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无敌3ios中文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2:47:32
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开辟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来源:中国长城互联网   发布时间:2004-07-24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第18集团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八路军总指挥部,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9月11日改称正、副总司令),叶剑英、左权为正副参谋长,任弼时、邓小平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下辖3个师和1个特务团。其第115师由红一方面军第1、第15军团和陕北红军第74师编成,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萧华,下辖第343旅(旅长陈光),第344旅(旅长徐海东),全师共1.55万人;第120师由红二方面军第2、第6军团、第32军和陕北红军第27、第28军编成,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参谋长周士第,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下辖第358旅(旅长张宗逊),第359旅(旅长陈伯钧),全师共1.4万人;第129师由红四方面军第4、第31军和陕北红军第29、第30军编成,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下辖第385旅(旅长王宏坤),第386旅(旅长陈赓),全师共1.3万人。此外,总部直属队3000余人。全军共4.6万人。
  在主力开赴抗日前线时,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在延安成立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12月,改称留守兵团,直属中央军委),以肖劲光为主任(12月改称司令员),统一指挥备师留守部队,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
  在新形势下,为加强党对我军的绝对领导和政治思想工作,1937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因受国民党干涉而一度取消的政治委员制度,任命聂荣臻、关向应、张浩(后为邓小平)分任各师政治委员,萧华(兼)、黄克诚、李井泉、王震、王维舟、王新亭分任备旅政治委员。
  为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全国人民的支援,八路军先后在西安、太原、南京、上海、武汉、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重庆、长沙、香港、桂林、洛阳等地设立了办事处或通讯处、交通站。这对宣传我党我军抗日主张,扩大影响,争取和团结各界爱国人士,求得他们在政治上和物质上支援我军,均起了重大作用。
  出师华北和配合国民党军作战日军侵占平津后,为实现其“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不断由侵占我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国内向华北调集大量兵力。并于8月10日和31日组成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和华北方面军,总兵力计8个师团另5个混成旅团、2个支队共37万余人。其具体部署:以华北方面军主力沿平汉铁路①实施主要突击,以一部沿津浦铁路②南进,以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沿平绥铁路③西进,对华北国民党军展开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为阻止日军进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8月20日调整部署,将全国临战地区划分为5个战区,井决定以第1、第2战区共61个步兵师和8个骑兵旅约70万人的兵力,分别沿平汉、平绥和津捕铁路的两侧组织防御。尽管国民党军广大爱国官兵英勇奋战,但由于其最高当局推行一条片面抗战路线和①平汉铁路,系指北起北平(今北京)南至汉口的铁路。
  ②津浦铁路,系指北起天津南至浦口的铁路。
  ③平绥铁路,系指东起北平西至绥远(今年蒙古自治区)包头的铁路。
  
  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因而陷入十分被动和不利地位,以致纷纷败退。
  在华北战局极端危急的夫头,八路军不待改编就绪,于8月22日即以第115师为先遣部队,由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誓师出征。31日经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按预定战略部署向晋、察、冀、绥四省交界恒山地区抗日前线挺进。9月3日和30日,第120师和第129师先后由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誓师出征,随第115师之后,开赴抗日前线。在敌人长驱直人、国民党军纷纷败退、人民渴望能有一支军队迎敌而上的时候,八路军肩负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日夜兼程地向前线开进,因而倍受沿途人民的欢迎。人们扶老携幼,箪食壶浆,夹巡迎送,从而更加激励了八路军广大指战员的杀敌报国热忱。
