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教师教育网:巴菲特投资36计之八:假痴不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0:19:23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10110/01229224869.shtml
 2011年01月10日 01:22  上海证券报[ 微博 ]上海证券报

  刘建位

  ■  原文为: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前半句话的意思是,“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假知而去轻举妄动”。

  投资中再没有比预测未来更重要的事情了,但是,世界上再没有比预测未来更困难的事情了。巴菲特喜欢说引用一句名言:预测很难,尤其是预测未来。未来永远是看不清楚的。

  很多人总是自以为很懂,甚至不懂装懂,而巴菲特非常老实地承认,有很多东西他不懂,有很多东西他根本无法预测,尤其是高科技等快速变化的行业、宏观经济。巴菲特不懂就是不懂,宁愿被人被人看起来很痴呆,也决不会癫狂到不懂装懂跟着别人乱投。宁可不知不为,决不假知妄为。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1988年股东大会上说:“对于未来一年后的股市走势、利率以及经济动态,我们不做任何预测。我们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预测。”

  第一:有些行业特别是高科技行业是无法预测的。

  在1998 年股市正处于对高科技尤其是网络公司股票的狂热中,在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有些股东问巴菲特,是否考虑过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投资于科技公司。巴菲特回答说:“这也许很不幸,但答案是不。我很崇拜安迪· 格鲁夫和比尔· 盖茨,我也希望能通过投资于他们的公司,将这种崇拜转化为行动。但当涉及英特尔和微软的股票时,我不知道10 年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想玩这种别人拥有优势的游戏。我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思考下一年的科技发展,但不会成为这个国家分析这类企业的优秀专家,第100 位、第1000 位、第10000 位专家都轮不上我。许多人都会分析科技公司,但我不行。”

  巴菲特并不因为自己不懂很多行业而沮丧,他在任何时候都坚持只投资那些自己真正懂的公司。“我们应该再次说明,缺乏对科技的洞察力丝毫不会使我们感到沮丧。对于许许多多行业,我和查理并没有特别的资本分配技巧。举个例子,每当评估专利、制造工艺、地区前景时,我们就一筹莫展。如果说我们具备某种优势的话,那么优势应该在于我们能够认识到什么时候我们是在能力圈之内并运作良好,而什么时候我们已经接近于能力圈的边界。在快速变化的产业中预测一个企业的长期经济前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圈边界。如果其他人声称拥有高科技产业中的公司经济前景预测技巧,我们既不会嫉妒也不会模仿他们。相反,我们只是固守于我们所能理解的行业。如果我们偏离这些行业,我们一定是不小心走神了,而绝不会是因为我们急躁不安而用幻想代替了理智。幸运的是,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伯克希尔公司总是会有机会在我们已经画出的能力圈内做得很好。”

  第二,宏观经济是无法预测的。

  很多人非常关注宏观经济,期望通过分析预测宏观经济变化,进而推断股市涨跌。

  但巴菲特认为,宏观经济是不可能准确预测的。他在2003年致股东的信中说:“我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预言家的墓地一大半是给宏观经济学家预留着的。在伯克希尔公司我们极少对宏观经济做出预测,我们也很少看到有人可以持续做出准确的预测。”

  巴菲特在1994年致股东的信中指出:价值投资人根本不必理会经济预测,照样能够取得投资成功:

  “我们将继续对政治预测和经济预测置之不理,这些东西对许多投资者和商人来说是代价高昂的消遣。30年前,谁也没有预测到越南战争的大面积扩散、工资与物价控制、两次石油危机、总统辞职、苏联解体、道指在一天内大跌508点,或是短期政府债券(Treasury Bill)的收益率在2.8%~17.4%之间波动。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曾经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却从未让本·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出现丝毫的瑕疵,也从没有让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优秀的企业出现什么失误。想象一下,若是我们因为这些莫名的恐惧而延迟或改变我们对资金的配置使用,将会使我们付出多少的代价。事实上,我们通常都是利用某些重大宏观事件导致市场悲观气氛到达顶点的时机,才找到最好的买入机会。恐惧是盲从投资者的敌人,但却是理性投资者的朋友。在往后的三十年间,一定还会有一连串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我们不会妄想要去预测它或是从中获利,如果我们还能够像过去那样找到优良的企业,那么长期而言,外界的意外事件对我们的影响实属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