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树羊胎素怎么样:震古烁今、引领未来的毛泽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6:19:10

震古烁今、引领未来的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思想的艺术化表现

 王正斌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人说:“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是人们抒情言志的最早而又最佳的工具。如果说,20世纪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是一部辉煌的历史,那么毛泽东诗词就是反映这部辉煌历史的一部杰出的史诗。
诗歌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样式,从最初的民间歌谣,到《诗经》、《楚辞》、汉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的文学史几乎是一部诗歌史。明清小说出现以后,诗词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发展,一路过来,由简到繁,由雅到俗,作到了雅俗共赏。在明清的通俗小说中,有许多诗词作品参入其中,小说家们想用诗词来证明或显示自己的才华。《红楼梦》就是一个典型——其中的许多人物都会吟诗作词。其实都是作家替他们拟写的。一般人都知道曹雪芹是伟大的小说家,却不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词作品淹没在他的小说中了。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学问家、书法家、诗人等。换言之,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哲学家、大经济学家、大学问家、大书法家、大诗人、开国领袖、一代雄主等。被称为“诗皇”、“诗帝”、“诗神”。朱向前(文学评论家)评价毛泽东是“君师合一” ,毛泽东诗词是“诗史合一”。说“诗史合一”没有错;说毛泽东是“君师合一”还不太全面,应该是“天地君亲师合一”才准确。
毛泽东青年时期立下的志向是“改造中国与世界”。毛泽东的格言是“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是一种马克思式的斗争哲学。他认为战天斗地,改造自然,或“翻天覆地”,“改造世界与社会”,是无穷的快乐,是幸福的源泉。马克思的女儿问:“人生的幸福是什么?”马克思回答:“斗争。”对奋斗则乐趣无穷的观念,毛泽东终生身体力行。毛泽东光辉伟大的一生,是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一生。毛泽东实现了他的“改天换地”的理想。毛泽东在 “改造中国与世界”之余,创作了震古烁今、引领未来的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艺术化表现。毛泽东的诗大都是近体诗,也有杂言诗。其诗与词都严格遵守古典诗词的格律,而表现的内容却是时代感极强的革命战争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可谓 “旧瓶装新酒”,沟通了古典与现代,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座高峰,其成就之大,可谓“前无古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信条讲究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所谓“立言”,就是著书立说,写诗作文。古人认为这是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不朽盛事。
有人说,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君师合一”的人物,既又可以做领袖,又可以做教授。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正确的说法是:毛泽东不仅可以做领袖,而且可以做导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革命的导师。这已经是被历史所证明了的客观事实。毛泽东对文化的重视超乎寻常。他有三种经典表述:第一,“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第二,在长征路上,不管如何艰难困苦、轻装简从,他的马背上的褡裢中始终背着文房四宝。他多次对身边的警卫人员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蒋介石国民党。”这不是一句玩笑话。第三,1935年秋天,丁玲到了延安,毛泽东专门给她题了一首《临江仙》,其中有两句:“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语出孙中山1922年8月24日与报界的谈话,论及康、梁的舆论作用,“常言谓:‘一支笔胜于三千毛瑟枪。’”毛泽东借用此说是对丁玲过去文学成就的一种认可,更是对她到延安以后的一种期待。
唐诗的伟大翻译家亚瑟•瓦利说:“毛对诗歌的热爱,使他在东山高级小学堂的那段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格外有光彩,而且这种爱好继续伴随他度过了以后所有动乱不安的岁月,这一爱好,也成为一种崇高的副旋律,调节了战争的野蛮,并使他从革命斗争的枯燥乏味的逻辑中走出来。”
《毛泽东的精神就是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一文(此文后半部分并非李敖所写)中说:“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它是自唐朝以来久失了的浩然之气和天行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应出的勇敢的应战精神,它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郭沫若评价毛泽东,即所谓“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就是说毛泽东治理军国大事之外,业余爱好写点诗词,但也足以称得上是泰山北斗。以郭沫若词坛盟主之尊尚如此推崇毛诗,其他人自然信服。其实毛泽东不光是诗坛泰斗,在世人眼中,他首先是一个具有超凡魅力的大国领袖。治大国如烹小鲜,谈笑间导引世界风云。他也是世界人民革命的导师。
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臧克家曾经在《毛泽东诗词鉴赏》前言中指出,毛主席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理论著作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法宝。毛泽东的诗词创作,艺术性很高,充满革命豪情,是他几十革命实践的产物,誉满海内外,影响之深,无与伦比。一个外国人曾说毛泽东是“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这话并不夸张。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是因为“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是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智慧,是开启胜利之门的钥匙。毛泽东笃志嗜学、学贯中西、博学多识。广博的知识和高度的智慧使他见微知著,高屋建瓴,举重若轻;浪漫的诗怀使他心胸豁达、乐观向上,富有远大理想和非凡的创造精神。他集政治家、哲学家家、战略家、诗人于一身,在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伟大斗争中,导演了一幕幕如诗如画、波澜壮阔的人间正剧,令人叹为观止。
纵观毛泽东诗词,就是一部史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他的诗词中都有所反映。毛泽东酷爱诗词,但这种兴趣是与他从事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以诗词抒豪情、寄壮志,愈是戎马倥偬,愈是在危难之间,愈是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他愈是思如泉涌、诗兴大作、有感而发。他的诗词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既有大气磅礴、豪情万丈之处,又有细致入微、反映民声之音。诗词中洋溢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和毅力。
二战期间,一位记者问丘吉尔:“莎士比亚和印度,哪个对你更重要?”丘吉尔回答说:“我宁可失去50个印度, 也不会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由此可见诗章的伟大魅力。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伟大的领导是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既需要超群的力量,又需要非凡的想象力。”“政治学,从其最高境界来讲,与其说是散文,毋宁说是诗。”在毛泽东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超群的力量”和“非凡的想象力”,看到了怎样用这种力量激励一个民族,战胜强大的敌人,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争取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
“书生报国无长物,唯有手中笔如刀”。一代巨人毛泽东,堪称不拿枪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他一生与书作伴,在书海中“游泳”,在马背上吟诵,直到暮年仍然笃志嗜学、垂老不倦,犹在床头堆满了书卷,用犀利的刀笔改写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
历史上像毛泽东这样亲自参加和领导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并以完美的艺术形式记录历史事件,展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气磅礴,显示全部的人格力量,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毛泽东诗词将历史、现实、理想的内容超时空地融会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新境界,概括了中国半个世纪的革命的岁月,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它讴歌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生活的丰富与壮美,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和过人的气魄与胆识,完美地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始终不渝的坚定信仰,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展现出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毛泽东诗词拥有的这些特点,使毛泽东诗词不仅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精品,而且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作为革命史诗,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生动形象的艺术化表现。
毛泽东诗词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辉煌史诗,而且是毛泽东人格的生动体现,具有很强的革命性、人民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毛泽东的许多诗词都充满感染力、感召力、凝聚力,富有哲理和诗情画意,让人过目不忘,耳熟能详,时间愈久显得愈有生命力。他的许多名句为人们所耳熟能详。
毛泽东诗词的成就,无论是跟皇帝比较还是跟诗人比较,都堪称“独领风骚,无人可及”。从领袖的角度看,历史上的皇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写过诗,但没人能超过毛泽东。刘邦仅传世一首《大风歌》。乾隆诗作虽多,号称3万,但都是附庸风雅之作,成就不高。
从专业诗人和词人的角度看,尽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但各个时期文人的诗词作品,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无论是诗是词;无论是“诗仙”李白还是“诗圣”杜甫;无论是婉约派的柳永、黄挺坚、李清照,还是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张元干等等,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上相比,毛泽东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只能自愧不如,甘拜下风,不能望其项背,因为他们和毛泽东不是一个重量级。毛泽东是前无古人的超凡人物——“诗皇”、“诗帝”、“诗神”!
在世纪之交,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是“千年伟人”的评选。1999年的秋天,英国广播公司(BBC),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经过反复评选,最结果:马克思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世界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据《世界新闻报》报道:最近一次千年伟人评选,几年前美国时代公司评选的100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百人百事,位居第一者——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奠基者,这位伟人不仅影响了全中国,也以其伟大成就和深刻思想影响了整个世界。其历史地位高于拿破仑,千年影响力超华盛顿,成为千年最具影响力的百人之第一名。在评选结果中,既没有“二战英雄”罗斯福、丘吉尔和戴高乐,也没有美国的“建国之父”华盛顿,而毛泽东却出现了两次。在这100个人中,惟一选登了毛泽东的一条著名语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许多外国人都把毛泽东当作与马、恩、列、斯并列的革命导师。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特里尔说:“毛泽东的经历,足以使他成为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合为一体的中国革命的化身。”