  当八路军向晋东北、晋西北抗日前线急进时,沿平绥铁路西进之敌夫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于9月13日占领大同,并以一部沿平绥路继续西进,夺取包头,控制平绥全线:主力则沿同蒲铁路①南下,直趋雁门关国民党军防线。
  与此同时,敌华北方面军之第5师团,则由宣化、怀来经浑源、灵丘直逼茹越口、平型关国民党军内长城防线。在此形势下,毛泽东审时度势,于9月17日致电八路军总部,指出:敌之战略计划是以大迂回姿势,首先夺取太原,威胁平汉路国民党军之侧肯而击破之,以夺取黄河以北地区,进丽威胁河南、山东侧背并夺取山东,实现其侵占华北五省的企图。据此判断,恒山山脉必将成为敌夺取晋察冀三省之战略中枢。因此,原定八路军全部集中在恒山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计划已不适宜,如不改变必将陷入敌之大迂回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在战略上处于机动地位,以便更有力地打击和钳制敌人,援助友军,为了真正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和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并壮大自己,以利于长期支持华北抗日游击战争,所以必须改变原来全部集中于恒山地区的部署,采取分散配置、控制四方的战略部署。据此,第120师须转向以管涔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北地区,第129师准备进至以吕梁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南地区,第115师进入恒山山脉南段,并准备逐步南移,展开于太行、太岳两山脉中。20日,毛泽东再电指出:“游击战争主要应处于敌之翼侧及后方,在山西应分为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四区,向着进入中心城市及要道之敌,取四面包围袭击之势,不宜集中于五台山脉一区,集中一区是难于立足的”。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八路军总部迅速变更部署,令第120师转向晋西北开进,第115师进军晋东北,第129师转向晋东南地区。
  9月中旬,第115师进至晋东北平型关附近。这时敌第5师团正由浑源、灵丘向茹越口、平型关进犯。为配合友军阻止敌人进攻,保卫山西腹地,第115师即遵照八路军总部关于在灵丘与乎型关之间侧击敌人的指示,组织各级指挥员勘察地形,最后决定在平型关东北之关沟至东河南镇之间,利用谷深路窄并便于我军隐蔽和发扬火力的有利地形,抓住敌自开战以来长驱直入、未遇有效抵抗,因而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采用伏击战术歼灭进犯平型关之敌。井据此确定了战斗部署:以一个团“拦头”,截击敌之先头部队,以一个团“斩腰”,分割歼灭放行军纵队中间部分;以一个团“断尾”,切断敌之退路并阻击增援之敌;以一个团为预备队。9月24日夜,各部冒雨进入伏击阵地,并完成一切战斗准备。25日晨7时许,当骄横丽毫无戒备的敌人行军纵队完全进入我伏击地域时,在帅首长统一号令下,全线突然开火,①同蒲铁路,系指山西省境内北起大同南至蒲州镇附近之风凌渡的铁路。
  
  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并乘机发起冲击,分割围歼敌人。敌在飞机掩护下疯狂反扑,企图突围,我军英勇顽强,与敌展开白刃格斗,打退敌多次反扑,至13时战斗胜利结束,共歼敌第5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第5师团是日本常备师团中的精锐部队,不仅武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官兵极富“武士道”精神,战斗力很强。我军以劣势装备歼其千余人,极为不易。因而,这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疯狂气焰,鼓舞了全国民心士气,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但由于国民党军茹越口防线为敌突破,威胁平型关、雁门关侧后,于是国民党军放弃内长城防线,退却至忻口东西预设阵地,抗击敌人。
  为配合友军保卫忻口、太原,八路军总部令第115师向冀西、察南地区出击。
  该师先后收复灵丘、蔚县、平山、唐县等县城10余座,切断张家口至代县问敌后方补给线。与此同时,第120师以一部挺进雁门关外,收复平鲁,威胁大同,主力则于雁门关南北伏击敌之运输卒队,连续获胜,并切断了大同至宁武间敌后方补给线。10月19日,第129师先头团,夜袭代县阳明堡机场,毁敌机24架。八路军上述作战行动,使进犯忻口之敌后勤补给濒于断绝,攻势顿挫。敌华北方面军遂以2个师团兵力沿正(定)太(原)铁路西进,配合其忻口正面进攻的部队攻取太原。至此,山西遂成为华北敌军的主攻方向。
  为协同友军阻击沿正大铁路西进之敌,八路军总部遂令第129师和第115师主力转向正大路上作战。第129师先后取得长生口、七亘村等战斗的胜利。
  刘伯承师长判断敌可能按“兵无常势”的一般原则,认为我军不会在同一地点再次设伏的心理,决定继续在七亘村设伏,结果敌人再次遭我伏击。两次七亘村伏击战,我军仅以30余人的伤亡代价取得歼敌第20师团辎重部队400余人的胜利。然而,由于防守娘子关的友军败退,致使敌人得以西进,威胁忻口、太原的侧背。为阻击敌人,掩护友军,八路军总部卒第115师主力迅速南下正太路,并与第129师先后在黄崖底和广阳镇打击敌人,歼敌第109帅团和第20师团共n00余人,迟滞敌人达一周之久,从而使娘子关和忻口、太原的友军得以安全撤退。11月8日,太原失陷。
  自平型关首战告捷至太原失陷,八路军在1个多月中共作战100余次,歼敌1.1万人,有力地配合了友军作战,深得友军和全国人民的赞誉。
