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城左若微免费:《纽约时报》2008年十大好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8:40:55

 《纽约时报》2008年十大好书
  2008-12-6 19:18英文书名、作者和简介:http://www.nytimes.com/2008/12/14/books/review/10Best-t.html?_r=2&ref=books小说类:《危险的笑声》,斯蒂芬?米尔豪斯1996年以小说《马丁?德莱斯勒》荣获普利策奖的米尔豪斯经常被视为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的同类。他寻找不确定的关联和诡异的变化,把最简单的现实变得陌生、未知。米尔豪斯小说的主题一直是:个体的不稳定性、现实和想象之间的一线之隔,歇斯底里的年轻人的力量。《危险的笑声》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收有13个短篇,分为三个部分,“消息行为”、“不可能的建筑”和“异端的历史”。在《危险的笑声》一篇中,十来岁的孩子们聚集在一起举行大笑派对,他们互相咯吱,笑到歇斯底里,以活跃他们的生活。“我们希望活着,或者死去,希望迸发出火焰,变成天使或爆炸。平淡的日子触怒了我们,好像我们暗自担心它就是我们的命运。”《恩惠》,托妮?莫里森在《恩惠》中,一位17世纪的美国庄园主因为卖酒而发了财,他建了一幢大宅,以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尘世天堂,但对他的奴隶来说,那是一个地狱般的世界。《恩惠》既没有《宠儿》里那种可怕的激情,也没有《爱》中生气勃勃的机巧。但这部作品对美国历史的探索最为深入,挖掘了17世纪美国的两桩原罪:从非洲进口奴隶和灭绝土著。《恩惠》不是要争辩——还有谁不认为剥削是一种罪恶?它是一部悲剧,在其中,“受他人控制是痛苦的;去控制他人是不对的;让他人控制自己是不正当的。” 一位女奴爱上了一位黑人铁匠,她对他说:“我只属于你。”他回答说:“属于你自己吧,女人。你太狂野不羁了,没有自控。没有头脑。”《恩惠》中的每个人都受到了摧残,只有不多的几个偶尔能出于爱心或恩惠而产生行动的力量。恩惠是一种否定性的美德,但也许它比爱更长久。《荷兰》,约瑟夫?奥尼尔从微观上说,它写的是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小孩在“9?11”发生时住在下曼哈顿、这一事件对他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从宏观上说,它几乎写到了一切:家庭、政治和身份。奥尼尔出生于爱尔兰,在荷兰长大,现在住在纽约。故事有两条主线,第一条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讲述者汉斯是一位出生于荷兰的股票分析师,跟他出生于英国的妻子和他们的儿子住在纽约。“9?11”之后,他妻子带着孩子回了伦敦,汉斯选择留下。第二个主线讲述汉斯在纽约跟一帮印度人打板球,并从中找到了慰藉。奥尼尔在曼哈顿的边缘发现了一个丰富的世界,见识了富有的曼哈顿人接触不到的那些人的抱负。汉斯的向导是一位特立尼达人,他希望用板球拯救世界,“美国人会在打板球时最为文明。印度和巴基斯坦实现和平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举行板球比赛。板球有教育功能,它有道德倾向。”《2666》,罗伯特?波拉诺智利流亡诗人罗伯特?波拉诺出生于1953年,在墨西哥、法国和西班牙生活过,2003年因长期吸毒而死于肝病。现在他已经成了当代西班牙语文学的著名人物,并迅速闻名全球。他的最后一部小说2666于2004年出版,英译本有898页,有关于评论、关于罪行、关于命运等五个互相独立的部分。在生命的最后十年,贫病交加的他出于这样一种疑惑而加紧创作:文学可以有意义地叙述他熟知的反叛、流亡和吸毒生活。他的作品中到处都是作家,他们总是处于社会的边缘,滑向时间和地理的缝隙,隐遁或销声匿迹。在他看来,文学是一种无助、没有尊严和不愉快的冲动,就像抽烟。他怀疑文学总体上是扯淡,将失败者的苦难、幻想理性化。但他们又只有通过写出杰出的作品才能获得拯救。《陌生的土地》,茱帕?拉希丽本书是孟加拉裔美国女作家茱帕?拉希丽的短篇小说集。“陌生的土地”出自霍桑《红字》一书的序言:“人像土豆一样,如果反复种在同一块地力被耗尽的土地上,就不会兴旺。我的孩子出生在另一个地方,所以虽然他们的命运在我们的掌控范围,他们将要把根扎在陌生的土地之中。”在《陌生的土地》中,38岁的孟加拉籍美国律师鲁玛放弃工作,跟丈夫从纽约迁往偏远的西雅图。她爸爸鼓励女儿去找工作,提醒她自立很重要。在照料鲁玛荒疏的园子时,老头教外孙怎样播种。