这两件事情说明了说明呢?——说明了毛泽东与马克思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说明了西方正义和正直的人们对两位思想家的客观肯定。我们应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毛泽东思想也是科学,它们都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们共同指明了人类社未来会发展的方向:共产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和特色社会主义而统一全球。这是不以人们的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据2007年05月09日人民日报报道:一项由中国新闻网发起的关于“我心目中的英雄”的网络调查显示,共有4000多人参加了调查,其中六成以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在回答“哪个中国人的名字会使你想到英雄”时,半数以上的人选择了“毛泽东”(2535票),在6个候选人中排名第一,遥遥领先于其他人(任长霞777票、杨利伟458票、李嘉城325票、李素丽184票、刘德华50票)。 
最近一次针对90后青年的网络调查调查显示:除了文体明星周杰伦、姚明、李宇春等人之外,在政治领袖人物中,毛泽东又是位居第一。
这两件事情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毛泽东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无可替代的“真正的英雄”。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众的心中自有一杆称,他们能够称出历史人物的地位和分量。因为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毛泽东思想重新进行认识和评价。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华是什么?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须搞清楚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具体实践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从中国共产党公开的文献来看,对于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的阐述比较严谨的有如下三次。
其一,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正式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含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93页)“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之继续发展”。 “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
其二,中共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定义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三,中共党的十五大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这是中国官方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毛泽东思想所作的概括。这些概括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原因,也由于评价者本身见识的局限,这些概括和评价既不够全面,也不够准确。
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说:“‘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我们认为,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错误的。
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造剥削阶级的反有理,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这才是人间正道,人间大道。
而“实事求是”只是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仅此而已。一个普通人,只要他足够诚实,都可以作到这一点。它怎么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又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呢?。”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谦虚地说:“对于文化问题,我是门外汉,想研究一下,也方在开始。好在延安许多同志已有详尽的文章,我的粗枝大叶的东西,就当作一番开台锣鼓好了。对于全国先进的文化工作者,我们的东西,只当作引玉之砖,千虑之一得,希望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结论,来适应我们民族的需要。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
请注意:在这里,毛泽东说得很清楚,“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与此相反,“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肯定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事实上,毛泽东思想首先来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才源自西方的马列主义。众所周知,老子是人类最伟大的哲学家,墨子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有人说过,“一个墨子等于或超过了整个希腊”,这话决非虚言,而是大实话,因为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除了电学之外,其他所有学科,在墨子那里都有所发明和阐述)。他们都向往和主张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大同社会”,他们的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源头。我们可以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老子的思想及墨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换言之,马列主义是老子思想及墨子思想的西方化;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列主义的中国化,又是老子思想及墨子思想的现代化。
毛泽东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思想是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革命和解放的旗帜。
因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表述应该是: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在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在吸收了西方文明的精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出来的,用来指导“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哲学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高度智慧的集中表现和人类智慧的完美体现,是迄今为止人类最科学、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迄今为止人类真正的“普世价值观”——共产主义(“大同社会”)价值观的最新理论总结。
毛泽东思想是人类先进思想与先进文化的代表,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精华,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代表的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是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她将是引领人类消灭剥削与压迫,获得最后解放的最强大的理论工具和思想武器。
毛泽东倡导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集中体现,是贯穿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也是共产党的根本性的思想武器。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哲学体系,理论体系。毛泽东是依靠人民的力量而赢得天下。邓小平说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与精髓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未免太不靠谱了。事实上,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与精髓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灵魂深处闹革命”,是“斗私批修”、 “大公无私”,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
简言之,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因此他提倡“为人民服务”。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与压迫,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仅为中国人民,而且为世界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一生奋斗的目标。这才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也是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秘密所在。
毛泽东思想本质上就是人民大众的理论。大众的视角要求把立足点放在为人民服务上。毛泽东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就是毛泽东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他深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的基础,把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人生目标和最高理想;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这才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华所在,这才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生动形象的艺术化表现。毛泽东诗词之所以大气磅礴,浑厚深沉,就是由于它们扎根于人民的深厚土壤,而且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毛泽东熟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增广贤文》到经史子集、诗词曲赋等,都熟极了,特别像《离骚》、《九歌》、《庄子》、《昭明文选》、《韩昌黎集》等重要经典都能背诵,脱口而出,信手拈来。有学者考证,毛泽东诗文中引用《庄子》多达66条。再以“毛选四卷”为例,其中的引文、成语、典故,引自《左传》48条、《史记》42条、《孟子》26条、《论语》22条、《礼记》14条、《尚书》13条、《诗经》9条……这种功夫,使毛泽东终身受益,讲话作文常常是纵论古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
毛泽东熟读中国的经典,对于两三千年的文史,于先秦喜欢庄子、屈原;于汉魏喜欢曹操;于唐喜欢李白、李贺、李商隐;于明喜欢高启;于清喜欢曹雪芹。这就是毛泽东明白表示其喜好的“文学八贤”。八贤的风格特点是什么?风格特点倾向于气度豪迈甚至带点霸气,想象奇特往往出人意表。
在“八贤”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唐朝三李。词本来盛于晚唐、五代、宋,但毛泽东的词中有全唐风,不仅仅是李白的盛唐风,而且还包含有中唐李贺的奇异警拔,以及晚唐李商隐的深婉华丽。当《忆秦娥•娄山关》一词,出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悲切壮丽境界时,我们感到它虽然还用李白词“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韵脚,而境界已高度拓展;又从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中超拔出来,壮丽中增加雄浑了。
  因此毛泽东的词风横跨三唐本身,就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他应该是胸罗百万雄师,对运用文史知识的运用是随意驱遣、指挥自如的。比如,对于《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毛泽东诗词创作是怎样运用的呢?一是正用:“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正用还不满足,其次就是详用:“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年秋)又其次,是详用还不尽兴,采取拓用:“斥鶠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七律•吊罗荣桓同志》,1963年12月)最后,更为出格的是典故的反用:“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年7月);“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对同一意象的正、反、详、拓四种用法,可见毛泽东诗词运用典故的丰富手法和矫健笔力了。