  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创建山西各山区抗日根据地太原失守后,毛泽东于11月12日,在《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指出“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并且特别强调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既反对民族投降主义,也反对阶级投降主义,大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发展坚决抗战的左翼力量,争取与团结中间力量,孤立鼓吹民族投降主义的右翼势力。13日,他又致电八路军总部,明确八路军的当前任务是:“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全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八路军总部对部署作了调整,令第115师以一部在聂荣臻率领下,创建晋察冀边抗日根据地,师部率主力南下创建以吕梁山为依托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令第129师由正大路南下开辟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
  令第120师继续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要求各部以一部兵力打击和钳制敌人,大部分散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
  普察冀边区以山西五台山区为中心,包括平汉铁路以西、平绥铁路以南、同蒲铁路以东、正太铁路以北的广大地区。平型关战斗前,罗荣桓即率第115师工作团,开赴冀西阜平、曲阳地区,着手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平型关战斗后,聂荣臻率第115师独立团、骑兵营等部约3000人,配合工作团与中共地方组织一道,宣传井实行共产党的抗日政策,放手发动群众,组织工农青妇等各抗日组织,号召广大青年参军参战,部队很快发展到7600余人,并于11月7日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4个军分区。1938年1月10日至15日,在河北阜平召开了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抗日民主政权——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标志着八路军首创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对侵占四周铁路沿线和平、津、石家庄、太原等大中城市的日军构成严重威胁。1937年11月14日,敌华北方面军集中2万余人兵力,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从各铁路沿线出动,分八路围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军区以部分老部队为骨干带领新部队,与地方武装相结合,广泛开展游击战,主力则隐蔽集结于机动位置,抓住有利战机,打击敌之一路。在第120、第129师的配合下,至12月22日,经近一个月的作战,共歼敌2000众人,粉碎敌八路围攻。反围攻胜利后,边区发展到30余个县,部队发展到2万分人,从而为向平西、平北和冀东发展创造了条件。
  晋西北地区位于同蒲铁路大同至太原段以西,长城线以南,黄河以东和汾(阳)离(石)公路以北,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东面屏障和联系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枢纽。1937年9月下旬,第120师在贺龙、关向应率领下进抵晋西北后,即由师政治机关和教导团共700余人组成的工作团,分赴朔县、俯关和平鲁、左云等县,广泛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实行合理负担政策,动员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太原失陷后,地方工作团随师主力展开于晋西北全区。至1938年初,以管涔山为依托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第120师也由出师时的8200余人扩大到2.5万个人,对敌占之同蒲路北段和大同、太原威胁颇大。
  为摧毁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日伪军1万余人,于2月下旬分五路向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攻,并侵占宁武、神池等地。我第120师遂以一部兵力钳制其他各路放军,集中主力,选择深入腹地孤立突出之一路敌军,采取袭击、围困等战术手段,迫使敌弃城出逃,在运动中歼灭之。至4月1日,共歼敌1500余人,收复了宁武、神池等7座县城,粉碎敌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首次围攻。与此同时,配合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打退了敌对黄河渡口军渡、碛口和府谷的进犯,有力地保障了陕甘宁边区的安全。
  晋冀豫边区东起平汉铁路、西至同蒲铁路、北起正太铁路、南至黄河。
  1937年10月中旬,第129师在刘伯承、张浩率领下进入晋东南地区后,即以教导团、骑兵营。政治机关干部组成的工作团,分赴太谷、榆次、阳泉、长治、武乡和河北之临城、赞皇等县以及河南省北部之道(口)清(化,今博爱)
