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区商铺转让:将来可入正史的粟裕秘闻(三)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3:53:25
将来可入正史的粟裕秘闻(三)(2007-06-11 00:05:36) 标签:军事 感悟随笔 休闲 谈天说地 粟裕 密闻 无冕元帅 文化 分类:人物采访:有关粟裕                            将来可入正史的粟裕密闻(三)

 

                             张雄文

 

                       十五

 

    A老说,1949年10月建国后,粟裕为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主持工作的副司令员兼南京市委书记,其亲兄粟沛与母亲一同前往南京见面。粟沛早年参加农会,抗战期间,因国共合作,曾任国民党会同县某部门主管,但一直与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通信,深受其影响,积极支持抗战,有回一次性动员800人上前线当兵。因此见到粟裕时,提出要直接参加革命工作。粟裕则不容私情,要他先到旧社会公职人员大学学习,里边尽是过去高高在上的老爷们,进来洗脑的。粟沛觉得自己一直为革命做地下工作,不能与他们同等对待,因此很委屈。一气之下,回了会同,做了一个学校的副校长。

    不想一年后,他被人诬告为叛徒,投进监狱,判了四年。粟裕则党性极强,相信组织,竟不能援之以手。牢未坐完,粟沛因病含冤而逝。直至80年代后,才得以平反昭雪。

    其兄弟俩命运之坎坷,如出一辙,令人感慨系之。

 

                       十六

 

    Z老说:华东局一把手饶漱石很赏识粟裕,很支持他的工作。1947年8月华野“七月分兵”失利后,从未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谭震林,却指责负责华野军事的粟裕部署、指挥不利,“常常粗心大意,缺乏远见”,还写了一封信,先给陈毅看,陈毅同意谭的观点。(此事可见《粟裕传》及《粟裕年谱》)

    粟裕当即向中央引咎自责,请求处分。不想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非但没有责备粟裕,反而轻描淡写地说一两仗未打好不要紧,还叫他单独赴鲁西南,去指挥华野主力部队。同一天(8月6日),华东局饶漱石也发来电报,热情安慰粟裕。见此情景,陈毅忙于当天中午向中央及华东局发电报,表扬粟裕,说:“最近粟裕、陈赓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刘、刘并肩前进。”还承认了“对战役指导部署,历来由粟负责。”但其实电报一开始就提到了谭震林的信,说“对粟有帮助。”(可见《粟裕年谱》)一般的文章只摘录半截,以为陈毅对粟裕推举不遗余力,其实他是见两个主要上级毛泽东和饶漱石都继续看重粟裕,才连忙转弯的。并且有些话还有用意,暗示了华野指挥部的矛盾,意即粟裕军事才能也并非中央想象的那么好。

    粟裕也很尊重饶漱石,一如尊重陈毅一样,但两人纯粹属正常的工作关系,没有很深的私交。即便如此,1954年饶漱石倒台后,还是有人(当然是高层)企图将粟裕往饶漱石身边靠。1955年4月1日,陈毅在北京饭店主持召开华东同志座谈会,就所谓饶漱石与粟裕的关系问题,对粟裕进行了集体“帮助”和“批评”(此事可见《粟裕年谱》)。粟裕在检讨中,只认为自己是对饶“缺乏应有的警惕性”。结果1958年又被重新提及,大加批判。

 

                       十七

 

    C老说:饶漱石当年的问题现在看来根本没什么。

    我问:怎么不平反呢?

    C老说:主要是没有后代,无人提起,自然就没人管了。

我深以为然。不过后来知道饶漱石好像有个女儿,可惜没有机会再同C老谈这个事。

 

                       十八

 

    B老发表《粟裕授衔真相》后,影响很大。但后来又发表《粟裕让司令的真正原因》,说粟裕1948年5月让陈毅当司令,不是谦虚,而是为了指挥上的便利,还说:“陈毅资格老威望高,粟裕又会打仗,毛主席取他俩的长处,把他二人配在一起,绝妙。”结果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造成“粟裕压不住部下”的印象。

    好些精通这段历史的人认为,B老是受到某种压力,才写后面一篇文章的,因为粟裕虽然让了司令,陈毅还是到中原军区去了,在那里说:“东有粟裕指挥,西有刘伯承坐镇,我闲着无事,就去办一所大学吧(《邓小平在中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第275页)。”历史事实证明,粟裕代理司令员,华野的仗倒越打越大,没有什么指挥不顺手的事。另一方面,粟裕1945年还让过张鼎丞当司令,如果不是因为粟裕谦虚,难道也是只有张鼎丞才压得住阵脚?