毛泽东生长于湖湘之地,古时属于南楚,这在他的诗词中留有深刻的印痕。先秦的楚人颇多奇思异彩,有如王渔洋所说:“九嶷泪竹娥皇庙,字字《离骚》屈宋心。”(《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青年毛泽东就是这片热土孕育出来的天将降大任之人。
  在楚地人物中,毛泽东极其欣赏屈原。少年的《讲堂录》就手抄《离骚》、《九歌》全文。1923年作《贺新郎•别友》,结句是:“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1973年改定,初稿句为“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坠,云横翥。”)这里用了《楚辞•远游》中偏僻的词语,可见他对《楚辞》是极为熟悉的。
  倒是他对到长沙任王国太傅的洛阳俊才贾谊,欣赏中带有几分悲悯,抒发了颇为深切的历史情怀。早年毛泽东把贾谊和屈原并列:“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1918年4月)建立新中国以后,毛泽东为贾谊写了一首七律、一首七绝,这在历史人物中乃是仅见的殊荣。他大概是看重这位英杰政论文章的气度、才略之不同凡响吧。
家乡情结表现最甚的,是那首在毛泽东诗词中最称华丽的《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诗中对神话传说的奇幻渺远的想象,对恋人美丽的悲剧人生的深切怀念,渗透于色彩华丽的字里行间。
1965年2月13日,毛泽东在春节座谈会上和作家诗人们纵论文学史,进而谈及状元问题:“历史上的状元,出色的没有几个。唐朝的李白、杜甫两大诗人都不是状元。出色的状元只有文天祥、秦桧。柳宗元、韩愈出身翰林,但是二流。王实甫、关汉卿、施耐庵、曹雪芹、罗贯中、蒲松龄等,都不是状元……”
作为一位集政治家、哲学家家和军事家于一身的历史巨人,作为一位独领风骚的业余诗人,毛泽东通过诗词这种文字形式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抒发了他崇高的革命激情和爱国情怀,体现了他无比博大的思想境界。
毛泽东诗词的总体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完美结合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庄子》和《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杜甫和李白分别代表了这两种风格的最高成就。而毛泽东则把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2.以豪放为主,兼有婉约,二者都达到极致
豪放作品:豪迈大气,气势磅礴;雄视千古,囊括宇宙。毛泽东蕴含在诗词中的帝王之气、霸气、豪气,前无古人。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但也还可以有个解释,叫做“霸蛮”,霸王的霸,蛮横的蛮。这是湖南人的方言,毛泽东就是特别“霸蛮”。文雅的说法我们可以引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第十二品“豪放”,曰:“观化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天风海浪,大气如虹,如苏轼,辛弃疾,千年以来也不过二三子,正好做了“豪放”一品的注脚。毛泽东则超越了他们。
婉约之作:热情似火,促人奋进;柔情似水,催人泪下。毛泽东自己说:“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岂止不废,其实毛泽东还颇为得意他的婉约之作。他的几首婉约之作都是上品。就说写给杨开慧的三首词吧——《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蝶恋花•答李淑一》。这几首婉约一派,都很好地体现了毛泽东浪漫的情感和想象力。
3.文采飞扬,文辞华美,富有诗情画意
文采是毛泽东臧否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他自己也看重文采,追求文采,并且以文采自傲于世。他写文章追求“神气”,追求“光昌流丽”,写诗词亦如是。
一般看来,两首《沁园春》是毛泽东诗词中气韵兼胜的代表之作,我们就来看看这两首《沁园春》的上阕: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两个半阕都何其色彩明丽,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文辞华美。但细观之下,又各有不同。前者体现了青年毛泽东对世间万物充满了探索和好奇之心,仰观俯察,细致入微,以至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都历历如在目前。后者则反映了中年毛泽东将个人和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并握于股掌之中,雄视天下。这时候看世界就观其大略,变成了粗线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多大的庞然大物在毛泽东眼中也成了须弥芥子。而且,从这两首《沁园春》中各取一句,恰成了一对妙联,正是毛泽东前半生的真实写照,那就是上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理想远大,哲理深刻,具有指引未来的历史意义
青年毛泽东生活在晚清时期,晚清时国运衰微,被西方国家侵略欺凌,丧权辱国,几乎亡国灭种。毛泽东立志挽救民族的危亡。毛泽东诗词既表现了诗人的远大理想与宏伟志向,又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富有深刻的哲理,不仅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教益,而且指引着人类未来前进的方向。
一、毛泽东诗词体现了毛泽东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
1910年,毛泽东16岁,他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才答应他的要求。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就是:
七绝 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点评:此诗表现了少年毛泽东立志求学的宏愿和义无返顾的精神。
在东山小学就读期间,先生令学生吟诗抒怀,毛泽东写了一首《咏蛙》这首七言绝句:
七古 咏蛙  
         一九一〇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点评:诗中描绘了青蛙威武轩昂的形象,以蛙设喻,抒发毛泽东人小志大、藐视天下的气概和胆略,也表现出了毛泽东独有的领袖气质——霸王之气。这哪里是青蛙,简直就是一只老虎嘛。令人震撼而惊叹。
1918年,毛泽东送友人到日本留学,写下如下的七古诗送别: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1918年4月)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注释:
〔七古〕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不像七律那样讲究平仄对仗。
     〔纵宇一郎东行〕纵宇一郎,罗章龙在一九一五年同毛泽东初次通信时,就已用过的化名。一九一八年四月,罗去日本临行前,新民学会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聚餐,为他饯行。毛泽东用“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写了这首诗送行。罗到上海恰好碰上五月七日(一九一五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最后通牒的日子,限期要袁答复承认日本旨在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当时日本政府警察侮辱、殴打中国的爱国留学生,迫使他们回国。罗因此没有去日本。罗章龙(一八九六——一九九五),湖南浏阳人。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一年被开除出党。后历任河南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湖南大学等校教授。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天马凤凰〕指岳麓山东南、湘江之西的两座毗邻的小山。
    〔峥嵘〕地貌高峻谓之峥嵘,此处形容人才之杰出。唐代杜荀鹤《送李镡游新安》:“邯郸李镡才峥嵘,酒狂诗逸难干名。”
〔屈贾〕战国时楚国屈原,汉代贾谊,皆极有才华。
  〔浩歌〕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诗:“浩歌弥激烈。”此处以浩歌代指临行相赠之诗。
〔钟〕聚集。古人称山川灵秀之气所聚集,便产生人才。
〔鲲鹏〕“鲲鹏”之典,源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鲲鹏是蓬莱神话体系中的一种虚拟的大鸟。毛泽东一生十分喜爱鲲鹏这一形象,并将神话学中的飞禽形象予以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成为诗学中的一种象征性形象,多用来比喻为气魄宏伟、志向崇高的革命者(仅有一处用于贬意)。“蓬间雀"则是贪图安逸、害怕变革的卑怯者形象。
  海内外毛诗学者几乎众口一词地认定:毛诗的浪漫主义源头是屈原。其实,毛诗浪漫主义源头有二:一是庄子,二是屈原。从诗学上讲,漆园吏对毛诗的影响大于三闾大夫。毛诗中经常出现《庄子》的语汇典故。在《贺新郎.读史》一词中,《庄子》语汇典故四出(人世难逢开口笑、陈迹、三皇五帝、盗跖),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也四次运用《庄子》语汇典故(鲲鹏、宇宙、梯米、崖返)。有的诗词,如《念奴娇•昆仑》、《念奴娇•鸟儿问答》,其意象与灵感多来自《庄子》。
     〔艟艨(chōngméng充萌)〕通作“艨艟”,战舰。此指轮船。
     〔宇宙看稊米〕大丈夫胸怀宽广无限,藐视一切。“宇宙”一词,《庄子》屡用。《列御寇》云:“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齐物论》云: “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何谓宇宙?《庄子•庚桑楚》云:“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郭象注:“宇者,有四方上下,而四方上下未有穷处。宙者,有古今之长,而古今之长无极。”成玄英疏:“天地四方日宇,往来古今日宙。”宇宙者,天地万物之总称也。
稊(tí题),草名,结实如小米。稊米,形容小。“稊米”一词,见于《庄子•秋水》:“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由礧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司马彪注:“稊米,小米也。”成玄英疏:“稊。草似稗而米甚细小也。”
     〔世事纷纭从君理〕据罗章龙说,作者原诗如此。一九七九年罗在《回忆新民学会(由湖南到北京)》一文中第一次提供本诗时,觉得有负故人厚望,改作“世事纷纭何足理”。后来他曾表示恢复原诗句。
     〔名世于今五百年〕名世,著名于世。《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夫天未欲治平天下也;如欲治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又 《孟子•尽心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硃,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
   〔诸公碌碌皆馀子〕诸公,指当时的当权人物。碌碌,平庸。《后汉书•祢衡传》:“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莫足数也。’”馀子,其余的人。
     〔崇明对马衣带水〕长江口的崇明岛和日本的对马岛,相隔只一衣带宽的水。
〔衣带水〕水止于一带之宽,像衣带一样宽的水,喻途距之短。据《南史•陈后主纪》载隋文帝言:“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东瀛(yíng营)〕东海,后也指日本。
〔濯剑〕磨剑濯水原指宝剑的冶铸打磨,此处比喻砥砺学问。
     〔我返自崖君去矣〕“崖返"一词,见于《庄子•山木》:“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崖返,从海岸往回走。反通返。
罗章龙去留学的时候,衡山上的云都散开,天马山和凤凰山都可以一眼望到,说明是个祥瑞之兆,罗章龙同学此行一定能顺利。后面几句都是赞扬罗章龙的,说他才华可比屈子和贾生,这都是山川灵秀有奇气,地杰则人灵。此去留学,就好像鲲鹏入水,来日就能击浪中流。
“洞庭”至“馀子”句说的是,洞庭湖和湘江的水浪滔天,好像把罗章龙所乘坐的轮船一气推到日本。“无端”之后是一个转折,为何要“散出一天愁”?国势衰微,家园动荡,罗章龙这时候离乡背井赴日留学,自然有颇多羁绊,心中放心不下。但是大丈夫志在千里,应“乘长风破万里浪”,“要将宇宙看稊米”,等学成归来,自能收拾残局,振兴中华,罗章龙是不世出的了不起的人才,剩下的一干人都是庸才,不值得一提。
最后说大家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前送罗章龙走,情深意切,从我国长江口的崇明岛到日本的对马海峡,距离也很近。到了日本学习要把收益写在书信里寄回来。
这首七古是毛泽东25岁时的作品。那时的毛泽东思想已经相当成熟,诗中表现出劲健的气度和潇洒的风采,并无半点哭哭啼啼的小儿女情调。一韵到底,文气贯通,用典很多却合度自然,使得整首诗春风化雨、情理交融,就好像一阵清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浪漫色彩。
值得一说的是,其实那时候罗章龙并没有去成日本。《毛泽东年谱》载:“罗章龙后因东京发生日警迫害中国侨民风潮,中止赴日。”这次事件的起因是我国在日本的留学生抗议日本政府要求袁世凯答应承认“二十一条”,日本政府殴打、侮辱中国留学生并迫使他们回国。
罗没有走成,便和毛泽东、李维汉、周世钊、萧子升、张昆弟等24名青年为了筹备赴法勤工俭学的事一道赴北平。车至河南,会天大雨,铁路瘫痪,毛泽东突发奇想,要到三国时候曹魏的都城许昌去看看。车至许昌旧城,毛和罗又联句一首五绝《过魏都》:“横却赋诗意飞扬(罗),《自明本志》好文章(毛)。萧条异代西田墓(罗),铜雀荒沦落夕阳(毛)。”(见《诗人兴会——毛泽东以诗会友记趣》,杜忠明,中央文献出版社)
此诗表现诗人了对朋友的祝愿,抒发了毛泽东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雄视千古、总览寰宇、藐视宇宙的宽广胸怀和鄙薄庸常的雄心壮志。表现出面对现实、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巨大眼光和博大襟怀。这种巨大的时空观是以天地为胸怀的,睥睨古今,诗史兼修,气度浩然。
