直言,甚至怒斥,因而同学家长都告诫子弟不要和他往来。他学习“精”、“博”结合,尤重于“精”。经、史、子、集无不涉猎,重点文章节则反复诵读,且惜时如金。二十一史中他最推崇《史记》,认为《项羽本纪》描写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这围几段最精彩。他对孔、孟很敬仰,但对朱熹空谈性理看不惯。他学习注重“切于日用”,做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对杜甫、白居易、陆游等诗人的诗,特别爱读。
除师法自然外,郑燮也重视继承传统。他从唐代墨竹画的开创者箫锐到清初石涛,都作了研究,苏轼、文同、徐渭等,都是他敬仰的大师。后来,他到仪征毛家桥读书,毛家桥多竹,又为他画竹提供了条件,并与竹结下不解之缘。从此,他“无竹不居”,竹成了他绘画最重要的题材。他爱画竹,更爱竹的品格,竹的傲岸不屈、劲节虚心,也就成了郑燮人格的写照。
康熙五十一年春,郑燮回到兴化,从陆震学填词。陆指导他先学婉约派柳永、秦观,再学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认为诗与词不同,以婉丽为正格,以豪宕为变格,练习时要千斟万酌以求一是。从后来郑燮的词作看,二者兼有。
康熙五十四年,郑燮与徐氏女结婚。生一男名犉,早夭,又生两女。为养家糊口,他被迫到仪征江村设塾授徒。但没有功名,不被人看重,且人不敷出,因思作画卖画。当时的扬州扼南北漕运咽喉,大批盐商聚集,为其繁荣和文人墨客施展才华提供了条件。于是郑燮又到扬州,边读书作画卖画,以等待进身机会。
熔铸八艺,卓然大家
扬州大学江树峰教授曾评价郑板桥为“诗画通人”,实际是说郑板桥的成就贯通文学与艺术两大门类。他兼擅诗、词、曲、文、书、画、联、印,饮誉清代文坛艺苑,是“扬州八怪”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又分别列为“楚阳三高”、“雍嘉七子”、“潍县三贤”之一,并被奉为“板桥派”之宗师。
郑燮现存文学作品有诗1000余诈、词近百首、曲10余首、对联100余副、书信100余封,还有序跋、判词、碑记、横额数百件。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家。他的诗清新流畅,直抒胸臆,自由洒脱,很少用典,描写人民生活的痛苦和贪官酷吏的丑恶,兼具少陵、放翁风格。如《逃荒行》、《还家行》、《思归行》就是潍县灾后情况的真实写照,《悍吏》和《私刑恶》揭露了酷吏的凶残暴虐,而著名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总关情。”(《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则表达了郑板桥同百姓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他的词或婉约,或豪放,颇“近陈(维崧)词派”。婉约之词如《贺新郎·徐青藤草书一卷》等。慷慨苍凉,大开大合,“醉后高歌,狂来痛哭”。散曲主要是《道情》10首,用黄冠体写成,借出世外衣揭露世道之险恶,广泛传播,被誉为清代道情体的最高成就。对联质朴自然,意境高远,既富有哲理,又多生活情趣,成为清代联学一大家。《家书》兼叙述家常琐事、议论经邦治国之道、评论文学创作派、交流诗词书画心得,直抒胸臆,每多独见,在清代散文史上有一定地位。
郑燮现存绘画作品1000余幅,是中国古代画家中存世作品最多的一位。郑燮既不画人物、山水,出不画一般花鸟,而是以兰、竹、石为主,兼及松、菊、梅。他画的竹清瘦挺拔、墨色淋漓、干湿并兼;兰秀劲坚实、萧散逸宕、妙趣横生;石雄奇秀逸、丑怪苍润、百状千态。这些都构成了郑燮秀劲挺拔、生动活泼的总体画风。
郑燮自幼日光月影、纸窗粉壁中学画兰竹,自称“无所师承”。初到扬州卖画时,扩大了眼界,意识到自己过去只是做到形似,远不能同石涛的神似相比。雍正年间游庐山后更认识到八大山人简笔写意画的高妙所在。郑燮从师法自然开始,又继承和发扬了石涛、八大山敢于创新、不拘成法的优良传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扩大了文人画的表现手法。
郑燮根据自己的绘画实践提出了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例如,他提出了“胸无成竹”说、“学三抛七”说、“不立一格”说、“先大后小”说,等等。这些是对从顾恺之到石涛的绘画理论的重要发展,至今仍对绘画创作者有着启发、指导意义。
郑燮的书法别具一格,他将自己的书体分为“六分半书”,人们则称之为“板桥体”。这种书体在笔法上以八分为主,糅合楷、行、草、篆及画兰竹之法,方笔、圆笔、渴笔、蹲笔变化自如,中锋、侧锋、衄锋恰到好处。在字的结体上,着力于横向,多呈扁形,由重心辐射于四方,显得潇洒新颖,览之无尽。在布局上,具有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的整体感。一幅当中,虽然大、小、方、圆及各种不规则形状千变万化,但安排得错落有致,乱中有序,违而不犯,气垫连贯,通篇浑然一体。
人们历年对板桥书体评价很高。与他同时代的金农说:“兴化郑进士板桥风流雅谑,极有书名,狂草古籀,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近人邓拓说:“它不止流行于当时,二百年来都一直很流行,历久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杨守敬说:“板桥行楷,冬心分隶,皆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然为后学师范,或堕魔道。”康、杨虽看不惯板桥体的“怪”,但毕竟看到了他对传统书法的革新,诚如郑燮自己所说:“蹊径一新,卓然名家。”
同画论一样,郑燮书论亦不乏灼见。从蔡邕、锺繇、王羲之到赵孟頫、董其昌的书法,郑燮都作过评论。清代前期的书坛重帖学而轻碑学,统治者提倡乌、光、方的馆阁体,束缚了书家的艺术个性。郑燮溯源开流,博采众美,推重汉碑,大胆革新,使书坛出现新的生机。
郑燮在文学艺术上领域里的建树,不仅表现在诗文、书法、绘画的创作及理论上,还表现在他对这三者的结合上。这种结合又表现在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
微观方面,郑燮以书入画,以画入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将“书之关纽透入于画”,用焦笔挥毫,使兰枝、竹叶酷似草书中的竖长撇法,精湛的书法用笔与画兰、竹的技巧融为一体。又以“画之关纽透入于书”,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形象中悟出书法意象,竖横撇点常似竹枝、兰叶,使书法作品亦具有画作美感。诚如清人蒋士铨诗云:“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资致。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尽笑板桥怪。” 郑燮诗中充满画意,如《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截句》之一:“百六十里荷花田,几千万家鱼鸭边。舟子搦篙撑不得,红粉照人娇可怜。”寥寥数笔,刻画出一幅色彩明丽、动静交织、生机勃勃的水乡风光图。绿色的荷叶,红色的莲花,白色的鱼鳞,褐色的水鸭,色彩配备得如此巧妙,不能令人叹为观止!他的画中也有诗。我们观赏郑燮笔下顶天立地的柱石、傲然迎风的兰竹,仿佛听到一曲《正气歌》。