    Y老说,1948年5月,B老还没有调到粟裕身边做秘书;粟裕授衔时,他倒确实在粟裕身边了。又说:C老是政治秘书,B老只是生活秘书,有些事,前者更清楚一些。

    我就此事请教C老,C老笑而不答。

 

                         十九

 

    E老常应报社要求写些回忆文章。1984年粟裕辞世后,他写了篇《粟裕救新郎》,说的是件真事。

    1940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某科长到某兵站检查工作,听说生得傻大黑粗,又身有残疾的站长王永安竟结婚了。碰巧长相清俊的新娘也进来,见有陌生人在,又听说是“上级派来检查工作的领导”,顿现畏惧之态,慌忙夺门而出,害羞地躲了起来。

    于是,这科长武断地认定:王永安不可能被标致的江南女子相中而自愿成婚;不用问就知道是强迫。那新娘一见王永安,拔腿就跑就是明证!

    科长无心再作了解,立即赶回江南指挥部,将此事向陈毅、粟裕作了紧急汇报:当过白军的王永安,恶习不改,旧病复发,强迫民女与之成婚……

    陈毅一听,大发雷霆,说:“强占民女?这还了得!马上派人去,将王永安捆绑关押起来!”其他人也无不气愤异常。

    在随即召开的讨论处理意见会上,陈毅提出:为了严肃军纪、党纪,挽回政治影响,取信于民,对王必须立即开除党籍、军籍,就地宣判执行枪决。

   粟裕一直沉思不语,在陈毅征询他意见时,他说:党纪军纪必须严肃;但开除和枪毙一个同志,不可匆忙决定。他建议,再次派那位科长前去兵站作深入调查。并郑重要求:务必倾听群众反映和当事人(新娘及其父母)申诉。

    结果,这位科长再作调查之后,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王永安在兵站工作忠于职守,其房东主动把自己的独生女儿许配给他,以方便照料他的生活。姑娘本人也欣然接受。由于兵站驻地距上级很远,敌人又封锁很严,结婚时,一直没来得及报告指挥部。

   

    根据这一情况,江南指挥部再次开会,一致认为,不经请示批准而结婚,毕竟是错误的,应该给予批评教育。但此事的发生,又确有其特殊性;尤其重要的是,非但谈不上什么“强迫”,未造成不良影响,反而体现了新四军和老百姓鱼水深情!因此会议决定:解除关押,免予处分。

    E老有些气恼地说,我文章的题目原来叫《粟裕救新郎》,但军报(军队最高级别的报纸)发表时,未经我同意,就改成了《陈毅粟裕救新郎》,还将陈毅说的“枪毙”一类的话,改成了“有人”。王永安明明是粟裕从陈毅那里救出来的么?他们一改,就不大合逻辑了,陈毅从哪里救王永安?

 

            (请继续关注续集)

 

重要链接,请点击:

 粟裕大将军佚事(一) 

又见朱楹将军金凤:刘伯承1949年说“粟裕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 将来可入正史的粟裕密闻(三)陈毅不会打仗?一封给中共中央的密电

将来可入正史的粟裕秘闻(二)

将来可入正史的粟裕秘闻(一)

 

张雄文:将来可入正史的粟裕密闻(四) (2007-07-05 20:49:29)

张雄文:与军事科学院有关的两件往事 (2007-07-03 23:56:18)萧锋日记(一):粟裕所部65师活捉张辉瓒 (2007-07-16 23:41:42)张雄文将来可入正史的粟裕秘闻(六) (2007-07-14 22:27:18)刘祥顺:粟裕堪称语言大师 (2007-07-14 08:07:33)

 

张雄文回忆与粟裕大将军夫人楚青的交往 (2007-07-22 00:33:34)萧锋日记(二):粟裕首肯“猫耳洞”的发明 (2007-07-21 10:10:55)石征先采访李银桥记录 (2007-07-19 23:03:00)吴法宪:彭德怀的作法是欠妥当的 (2007-07-19 12:24:11)鞠开:为什么毛泽东说粟裕立了第一功 (2007-07-18 19:49:44)

  

