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转学学费明细:城市精神里的“巨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7:50:35

保罗·奥斯特:城市精神里的“巨兽”

思郁 2011-02-11 14:25:04  评论(0)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核心提示:他的作品大都有自传性质,关注的个体的悲剧。但只有在《巨兽》中,他延伸了一种时代之思,一个小作家对抗大时代过程中注定的反讽和悲剧。

《巨兽》,【美】保罗·奥斯特著,焦晓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定价:26.00元

美国小说家保罗·奥斯特的早期作品中,虽然直接以城市命名只有他的成名作《纽约三部曲》(1987),但是城市这个主题从来没有中断过。我们之所以把它与另外两部作品《月宫》(1989)和《巨兽》(1992)并称看作他的代表作,正是因为其中若隐若现的城市叙事,城市不但作为小说中巨大而沉默的阴影而存在,同时更作为小说中自我指涉的母题存在。

早年的奥斯特曾游学巴黎,对欧洲文化浸淫甚深,相对而言,对美国的城市总有几分的疏离。在这三部作品中,他关注的重心是人类在这个城市的迷宫中不断地游走和迷失,正如他在《纽约三部曲》的开篇所言:“纽约是一个永远不缺新鲜花样的城市,一个无穷无尽的迷宫,不管他走出多远,不管他走入了如指掌的临街地带还是其他什么街区,总会给他带来迷失的感觉。迷失,不仅是摸不清这个城市,而且也找不到他自己了。”人与城市之间仿佛横亘着一个“巨兽”,无法获得身份的跨越和认同。

城市本是人与自然相遇的地方。城市建立之初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安全感,它允诺一种在共同体中存有的合理秩序和情感安慰。但随着近代历史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力量日益壮大,已经超出了人们所能承受的能力,人与人之间没有因为城市的存在而联系紧密,反而因为城市的切割和冰冷的理性,日益疏离。

城市给人的恐怖印象在于,它仿佛已经脱离了人的控制,有种自发生长的力量,我们都变成了城市的囚徒,脑中仅存的是主人的幻想。虽然城市渴望秩序,但自古以来有一种原始的活力是无法压制的,那就是对城市的革命,用美国文化研究学者理查德·利罕的话说,每一次“革命”都是对城市的一次“重新表达”。我们可以把奥斯特的这三部关于城市的作品统一排列:《纽约三部曲》着重的是人在城市的迷失,而《月宫》是讲述人在城市的沉沦和觉醒,只有在《巨兽》中,人才第一次喊出了“革命”的口号。但是很显然,这种革命,这种对城市的重新表述注定是以悲剧收场,不要说用个体对抗城市的巨兽,也不要说个体的觉醒无法拥有召唤神迹的力量,更不要说用具体软弱的血肉之躯对抗城市的虚无存在。

城市的巨大阴影无处不在,人被城市包裹着,你剥离城市的伪装,就是把自我袒露在城市的探照灯下。《巨兽》中的主人公的悲剧就在于他无法找到对抗城市的对象,只能四处流亡,而后死在自制的炸弹手中。

《巨兽》的开篇始于叙事者彼得·阿伦的回忆:“六天前,一名男子在威斯康星洲北部的一条公路边将自己炸死,现场没有目击者,他似乎坐在车旁的草地上,这时他正在安装的炸弹突然爆炸了。”这个开篇即是惨烈的场景让我们无法轻易忽略它的存在。死者是叙事者的好友本杰明·萨克斯,一位年轻有为的小说家。奥斯特设置了这样的开篇某种程度上迷惑了读者的观感,这时他惯用的伎俩和手法。萨克斯的死乍看给人的印象是自杀身亡,但天知道,他是死于一场偶然,我们很容易忽略“这时他正在安装的炸弹突然爆炸了”所暗示的意义。

奥斯特习惯在他的小说中设置这样的倒叙,中国套盒,故事镶嵌着故事,像一个故事的深渊,吸引着读者一步步探究死者的原因。但在故事的结尾处,我们才发现中了奥斯特的圈套,萨克斯之死其实是一种偶然——他死于安装炸弹时的意外。但深究起来,我们会发现萨克斯其实早已经死去,他的死是注定的,甚至是被延宕成为了一种偶然事件。奥斯特的叙事中,偶然是推进故事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但所有的偶然累积起来就成了必然的悲剧。我们随着叙事者的回忆,一点点还原萨克斯的人生。奥斯特丝毫不避讳在萨克斯这个人物身上赋予的象征意义,比如在书中不断出现的历史时刻的重大巧合,对美国精神的象征自由女神像的强调,以及萨克斯生前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新巨人》(自由女神像底座上镌刻的一首诗歌的名字)的暗示。奥斯特赋予了萨克斯一种时代精神之子的印象,但是这种“时代精神”源于对过往城市文明的憧憬和怀旧,以及对现时代城市文明的堕落的厌恶。

萨克斯的一生总与这种美国精神格格不入。1951年,他六岁时陪母亲参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目睹了母亲因为恐高症吓得精神崩溃,惊声尖叫,“我的声音在自由女神像的里面回荡,就像备受折磨的鬼魂在号哭”。而萨克斯说那次事件是他在“政治理论方面学到的第一课”:“我明白自由是危险的,一不留心他就会让你失去生命”。他的第一部长篇作品《新巨人》是在监狱中构思完成的,那是他讨厌越战,拒绝服兵役的后果:“书中的主要情感是愤怒,那种不可遏制、受到伤害的愤怒,几乎每一页都会冒出来;对美国的愤怒,对政治伪善的愤怒,对当做打破对国家神话的武器的愤怒”。

更多关于阅读的新闻
  • 唯有阅读令人谦卑2010-10-07
  • 当当网发力百货业 要做网上“沃尔玛”2010-09-06
  • 盛大锦书:娱乐围城的一块砖2010-08-13
  • 你的孩子暑假读书吗2010-08-06
  • 中移动闯关手机阅读 求解用户规模难题201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