点评:此诗与其说是对朋友的祝愿,毋宁说是毛泽东的自我期许。因为毛泽东实现了自己对朋友的期许——他既改造了中国,也改造了世界。
                 .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〇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此词又名 《虞美人•枕上》,是毛泽东的第一首词,也是他的第一首情诗。这是毛泽东毕生创作中唯一没有政治色彩,表达个人情感最为纯粹的作品。这是写给新婚妻子杨开慧的。新婚不久骤然别离,长夜难眠,辗转反侧,毛泽东的炽热、深情、真挚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开篇两句就起手不凡——“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所谓愁是一种心境、一种情绪,莫可名状,最难形容,古人的妙句无非是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言其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言其重;或者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言其长;而毛词是言其形,形象清新,想象别致,自出机杼,俨然又一婉约名句。毛泽东自己说:“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
点评:“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首词表现了毛泽东的婉约风格,男子汉凄然柔美的爱情。
             贺新郎 赠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已,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注释:
     〔贺新郎〕词牌名。本词最近发现作者有一件手迹,标题为《别友》。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夫人杨开慧的。
     〔一九二三年〕这年六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毛泽东出席了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九月至十二月,毛泽东在湖南从事党的工作,年底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去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杨开慧在长沙生次子岸青。据此,本词可能作于这年十二月底离开长沙的时候。当时革命形势在上升,作者“割断愁丝恨缕”而为革命事业献出全副身心的豪情,以及作者所预想的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在词中“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的比喻中得到强烈的表现。
     〔挥手从兹去〕唐代李白《五古•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宋代张孝祥《于湖词》之《水调歌头•金山观月》:“挥手从兹去,翳凤更骖鸾。”   
〔都似恨〕都是离恨。宋代秦少游《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堆成此恨无重数。”此句谓离愁别恨,寄于容颜。
〔欲零还住〕想要哭泣涕零却又止住。《诗经•定之方中》:“灵雨既零。”
 〔知误会前番书语〕毛泽东曾书唐代元稹《菟丝》诗赠杨开慧,中有“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之句。杨开慧读后误会其意,毛泽东为此再三解释。
〔过眼滔滔云共雾〕宋代苏轼《吉祥寺僧求阁名》:“过眼荣枯电与风。”云雾以喻误会,言误会转瞬即散。
     〔东门〕指长沙城东的小吴门。古诗词中常用东门泛指送别之地。古乐府《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唐代白居易《秦中吟•不致仕》:“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后尘。”    
〔横塘〕指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因塘东西长,南北窄,作者特称横塘。并暗用横塘之典,借指妇女居住的地方。唐崔颢《长于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清水塘附近有火车站。
    〔汽笛一声肠已断〕火车的汽笛拉响,这离别的汽笛让人悲伤断肠。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夜雨闻铃肠断声。”南朝江淹《别赋》:“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火车汽笛长鸣,从此天各一方,故有情断人肠之叹。
〔凭〕意思是借以,包含两方,非单“请求”彼方。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原词作“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改后则气仗雄拔,风骨奇高。昆仑崩绝,飓风寰扫,丈夫挥袖,地覆天翻,暗喻参加革命之决心及革命声势之浩大。
《庄子》多次提及昆仑。《大宗师》云:“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天地》云:“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至乐》云:“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知北游》云:“是以不过于昆仑,不游于太虚。”我国古籍中的昆仑,可分:①地理学上的昆仑:即西起帕米尔东部,横贯新疆、西藏,东延至青海境内的昆仑山脉;②神话学上的昆仑:《庄子》的昆仑,即昆仑神话体系的渊薮;③天象学上的昆仑:司马光注《太玄•中》云:“昆仑者,天象之大也。”成玄英疏《庄子•知北游》云:“昆仑是高远之山。”毛泽东诗文中的昆仑,多为天象学和神话学融为一体的象征性的形象,多难以坐实。
     〔重比翼,和云翥〕指在将来的斗争中会晤时再在云霄中比翼双飞。原词作“山欲堕,云横翥”,改后则体情切近,风姿高举,平缓从容,意韵有余。屈原《远游》:“鸾鸟轩翥而翔飞。”翥(zhù),鸟之上翔。相传比翼鸟一目一翼,不比不飞。
题解:
   1923年4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毛离开长沙去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24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这首词是与妻子杨开慧分别时所作。
 1924年,毛泽东在上海,正值而立,在国共两党中,或身居要职,或崭露头角,正是一代才俊,任重而道远。但为了革命大业,他不得不抛妻别子,出门远游。一面是娇妻稚子的温馨小家,一面是凶险莫测的茫茫征程,毛泽东选择了后者。但离别之痛、后顾之忧油然而生,千言万语汇成了一首《贺新郎•别友》。毛泽东一生为杨开慧写了三首词,这是其中的第二首,也许是这首词暗示出的命运的神秘性使毛泽东终生对其另眼相看,前后珍藏、修改了半个世纪。
赏析:
上阕首句“挥手从兹去”取自李白的五律《送友人》中的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同样的依依不舍,但是毛泽东的离别少了李白的飘逸潇洒和俊爽,因为毛泽东别的“友”不光是意气相投的朋友,更是情深意切的爱侣,既然是“凄然相向”,而且“苦情重诉”,一个诉,一个听,说明心情凄然的就不光是杨开慧一个人,毛泽东的心情也是“凄然”的。这时候毛泽东眼中的杨开慧是一个什么形象呢?“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强忍住的泪水当然比大声的号啕更加打动人心,真是无限哀怨,楚楚动人。毛泽东接下去说:“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意思是说,在波诡云谲的乱世之中,只有你是我人间的知己。“人有病,天知否?”是毛泽东1973年改定的,不是最初的版本,毛泽东当时写的是“重感慨,泪如雨”。这两句到底哪个好,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如果说“重感慨,泪如雨”说的是夫妻之间的别离之苦,那么“人有病,天知否?”说的就不光是两个人的事情了,毛泽东在这里思考着人性的本质问题:人性的自私、贪婪与阴谋。毛泽东亲自选定的两个接班人刘少奇却主张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林彪更是叛国投敌,摔死在温都尔汗。这对毛泽东是个极大的打击。人类有毛病,怎样克服?中国的接班人怎样确定?毛泽东感到困惑而发出“天问”: “人有病,天知否?”。改动后,更具有历史感,引人深思。
下阕中“横塘”是指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因塘东西长,南北窄,故作者称横塘。唐代崔颢《长干曲》中有:“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这里描述的是出门时路上的情景。伤感的人眼中的世界就是伤感的,就好像快乐的人眼中的世界就是快乐的一样。“霜重东门路”、“横塘半天残月”,这个场景多么的凄清、迷离。毛泽东想的是什么?随着一声汽笛响起,毛泽东就要和妻子各自天涯孤旅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正是“沉浮各异势,会合何时谐?”诗人毛泽东要“凭割断愁思恨缕”。这一句很浅白,易于理解,同时也为最后的爆发打下了一个基础。后面的这几句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这几句和毛泽东晚年的词风颇类,气壮山河,骨气豪迈,很像“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之类的句子,不像早年毛泽东的手笔。其实,这几句也是毛泽东晚年改定的。毛泽东当时写的是“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这个修改后的版本显然比起初的版本更为精彩。“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有些少年任侠,甚至还带有一点“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味道,表现了毛泽东立志投身革命的决心和抛弃儿女私情的坚定意志。“山欲堕,云横翥”也没有“重比翼,和云翥”这样符合诗人的心境。一个是单单写景,尽管是山摇地动,气势很大,但是后者更加气势磅礴,而且强调比翼双飞,突出夫妻感情的融洽和美,更符合诗人的心意。这跟毛泽东两个不同时期的地位和心境是相吻合的。
 这首词和姊妹篇《虞美人•枕上》都是毛泽东写给妻子杨开慧的,两首都是少有的好词。两首词在风格上既有类似,也有不同。但同样的凄清孤寂、深情款款、儿女情长、催人泪下。《枕上》有“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别友》中有同样情真意切的“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更有“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这样极端伤感,甚至伤感得有些任性的句子。但是这首词里有《枕上》中没有的气质,那就是革命的豪情壮志,“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这种气质体现出了真情实感,就能左右人心,让人打动。而这种叩击人心的力量是可以超越历史环境、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具有永恒的魅力。
点评:“大丈夫志在四方”。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舍小家,为大家,公而忘私,牺牲了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多么的无私与伟大!
初稿照录
贺新郎•别友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重感慨,泪如雨。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坠,云横翥。
毛、杨之间的这种深厚感情和神奇感应,经过30多年的酝酿和发酵,终于又诞生出了一首大家所熟知的游仙诗,这也就是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第三首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时的毛泽东早已从儿女情长、生离死别中超脱出来了,他把一杯人间的苦酒酿成了一场漫天花雨。“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字前面加一“骄”字,毛泽东的骄矜心态,跃然纸上。章士钊曾问毛泽东“骄杨”二字何解,毛泽东答曰:“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沉重的历史已成往事,革命的英烈却羽化登仙,成为了寻访月宫的客人。“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酒过三巡,神奇的场面出现了:“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大家想想,这是何等壮丽、壮阔的景象!以万里蓝天为背景,以千朵祥云为舞台,寂寞嫦娥长袖善舞,以慰忠魂,这种想象的浪漫不羁、豪迈无涯,真是羞煞李后主,气死李清照。然而真正的高潮还在最后:“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其情绪、意境陡然间由凄清、凄美转向了热烈、放纵,一腔深情化做豪雨,告慰天下。可以说,这首词出于婉约而又超越婉约,前婉约而后豪放,集婉约和豪放于一身,是千年婉约派中的一声别调。
二、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
第一,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历程,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中国革命史诗。它描写了革命的曲折、壮烈,歌颂了革命斗争,预示了革命的发展道路和前途。这时期,写了40多首诗词。
l925年是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的年代,毛泽东33岁时写下了一首词: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沉浮〕见于《庄子•知北游》:“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成玄英疏:“世间庶物,莫不浮沉,升降生死,往来不住,运之不停,新新相续,未尝守故也。”沉浮,生死存亡,兴衰祸福,引申可理解为国运,或因无主见而随波逐流。
〔挥斥〕一词,见于《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纵放,奔放也。
 
