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离欧盟时间:观察中国科技的九个角度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6:46:13

观察中国科技的九个角度

作者:杨 健

字体: 【大 中 小】


  然而仅此而已?要想对量子研究有更详尽的了解,大家都得等待?一项关于“科技报道及科普宣传现状”的调查显示,低层次市场化竞争导致媒体“科普失语”?媒体主管部门无法拿出时间,从长远角度分析科技报道下降所造成的媒体“功能缺失”?
  更让人担忧的是,科技信息的发布体系不适应现代传媒的发展?传统的政府发布信息体系,使得大量的科技新闻变成了工作新闻,失去了其本身的科学意义;与此同时,科学精神?科技成果?科普观念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但在相当一部分媒体中,这种科学观念未能贯彻到各个编采部门?
  
  “中国标准”瓜熟蒂落,商用时机尚待推敲
  创新者对政府该如何期待?
  
  12月19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中国电信集团年度工作大会上再次表示,优先支持3G“中国标准”?
  3G“中国标准”走过的道路,可谓艰辛?在跨国公司巨头的“铁幕”下生根发芽,本来就殊为不易,而产业环境的相对恶劣?体制方面的诸多掣肘?知识产权持有者的患得患失?主管部门一度持有的模糊态度,更让这个任务变得难上加难?“挟持论”,“阴谋论”,“无用论”,“替代论”……围绕着中国电信市场这块最大的蛋糕,猜想满天飞,谣言四处传,“中国标准”的主导者们忧喜交加,神经饱受“摧残”?
  8年过去,现在再来看国家对“中国标准”的态度,已经相对清晰?技术也好,标准也好,国家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其产业化成熟度和市场竞争力的高低?加入WTO之后,政府对产业发展的调控作用逐渐隐退到幕后,指望一道指令扭转乾坤的神话,已几乎不再可能?只有技术持有者走出“保护落后”的误区,自立自强,扎扎实实地推动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化的进程,政策才会在规则允许的关键环节上适当倾斜?
  
  “鑫诺二号”遭遇挫折,信息披露惜墨如金
  何时才能平衡“报喜”与“报忧”?
  
  11月28日,中国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宣布,“鑫诺二号”卫星由于在定点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致使太阳帆板二次展开和通信天线展开未能完成,卫星无法提供通信广播传输服务?10天之后,有关部门证实了这一消息,但提供的新闻资料总共只有200多字,没有更多详尽的内容?
  与此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业余航天爱好者们对“鑫诺二号”的命运格外关注?互联网上,类似《鑫诺二号,我的心和你一起飞落》的帖子为数不少?人们关心“鑫诺”,更关心直播卫星产业的前景?
  “鑫诺二号”是我国研制的第一颗直播卫星,载有22个大功率转发器,可同时支持200余套标准清晰度电视节目?它的失效,意味着在我国全境范围内使用0.45米天线接收卫星电视的时间,还要往后推迟差不多一年?
  面对这样一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有关部门能不能多说两句?从事高风险的高技术研发,究竟怎样平衡“报喜”与“报忧”?
  像航天飞机一样,神舟飞船的发射已经实现现场直播?实践证明,把观众的心跟科学探索的风险绑在一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承受能力,获得他们更有力的支持?可是在很多场合,很多科研项目仍在闷头进行,成功了大书特书,失败了悄无声息?
  失败是成功之母?人们喜见成功的惊喜,也希望了解失败的苦涩与艰辛?
  
  庞加莱猜想风波起,科学家也会有纷争
  外行们怎样学会看门道?
  
  12月2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评出了2006年度十大科学进展?这当中,百年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的破解位列第一?
  这事跟中国数学界颇有些关系?6个月前,有国内媒体报道,在美?俄等国科学家的工作基础上,中山大学教授朱熹平和旅美数学家曹怀东“彻底证明”了这一猜想?
  8月出版的《美国数学会会志》暗示,这些媒体的报道“强调”了两位中国数学家的成就,而对作出最突出贡献的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功绩,则以不够显著的方式提及?紧接着,美国《纽约客》杂志发表长篇通讯,认为新闻发布者?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有与佩雷尔曼争功的嫌疑?
  这些质疑反馈到国内,在一些曾经被丘成桐批评过的大学教授那里同样被“强调”,尽管破解庞加莱猜想的另一关键人物汉密尔顿表示,《纽约客》对丘成桐的描写是不公正的?
  一方指责对方听风就是雨?好大喜功,另一方指责对方武大郎开店?嫉贤妒能,科技界的“口水仗”让人们见识了,其实科学家也是凡人?
  只能看热闹的外行们如何面对这些纷纷扰扰?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的两段话可供参考:“我们现在提倡原始科学创新,就是要经得起历史检验?能在科学发展史上留下印记?有重要科学意义的新知识”,“无论是科学团体还是国家,对科学的评价标准都要更加冷静?更加客观?更加耐心,应等待时间的考验,这非常重要?这样才可以在全社会端正科学价值观?”
  (2006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