军史专家对《共和国大将粟裕》电视资料片的意见 (2007-08-05 17:05:46)《共和国大将粟裕》第一集(2)视频 (2007-08-05 00:33:11)《共和国大将粟裕》第一集(1)视频 (2007-08-03 19:28:05)还原真实历史:手持望远镜者原来不是陈毅(2007-08-03 17:39:17) 石征先:我与粟裕六十年不解之缘(节选) (2007-08-02 16:29:50)大型文献纪录片《共和国大将粟裕》编导、撰稿、制片人石征先传略 (2007-08-02 15:32:46)我的心愿:明年出版一部真实的《淮海战役》 (2007-07-31 07:06:59)管美英回忆粟裕大将往事 (2007-07-29 19:13:58) 粟裕兵法要点 (2007-07-12 01:30:50)构建粟裕学的几点战略思考(征求意见稿) (2007-07-11 01:28:44)张雄文:将来可入正史的粟裕秘闻(五 (2007-07-11 00:17:53) 趣看军史:毛主席说“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 (2007-07-10 01:22:54)张雄文:粟裕几个身边工作人员和老部下印象记(三) (2007-07-08 21:30:54)分享到新浪微博 阅读(36074) 评论 (75)收藏(1)打印举报 前一篇:陈毅不会打仗?一封给中共中央的密电后一篇:粟裕几个身边工作人员和老部下印象记(二)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新浪开奖汽车手机马上领取 [发评论]
  • 网友2007-06-11 01:41:08

    sofa
  • 新浪网友2007-06-11 01:41:50


    加快进度,继续!
  • 新浪网友2007-06-11 02:05:35


    让周恩来插一脚,利害呀!

    张雄文再采访c老吧,搞清楚真相!!!
  • 粟林2007-06-11 07:48:43

    支持!!
  • 新浪网友2007-06-11 07:49:31

    北有林,南有粟!!1
  • lou途遥远2007-06-11 08:08:42

    管理员:
    当你将自己的至诚融入了博客时,你才发现原来这里是一块可以倾诉的精神空间,是可以完全由你自己操控的自由领地,希望你在这里玩的开心,也希望你在别的领域有所建树,相信你会成功。
        如果你有多余的时间你可以将你人生路上的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写入博客,让更多的人与你一起分享,一起承受~~!
        相信你会博得更精彩
  • 新浪网友2007-06-11 09:07:00

    雄文辛苦!
  • 新浪网友2007-06-11 11:46:10

    北有林,南有粟!!1
    --------------------------------------------
    同意
  • 天涯2007-06-11 11:47:47

    北林南粟,支持,对广大军事爱好者来说,应该没有什么异议!
  • 新浪网友2007-06-11 14:04:17

    济南战役时许世友养病不到前线就职,是谁把他调到前线的?不是粟裕,是毛泽东亲自发电命令许世友到前线指挥济南战役。这还不说明粟裕对华东有一些战将是不太能指挥得动的。
  • 枪与玫瑰2007-06-11 15:22:37

    济南战役前,和尚在泡温泉(是闹情绪还是咋的?),有个王建安和黑虎就够了,似乎是主公“拉郎配”、、、
    ----《虎啸雪野》里面大有深意!
  • 新浪网友2007-06-11 15:52:12

    E老有些气恼地说,我文章的题目原来叫《粟裕救新郎》,但军报(军队最高级别的报纸)发表时,未经我同意,就改成了《陈毅粟裕救新郎》,还将陈毅说的“枪毙”一类的话,改成了“有人”。王永安明明是粟裕从陈毅那里救出来的么?他们一改,就不大合逻辑了,陈毅从哪里救王永安?
    --------

    陈毅的主角位置,很多是后来人抬轿抬出来的。
  • 李刚2007-06-11 17:09:27

    济南战役前,和尚在泡温泉(是闹情绪还是咋的?),有个王建安和黑虎就够了,似乎是主公“拉郎配”、、、
    ----《虎啸雪野》里面大有深意!
    -------------------------------------------------
    许和尚有什么本事,只不过是会几下拳脚功夫,一介武夫而已,李逵式的人物,但张狂得不得了,对比粟总,立了那么大的战功,还那么谦虚,再看看咱们那位许和尚,本事不大,脾气不小,且骄横跋扈,都被老毛宠坏了!!!!
  • 李刚2007-06-11 17:17:56