点评:词描中绘了一幅鲜艳明丽、生机勃勃的深秋美景图,从而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国大地与人类社会,究竟由谁来主宰生死存亡与兴衰祸福,国家命运?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指点江山”、“粪土王侯”的豪迈胸襟一览无遗。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毛泽东写下了:
菩萨蛮 黄鹤楼
1927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
     〔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楼在历史上曾几经毁坏修复,一九五五年修建大桥时拆去遗留建筑物,一九八五年六月在重新扩建后开放。《南齐书•州郡志》说有个叫子安的仙人,曾骑黄鹄(即鹤,古“鹄”、“鹤”二字通)经过黄鹄矶。《太平寰宇记》说骑鹤仙人叫费文袆(huī灰),一作费祎(yī衣),每乘黄鹤到此楼休息。楼因此得名。许多文人曾题诗抒慨,唐崔颢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尤为历代传诵。作者借这个题目,抒发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九派〕派,水的支流。相传在长江中游一带有九条支流同长江汇合,所以称“九派”。鲍照《登黄鹤矶》诗:“九派引沧流。”
     〔中国〕指中国的中部地区。
     〔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一九五七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两条铁路已接通,改名京广铁路。
     〔龟蛇锁大江〕龟蛇指龟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隔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把酒酹(lèi泪)滔滔〕酹是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心潮〕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题解: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一日,国民党军队缴了上海工人纠察队的枪,次日,又向罢工示威的工人开枪。在长沙,五月二十一日,何键、许克详开始捕杀共产党员,中共湖南省委退让,取消了十万农军进攻长沙的计划。毛泽东当时在武汉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四月二十七日的中共五大上,毛提出的“迅速加强土地斗争”的建议未能得到讨论。毛泽东准备应付突然事变,把妻子和三个孩子送回了湖南。二七年七月十五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清党”,国共两党彻底分裂。
点评:词中抒发了大革命失败前夕的那种苍凉、激愤的心情,表现了对革命未来的信心。
l927年9月9日毛泽东到江西安源领导秋收起义,在起义后,挥笔写下了: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点评:词中明确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和中国农民是革命主力军的思想。
l928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与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胜利后,写下了: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岿然〕一词,见《庄子•天下》:“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郭象注:“岿然,独立自足之谓。”成玄英疏:“岿然,独立之谓也。”岿然者,高峻独立之谓也。
点评:此词歌颂了井冈山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揭示了胜利的原因——众志成城。
l929年,井冈山的红军队伍不断扩大,革命势力有较大发展,为了保证红军的物资供应,保证和扩大战果,决定彭德怀留在井冈山,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带领大部分红军向闽西进发,扩大革命根据地。l929年3月消灭了郭风鸣旅,占领长汀。5月再度入闽,三次攻占龙岩,消灭了陈国辉的一个旅,在上杭、龙岩、永定、连城和长汀等地,建立了人民政权,实行土地革命,创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这时毛泽东写了: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还有“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 930年)这些词通过对军阀混战和红军创建根据地的描写,歌颂了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
随着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扩大,蒋介石调集大军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在反“围剿"中,毛泽东写下了: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l931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宵人。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1930年至l931年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后,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窃居了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受到排挤,l932年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王明自以为自己的路线是正确的,于是变本加利地推行,使第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受到严重破坏,被迫进行长征。此时,毛泽东写下了:
菩萨蛮 大柏地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在长征期间他还写下了《清平乐•会昌》、《十六字令三首》。这期间还写了《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致彭德怀》等。l936年至l937年,毛泽东写了《沁园春•雪》、《临江山•赠丁玲》、《四言诗•祭黄帝陵》。
七律 有田有地吾为主
l945年8月
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点评:通过对国统区和和解放区两种完全不同境况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拯救万民苍生”的伟大理想。毛泽东被人民称为“大救星”是有道理的。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l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点评: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毛泽东指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表现了诗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彻底革命精神。同时揭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哲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蒋家王朝即将被埋葬,人民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试将此诗与毛泽东起草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比较阅读,你将体会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那种诗的意境和胜利者的自豪: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各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南方各游击区人民解放军同志们:
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负责人员之所以拒绝这个国内和平协定,是因为他们仍然服从美国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匪首蒋介石的命令,企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推进,阻止用和平方法解决国内问题。经过双方代表团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表示了对于战犯问题的宽大处理,对于国民党军队的官兵和国民党政府的工作人员的宽大处理,对于其他各项问题亦无不是从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出发作了适宜的解决。拒绝这个协定,就是表示国民党反动派决心将他们发动的反革命战争打到底。拒绝这个协定,就是表示国民党反动派在今年一月一日所提议的和平谈判,不过是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向前推进,以便反动派获得喘息时间,然后卷土重来,扑灭革命势力。拒绝这个协定,就是表示南京李宗仁政府所谓承认中共八个和平条以为谈判基础是完全虚伪的。因为,既然承认惩办战争罪犯,用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国民党反动军队,接收南京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以及其他各项基础条件,就没有理由拒绝根据这些基础条件所拟定的而且是极为宽大的各项具体办法。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命令你们:
(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二)奋勇前进,逮捕一切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不管他们逃至何处,均须缉拿归案,依法惩办。特别注意缉拿匪首蒋介石。
(三)向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地方军事集团宣布国内和平协定的最后修正案。对于凡愿停止战争、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者,你们即可照此最后修正案的大意和他们签订地方性的协定。
(四)在人民解放军包围南京之后,如果南京李宗仁政府尚未逃散,并愿意于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我们愿意再一次给该政府以签字的机会。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朱 德

