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设计:中国经济减速不可避免? - FT中文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4:49:07
2011年01月30日 07:51 AM

中国经济减速不可避免?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 詹姆斯•麦金托什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收藏 电邮 打印 评论[29条] 英文 对照 

中国隐形战斗机让美国人发出惊呼。在白宫筹备上周的美中领导人会晤事宜之时,中国快速的经济扩张同样引发了焦虑。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推算,经过购买力调整,去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许多经济学家都会质疑萨勃拉曼尼亚的算法(他没有采用购买力平价的常规方法)。然而,即便是单纯按照美元计算,上周的数据也显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将继续扩张,按美元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在未来40年内的某个时候将超过美国。简言之,中国至关重要。

然而,过去经济学家们也曾预言一些迅速增长的经济体会超越美国,却屡屡失准。

如果上世纪70年代的预言应验,日本十年前应该就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了。在上世纪80年代,这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因此日本经济及企业模式在世界各地备受推崇。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但在60年代,人们都盛传苏联将超越美国。这是基于俄国人50年代实行工业化后经济增长迅速而作出的预测。

有关中国将超越美国的预测,倒是比以往那些预测靠谱:中国人口众多,只要人民生活水平达到美国人的几分之一,中国经济规模就能够超过美国。但历史表明,我们应该以挑剔的态度来看待这些预言。

这些预测是怎么来的?从1979年起,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9%。30年来,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只有一次低于4%。而同期内,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增长率只有两次高于4%。

就连乐观派也认为,这样的增长率无法继续。汇丰(HSBC)本月预测,下个十年内,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6.5%;2020-2030年期间则为5.7%。教育、政治及货币稳定,加之起点依然较低,均支持这一预测。

上世纪90年代,人们曾提出类似的理由,论证“亚洲四小龙”能够继续扩张。但结果证明,它们不过是建立在过度投资基础上的海市蜃楼。

不过,它们与中国有一点不同。“亚洲四小龙”当时的增长情况,更像是上世纪50年代的苏联。他们的人民工作更加努力,学得更多,储蓄和投资也更多,由此实现经济增长。然而,经济要素——劳动力、技术和资本——无法永远保持增长。只有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增长。果不其然,1997年经济崩溃时,“四小龙”就显得不那么威武了。

中国不属于这种情形。诚然,中国的投资水平一直高得离谱,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到45%的比重。但是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以来,中国的资本和劳动力使用效率的提高速度一直位列世界前茅。人民更加努力工作、拥有更多工具之类的言语,不足以概括中国的情况。

让乐观派扫兴的是,学者们认为,这种势头即将终结。亚洲开发银行(ADB)最近发表的一篇工作报告,把中国要素使用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追赶效应”,即人均收入朝着全球平均水平靠拢的过程。这种状况无法持续,报告进而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一个经济学概念)的增长速度将降至低于韩国、台湾、马来西亚、菲律宾乃至巴基斯坦的水平。

随着生产率增长趋于停滞,资本和劳动力这两项要素似乎都不太可能接过棒,不断地保持增长。Longview Economics的克里斯•沃特林(Chris Watling)指出,中国目前的投资率已高于日本和韩国在各自增长阶段的水平。只有新加坡的投资率曾经达到过中国目前的水平,但也为时短暂。中国工人开始表现出不愿为少得可怜的薪水如此卖力工作的迹象。

过去的范例也表明,中国经济应该到了减速的时刻。日本、台湾和韩国的高增长均只保持了30年——目前中国就到了这个关口。日本在初步工业化阶段结束后,增长率降低了一半,在接下来25年里经济年均增长4.6%,其后又进一步放缓。

有许多潜在诱因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减速。控制食品价格飞涨的政策措施有可能过火。各大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可能破裂,而不是缓慢萎缩,结果可能对过度负债的地方政府造成冲击。最后,国有控股银行可能需要新一轮的大笔注资,以填补过去两年疯狂放贷造成的窟窿,这会从其它经济环节抽取资源。

即使出现减速,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和地缘政治话题中的重要角色。但是,眼下的炒作很可能有些过火了。

译者/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