这个3岁的男孩挖了一些洞,把乐高玩具、塑料恐龙和一块刻有星星的木头放进去。象征着国际化、史前时期和天国的三样东西被埋在了同一个盆里,预示着一个理想的未来,一个无处不在又不存在的乌托邦。非虚构:《阴暗面:反恐战争如何演变成一场针对美国梦的战争》,简·迈耶《纽约客》专职作者迈耶一丝不苟的报道深入调查了布什的反恐政策,剖析了一系列弄出关塔纳摩监狱、非常规引渡、强化性审讯方法、黑狱、擅自开展国内监听的司法和行政手段。她也描绘了一些不为人知的英雄做出的努力,这些在布什政府内任职的律师冒着失去工作的危险努力维护法治。非常规引渡是把被拘押的人交给一些拷打囚犯没有法律后果的国家。华盛顿一些高官以为拷打能有效地获取情报,迈耶指出,大量证据证明遭受拷打的囚犯供出来的情报不可靠也没有任何用处。“布什政府不是第一个侵犯公民自由的政府,约翰·亚当斯林肯威尔逊和罗斯福都曾在应对危机时授权或容忍侵犯公民权或人权的行为。但迈耶的书表明,布什政府的做法在规模、残忍和违法程度上在美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长期战争》,德克斯特·菲尔金斯菲尔金斯是《纽约时报》的记者,1998年被从阿富汗调往伊拉克,他在书中详细描述了十年间的战事。“老格言说,每一支军地,打了前一场战争之后,什么都没学到,也不会忘掉什么。美国军方倒是学会了使用一个策略,防止出现越南战争时的公关灾难,即在战斗部队中安插记者。”不管是在喀布尔采访圣战分子、跟海军战士一起在费卢杰巡逻,还是在巴格达探望死难者家属,菲尔金斯让读者直接看到了反恐战争的意义和后果。“他的书是职业作者创作的最有效的解毒剂,能够抑制政府出神入化的公关策略。菲尔金斯用亲眼目睹的真相详细描述了在世界上一个没有前途的地方实行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政策。他的著作是脱胎于这场战争的不多的好东西之一。” 《没有什么可怕的》,朱利安·巴恩斯这部回忆录追溯了巴恩斯从无神论者(20岁)变成不可知论者(60岁)的过程,通过对死亡和老年的追问而不是重提科学和神秘主义之间的争论来探讨死亡问题。巴恩斯用堪比蒙田、福楼拜等法国大师的优雅、睿智的语言,总结了他自己以及他的父母和兄弟的经历。他患上了死亡恐惧症,每天都在考虑死亡,有时晚上会惊醒,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借来的。科学并不能提供多少安慰,我们都在走向死亡,连太阳都是。我们只是服从遗传的个体。这些都没错,但我们乐于互相关心,巴恩斯说他把他父母的东西放在一只抽屉里,他们的剪贴簿、定量供应卡、板球得分卡、影集和明信片。我们不否认死亡的不可避免,但我们情不自禁地喜欢这些明信片。 《苦难共和国》,德鲁·吉尔平·福斯特美国内战的四年间,有62万名美国军人阵亡,大致是美国所有其他的从独立战争到朝鲜战争中战死人数的总和。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在书中说:“死亡创造了现代美国的统一,不仅使美国幸存下来,而且塑造了经久不衰的国家结构和献身精神。”在欧洲,打仗的是跟家人分离之后就长期把自己交给军队的农民、无产者和少数职业军官,战争是贵族的游戏,而美国内战爆发时,参军不是赌博而是牺牲,人们非常珍视资产阶级小家庭内部的亲情,只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的延续才能让年轻人的牺牲变得有意义。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普通人的生活是垂直的,跟上面的天堂和下面的地狱相关。现在我们的生活是水平的,跟一个我们可以修复或延伸的过去和一个我们为了他们更加幸福而做出牺牲和示范的后代相关。 《世界如其所是:奈保尔授权传记》帕特里克·弗伦奇这部传记中最令人惊讶的词是“授权”。奈保尔向弗里奇他提供了大量私人信件和日记,作为补充,奈保尔还坦率地接受了访谈。最后,这位最难相处、最挑剔的作家没要求弗伦奇对书稿做任何改动。“这是一个勇敢、明智的决定。弗伦奇是一流的传记作家,有着小说家一般写故事和塑造人物的能力,他耐心地将传主的作品和他蛮横的生活中恼人的事件结合了起来。”跟他结婚40年的妻子帕特病危时,奈保尔正在巴基斯坦跟他的情人一起游玩。希钦斯说:“对我来说最特别的是一种黑白分明的对比。沉浸于《抵达之谜》之中,可以体验作者在索斯贝里平原漫步时舒缓、平静的心情,观察季节和野外生物、熟悉当地人的习性、悠闲地比较英国和他家乡的农时。但读泰鲁或弗兰奇,则像是见识一个肮脏的贫民窟,一个为主人和奴隶建造的集中营。弗兰奇让我坚信,奈保尔憎恨帕特是因为他一直依赖着她,因为她为他牺牲了一切,辅助他的生活和写作,献身于他的写作和成功。他把她当作不用付钱的编辑和抄写员,后来把她一脚踢开,因为令他愤愤不平的是,她知道他过去的穷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