    随着历史的推移,一些事件的解谜,我觉得对有些人以前确实定位高了,前些日子,看了一篇文章,是写许世友的,作者分析的很透彻,最后结论就是许和尚一个"貌忠似奸"人物,再加上许的狂妄和自大,所以对这位被称为"传奇式"的人物越来越没有好感了,甚至有点厌恶了
  • 滴水藏海2007-06-11 17:18:02

    告诉你好消息,<大清相国>昨天我的朋友给我送来了.
    :)
    和你比,差了他的签名了.
    :(
  • 沧海一粟2007-06-11 17:29:57

    粟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集于一身的体现,由于自小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很感兴趣,看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和文章,并且互相印证,觉得在人品方面,就佩服粟裕、刘伯承和徐向前,而且他们三人军事能力也很强,所以一直很敬仰,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光彩的一面,对了,大将中许光达人品也不错!(顺便说一下,毛的错误大家都知道,最令人伤心的是,原来一直被我视为完人周和邓其实也不那么回事,随着时光的推移,对这些人的评价也越来越客观了)
  • 松花江之子2007-06-11 19:42:54

    ⌒╮
    ︶︶⌒╮ 
    ╭⌒╮新浪博客《中国读书写作网》圈子推荐为精华文章!╭⌒╮
    ,︶︶︶︶, ''︶~~ ,''~︶︶  ,''~~︶︶︶~~︶︶~~︶︶︶~~~︶︶︶︶

     ****▲
      ◢█◣★
     ◢███◣@╬╬╬╬╬╬╬╬╬╬╬╬╬╬╬╬╬╬╬╬
     ║▊╓╥╖☆....●  ●.
     ╔╩╬╬╬╬. _/█\_/█\_欢迎长回圈子看看!!!
    ╱◥█◣ ╱◥█◣ ☆●  ●.
    ︱田︱田︱︱田︱田︱_/█\_/█\_
    ╬╬╬╬╬╬╬╬╬╬╬╬╬╬╬╬╬╬╬╬╬╬╬╬╬╬╬ 
  • 新浪网友2007-06-11 21:42:41

    这里面的人基本不懂军事历史,也不懂历史。华野不是粟裕一个人能指挥大兵团作战。华野有3个人粟裕、陈士榘和许世友都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华野外县出击以后,许以3个纵队,对国民党内线7、8个整编师,横扫山东,解放了除济南、青岛、烟台、临沂等城市以外的所有地方,歼敌13万余人。比同期外线兵团6个纵队歼敌数还多。济南战役是战略决战的序幕,是重大的决定性会战。任务艰巨且情况复杂多变,决不容有失。故此有粟裕掌握全局的同时,必须有一员大将,能保证攻城的胜利,这员大将非许世友莫属。所以毛连续电令许世友立即赴攻城前线指挥。
  • 新浪网友2007-06-11 22:04:01

    采访的都是粟的工作人员,难怪有不公正的地方,张文只能作为一家之言。
  • 新浪网友2007-06-11 22:30:06

    饶漱石真是冤枉
  • 新浪网友2007-06-11 23:08:25

    饶漱石的妻子陆璀后来为什么再婚?楼主有没有兴趣研究?
  • 新浪网友2007-06-12 08:12:39

    如有可能的话,请雄文兄将上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记者金凤采写的<访常胜将军粟裕>一文贴出。从此文可看出当时人们对粟裕的了解程度。这篇文章1958年也被一些人作为攻击粟个人主义的所谓证据。
  • 江南好2007-06-12 13:00:54

    这里面的人基本不懂军事历史,也不懂历史。华野不是粟裕一个人能指挥大兵团作战。华野有3个人粟裕、陈士榘和许世友都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
    这位网友看来也不过寥寥。

    华野有3个人粟裕、陈士榘和许世友都有指挥兵团作战的能力,这话不错,但陈士榘和许世友指挥不了大兵团作战。

    从他们在解放战争(陈许)表现来看,一旦脱离粟的指导,其表现显然不如对阵的国民党军的主将。许将军在中越战争作战指挥的表现,许自己都觉得无地自容。

    粟在军内影响的重新崛起,正是在中越之战后。1979年1月底,他在军事学院高干班毕业典礼上作了一次题为《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的报告,提出了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理论,冲破军事思想上长期形成的禁锢,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时,粟的军事思想在我军军内大放光芒。


  • 瞬间无快感2007-06-12 13:23:41

    做事的不如做人的,历来如此,可为一叹!

