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柩的青金石:日本人对华好感度低说明不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6:13:59
    日本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近80%受访者表示对中国没有亲近感,这个数字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新低。而在2009年10月的调查中,“对中国有好感”的比例为38.5%。这种“急落现象”在日本进行对华好感度调查开始的1978年后出现过3次。第一次是1989年至1990年,第二次是2003年至2004年,这回是第三次。(1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
    日本每年12月公布的“与外交相关的舆论调查”,已有30年了。观察家注意到,在这30年里曲折远远多于平稳,而且还时常剧烈变动。而近年来,一些舆论调查数据常被日本官方用做对中国进行讨价还价的筹码。

    观察引发日本民众对华情绪波动的细节,我们可以从许多事例中找到。日本人对华亲近感出现首次大幅下降出现在1982年前后,此时日本人对华亲近感从78.6%下降到68.3%,降幅超10%。而当时这一结果主要是受到教科书事件和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影响。1982年日本媒体报道,文部省在进行教科书检定中,将日本“侵略”华北更改为“进出”华北。

    这一系列事件迅速被中国媒体转载,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虽然这一问题以中曾根内阁承认“侵略史实”收场,但是此后日本阁僚对历史问题的不当言论,不断刺伤着中国民众的感情。进入21世纪后,中日关系局势越发复杂。在日本民众中,对华抱有亲近感的人也开始持续减少。
    最低点出现在2005年,导火索为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意参拜靖国神社。当时,北京、上海等地爆发了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抗议活动。这一抗议活动的镜头被日本各电视台在不同时段反复播映。一时间,“中国人很暴力,很反日”的印象被植入了日本民众的心中,直接导致当年的对华亲近度降到32.4%。
    之后,日本还在钓鱼岛和东海油气等相关问题上大肆制造麻烦与冲突。为了给日本军队不断扩充军备寻找借口,他们在日本国内炮制了一个接一个的“中国军事威胁论”,不仅在日本民众内部制造紧张,号召日本百姓同仇敌忾抵制中国;而且还在日本内阁与各党派议员里面同样制造与中国的对立情绪,不断地在营造一种狼来了恐怖气氛。
    2010年9月发生的“钓鱼岛撞船” 事件更导致中日关系严重倒退。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事件只是日本投石问路的一种策略,它既可以探清中国民众的反应激烈的程度和中国政府的政治底线,同时又将结成安全同盟的美国成功快速地进行有效的捆绑;如果美国表示放弃,日本也就找到了名正言顺提升自己军事势力的理由。
    撞船事件发生后,在这样一种能够充分体现中国民意民心的关键时刻,如果中国人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动于衷冷漠超然的姿态,相信日本下次一定能够做到很有信心地向中国发动比“钓鱼岛撞船”更为严重的事件来。因为他们会想当然的认为中国政府并不会对此事大动干戈,身后并没有站着坚定的13亿中国人民。
    然而,日本人的想法错了,中国政府不但态度强硬,而且没有给对方留下余地,日方只好放人。在围绕钓鱼岛主权的角力中,中国究竟“怕不怕”日本,并不取决于中日两国相对国力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中国所代表的国际潮流与日本身后国际合力的交锋与妥协。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事务中的话语权日益增强,也变得更加自信,更勇于伸张自身的权利。
    中国屡屡拿历史问题“敲打”日本,希望日方能够像德国对二战一样进行深刻反省。但事与愿违,日本根本就不愿意这样做。一直以来,他们甚至把南京大屠杀无耻地吹嘘成他们是在解救中国,从篡改教科书到参拜靖国神社,再从参拜靖国神社到公然侵占钓鱼岛直至扣押中国鱼船渔民,步步升级步步紧逼,让中国人对日本的好感度急剧下降。
    近期,中国的研究机构在发表的对日好感度调查,其中对日本有亲近感的中国国民只有10%,比日本人对中国的好感度还低十个百分点。这个数字也许无法反映中国的民意,但可以揭示出一定的民意走向。因此,日本最新公布的所谓日本人对华好感度降低调查结果说明不了什么,中国人更不必在意。换个角度看,如果我们要让日本人对中国的好感度上升,中国就必须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作出妥协或让步,让日本人高兴,让他们给中国打高分。但中国人能这样做吗?答案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