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s6石头人视频:变通作文训练 >> 老师笔记 >> 中国大学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45:51
变通作文训练 作者/编辑: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09-2-24 变通作文训练
   范文:         千江有水千江月
   他没有考上大学,可他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因自惭形秽而自暴自弃。他在咀嚼苦涩之后,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想:既然“ABC”“XYZ”不青睐我,我何必苦苦地追求他们;既然通向大学之路已红灯高悬,我为什么还要违规硬闯?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著名作家柳青说“有志气的青年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步履,踏出自己的壮丽人生”,我选准合适的位置,走自己的路。
   他不再补习,真诚地与老师、同学和校园道一声珍重,然后走进自己特有的“大学生活”。不复读,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他想,鲁迅先生曾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何况年少幼稚的我?学习是一生的内容,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但他不会再疲于应付那八九门功课,只选择一两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深入研究。从实用入手,以功利为目的,从基础学起,干中学,学中干,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务必以自强的精神和力量帮助爸爸,使其过于劳累的腰身能挺直一些;一定用自立的骄傲和自豪安慰妈妈,让她少生几根白发,多添几分笑容。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为目标的实现努力奋斗。不随千军万马冲锋过桥,却要自己闯世界,走另路,这路必然充满艰辛,无疑是将自己置身于逆境的位置之上了。然而,他坚信: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只有“破釜沉舟”了,“百二秦关”才能“终属楚”。只要位置合适,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于是经过两年的努力,他这滴水,映出那轮自有的太阳;他这只小鸟,唱响一曲自有的音符;他这块金子,发出自有的光泽!他成功了,成为方圆百里的名人,在他的带领下,小村成了全县科学种植的示范村。
  “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水”,就是合适的位置;这“月”,就是在合适的位置上创造出自己的生命价值。他虽然没考上大学,但他追求他的追求,选择他的选择,走他自己应走的路。他自豪地说:“我不是鲤鱼,成不了龙,所以没能跃过龙门,登上大学殿堂。但我是匹马,是头牛,奔驰在属于自己的原野上。马有马的作为,牛有牛的用场。”
   变通文一:(2005湖南卷)以“跑的体验”为话题作文
  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题记
   许多事情的结局往往不像开始所见的那样,因为勇敢奔跑,勇敢超越的人总能打破现有的窘态,将未来与现实拉出一道鸿沟来。
   他没有考上大学,可他既不会怨天尤人,页不因自惭形秽而自暴自弃。他在咀嚼苦涩之后,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想:既然“ABC”“XYZ”不青睐我,我何必苦苦地追求他们;既然通向大学之路已红灯高悬,我为什么还要违规硬闯?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著名作家柳青说“有志气的青年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步履,踏出自己的壮丽人生”,我选准合适的位置,走自己的路。
   他不再补习,真诚地与老师、同学和校园道一声珍重,然后走进自己特有的“大学生活”。不复读,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他想,鲁迅先生曾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何况年少幼稚的我?学习是一生的内容,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但他不会再疲于应付那八九门功课,只选择一两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深入研究。从实用入手,以功利为目的,从基础学起,干中学,学中干,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务必以自强的精神和力量帮助爸爸,使其过于劳累的腰身能挺直一些;一定用自立的骄傲和自豪安慰妈妈,让她少生几根白发,多添几分笑容。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为目标的实现努力奋斗。不随千军万马冲锋过桥,却要自己闯世界,走另路,这路必然充满艰辛,无疑是将自己置身于逆境的位置之上了。然而,他坚信: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只有“破釜沉舟”了,“百二秦关”才能“终属楚”。只要位置合适,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于是经过两年的努力,他这滴水,映出那轮自有的太阳;他这只小鸟,唱响一曲自有的音符;他这块金子,发出自有的光泽!他成功了,成为方圆百里的名人,在他的带领下,小村成了全县科学种植的示范村。
   “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水”,就是合适的位置;这“月”,就是在合适的位置上创造出自己的生命价值。他虽然没考上大学,但他追求他的追求,选择他的选择,走他自己应走的路。他自豪地说:“我不是鲤鱼,成不了龙,所以没能跃过龙门,登上大学殿堂。但我是匹马,是头牛,奔驰在属于自己的原野上。我坚信勇于奔跑的人不会永远落在最后。事实证明,我成功了。”
  变通文二:(2005北京卷)以“安”为话题作文
  找准位置,实现价值
  ――不安于现状的成功启示录
