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朗仪表盘怎么拆:1933-1934年:共产党员自首叛变率为何高达95%--文史--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3 19:28:24

1933-1934年:共产党员自首叛变率为何高达95%

作者:王彬彬 来源:同舟共进

2011年01月04日16:06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共产党人自首法》的颁行和“反省院”之设立,效用是非常明显的。张学继、张雅蕙所著的《陈立夫大传》中说,这之后,“干部党员牺牲的不计其数,自首叛变的情况也到处发生。在城市,情况更为严重。”

 

  几年前,我到台湾开会。主办方安排大陆与会者去了趟台北市著名的诚品书店。时间短促,我只挑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万亚刚的《国共斗争的见闻》,李敖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从李敖所作的序中可知,作者万亚刚本名万大鋐,1928年19岁时,即进入陈立夫的“中统”,直到59岁退休,凡40年。在“中统”,万氏历任科长、晋陕豫边区专员、调查局主任秘书等职。抗战期间,曾潜入“红色圣地”延安,并安插特务到抗大“潜伏”。这种经历,使得他对国共两党的恩怨所知颇深。《国共斗争的见闻》是万氏相关文章的结集。从集中一些文章看,晚年万氏,坚决反对“台独”,是铁杆的“统派”。这且不谈。集中有一篇《谜,还是谜》,谈的是瞿秋白之死。文中有这样一段:

  瞿秋白之死,在我心中成谜,起因于我对国民党对待共产党政策的了解。在政治斗争场合,凡是占上风者,对待敌人往往宽大,国民党如此,共产党亦然。中统成立于一九二八年,专职对付共党的地下活动。由于共党的地下组织非常严密,所以工作很吃力,成绩亦不好。一九三年建议对共党分子采宽大政策,由政府颁行“处理共党分子自首自新办法”,以后就按照这个办法,对付共党分子以争取“转变”为主。在抗战以前,国民党的声誉,和共党在建国初期一样,如日中天,全民爱戴,所以争取共党分子转变并不困难。即以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而论,有三分之一以上,被捕后转变,成为中统的成员。这些从共党过来的人,熟悉共党的地下活动,由于他们的指引,终于在一九三四年底,将共党设在上海的地下总部和其他重要机关,全部破获。追源溯因,都是宽大政策之功。

  万氏的意思是说,瞿秋白被捕时,国民党已对捕获的共产党实行“宽大政策”。依常理,瞿秋白不应该被处死,这个问题也姑且不论。我感兴趣的是万氏所说的这“宽大政策”本身,以及这政策产生的效用。

  要说清这政策如何产生,还得从国共合作的破裂说起。

  【鲍罗廷依靠的“革命先锋”】

  由于孙中山力排党内非议,坚决主张“联俄容共”,1923年,国共开始了第一次的所谓“合作”。此次“合作”,如14年后的第二次“合作”一样,为中共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广阔空间。1927年4月,挥师北伐而“伐”到南京的蒋介石决定“清党”,意味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清党”,不仅是要把共产党从国民党中清除出去,还要斩尽杀绝。从此,也就开始了国共两党长达十年的相互杀伐。

  国民党的“清党”,原因当然是复杂的。在两党“合作”期间,中共按照自己的政治理念大力从事社会活动,尤其是北伐开始后,中共在国民革命军经过和占领的地区开展的工农运动,是导致国民党下定“清党”决心的重要原因。国民党内部本有左右两派,蒋介石本属国民党内的“左派”。中共热衷工农运动,蒋本来并不反对。正如杨奎松指出的,蒋介石早年也受过激进思想影响,因而也长期赞成和拥护“扶助农工”的政策。所以,这时期,蒋介石与中共在此问题上的分歧,不是应否“扶助农工”,而是如何“扶助农工”。(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154页)

  显然,这时期中共“扶助农工”的方式,以及所要达到的政治目的,令蒋介石无法认可。

  中共视唤醒和发动工人阶级为基本使命。在此期间,中共在那些能够开展工人运动的大小城市,按照自身的政党理念,积极地行动着:组织工会、领导罢工、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和提高工人工资等。暴力冲突也时有发生。杨奎松在《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中透露,其时,作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鲍罗廷,甚至提出了必须依靠痞子、流氓做“革命先锋”的观点。

【1】 【2】 【3】 【4】 【5】 【6】 

(责任编辑:吴皓)

1933-1934年:共产党员自首叛变率为何高达95%--文史--人民网 1933-1934年:共产党员自首叛变率为何高达95% 中共“特别党员”名单大揭秘:张学良也是共产党员?--文史--人民网 为何大家对“四人帮”的极“左”避口不提?--文史--人民网 乾隆下猛药反腐败?地方官为何认为不贪白不贪--文史--人民网 毛泽东为何决定率部“上山”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文史--人民网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何失败了?--文史--人民网 第二十期--文史--人民网 王明的检讨为何始终得不到中共中央的谅解--文史--人民网 林彪出逃后?毛泽东为何让周恩来读《晋书》--文史--人民网 共产党收编的伪军为何大都跟国民党跑了?--文史--人民网 红卫兵受命造反的青春暴力:他们为何能被迅速动员起来?--文史--人民网 毛泽东为何否认"九·一八"为抗日战争起点?--文史--人民网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苏联为何捧着金饭碗挨饿?--文史--人民网 历史散叶12:毛泽东为何送大葱给斯大林祝寿?--文史--人民网 乾隆为何选择在执政六十年时禅让皇位?--文史--人民网 为何江青说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憋了一口气?--文史--人民网 张学良谈国民党为何败给共产党:蒋介石只用奴才不用人才--文史--人民网 1983年“严打”: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文史--人民网 1947年的蒋介石与毛泽东:沧海横流?英雄本色--文史--人民网 1927年蒋介石开了杀戒:共产党人何去何从?--文史--人民网 1573年,世界在忙碌什么?--文史--人民网 粗鄙不是力量--文史--人民网 “左右”之分--文史--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