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刀价格:鱼水深情铸大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44:01

鱼水深情铸大医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百日博士硕士专家进社区下农村送健康活动纪实

今年的冬天暖洋洋的。

11月28日,新郑市薛店镇格大张村。村委会院前广场热热闹闹,北面是大型义诊,南边是农民剧院由省会的名角来助演。

驱车30公里,来自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5位医学博士、硕士专家忙着接待村民健康咨询,利用带来的常规医疗设备,为群众量量血压,做做心电图,查查血糖,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一上午接待群众300多人次。

42岁的壮年汉子杨俊,苦恼地告诉医学博士、神经内科主任赵幸娟,不知他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下肢无力,有时突然就不会走路、不会说话,挺吓人的,看过几家医院花了不少钱还是不见好转。赵主任细心询问病史为他诊断,告诉患者这是一种周期性低钾性麻痹症,服点小药,甚至喝点橘子汁就会好,重要的是注意健康饮食,不宜暴饮暴食。博士一指点,患者心底豁然亮堂。村卫生所的杨木勤大夫说:博士就是博士,真是让俺开眼界。

这是百日博士硕士专家进社区下农村送健康活动的一个特写。

今年以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爱民之心抓发展,以发展之实惠民生,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着力打造精英专家团队,组织400多名博士、硕士和知名专家,开展进社区下农村送健康活动,真诚服务新农村、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以大医大爱的胸怀,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救济救治患者,为百姓健康撑起一片蓝天,绘就了一幅“大爱感动”的和谐画卷。

这一 “爱心专家团”远到周口、商丘、南阳等周边地区,近到周边社区、军营,所到之处都深受群众欢迎。在农村,淳厚的老百姓有的买来10000响的鞭炮沿路摆上老远,有的组织秧歌队、盘鼓队,欢天喜地为活动开幕。

问其活动感受,院长裴国梁充满激情的感叹道:如同鱼儿进水了。

身下基层

近年来,服务立院,科技兴院,品牌强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拓创新的大气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一则是“凤落一院”。

5年来,引进的224名博士、硕士被一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院风陶醉,省内外100多名副高以上的专家奔着 “求实、求效、求为、求兴”的医院精神,入驻一院,“摆开阵脚”,大显身手。

今年医院以年薪60万元面向全国招聘“首席专家”, 近日,来自全国的100多名知名专家前来应聘,看好的正是这里的干部职工高昂的创业激情和超常规发展的大舞台。

二则是“技高一筹”。

医院业务科室由12个快速发展到46个,专科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一批又一批医务人员成为全国、省、市各专业委员会的常委、主委,去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152项,较2008年增加97%,用科技为医院腾飞插上了双翼。

三则是“服务升级”。升级常规服务,实现满意服务,追求感动服务,日住院病人1300多人,日门诊量2000余人(次),年手术量超过5万台次。

怎样使“第一”的品牌内涵始终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医院紧紧抓住新时期医改新形势,实施“两大转移”的服务战略,把服务重点转移到城乡医保和新农合群众,开展百日博士硕士专家进社区下农村送健康活动,要求这一专业精英团队心系百姓,做到身下、心下、力下,不比资历比能力,不比物质比素质,不比学历比学习,不比职务比服务,不比人际比业绩,不比金杯比口碑,让服务跟着患者走,技术跟着专家行,把根深深扎在群众之中,汲取“营养”,同群众形成互动,增强群众意识,服务百姓健康,让百日博士硕士进社区送健康活动成为创先争优的“进行曲”。

心入百姓

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送健康活动是否受群众欢迎,“身入”之后,关键在“深入”和“心入”。

围绕“三进”,院领导要求专家做到“三个一”,要心贴百姓带着课题送健康,每天要写一篇工作日志,活动结束每人形成一篇改善医患关系的调研报告,并且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患者家庭。具体身下社区多少天,实事办了多少件,医院结合感动服务活动,推出了具体考核办法,监督落实重在提高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提升医疗服务效能。