   安于现状,似乎是对那些成长于顺境中的人的特别警示。而现在,我却要说,身处逆境,更不要忘记安于现状的后果。逆境中,不安于现状才能突破现状,改变现状。
   他没有考上大学,可他既不会怨天尤人,页不因自惭形秽而自暴自弃。他在咀嚼苦涩之后,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想:既然“ABC”“XYZ”不青睐我,我何必苦苦地追求他们;既然通向大学之路已红灯高悬,我为什么还要违规硬闯?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著名作家柳青说“有志气的青年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步履,踏出自己的壮丽人生”,我选准合适的位置,走自己的路。
   他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
   他不再补习,真诚地与老师、同学和校园道一声珍重,然后走进自己特有的“大学生活”。不复读,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他想,鲁迅先生曾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何况年少幼稚的我?学习是一生的内容,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但他不会再疲于应付那八九门功课,只选择一两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深入研究。从实用入手,以功利为目的,从基础学起,干中学,学中干,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务必以自强的精神和力量帮助爸爸,使其过于劳累的腰身能挺直一些;一定用自立的骄傲和自豪安慰妈妈,让她少生几根白发,多添几分笑容。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为目标的实现努力奋斗。不随千军万马冲锋过桥,却要自己闯世界,走另路,这路必然充满艰辛,无疑是将自己置身于逆境的位置之上了。然而,他坚信: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只有“破釜沉舟”了,“百二秦关”才能“终属楚”。只要位置合适,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于是经过两年的努力,他这滴水,映出那轮自有的太阳;他这只小鸟,唱响一曲自有的音符;他这块金子,发出自有的光泽!他成功了,成为方圆百里的名人,在他的带领下,小村成了全县科学种植的示范村。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身处顺境,我们不应安于现状,身处逆境,我们更不应安于现状。
   不安于现状,才能让我们在困惑上萌生突破自我的念头;不安于现状,才能让我们在这种念头中寻找到可行的突破口;不安于现状,并非只有在顺境的时候才给人以启示;不安于现状,更能改变一个沉底的浪子一颗被困难咬噬的心,从此一举成为人上人,群之英。
  变通文三:(2005全国卷III)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作文
  忘记悲伤,铭记力量
   哲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活,要么生活驾驭你。你的态度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手。”而这态度,便是选择铭记或者忘记。
   …… …… …… …… …… ……
   生活中,总有一些挫折让我们困惑,让我们疲倦,但他选择了“拍拍身上的旧尘”,收好远行的背囊,从此,生命在湍急旋涡中一个回旋,随即跳出那让人沮丧的不幸圈。
   朋友,当不幸降临时,让我们共同选择:忘记悲伤,铭记力量。
   提示:2005年高考16套作文都可以从此文进行变通。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造物者的眼里,一切永远是在开始。冬天近了,在寒风中,我自己沉吟道:“一年了,又快是一年的结束了。”但我听见造物者在说:“听听春天的脚步声吧,它会带着新的一年到来。一切才刚开始!”在我后悔没有从小就学好一门学问的时候,我埋怨自己,并且说:“迟了,太迟了。”但我听到造物者说:“从今天起去学它吧。永远不太迟,一切才开始。”
   1、请以“结束和开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必须根据下面其中一篇文章进行变通。
  
  破茧成蝶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题记
   我们惊羡于蝴蝶的美丽,可鲜为人知的是,一个个蝴蝶卵却要在黑暗的蛹中经历数百日的煎熬,才能够破茧成蝶,为春日增添一份美丽。
   付出才有收获已成为铁律,千年的历史见证了所有因默默努力而爆发出的力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治民十年治兵,苦干二十年终于创造“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大儒司马迁,含冤受刑,未见堕落而见其日益奋进,终于“著成信史照尘”;毛主席不畏艰难,在最黑暗的时期为人民指明方向,率中共辗转数十年,终于走向成功。
   厚积而薄发,每一个成功背后总有一个无闻努力的过程。不错,梦想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可并不是所有的美梦都能成真。上帝只青睐无闻努力的人。赵治勋18年无声的努力,实现了6岁时的誓言——“不拿到名人头衔的话,我就不回韩国”;徐本禹用眼泪作财富,无声的扛住西部的教室,像一把火炬刺痛了我们的眼睛。是啊,一朵花要开得骇世惊俗,绝不是靠风助爱援粉,而是默默汲取养分,一棵草要绿得令人陶醉,绝不是靠雨灌溉滋润,而是默默努力扎根于地。
   我仍然难以忘记那个发生奇迹的夜晚,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队在先输两局的生死关头,于无声处,绝地反击,最后的惊天一扣,打开胜利的大门。女排姑娘相拥而哭,是对无闻爆发的最好诠释。阔别世界冠军二十年,这中间又有多少汗水和泪水无人可知。女排姑娘的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引出了无数球迷的眼泪,陈忠和教练的一句“荣誉属于祖国”更是感动了中国。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女排姑娘的默默无闻,使她们破茧成蝶。
   作为高三学生,当我们疲于三点一线,挑灯苦读的时候,应该想一想只有无闻地努力才能出人头地。用一年换一生是对高三最确切的解释,默默去做,不闻窗外,一心读圣贤,心无杂念,那么当这一切过去,惊人神话必然发生在我们身上。