宏观方面,郑燮常将诗、书、画加上印章统一在一幅纸上。如他70岁时画了一幅《竹石图》,一块巨石顶天立地,数竿瘦竹几乎撑破画面。右上角空白处题诗一首:“七十老人画竹石,石更凌嶒竹更直。乃知此老笔非凡,挺挺千寻之壁立。乾隆癸未,板桥郑燮。”下揿两方名号印。画幅右下方空白处又押上“歌吹古扬州”闲章一方。这位老人颠沛了一辈子,不向各种恶势力低头,仍如磐石般坚强,如清竹般劲挺,如兰花般高洁。诗题得整整斜斜,大大小小,或在峰峦之上,代之以皴法;或在竹竿之间,使画连成一片;或在兰花丛中,衬托出花更繁,叶更茂。画上题诗,宋元即首,并非郑燮始创,但如郑燮之妙,实不多见,妙就妙在各类艺术高度统一。如果这诗不是题在兰竹石图上,而是题在山水、仕女图上,就必须很不相称。如果不用“六分半书”,而用颜、柳之体或金农“漆书”,虽画再好,字再佳,亦必很不协调。在郑燮笔下,诗情、画意、书法、印章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郑燮多方面艺术成就的核心是一个“怪”字。所谓怪,就是与众不同,就是对传统的反叛,用郑板桥写给韩镐的一副对联来表述就是“领异标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文学艺术上的怪,又通在政治思想上的怪;政治思想上的怪,则表现在对封建正统的抗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郑燮早年游北京就喜欢放言高论,品评人物,被人称为“狂”。他认为臧获、婢妾、舆台、皂隶等底层人民也都是黄帝尧舜的子孙,应与富贵人家一律平等。他大声疾呼:“王候将相岂有种乎!”被统治者奉为政治思想正宗的程朱理学,郑燮认为“只合闲时用着,忙是用不着”。在山东为官时,公开揭露官场黑暗,灾荒之年开仓放赈,终因与当道不合,以莫须有的罪名罢了官。他晚年画了一块苍石,题诗道:“老骨苍寒起厚坤,巍然直似泰山尊。千秋纵有秦皇帝,不敢鞭他下海门。”充分表现了他同封建正统观念斗争到底、绝不动摇的气概。
郑燮的民本思想同前人比起来,又进了一步。他说:“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又说:“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末也。”此论未免过于贬低知识分子,但如此看重农民、工人、商人的社会作用,却是难能可贵的。因此他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燮反抗传统,极力主张按照自己的本性自由地发展。他曾借笼中养鸟、发系蜻蜓、线缚螃蟹等事大发议论,批评“屈物之性以适吾性”的做法,提出“万物之性人为贵”。他的泼墨写意兰竹石画都把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思想情绪作为主题。书法本来更是很难变化创新的,但到郑燮手中,六书也几乎冲垮。诗文更是直抒胸臆,提出“不为古所累,气与意相辅”。在这里,已迸发出早期民主主义思想的火花。郑燮作为一个文学家、艺术家的同时,在中国思想史上也应占有一席之位。  (文章来源:中广网   05年04月01日)
陕西书画家安君康近期活动掠影
陕西书画家安君康2010年书画作品展示。
 
安君康作《南宋诗人赵师秀诗意》墨梅图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作品杜牧《送友人》诗意《夜雨滴乡思》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画家诗人王红莉先生 - 砚田耕夫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许愿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江湖画家录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画家 展览 骗子收藏家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画家的不易 不易的画家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年的困惑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作品《闻鸡起舞》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忆友人>诗一首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书法作品《慎独》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国画作品《竹石图》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书画艺术浅评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三原赋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书画艺术也兴产业化?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咸阳十大名片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玉与缘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秋团圆思乡情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素花养月只闻香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刍解安君康书画艺术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态度决定结果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书许浑诗句“远山晴带雪,寒水晚多风”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虎”将军胡世浩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秘书长”陈文明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