第二,毛泽东诗词讴歌了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这时期,写了30多首诗词。
1950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个国庆节,毛泽东同社会各界观看了国庆演出后,写下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歌颂了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月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注: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
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主席命填是阕,用
纪大团结这盛况云尔。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哪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
  
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注: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演出和平鸽舞剧,欧阳倩予编剧,
戴爱莲女士导演兼饰主角,四夕至五夕,连续在怀仁堂
奏技,再成短调,欣赏赞美之不尽矣。

白鸽连翩奋舞前,工农大众力无边,推翻原子更金圆。
战贩集团仇美帝,和平堡垒拥苏联,天安门上万红妍。
l953年我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彻底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向。1954年夏,毛泽东挥笔写了:
浪淘沙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点评:以生动的画面,高度概括的语言表现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歌颂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他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给曹操定位,那个洋洋自得、不可一世的“魏武挥鞭”,但在“打鱼船”面前又显得非常的渺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人民创造历史,而不是英雄创造历史。
水调歌头 游泳
1956年6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点评:毛泽东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热情地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规模和灿烂前景。
众所周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1997年就动工了。毛泽东所设想的“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象,经过中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而今三峡大坝已经矗立在世人面前。诗人笔下的美妙图画,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之下,已经变成了现实。
七律•到韶山
1959年6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注释:
     〔到韶山〕韶山在湖南省湘潭县,是作者的故乡。一九二七年一月,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曾回到韶山。三个月以后,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五月二十一日湖南军阀许克祥在长沙袭击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等革命团体,屠杀革命群众,这就是马日事变(旧时用韵目代日期,马日即二十一日)。当时韶山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拿着枪和梭标,准备配合其他农民武装力量进攻长沙。后来反动军队大举进攻韶山,农民自卫军在英勇抵抗后失败。作者在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重返韶山,离一九二七年一月已经三十二年多。这首诗便是对于三十二年来的斗争和胜利的概括。
     〔别梦依稀咒逝川〕参看《水调歌头•游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注。久别重归,又唤起了已依稀如梦的斗争和失败的回忆。
     〔戟(jǐ己)〕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
     〔黑手高悬霸主鞭〕黑手,反革命的血腥魔掌。霸主,指蒋介石。本句和颔联出句,是写那个时期的阶级斗争。
     〔菽〕豆类的总称。
题解:
  毛泽东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三日致胡乔木的信,“‘霸主’指蒋介石。这一联写那个时期的阶级斗争。通首写三十二年的历史。”
    点评:毛泽东回忆起大革命时期残酷斗争的峥嵘岁月,今昔对比,热情讴歌和平年代的新中国的劳动英雄——农民的幸福生活。“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从古至今,有哪个诗人把农民称为“英雄”?只有毛泽东!
l949年5月八连进驻上海最繁华的路段南京路。多年来,这个连队的一批批干部、战士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热爱人民,助人为乐,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批准授予这个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8月1日,毛泽东写下了《杂言诗•八连颂》,赞扬八连战士“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3]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提出了全国人民要向八连学习,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杂言诗 八连颂  
  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
  
好八连 天下传 为什么 意志坚 为人民 几十年
拒腐蚀 永不沾 因此叫 好八连 解放军 要学习
全军民 要自立 不怕压 不怕迫 不怕刀 不怕戟
不怕鬼 不怕魅 不怕帝 不怕贼 奇儿女 如松柏
上参天 傲霜雪 纪律好 如坚壁 军事好 如霹雳
政治好 称第一 思想好 能分析 分析好 大有益
益在哪 团结力 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看天下谁能敌
在国际风云变幻的背景下,毛泽东写了:
七律 冬云
1962年12月26日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注释:
     〔冬云〕作诗日期十二月二十六日(作者的生日),在当年冬至节后的第四天。旧说“冬至一阳生”,所以诗中说“大地微微暖气吹”,这里是比喻虽在冬至,大地并没有完全被寒流控制。
     〔罴(pí皮)〕熊的一种,现在叫马熊或人熊。
       这是毛泽东为自己七十岁生日(中国传统算法)作的诗。
英国诗人雪莱的一句名言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点评:此诗化用中国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孤洁的形象,一变为革命浪漫主义的无限壮美的情怀,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斗志和高洁精神。诗人在此似乎在高唱:来吧,狂风大雪尽管来吧,一切反华的恶势力尽管来吧。整首诗抒情的气势雷霆万钧,出入于无人之境,又一次体现了毛诗大气壮阔的特征。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州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l963年1月)“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念奴娇•鸟儿问答》l965年秋)等等。这些诗词抒发了毛泽东关于世界革命和防止和平演变的观点。
                       七律二首•送瘟神
(1958年7月1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注释:
     〔送瘟神〕把迷信传说中的司瘟疫之神送走。意谓动员起来的群众力量同科学知识相结合,将有可能彻底消灭危害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很多省份广大人民的血吸虫病。
     〔余江县〕在江西省东北部。
     〔浮想联翩〕种种想象接连而来。
     〔华佗无奈小虫何〕华佗,汉末著名的医生。小虫,指血吸虫。本句意谓不发动群众消灭它,就是名医也无能为力。
     〔千村薜荔(bìlì)人遗矢〕薜荔,野生常绿藤本植物。千村薜荔,形容很多村落荒凉。矢,同屎。“人遗矢”,借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记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的故事。廉颇被废,虽老仍健,赵王想再起用他,但派去的使臣却捏造说他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顷之,三遗矢矣”)。这里指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病人下泻不止,濒于死亡。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地球赤道全长四万公里,合八万华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由此,“浮想联翩”的作者从农村的灾难转到同天上的牛郎谈话。
     〔牛郎〕神话人物。神话传说牵牛星是由人间的牛郎变成的。
     〔一样悲欢逐逝波〕逝波,一去不回的流水,借喻已过去的时间。这里是说人间的血吸虫病,在解放以前,在中国共产党没有发动群众加以扑灭以前,还是同牛郎在时一样,悲者自悲,欢者自欢,多少年头就这样流水似地过去了。
     〔六亿神州尽舜尧〕中国的六亿人(当时人口约数)都是尧舜一样的圣人。尧和舜是古代历史传说中唐、虞两代的圣君。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这里是把自然界拟人化,渲染“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得心应手。红雨,唐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三河〕汉代把河东、河内、河南三郡称为三河之地(见《史记•货殖列传》),原指今晋西南和豫西黄河两侧的一部分地方,这里泛指北方。上句五岭(参见《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注)泛指南方。
     〔纸船明烛〕旧时祭送鬼神有烧纸船、点蜡烛等习俗。这里借来形容瘟神(“瘟君”)在六亿人民的奋进中无处存身,只有逃离人间。
这两首诗歌,尽情歌颂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和伟大力量。人民领袖为人民群众消灭了血吸虫病而感到由衷的高兴。突出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主题,表现了毛泽东对已经当家作主的人民群众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1965年5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注释:
     〔重上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下旬,作者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二十二日,先后到黄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二十五日写了这首词。二十九日下山。
     〔黄洋界〕参看《西江月•井冈山》〔井冈山〕注。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一九二七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到这次重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八年,作者却觉得只是弹一下指、挥一下手的短时间。
     〔九天揽月〕九天,天的极高处。《孙子•形》:“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揽月,摘取月亮。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同揽。
     〔捉鳖〕喻擒拿敌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点评:此诗写毛泽东故地重游,看到故地“旧貌变新颜”,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中蕴含着成功者的自豪与喜悦之情。上阕写景,下抒情。回顾了当年的战斗岁月,抒发了“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的壮志豪情,揭示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人生哲理。