  铁路沿线地区,紧密依靠中共地方组织,放手发动群众,大力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方针政策,实行减租减息,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至1938年2、3月间,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为阻止日军沿邯(郸)长(治)公路西犯,配合友军保卫晋南,第129师先后于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歼敌2000余人。敌为解除后顾之忧,于1938年4月4日集中3万余人兵力,分九路围攻晋东南辽县(今左权)、榆社和武乡地区的八路军和国民党军,企图摧毁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我军采取以一部兵力钳制各路敌军,集中主要兵力打击一路敌军的作战方针,取得了武乡以东长乐村等战斗的胜利,我第772团团长时成焕在长乐村战斗中光荣殉国。至4月27日,我军共歼敌4000余人,在国民党军配合下,粉碎了敌之“九路围攻”,从而巩固和扩大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也为向冀南、豫北平原发展创造了条件。
  晋西南地区北起汾(阳)离(石)公路,南至大宁、蒲县,东迄同蒲铁路,西至黄河,中有吕梁山脉,是陕甘宁边区的东部屏障。1938年2月,日军侵占晋西南的介休、孝义等地,吕梁山部分地区沦为敌后。八路军第115师师部率第343旅立即进至这一地区,在代师长陈光(师长林彪为友军误伤后回延安)、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后为政治委员)指挥下,先后于3月16日、18日取得了隰县午城、蒲县井沟等战斗的胜利,开辟了以吕梁山区为依托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并在此前后,多次配合八路军留守兵团,粉碎了敌对黄河河防的进攻,保卫了陕甘宁边区。
  八路军各部在开辟山区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除了粉碎日军的多次围攻外,还主动向平汉、正太、同蒲、浦津、道清铁路和邯(郸)长(治)公路展开了大规模的破袭战,炸火车、毁桥梁、拆铁路,断敌交通和后勤补给,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友军作战。
  自太原失守至1938年4月,八路军先后作战400余次,歼日军2万余人,创业了四个山区抗口根据地,完成了在山西“四角”的展开,对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之敌构成四面包围的战略态势,并为向平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八路军进入山西以后,山西人民抗日武装得到了较大发展。“七·七”事变前后,以薄一波等人组成的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员会与阎锡山商定,帮助其建立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为骨干力量的新军。1937年8月1日,决死队第1总队(相当于团)成立。随后,又建立了第2、第3、第4总队。11月,决死队进至晋东南、晋西南和晋西北地区,配合八路军作战和创建抗日根据地。不久,决死队由4个总队发展成4个纵队(相当于旅)。另外还组成了工人武装自卫总队(通称工卫旅),政治保卫队第209、第212、第213旅和暂编第1师等,总兵力达5万余人。在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后,山西新军加入八路军战斗序列,成为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
  发展平原抗日游击战争冀鲁平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经济比较发达,交通便利,是敌我必争之地。“七·七”事变后,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北方局即令所属各级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冀中,中共保属省委①于1937年9月保定失陷后,发动群众,组成河北游击军。10月,国民党第53军691团,在团长、共产党员吕正操率领下,拒绝南撤命令,返回冀中,改称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共同打击敌人,与此同时,北平以西地区的群众,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组成了抗日游击第5支队,活动于平西石景山、香山一带城近郊区。在冀东,中共冀热边特委积极发动群众,准备大规模的抗日武装暴动。在冀南,中共冀南特委,发动群众,组建了八路军别动大队和第5路军等抗日武装。1938年2月,第129师以一部组成东进纵队,由司令员陈再道率领到达冀南;3月,由师政治部主任宋任穷率领骑兵团进入冀南,协同当地抗日武装打击敌人,建立①中共保属省委,系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于1937年冬由中共保(定)东特委改组而成,负责领导冀中地区抗日斗争。1938军初,又改称冀中省委,4月改称为冀中区党委。
  
  了以南宫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并成立了冀南军区。在山东,中共山东省委自1937年11月开始至193S年春,在全省先后组织领导10次较大规模的抗日武装起义,建立10支较大的杭日武装,在冀鲁边、鲁西北、鲁西、鲁中、胶东、清河、滨海等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河北、山东等地区抗日武装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为八路军由山区向平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它们本身由于缺乏战斗骨干,也急待主力部队的支援和加强。
