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公安局车管所:告别老百姓,走向公民(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3 21:19:47

 在今天看来,老百姓本身就是一种怀有恶意的称谓。与老百姓对立的概念就是帝王官侯,所谓老百姓就是泛指一大群没有政治权利的庶民。叫你老百姓,就是暗中提醒你:你是个庶民,不配有政治权利。

  什么是政治?涉及到社会的任何决策行为以及其过程本质上都是政治,政治就是从柴米油盐[1]到经济天下。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就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公民对政治享有知情、参与、监督、问责的权利。

  为什么?其一,从社会理念来讲,现代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比其他人不会多一份权利,也不会少一份权利,所以社会整体的政治权利至少在机会层面必须由全体公民所共享;其二,从社会利益关系来讲,公民支付了社会系统运作的基本成本——税赋,所以必须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利,纳税人尽了义务,就应该享有权利,这是一场关于社会的契约;其三,从社会福利最大化来讲,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权利去争取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个体间、群体间的利益矛盾调和,终究需要依靠政治手段来解决,所以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前提条件是每个社会公民必须拥有参与和表述政治的权利。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老百姓而不是公民?因为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集权体制,为了维持帝王官僚阶层的特权,就必须剥夺庶民的政治权利。为什么会有那么长的老百姓历史?因为中国的大一统社会形态两千年来不曾受到外部文明的挑战,故步自封的恶性社会稳定不能产生科学和技术的创新,长期低下的经济水平也无法支撑起民众觉醒的文化启蒙。中国两千年的历史,抛开那些帝王官僚,基本上就是一部愚民的老百姓史,千年愚民,怎能不“老”?

  可悲的是,两千年来,这些“老”了的百姓,渐渐被培养出一种向权贵叩拜的奴性,这种奴性,深深地烙在了中华民族的身上,也深深地渗透到中国文化层面。披上儒家的家族伦理政治的外衣,特权阶层名正言顺成为被幼稚化的庶民的权威父母,而他们手中所紧握的合法性伤害的特权,则是随时准备惩治庶民的杀手锏。在这种外儒内法的集权体制下,中国几乎原地踏步兜圈子了两千多年,直到近代才被资本主义帝国强行打破了锁国局面,从而戏剧性地走上半近代化的道路。

  被幼稚化的老百姓不是公民,因为公民必须自我成长,公民不是幼稚儿童,不需要权威父母。今天的现实,就是官僚特权政治传统仍然保持着极大的历史惯性,而集权主义的幽灵仍然在中国继续游荡,他们的共同点是希望继续幼稚化民众,让他们自甘为老百姓以重温历史旧梦。然而公民必须成长,他们不应该满足长期被牧养的状态,他们总要冲开意识形态的枷锁和制度的束缚,他们总要追求更多的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从而提升他们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不成公民,则无民富;未有民富,则无真正意义上的国强。现代意义的民富国强,必然是一个文明的公民社会。

  告别老百姓,走向公民,第一步就是自我觉醒。这个觉醒也许是一瞬间的顿悟,也许是一个漫长的转变。拜权力所赐,今天的反面教材可谓俯首皆是,无需赘述。公民的自我觉醒,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意识到,权利的获得不是靠施舍,而是靠争取。一味地等待施舍,则又退化到奴性老百姓的老路。

  觉醒的公民首先应该重视自身的权利。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当你体会到什么是自由,就更能了解自由的可贵;当你感触到什么是权利,就更能明白权利的珍稀。也许自我觉醒会给我们带来以前未曾有的烦恼,但我们必须明白,正是这种成长的烦恼最终让我们脱去幼稚,走向成熟。

  告别老百姓,走向公民,就需要我们不但要知道自己的权利,还要同样重视他人的权利 ... 这是看似一个悖论: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根本不可能成功,在强大的旧体制面前,他或她的努力的边际收益基本为零;然而,公民社会的关键,就是在这个系统中所有公民的利益相互关联,丧钟为我而鸣,丧钟亦为你而鸣,走向公民,社会从此不再是一盘散沙,我们休戚与共。

  告别老百姓,走向公民,我们不仅要考虑我们这一代,还要考虑中国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我们今天的怯懦与犬儒也许会让我们安渡残年,然而却不可避免地让明天继续今天的悲剧;而我们的奋斗也许不会在今天给我们予回报,然而却可能会在未来照亮中国的历史。

  公民社会的出现,将会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最重要的社会变革;而公民社会的中国,必然会支撑起一个民主的中国。

  告别老百姓,走向公民,从今天开始,从你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