“深入”才能“心入”。医院同管城区、青龙山、书院街等14家老年公寓结成对子,把老年公寓作为医院的“爱心教育基地”,由各科室专家组成的爱心专家团,常常去看病,适时去安慰,如同牵挂自己的父母一样。今年他们专题走进老年公寓50次,受益老人达5000人次。博士、硕士专家走进9个办事处,关爱空巢老人、残疾人,送医送药到床头达2500多人次。

马西文专攻老年医学专业,是去年医院新引进的医学博士,一年多来她先后下社区30多次。对她触动最大的一次是到城后马村义诊,没想到老乡的保健意识却很差,给村民查血糖发现18位糖尿病患者,有的脚趾已经开始发麻。马博士针对患者病情特点科学指导用药,回院后和老乡电话联系随访,刚过两个月,这18位患糖尿病的大叔、大妈掂着大红枣感谢来了,老乡说,多亏遇到这么好的专家,要不然有病乱投医得走多少弯路啊!

肿瘤外科孔忆寒是医院引进的一位硕士生导师,在进社区送健康时接诊一位44岁乳腺癌患者,当时患者肿块很小,曾经几家医院专家诊断说是从特征上看可能是良性的,患者按照孔主任建议及时住院手术,术中果然发现是恶性肿瘤,患者家属深为孔主任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医术所感动。

爱心与医术珠联璧合,有效促进服务升级,不少患者感叹:一院大专家才真正是咱老百姓自己的专家啊!

力办实事

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而且经常化、制度化,成为一院“爱心专家”的工作常态,他们送出去的是“真诚”,带回来的是“真情”,送健康活动形成良好效应。

——距离近了。

到南曹乡席村义诊,这是骨科主任蒋振营今年第20次下农村。 60岁的老汉迈着鸭子步一撇一撇地向他走来,蒋主任细心一问,原来老汉这样走路已经5年多。短短一天里,蒋主任在村里接诊60多名患骨科病的群众,其中这种退行性骨关节病占多数,因长期得不到诊治有的已严重得需要手术治疗。蒋主任逐个给他们留下优诊卡,并进行健康提示,指导功能训练,以减少病变发生。虽然是严冬,忙个不停的蒋主任额头上却是汗津津的。

想群众所思所想,做群众所忧所盼,多做为群众雪中送炭的事,有效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这正是这支爱心专家团队送健康的落脚点。活动中,他们向群众发放优诊卡1万多张,专家的电话便成了架起医患之间的爱心热线。

——信任度高了。

内分泌病区主任王志宏半夜里电话响了,是他到中牟农村义诊时交上的一位农民朋友打来的,其父魏瑞亭病情紧急。王主任立即协调医院急诊科,连夜去中牟接诊。70岁的魏大叔两条腿糜烂坏疽,昏迷不醒,来到医院王主任迅速组织抢救,很快使老人高烧退下,血糖稳定,转诊外科进入手术治疗。病人需要做造影,可家属一时拿不出几千元的造影费用,老人的儿子犯了大愁。王主任和科室医护人员纷纷凑钱,老人说不怕俺不还?王主任拉着老人粗糙的大手说:拿上,啥叫朋友啊!

——观念变了。

张雅菲是医院新引进的医学硕士,在专家的带领下两个月5次下社区,长了知识,阔了视野。近两年医院新引进的博士、硕士和她一样深有感触:习惯了城镇生活,习惯于坐堂行医,如今走到群众中去,切实感受到群众的诉求,更能及时有效的帮助解决群众的困难。

——美誉度高了。

新生儿科主任申孟平为自己的手机内存而骄傲,如今存储300多个电话信息,大多是周边县区医院、诊所的电话和患者家庭电话。她说,凡是有产科的地方她都要去服务。她养成一种习惯,上午查完病房,搭上公交就下社区了,常常一天至少跑5个单位,去指导技术或回访病人。基层医院的同志夸一院专家作风好、技术高。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爱心专家团深入基层送健康,不但能了解群众疾苦,为人民办实事,而且锤炼了队伍,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感情,用生动的实践证明了医患关系不是“油水关系”,而是“鱼水关系”。

杨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