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中央火车站:虎丘:唐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00:15
到了唐代,為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名讳,虎丘一度改名武丘,寺名亦易為武丘报恩寺,仍分东西两寺。顏真卿诗有“不到东西寺,於今五十春。”之句。那时虎丘离城虽近,但无大路和河流可通,游人需从田间阡陌穿行,如遇雨天还要涉水方能抵达,交通极為不便。宝历元年( 825 年),五十四岁的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吏。这位热爱苏州风物、对虎丘情有独鐘的大诗人有感于此,便领导苏州百姓自閶门至虎丘开挖河道与运河贯通,沿河修筑塘路直达山前,又栽种桃李数千株,加以美化,并绕山开渠引水,形成环山溪。事后,诗人写有一首五律《武丘寺路》:“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虎丘山下溪流映带,碧波潺缓,远远望去恍若海上仙岛;从此水陆称便,游人络绎不绝。為纪念白居易功绩,后人称塘路為白公堤,即今山塘街,河為山塘河,皆长七里,号称“七里山塘”。此后一千一白多年间,山塘成為连结閶门与虎丘的唯一纽带,是从苏州城去虎丘的必经之路;既是閶门商市的延伸,又是虎丘风景名胜的前奏,歷史上两者有著不可分割的关係,所以明清两代虎丘的多部山志无不将山塘包括在内,一併加以记述。     
   然而,当初白居易开河筑堤不到二十年,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崇道辟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於会昌五年( 845 年)詔令没收寺院土地财產,毁坏佛寺佛像,强迫僧尼还俗,史称“会昌灭佛”。远离长安的苏州也未能倖免於难,建寺已五百餘年的虎丘东西二寺当即被拆得片瓦无存。但过了不久,佛教又得到恢復。重建的虎丘山寺合二寺為一寺,并从山下迁移到山上,逐步形成保留至今的依山而筑的格局。山下则另建东山庙和西山庙,以纪念舍宅為寺的王珣 、王瑉兄弟。五代时期,中原分争,江南一隅比较太平。当时苏州是吴越国钱氏政权统治下,仅次於都城杭州的重镇,国主钱 第四子钱元 、钱文奉父子治理苏州数十年,大事修建佛寺、构筑圆林。据记载钱元 “每游虎丘山寺,前路引望已欣动顏色。比至,必规画修缮。”虎丘的寺院和胜跡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维修和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现代修塔施工中,发现文物的文字纪年和塔的形制判断,虎丘现有的佛塔,就是五代最后一年后周显德六年( 959 年),亦即吴越国王钱弘在位的第十三年,至北宋建隆二年( 961 年)的建筑。建成后十七年,吴越国“纳土归宋”,苏州正式归入宋王朝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