    PS:从天涯顶到新浪,也算是战略转移,哈哈
  • 新浪网友2007-06-12 13:36:57

    华野主力出击外线,许世友独撑山东内线战场,那来的靠粟裕的指挥?你查一查粟裕文集里有多少指挥山东兵团的电报?喜欢做走狗也要有分寸,免得当了丧家狗或落水狗。
  • 江南2007-06-12 15:13:28

    许指挥胶东战役结局如何?

    率部突围,胶东沦丧,人民血流成河。套句陈毅的话“血都要流干了”(原话是”水都要喝干了)。

    国民党完成胶东扫荡后,派原来一直在山东作战的64、54军等军加入东北,造成东北民主联军的又一次较重的失利,被迫后撤。

    25军赶的老许到处跑,直到粟发起豫东战役时,25军被粟吸引到河南,老许的山东兵团才扭转被动局面,取得兖州战役等胜利。

    64军随即又被粟率华野拉回华东战场。

    54军是淮海战役和辽沈战役期间,从东北转回淮海战场的。
  • 新浪网友2007-06-12 15:25:51

    老许的山东兵团在山东名声一直响的很。

    这也和老许、老谭刻意孤立地叙述山东兵团有关。

    当国民党主力部队25军、54军、64军、8军都在山东时,老许基本上只有拼消耗一个死办法。最后还是被迫突围躲避。

    当25军、54军、64军分别调走后,老许和山东兵团这才放出光芒来。
  • 新浪网友2007-06-12 17:50:43

    许司令指挥一个兵团作战,勉强可胜任,指挥大兵团(由两个兵团以上组成的大兵团)则难为他了。
  • 新浪网友2007-06-12 19:01:45

    新浪网友 

    2007-06-11 21:42:41 
    这里面的人基本不懂军事历史,也不懂历史。华野不是粟裕一个人能指挥大兵团作战。华野有3个人粟裕、陈士榘和许世友都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华野外县出击以后,许以3个纵队,对国民党内线7、8个整编师,横扫山东,解放了除济南、青岛、烟台、临沂等城市以外的所有地方,歼敌13万余人。比同期外线兵团6个纵队歼敌数还多。济南战役是战略决战的序幕,是重大的决定性会战。任务艰巨且情况复杂多变,决不容有失。故此有粟裕掌握全局的同时,必须有一员大将,能保证攻城的胜利,这员大将非许世友莫属。所以毛连续电令许世友立即赴攻城前线指挥。 
     
    --------
    这人将大兵团作战理解缩小了,你说的还是小兵团。大兵团至少是野战军级的几个兵团联合作战。解放战争只林、粟、刘、彭有。
    攻城司令其实还是传令兵,换宋时轮和陈士榘战局不会太大。毛一定要许参加,其实是刻意给这亲信一个最后立功的机会(华野全军在,济南肯定会拿下,谁为攻城司令,谁就扬名)
  • 新浪网友2007-06-12 19:16:22

    大家在讨论许真的没有什么意义,许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上阵厮杀的一员猛将,决不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帅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有这能力且军事素养高的只有粟、林、刘三人而已。
  • 新浪网友2007-06-12 20:17:37

    你们知道济南战役的情况吗?济南战役为了保证战役胜利,用大部分兵力打援,少部分兵力攻城。攻城兵力14万,守敌10万,攻方只有1.4倍的优势,而且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要塞化大城市是我军的头一遭,看粟裕给中央的电报。攻城并没有把握速战速决。请大家看看有关的电报,就明白攻城的任务有多眼中,也就明白毛为什么坚持要许到一线指挥攻城。
  • 新浪网友2007-06-12 20:27:41

    新浪网友 

    2007-06-12 20:17:37 
    你们知道济南战役的情况吗?济南战役为了保证战役胜利,用大部分兵力打援,少部分兵力攻城。攻城兵力14万,守敌10万,攻方只有1.4倍的优势,而且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要塞化大城市是我军的头一遭,看粟裕给中央的电报。攻城并没有把握速战速决。请大家看看有关的电报,就明白攻城的任务有多眼中,也就明白毛为什么坚持要许到一线指挥攻城。 
     
    ---------
    请问许在攻城中起了什么关键作用?换宋时轮和陈士蹫结果会两样吗?陈还指挥开封攻城呢。
  • 新浪网友2007-06-12 20:29:23

    新浪网友 

    2007-06-12 20:17:37 
    你们知道济南战役的情况吗?济南战役为了保证战役胜利,用大部分兵力打援,少部分兵力攻城。攻城兵力14万,守敌10万,攻方只有1.4倍的优势,而且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要塞化大城市是我军的头一遭,看粟裕给中央的电报。攻城并没有把握速战速决。请大家看看有关的电报,就明白攻城的任务有多眼中,也就明白毛为什么坚持要许到一线指挥攻城。 
     

    许这么厉害,毛为何不继续要许参加淮海战役?那更重要呢!
  • 新浪网友2007-06-12 20:33:27

     江南 

    2007-06-12 15:13:28 
    许指挥胶东战役结局如何?