  鉴于山区根据地已初步巩固,而冀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急待加强,以及敌华北方面军主力南下进攻徐州地区友军等情况,为进一步发展平原游击战争,以钳制和打击敌人,配合正面战场友军作战,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于4月21日向八路军总部发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指出:根据抗战以来的经验,在河南、山东平原地区开展与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是可能的;党和八路军应采取广泛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尽量发动广大群众走上公开的武装斗争,并划分若干军区、分区,有计划有系统地发展游击战争,广泛组织不脱产的自卫军;在收复的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遵照上述指示,八路军总部于22日作了具体部署:令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率一部兵力挺进冀南,协同先期到达的宋任穷、陈再道所部发展冀南,并以一部挺进冀鲁边:令第120师雁北支队和晋察冀军区的1个支队组成一个纵队挺进冀东;令山区各部队积极活动,以策应平汉路东我军猛烈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
  遵照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指示和八路军总部部署,4月下旬,徐向前率2个团、1个支队由太行山区挺进冀南,5月初到达南官地区,与冀南军区部队会合,并立即对敌展开攻势,先后收复临清、高唐、永年、肥乡等近10座县城,收编游杂武装2万多人,尔后采取以老带新对部队进行整编,改造了收编的部队,充实了战斗骨干,提高了军政素质;同时从部队中抽调大批干部,协助地方党建立与改造抗日民主政权。8月成立冀南行署,到9月,在全区建立了30多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至此,以南宫为中心的,西起平汉路、东抵津浦路、北至沧(县)石(家庄)公路、南跨漳河的冀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基本形成。与此同时,第115师第344旅副旅长杨得志奉命率1个团由晋东南到达平汉路东,与冀南部队一部组成漳南兵团,发起漳南战役。经一个月的作战,开辟了豫北安阳、内黄、汤阴、滑县地区,并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为建立冀鲁豫边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根据八路军总部关于发展冀鲁边抗日游击战争的部署,1938年5月,第115师之第5支队、第129师之津浦支队,由冀南挺进冀鲁边。7月,这两个支队到达冀鲁边乐陵、宁津地区,与中共冀鲁边特委领导的抗日武装会合,随即对敌展开攻势,摧毁伪政权,打开了该地抗战局面。为加强这个地区的领导,9月下旬,第115师政治部副主任萧华率100余名干部到达乐陵,随即成立冀鲁边军政委员会,将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萧华任军政委员会书记兼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至1939年,部队扩大到2万人,以乐陵、宁津力中心包括15个县的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遵照八路军总部关于发展冀东的部署,第120师雁北支队于1938年5月到达北平以西地区,与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的一个支队会合,并编成八路军第4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6月下旬第4纵队进抵冀东,随即协同中共冀热边特委发动有20多万人参加的抗日武装暴动,组建了7万多人抗日联军,初步形成有20余个县的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然而,由于冀东地处华北与东北的咽喉地带,是敌人必争之地,因而敌人集中大量兵力对该地抗日武装进行“围攻”。加之,新组建的部队成分复杂,缺乏战斗力,老部队缺乏平原游击战争经验,因而在敌人疯狂进攻之下,第4纵队除留少数部队分散坚持斗争外,大部撤向平西根据地。
  为了发展冀中杭日游击战争,1938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决定成立冀中区党委、行政公署和冀中军区,并将河北游击军和人民自卫军统一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吕正操任军区和纵队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第3纵队成立后,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对敌占平汉、津浦、平津之铁路线进行破袭战,使敌之交通经常中断。其中,由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英勇善战,被冀中军区授予“能征善战的回民支队”的荣誉称号。在积极开展游击战的同时,还大力发动群众拆城挖沟,改造地形,以限制敌机械化部队行动。至1938年10月,西起平汉路,东至津浦路,北至北宁路①,南至沧石公路包括41个县800多万人口的冀中根据地基本形成。
  至此,华北敌后的抗日根据地已由山区扩展到平原,形成山区与平原相互依存,相互策应的广阔的敌后战场。
  发展与保卫山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在分兵一部发展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同时,以主力积极扩展和保卫山区根据地。1938年4月下旬,第129师令第386旅主力由晋东南进至平汉路西晋豫边区,连克峰峰、彭城等日军据点,尔后进至漳河以南、道清路以北的豫北地区,并与先期到达的赵(基梅)
