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世界杯:2011年股市猜想——不是机会的机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6:13:17

2011年股市猜想——不是机会的机会

(2011-01-09 22:41:01)

          最近两年,已经习惯了于开年之初写一篇博客,对一年的股市走势进行一下分析和预测。应该说,股市变幻莫测,是任何人都难以准确预测。所谓的大仙级人物,也许正好被上帝光顾了一次而已。就整体的股市指数而言根本就不会有人能够预测对真正的点位在哪里。因此大仙级的人物更多的是诞生在个股方面,之所以这样,就在于个股可以操作或者操纵,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机构和所谓大仙人士经常荐股并称呼为“灵”的根本原因所在。虽然如此,本人还是希望能够对2011年的股市进行一些理性的分析,这主要在于2011年即使新的一年,也是一个崭新的年代的开端,也许2011年的走势将对未来十年的走势有着重大影响。总体上认为,2011年的股市变数太多、太大、也太重要,很难形成一个清晰的判断,但我认为,2011年也许真正是“不是机会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乱中取胜。这主要在于:

不利于中国股市稳定运行和向上发展的因素较多,且目前看仍然非常的不清晰。这些因素包括:

一是国家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已经调低了GDP增长率,而调高了可容忍的通货膨胀率,这这种政策的取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也可以认为,是国家经济政策主管部门已经下定决心宁愿牺牲GDP的增长也要做好经济转型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其代价就是高的通货膨胀率,政策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而目前看已经是一种经济学上所最不愿意看到的滞涨的局面。

二是是否会进入加息周期。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宽松定量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国货币当局在2009年也实施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2010年开始出现通货膨胀的苗头,且CPI呈现不断走高之势,并导致央行在2010年先是实施了多次连续的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而后又实施了两次加息,特别是最后一次年底前的加息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货币当局的无奈。一方面担心CPI不断走高,引起大众的极大关切,不断侵蚀着百姓的收入,从而与十七大提出的增加百姓收入的目标相违背,因此必须表现出收紧货币的态度。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放慢,且中央也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措施,并已经写入了新的十二五规划,而转变方式最根本的也需要资金的支撑和做保障,否则企业就难以筹集到相应的资金去淘汰旧的投资新的,也就失去了转变的动力。因此,央行会否继续加息,以及以多大的间隔和多大的力度加息、最终加息到什么目标而停止给了市场巨大的猜想。

三是何时房地产调控不在成为新闻的头条。目前,即使是中国最底层的广大农民兄弟也在谈论房价上涨和调控的问题,房地产调控已经成了全中国人民关注的问题。但是房地产目前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枢,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且发展房地产有利于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也有利于地方政府GDP的快速拉升,更能宽松地方政府的腰包。也正因为房地产无形中与地方政府形成了利益共享链条,才使得中央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屡试不爽,房价越调越高,即使在所谓的最严厉第三轮调控政策下,2010年的房价还是交出了上涨20%以上的并非出乎人们意料的答卷。在这样的形式下,房地产调控不见效是政策,而不正常的是第四轮调控以及房产税是否出台。唯一可预料的是,在没有新的行业能够替代房地产行业的中枢作用前,任何政策的出台都会是苍白的。这也正使中国的经济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四是人民币汇率走向如何变化。无论承认与否,汇率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关心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在干涉的问题。因为汇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本国的出口竞争力。目前,人民币已经重拾币值上升趋势,但鉴于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和出口能力,人民币升值幅度越大,中国损失就越大,同时出口将下降,使中国的所谓世界最便宜的劳工优势变得荡然无存,进接着可能就是大量农民工的失业而滞留城市。如果这样,中国面临的将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经济问题。

五是内需何时能够替代出口和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火车头。近年来,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国家提出了拉动内需的政策,应该说这是非常有潜力的一个政策。但是目前,出口和投资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两个坚硬的翅膀,且在其变得易脆之时,内需还远远没有跟上。这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百姓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依然很低,而城市居民也由于教育、医疗和养老这三个根本性生存成本的提高,抑制了内需的增长。此外,房地产销售的下降也将直接对内需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也许还有其他的因素,但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政策走向、政策实施的力度如何,将对经济,并通过企业的效益和资金流动性的变化,最终反映到股市的运行上。而当前看,这五个方面的政策走势都不甚明朗,从而使2011年股市始终处于阴影之中,不具备一路走高的大的环境。而如果再考虑美国经济的变化、欧洲债务危机何时得到根本解决、朝鲜半岛局势如何变化、中日领土之争等大的国际环境的不确定,将使2011年的中国股市运行面临重大的不确定性,也就使更加不被看好。

昨天我们对困扰当前经济和股市走势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当前的中国股市不具备上涨的基础和环境,而同时非常肯定的是,也不具备大幅下跌的氛围。但是,如果从另一个侧面分析,也许会认为当前的股市乱态正在孕育着新的机遇,从而能够在难以看到希望和机会的时候出现新的曙光和希望。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