三、毛泽东诗词为人类的未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毛泽东的理想是“改造中国与世界”,人生目标是继承马恩列斯的事业,建成共产主义。
一九二五年,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 》词中发出了疑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0年之后,中年毛泽东已经找到了答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妖,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
     〔沁园春•雪〕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作者1958年12月21日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会见了柳亚子。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 10月7日,毛泽东将九年前创作的《沁园春•雪》录赠给他。同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首次刊出这首词的传抄稿,不多日重庆《大公报》又把《新民晚报》刊登的毛泽东原作和重庆《新华日报》刊登的柳亚子和作一并发表,一时传遍山城,赞成者和反对者都大和特和,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沁园春•雪》为毛泽东诗词押卷之作,1957年1月,这首词经作者亲自审定后在《诗刊》发表。
〔长城〕长城旧址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
〔大河〕大河即黄河。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蜿蜒群山披冰戴雪,如银蛇腾起;秦晋高原一片洁白,如蜡象奔驰。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即白色之象,以喻高原之雪白。“原驰蜡象”原作“原驱腊象”,作者采纳臧克家建议,改“原驱”为“原驰”,改“腊象”为“蜡象”,改后形象鲜明,动态更足。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晋书•陶潜传》记陶渊明语:“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55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上天娇宠的人。《汉书》卷九四《匈奴传》载:“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点评:44岁的毛泽东,在东途中,望着中国大好的河山,想着历史上无数的英雄,他们曾经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诗人却批评具有大略雄才的历代帝王,虽然业绩骄人,却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踌躇满志,雄视千古。一反帝王主宰历史的风范而改写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同时,这种批评也是对自己救国救民、开创未来的一种自信、自励和自许。一部全新的历史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即将在毛泽东的导演下展开。
热情讴歌无产阶级人民大众——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毛泽东彻底颠覆历史,由几千年的“英雄史观”——到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史观”。这是毛泽东自信心的力量源泉,他坚信:中国革命的胜利不再遥远。