    率部突围,胶东沦丧,人民血流成河。套句陈毅的话“血都要流干了”(原话是”水都要喝干了)。

    国民党完成胶东扫荡后,派原来一直在山东作战的64、54军等军加入东北,造成东北民主联军的又一次较重的失利,被迫后撤。

    25军赶的老许到处跑,直到粟发起豫东战役时,25军被粟吸引到河南,老许的山东兵团才扭转被动局面,取得兖州战役等胜利。

    64军随即又被粟率华野拉回华东战场。

    54军是淮海战役和辽沈战役期间,从东北转回淮海战场的。 
     
    ------

    读《最后一声虎啸莱阳战役》,他妈的许世友真视士兵血肉之躯为儿戏,幸好有个聂凤智在。
  • 新浪网友2007-06-12 20:35:51

    :“东有粟裕指挥,西有刘伯承坐镇,我闲着无事,就去办一所大学吧(《邓小平在中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第275页)。”
    -------

    真有出处啊?看来网上许多东西是有根据的。估计毛泽东9月3日致高岗电,也是一份暂时没有收入书本的原始电报。
  • 张雄文2007-06-12 20:38:42

    瞬间无快感 

    2007-06-12 13:23:41 
    做事的不如做人的,历来如此,可为一叹!

    PS:从天涯顶到新浪,也算是战略转移,哈哈 
     
    --------

    谢谢瞬间兄。
  • 张雄文2007-06-12 20:39:28

    [匿名] 新浪网友 

     
    2007-06-11 07:49:31 
    北有林,南有粟!!1 
     
    -----

    我认同这个说法。
  • 张雄文2007-06-12 20:41:34

    新浪网友 

     
    2007-06-11 02:05:35 

    让周恩来插一脚,利害呀!

    张雄文再采访c老吧,搞清楚真相!!! 
     
    -----

    兄弟好轻巧,以为见这些人很容易啊?呵呵。
  • 张雄文2007-06-12 20:42:10

    lou途遥远 

     
    2007-06-11 08:08:42 
    管理员:
    当你将自己的至诚融入了博客时,你才发现原来这里是一块可以倾诉的精神空间,是可以完全由你自己操控的自由领地,希望你在这里玩的开心,也希望你在别的领域有所建树,相信你会成功。
    如果你有多余的时间你可以将你人生路上的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写入博客,让更多的人与你一起分享,一起承受~~!
    相信你会博得更精彩 
     
    ---------

    谢谢仁兄。
  • 张雄文2007-06-12 20:43:11

    [匿名] 新浪网友 

     
    2007-06-12 15:25:51 
    老许的山东兵团在山东名声一直响的很。

    这也和老许、老谭刻意孤立地叙述山东兵团有关。

    当国民党主力部队25军、54军、64军、8军都在山东时,老许基本上只有拼消耗一个死办法。最后还是被迫突围躲避。

    当25军、54军、64军分别调走后,老许和山东兵团这才放出光芒来。 
     
    --------

    这是历史的事实啊。
  • 张雄文2007-06-12 20:44:06

    滴水藏海 

     
    2007-06-11 17:18:02 
    告诉你好消息,<大清相国>昨天我的朋友给我送来了.
    :)
    和你比,差了他的签名了. 
     