首先,股市是一个巨大的人气市场,受投资者的心态影响巨大。历史上曾经出现了无数的大众性持续的疯狂,这包括著名的荷兰郁金香事件、英国的南海泡沫、美国的铁路股票投资等等诸多的事件,甚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也是由于美国持续的房价上涨疯狂所导致的。而对于人的心理,普遍存在物极必反的心态。也就是说,虽然当前的股市状态使投资者普遍存在悲观的看法,但是也不要忘记,更多的投资者实际上是持有的一种观望的心态,即担心股市下跌被套牢,也担心股市上涨自己踏空。由是,在股市下跌一定空间后必然会出现一批抄底的投资者,从而引发市场阶段性的人气,而当股市上涨一定幅度后,由于担心政策的突变而对股市造成负面影响,必然选择获利了结,新的投资者又不愿接棒前进。因此,股市必然是处于一种反复的震荡之中,实施长期的筑底工程。一旦阶段性的利空出尽,必然会出现股市的快速的人气聚集,而出现较为快速的上涨。

其次,一个长期下跌的股市必然失去其融资功能。无论对于致力于建设金融中心都市的上海、深圳,还是对于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央政府而言都不是所乐见的结果。这对于当前的证券监管而言,更不希望看到这样难以振兴的资本市场出现。而从目前虽然股市不断震荡,且呈现出下跌趋势的过程中,证券监管部门并没有放慢新股发行的步伐,甚至在2010年出现了历史最大的IPO规模,这说明监管当局还是满足现在的股市点位,且也不希望股市出现过快的上涨。这也可以从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监管机构更是通过媒体不断披露提高打击内部交易力度的措施看出,其并不担心股市会出现持续的下跌,而对长期股市的良好运行态势信心满满。

再次,大盘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回购主力军。从股市下跌到低点反弹后,就不断出现有大盘股股东进行回购的消息出现,这包括了持有工农中建等四大银行最大股份的中金公司、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这也说明了这些大股东希望看到的是股市能够具有适当的融资功能,且对自身的股价表现与业绩表现不甚满意,股价呗明显低估的暗示。而与此同时,保险资金在不断提高股票的配置比例,新的基金发行持续放行,这都为股市形成了新鲜的血液。

第四,随着人民币进入升值周期,国际热钱还会不断的持续进入中国,而其当前的首选投资渠道必然是股票。这主要一是热钱的性质决定了其投资的短期特点,而不会选择长期的投资,甚至不会选择超过6个月的投资,他们希望赚到的快钱。二是股市正好具备了短期和自由进出的特点,这迎合了热钱投资者的需求。因此,热钱的进入与退出,必然会有一些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和投资咨询机构进行配合,而其善用的伎俩就是首先利于其接近政策决策层面和所谓独立性的地位散步经济政策收紧的消息和判断,从而引发股市的下跌和热钱的进入。而当热钱抢滩成功,完成建仓后,这些机构就会发布所谓的评级调整报告,散布利好的消息,配合热钱的撤退,使中国无辜的投资者高点进入而蒙受损失。这也是国际热钱和投资银行之间屡试不爽的招数。

第五,房价不断推高,调控不断深化,房市退出的资金如何投资。2005年后,在中国真正赚钱最大、最多、最快的投资渠道无疑是房地产投资。而当房价不断上涨,政策调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再逆政策动向投资房地产市场必然使投资面临巨大的风险。但在当前,中国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从而导致所谓的逗你玩、算你狠、将您军等现象。对于赚惯了快钱的房地产投资者而言,是不会转而把巨资存在银行的,而是希望能够仍然赚快钱,并等待房地产市场走势和政策的进一步明朗。无疑,股市也迎合了这类投资者的特点。

因此,我们认为,当前的股市乱局也许在孕育新的机会。这些机会的来源就在于逆市思维的投资者和希望赚快钱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的进入必然会激发新一轮的股市上涨。但是,鉴于其投资的短期性,股市难以呈现持续的单边上涨局面。在时间的出现和把握上,本人认为2011年的5月之前不会有好的机会,或者说在此之前是一个频繁震荡下行而筑底建仓的过程,真正的机会将会出现在6-8月份,10月份之后应不会有更好的行情的出现。点位上,不会出现很多机构预测的3800点及其以上的机会,而更多的可能是上证指数不会超过3600点,即使是这样的点位,2011年的股市高点较年初也上涨了近700点左右,上涨幅度超过了20%。个股方面主要是抓热点,实施阶段性操作,切忌长期持有,变收益为亏损。

以上分析仅是本人的一家之言,不作为投资的建议,仅供关心中国股市的朋友相互切磋,并希望广大博友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