念奴娇 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注释:
〔念奴娇〕借用唐玄宗天宝年间著名歌妓念奴娇之名而为词牌。因词恰百字,故又名《百字令》、《百字谣》等。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昆仑〕昆仑山西起帕米尔之东,横贯新疆、西藏,多冰峰雪山。1935年9月18日,毛泽东率领中央主力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越过岷山,进入甘南。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取得了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决定性胜利。
   〔飞起玉龙三百万〕雪山相连就像无数的玉龙飞起。作者原注:“前人(按:前人指宋人张元)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人或为鱼鳖〕或:有的。江河泛滥,有的人被水淹没,就变成了鱼鳖。《左传•昭公元年》载刘定公语:“微禹,吾其鱼乎。”杜甫《潼关吏》:“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千秋功罪〕千年的功勋罪过。作者后来自注:“宋人咏雪诗:‘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昆仑各脉之雪,积世不灭,登高远望,白龙万千,纵横飞舞,并非败鳞残甲。夏日部分消融,危害中国,好看不好吃,试为评之。”
   〔倚天抽宝剑〕倚靠青天抽出宝剑。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宋代辛弃疾《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作者自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都不合实际。”“还东国”原作“留中国”,1963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还东国”。
点评:一九三五年十月,在红军长征胜利后,在陕北建立了抗日革命根据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43岁的毛泽东,当时有感于怀,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借助对昆仑山功过的评价,表现其改造旧世界,安排新秩序,实现“环球同此凉热”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
初稿对照
调寄念奴娇•登岷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绝世,有昆仑,揽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都是此君余脉。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尔挥为三截?一截抛洋,一截填海,一截留中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毛泽东的奇特想象,雄心壮志,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与激情,在词中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与此同时形成的苏、美、中三足鼎立的局面,都充分展示了毛泽东“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才大略与旷世奇才。
如果把这首词与毛泽东仿陆游《示儿》而作的《七绝》诗合起来读,可以看作是毛泽东对人类的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消灭剥削阶级,建设一个“环球同此凉热”的“太平世界”——“大同世界”,即共产主义的世界。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环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注释: 
蚂蚁缘槐: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有个叫淳于棼的人,一天喝醉梦见自己在“大槐安国”当了驸马,做了南柯郡太守,醒来才知是梦。后来他在屋后发现一个白蚂蚁穴,还建有王城,原来这就是“大槐安国”。
  蚍蜉撼树:唐韩愈《调张藉》,“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西风落叶下长安:唐贾岛《忆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下长安。”
鸣镝:响箭,汉时匈奴冒顿单于用来发号司令。有人称,“我们的文章如同响箭一般飞过去,修正主义招架不住了,如同西风卷落叶一般,纷纷败下阵来。”
20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期,世界局势动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分歧不断加剧、激化。以赫鲁晓夫为首的前苏联共产党领导集团在对外关系上奉行霸权主义,热衷于和美国做政治买卖,而对坚持原则的中国共产党采用阴谋手段,发动突然袭击,并将苏中两党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他们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断绝援助,挑起边界纠纷,妄图通过政治和经济的巨大压力,迫使中国共产党放弃原则立场,顺从其大国沙文主义的意志。“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面对来自西伯利亚的滚滚寒流,,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同国际上的反共、反华、反社会主义的逆流进行了毫不妥协的坚决斗争。这首词就写于那场大规模的公开论战前夕。
词以“小小寰球”起笔,气势恢宏,境界壮阔。在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中,地球不过是一个小而又小的行星而已。这种化大为小的空间压缩,显示了作者在青年时期就有的“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的雄伟气魄和包容日月星辰的寥廓胸怀。地球尚且小,那么几个碰壁的苍蝇就更加渺小了,微不足道矣。作者将国际上那些猖狂反华,群聚起哄的丑类视作嗜腥逐臭、见逢下蛆的苍蝇,其鄙夷、轻蔑、厌恶、嘲讽之情意溢于言表。将“苍蝇”数量缩小为“几个”,以状其虚张声势、极其孤立的处境。而“碰壁”二字,既喻其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蠢举,又隐喻其必然败亡的命运,可谓一庄一谐,相映成趣。作者似立于天宇苍穹,,俯视尘寰,以沉稳、傲岸、泰然之态度姑且作冷眼观,且看“苍蝇”如何动弹,如何表演,成何气候。“嗡嗡叫”三句承“碰壁”而来,以声状神,以听觉形象充实视觉形象,生动地描画出那些“苍蝇”们喧嚣起哄,声嘶力竭,却累遭碰壁,断股折翼,穷途末路,向隅哭泣的无奈之状。
“蚂蚁”两句仍以夸张和比喻手法,化用典故,引申发挥,勾勒霸权主义者可鄙、可惜、可厌、可笑的丑态。前一句典出唐人李公佐所撰《南柯太守传》,故事的本意是希望那些窃踞高位者引以为戒,“幸以南柯为偶然,无以名位骄于天壤间”。毛泽东则借以讽刺赫鲁晓夫们依仗其大党大国的地位,自吹自擂,为所欲为,顽固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打着少数超级大国首脑主宰世界命运的如意算盘,不过是蛰身蚁穴中做着一厢情愿且倏忽短暂的南柯梦而已,其下场也必然将如“大槐安国”里的蚂蚁一样,终被世界革命的风暴所吞没。“蚍蜉”句则化用唐人韩愈诗句,赋予新意,嘲笑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种种诽谤、中伤、诋毁、讹诈,都如蚍蜉想摇撼大树一样不自量力,愚妄可笑,枉费心机。
苍蝇、蚂蚁、蚍蜉们岁也曾猖狂一时,奈何秋风意起,枯叶飘飞,“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虫家们气数意尽,末日将临。“正西风落叶下长安”,又化用唐诗以渲染霸权主义者们萧条凄凉的处境。而这时,我方声讨他们的响箭已发出呼啸。“飞鸣镝”三字,简括遒劲,声形并茂,写出我方反击赫鲁晓夫集团的批判文章如响箭般风驰电掣、腾空疾飞、锐不可当的凌厉之势,同时也为词的过片作了有力的铺垫。
换头后六句,承上结“飞鸣镝”的意脉,一气贯通,节奏一反上片的从容舒缓,变得紧凑急促。作者站在历史、时代和宇宙的高度看待这场论战,通过急速变化的时空交互映衬,表现出一种力挽狂澜的胆魄、一种义无反顾得决断、一种急昂奋进的斗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四个整齐的三字短句,笔力雄悍,似铜板铁琶,促节铿锵;如黄钟大吕,巨声镗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则点明这场论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难关须突破,诡辩怕公评”(谢觉哉《北戴河海滨》诗)。事关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势在必争,刻不容缓,不能坐待历史作出结论,而必须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争取时间,以加速世界革命的历史进程。“我们正处于世界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时代。亚洲、美洲、拉丁美洲的革命风暴,定将给整个旧世界以决定性的摧毁的打击”(毛泽东《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贺电》)。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一联正是对当时世界革命形势的艺术概括和乐观展望。这两句对仗工稳,自然浑成,境界壮阔,气势磅礴。作者大匠运斧,汇天地海陆、风云雷电于笔下,形成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力,动人心魄、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至此,词情已被推向了最高潮,终于引发出高亢激越、斩钉截铁的誓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里的“一切害人虫”与《国际歌》中的“毒蛇猛兽”是同义语,“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首词自始至终贯穿着反帝反霸、捍卫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坚强意志。上片多用典故,对霸权主义者的反华行径予以嘲讽、揭露和鞭撘,笔调冷峻而不乏诙谐。下片则“高吟肺腑走风雷”,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热情歌颂风起云涌的世界革命,风格雄浑壮伟。上下片浑然一体,形成大开大合波澜起伏的艺术特点,表现出一种至大至刚的大气概之美。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艺术上讲,都称得上毛泽东的巅峰之作。
七律 仿陆放翁诗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人类今闻上太空,
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餮蚊日,
公祭无忘告马翁。  
诗前有序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港台一带,饕蚊尚多,西方世界,餮蚊成阵。安得起全世界各民族千百万愚公,用他们自己的移山办法,把蚊阵一扫而空,岂不伟哉!试仿陆放翁曰……”
陆游《示儿》原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勿忘告乃翁。
注释:
餮蚊:指饕餮,读音tāo tiè,传说龙生九子,其中一个便是饕餮,排行第五。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 。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
“饕餮”的本义是贪吃。贪食曰饕,故美食家俗称“老饕”;贪财曰餮。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比喻贪得无厌者。
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是陆游。他曾经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至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诗界千载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这是梁启超对陆游的高度评价。
点评:前人对陆游的评价是“寤寐不忘中原”。渴望祖国的统一是陆游一生的最大夙愿。与陆游相比,毛泽东更加伟大。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坚信:人类最终将会消灭资本家(“饕餮”阶级),消灭剥削,进入“大同社会”。到那时,人类公祭共产主义的先驱时,不要忘记告诉马克思。
毛泽东在其诗词中已经给人类未来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只有全世界劳动人民都团结起来,消灭那些贪得无厌、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人类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对比阅读一下毛泽东的文章,是很有意思的:
 “现在的国际环境,从基本上说来,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斗争的环境,是资本主义向下没落,社会主义向上生长的环境。”
“走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之路吗?诚然,这是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但无论国际国内的环境,都不容许中国这样做。”(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在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中是不要资本家的;在这个人民民主主义的制度中,还应当容许资本家存在。中国是否永远要资本家呢?不是的,将来一定不要。不但中国如此,全世界也是如此。英国也好,美国也好,法国也好,日本也好,德国也好,意大利也好,将来都统统不要资本家,中国也不能例外。苏联是建设了社会主义的国家,将来全世界统统要跟它走,那是没有疑义的。中国将来一定要发展到社会主义去,这样一个定律谁都不能推翻。”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资本主义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作为过渡阶段也终结。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一个既有斗争又有联系的矛盾统一体,将会同时退出历史的舞台。
马克思在160多年前早就说过的话:共产主义只有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建设成功。(大意)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补了上了资本主义发展不足的课,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生产力。现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具备了进入共产主义的历史条件(请参阅襄阳居士《中国和人类已经具备了进入“大同社会”的历史条件》)。中国政府和人民,世界各国的政府和人民,都应该为迎接这个历史时刻的到来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
最近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指出:如果人类按照目前的贪得无厌的、无限掠夺的私有制度发展下去,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度开采地球资源,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物种灭绝;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奢侈浪费,暴殄天物;中国在新自由主义和转基因等伪科学的忽悠下,人们在互相毒害和自相残杀。这表明:人类正在加速自取灭亡的步伐。
如果人类想要避免地球在200年内毁灭,只有回到老子和墨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只有按照毛泽东指引的方向(其实也就是马、恩、列、斯所指明的方向)前进,消灭人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消灭一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等级特权,真正现实资产阶级革命家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目标,真正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矢志奋斗的理想,就一定能够摆脱“资本”的奴役,战胜人类自己的贪欲与私心,使全人类获得最后的解放!不只是身体的解放,而且是精神与心灵的彻底解放!!过上一种真正的道德而健康、平等而快乐的生活。这是人类唯一的出路,舍此别无他途可走。

五言韵语
1973年5月

大事不讨论,
小事天天送。
此调不改正,
势必出修正。

诉衷情
1973年8月

父母忠贞为国酬,
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
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
身躯倦,
鬓已秋;
你我之辈,
忍将夙愿,,
付与东流?
点评:晚年的毛泽东担心中国出现修正主义:党变修,国变色,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靠几千万牺牲的烈士们(包括毛泽东的6位亲人)生命换来的红色江山,交给谁,靠谁来继承事业?毛泽东不甘心共产主义的伟业付诸东流。心情极为忧郁,苦闷。年老体衰,力不从心,却依然心忧天下、苍生。爱祖国,爱人民,此情此心,至死不渝,天地可鉴。
可以说,毛泽东的人生是非凡成功的人生,也是充满诗意的人生。古人所谓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一般人能够做到一个就非常了不起了。孔子,秦始皇,司马迁可为代表。可是,毛泽东却把这三个全部做到了。这是怎样的丰功伟绩啊。毛泽东思想指引着人类美好而光明的未来。他是人类永恒的导师——人生的导师,精神的导师,人类光明前景的引路人。堪与日月同辉,足以光耀千古。毛泽东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已经成为了人民的上帝和保护神。他将永远受到人民的爱戴、敬仰和铭记。
继承毛泽东开创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是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人类的历史将由中国人民来继续书写和完善。
人类将会在老子、墨子、马克思、毛泽东四位伟人思想的指引下,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光明未来——“大同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向往了几千年的美好理想,将在我们的手中变成现实。“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历史留给人类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让我们勇敢地接受这个“天降大任”吧!中国政府和人民责无旁贷!!中国青年和学生义不容辞!!!
        

特别声明:
本文是给大学生讲座所写的底稿。自古“诗无达诂”。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也给政治课老师提供一种新鲜生动的授课内容和材料。希望全国各地的读者和专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以便补充和完善。
本文放弃版权,读者可以自由转载和传播。随时增补。
我向来主张:知识属于全人类,应该为全世界人民服务。建议中国政府早日废除资本主义自私自利的《知识产权法》。废除资产阶级的《遗产继承法》。因为它们违反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宗旨。

       作者

                20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