    --------

    还是差了一点嘛,呵呵。
  • 张雄文2007-06-12 20:45:21

    新浪网友 

     
    2007-06-12 20:35:51 
    :“东有粟裕指挥,西有刘伯承坐镇,我闲着无事,就去办一所大学吧(《邓小平在中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第275页)。”
    -------

    真有出处啊?看来网上许多东西是有根据的。估计毛泽东9月3日致高岗电,也是一份暂时没有收入书本的原始电报。 
     
    ----------

    这句话,我偶然在北京图书大厦翻书时发现的。
  • 张雄文2007-06-12 20:46:05

    松花江之子 

     
    2007-06-11 19:42:54 
    ⌒╮
    ︶︶⌒╮ 
    ╭⌒╮新浪博客《中国读书写作网》圈子推荐为精华文章!╭⌒╮
    ,︶︶︶︶, ''︶~~ ,''~︶︶  ,''~~︶︶︶~~︶︶~~︶︶︶~~~︶︶︶︶ 
     
    -----

    谢谢仁兄。
  • 新浪网友2007-06-12 21:03:51

    雄文老兄,我真的很仰慕你,不知道你的书什么时候出版,我喜欢你的文章,更佩服你的人品,你对军史和粟总研究之深之透,让人崇敬不已啊!什么时候你的书出版了,我要保留一本有你签名的书永远珍藏!
  • 张雄文2007-06-12 21:06:13

    [匿名] 新浪网友 

     
    2007-06-12 21:03:51 
    雄文老兄,我真的很仰慕你,不知道你的书什么时候出版,我喜欢你的文章,更佩服你的人品,你对军史和粟总研究之深之透,让人崇敬不已啊!什么时候你的书出版了,我要保留一本有你签名的书永远珍藏! 
     
    -------

    过奖,惭愧啊。
  • 新浪网友2007-06-12 23:31:02

    见此情景,陈毅忙于当天中午向中央及华东局发电报,表扬粟裕,说:“最近粟裕、陈赓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刘、刘并肩前进。”
    --------
    开始怎么不表扬?
  • 新浪网友2007-06-13 00:49:00

    沧海一粟 

    2007-06-11 17:29:57 
    粟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集于一身的体现,由于自小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很感兴趣,看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和文章,并且互相印证,觉得在人品方面,就佩服粟裕、刘伯承和徐向前,而且他们三人军事能力也很强,所以一直很敬仰,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光彩的一面,对了,大将中许光达人品也不错!(顺便说一下,毛的错误大家都知道,最令人伤心的是,原来一直被我视为完人周和邓其实也不那么回事,随着时光的推移,对这些人的评价也越来越客观了) 
     
    --------

    赞同。
  • 新浪网友2007-06-13 08:26:37

    许将军在中越战争后,觉得很窝火。撤回来时告诉下面,回去不准搞迎接仪式。

    广东的习仲勋不知道其中的变化,按时去迎接老许,握手时老许故意用上少林内劲,骂骂咧咧地,转身就走了。

    习老的手受伤,一时人都不能动了。
  • 日夜江声2007-06-14 11:44:42

    在天涯煮酒拜读了先生大作,为先生治学之严谨而折服。
    敬礼!
  • 新浪网友2007-06-14 16:15:20

    [匿名] 新浪网友 

    2007-06-12 20:33:27 
    江南 

    2007-06-12 15:13:28 
    许指挥胶东战役结局如何?

    率部突围,胶东沦丧,人民血流成河。套句陈毅的话“血都要流干了”(原话是”水都要喝干了)。

    国民党完成胶东扫荡后,派原来一直在山东作战的64、54军等军加入东北,造成东北民主联军的又一次较重的失利,被迫后撤。

    25军赶的老许到处跑,直到粟发起豫东战役时,25军被粟吸引到河南,老许的山东兵团才扭转被动局面,取得兖州战役等胜利。

    64军随即又被粟率华野拉回华东战场。

    54军是淮海战役和辽沈战役期间,从东北转回淮海战场的。 

    ------

    读《最后一声虎啸莱阳战役》,他妈的许世友真视士兵血肉之躯为儿戏,幸好有个聂凤智在。 
     

    ------------------------
    [匿名] 新浪网友 

    2007-06-13 08:26:37 
    许将军在中越战争后,觉得很窝火。撤回来时告诉下面,回去不准搞迎接仪式。

    广东的习仲勋不知道其中的变化,按时去迎接老许,握手时老许故意用上少林内劲,骂骂咧咧地,转身就走了。

    习老的手受伤,一时人都不能动了 
     
    -------------------------
    这也是性格使然,作为一个以猛出名的将领,“猛”就意味着要不怕死,不仅自己要不怕死,也会要求自己的士兵不怕死。指挥艺术可能是差了点,但是那颗心还是可以看见的。如果真的需要他以个人生命换取整个战争的全胜,换取国家得安宁,我想许将军也绝不会含糊。试想谁人能那么完美!
  • 1
  • 2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