  涂(锡道)支队协同作战,初步开辟安阳、林县、辉县等山区根据地和道清路两侧的游击区,将晋冀像边根据地推进到豫北地区。7月下旬,第120师遵照毛泽东关于在乎绥路北沿大青山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以一部兵力组成大青山支队,在第358旅政治委员李井泉率领下,由晋西北五寨出发,于9月下旬进至大青山地区,与当地中共党组织领导的蒙汉游击队会合,尔后转战绥西、绥中、绥南地区,并放手发动群众,成立了带政权性质的绥蒙总动员委员会,至11月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使晋西北根据地扩展成晋绥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山东应以发动游击战争与建立根据地为中心任务的指示精冲,组织领导所属抗日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和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8月间,清河地区抗口武装先后袭击了胶济铁路上的张店、周村等车站,并于13日夜袭入济南城,使敌人极为震惊,同时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战热情。在此期间,胶东的抗日武装数次袭击烟台敌军据点,并痛击了进占掖县之敌。9月,鲁中抗日武装在津浦、胶济两条铁路线进行破袭战,毁铁路数十公里。鉴于山东各地抗日游击战争蓬勃发展,抗日武装发展壮大,中共中央军委于12月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以张经武为指挥,黎玉为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山东各抗日武装。这标志山东的抗日武装由分散的各白为战的游击队成长为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成为发展与坚持山东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力量。
  为贯彻中共晋察冀边区第一次党代会听确定的努力扩大与巩固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晋察冀军区决定向东、向北发展,以扩大根据地,并相机切断平汉、平绥敌占交通线,配合正面战场友军作战。自4月下旬至7月,晋察冀军区部队和第120师第359旅,先后向察南以及平汉、平绥、正太等铁路线上出击,破坏铁路130余公里,使平汉路北段交通一度中断,并使察南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发展。由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对华北敌军构成严重威胁,因而①北宁路系指北平(今北京)到辽宁省的铁路。
  
  敌在南夺广州、中取武汉的同时,决定“北围五台”,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多路围攻,企图摧毁我根据地,解除后顾之忧。
  9月中旬,敌华北方面军集中3个师团另2个旅团共5万余人兵力,由平汉、平绥、同蒲、正太四条铁路线同时出动,以五台、阜平为主要目标进行空前的大规模围攻。针对敌之企图,八路军总部决定以晋察冀军区部队和第120师主力,在广大民兵游击队配合下采取内线与外线、广泛游击战与有利条件下运动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粉碎敌之围攻。自9月20日开始至11月7日反围攻结束,历时48天,作战136次,歼敌5200余人,击毙敌独立混成第2旅团长常冈宽治少将。特别是滑石片战斗毙伤日军达500余人,俘20余人,予敌以重创。在反围攻作战进行期间,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来电慰勉,并赞誉晋察冀边区为“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敌在围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同时,以第108师团一部沿汾(阳)离(石)公路西犯黄河渡口,威胁陕甘宁边区。为打击敌人,保卫陕甘宁边区,我第115师令第343旅于汾离公路阻击敌人,该旅选择有利地形设伏,取得薛公岭、油房坪、王家池三战三捷,共歼敌1200余人,解除了敌对陕甘宁边区的威胁。
  八路军在1938年4月至10月期间,先后共作战1000余次,歼敌2万余人,不仅保卫了山区根据地,而且发展了平原游击战争,完成了在整个华北的战略展开。从誓师出征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共作战1500余次,歼敌5.1万人,缴获各种枪1.2万支,收复大片国土,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晋西南和山东等大块抗日根据地,部队也由出师时3.2万人发展到15万人,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军,对华北敌军构成致命的威胁。

    关于 军事史 简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 的相关资讯:        
    • 六、新形势下加强党对我军的绝对领导和部队建设
    • 五、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和艰苦斗争
    • 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 三、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开辟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 二、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
    • 一、全国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