   于是泪光盈盈中,我又看到了远方梦想的天堂,而黑暗中煞是美丽。我想少一些欢笑多一份努力,少一些幻想多一些埋头,在默默无闻的日子里,终有一天我会破茧成蝶,飞到梦想的天堂。
  简评:本文大量名言、事例的准确运用,尽显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开头、结尾排比性比喻的运用使得文章整体文采蜚然,虽然下文的排比与主题有点不密切,但能在考场中有此佳作,实属难得。
  流星划过的刹那
   百花经过一冬的默默积累,创造了万紫千红的烂漫;蝴蝶经过一番默默无闻的挣扎,创造了破茧成蝶的美丽;苍鹰经过一番默默无闻的磨砺,创造了冲天的雄姿。
   默默无闻需要在沉默中保持一份镇定,以积极地心态,创造出惊人神话。
   越国被吴国打败,身受亡国之辱,越王勾践并没有为此意志消沉,并没有甘心做亡国君。相反,在困境中他卧薪尝胆,亲自做吴王的车夫。但同时,默默积蓄力量,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扩展兵力,最终创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
   司马迁身受宫刑,遭此奇耻大辱。司马迁并未因此一了百了。相反,他不断地到处奔波收集史实史料,,终成《史记》,创造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神话”。
   美国激励大师约翰?库缇司生下了便身体畸形,但他在面对各种压力、歧视和疾病地折磨下,始终坚定的相信自己,创造了自己的神话。
   回望历史,一页页翻过,多少有志之人用自己的默默无闻,在艰难困苦中创造了惊人的神话。是他们用自己的默默无闻为史册描上了浓重的一笔,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默默无闻,需要你在艰难困苦中相信自己,这样才有可能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创造出惊人的神话。
   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创造了令全世界人民震惊的神话,鼓舞了亿万中华儿女,让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但“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包含了多少科技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努力,面对外国的技术压力和技术封锁,他们始终相信自己,默默地研究着,攻克道道技术难关,最终使飞天变成了现实。
   相信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寒冷,默默攀援,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美好的心愿。
   只要你不拒绝远方不可测的情境,地平线就不会拒绝你痴迷的追求。
   默默积蓄,坚定的相信自己,靠着坚强的毅立,你同样能够创造出惊人的神话,犹如那流星划过,创造出刹那的美丽。
   【简评】本文开头采用了一组排比句,富有文采,也较有气势。文章中间用两个小分论点统辖材料。作者开篇紧扣话题,运用了勾践、司马迁及库缇司三个事例,加叙加议,最后运用“神六”这一材料,使文章的内涵更为丰富。末尾点题作结,照应开头,结构严谨。
  
  神话是这样产生的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者的泪泉,洒遍了牺牲者的血雨。——题记
   霍金能够创造出令人炫目的成就,那是他夜以继日研究的结晶;牛顿能够发现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那是他终日苦思冥想、呕心沥血的回报;马克思能够发现剩余价值规律,那是与他废寝忘食、勤勤恳恳的研究使然。他们每一个人都创造一个神话,他们的努力和汗水,默默无闻告诉我们:神话是这样产生的。
   矮个子邓亚萍让各国运动员发出“和邓亚萍生活在同一时代,简直就是一种悲哀”的感叹。身高给邓亚萍的成功带来了阻力,但她没有放弃,没有抱怨,她只是选择了默默无闻,选择了不懈努力,最终她独占乒坛,她的一次次成功创造了举世震惊的神话:打不倒的亚洲小个子。
   21岁的刘翔在奥运会100米跨栏中创造了“亚洲飞人”的神话,在神话的背后是他的定位准确和敢于拼搏。神话不是上帝给你的,不是你命中注定的,它是用努力,用付出换来的,它不是偶然,更不是一个巧遇。
   没有丰满而又坚毅的翅膀,你又怎么会飞过徜徉的大海,没有坚实的基础你又怎会取得成功的飞跃;没有结实的地基的楼房又怎么能抵挡风雨。而生活中那让人惊叹的神话不是在一瞬间迸发的,它是通过无数个瞬间积累而实现的。在它耀眼的光环后面是多少默默无闻的付出……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都希望自己拥有鲜花与掌声,都希望自己成为生活的焦点、上帝的宠儿,但没有用知识去丰富自己,武装自己,没有用汗水和付出浇灌自己理想,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一生的碌碌无为和平庸,神话、奇迹对于你来讲永远都飘渺的像个虚幻的梦。
   在高考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平时成绩不是很出色的同学,但在最后的一搏中,他的成绩却令所有人惊奇。也许会有人说:这是他运气好,超水平发挥。然而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一点一点的丰富自己,他该拿什么来发挥,更不用说超水平发挥,他不是幸运,只因他懂得如何创造一个神话,他选择默默无闻他一点一滴的积累,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让时间来沉淀自己。而最后的结果告诉我们:神话是这样产生的。
   抛下一切羁绊你的困扰,向着梦想,对着未来,一步步踏踏实实的坚定不移的走去,即使现在你平凡得象一棵小草,即使现在你一无所有,但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也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神话。
  简评:
   文章开首以冰心先生的小诗作题记,阐明了一举成名与默默的奋斗的关系,主旨鲜明,定位准确。接着以霍金等人的事例点题,推引出全文的论点:神话是这样产生的。主体部分列举邓亚萍、刘翔等人的事例分析论证,很有力度。结束提出希望,再一次强化中心,整篇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分析透彻,论证全理,气势恢弘,结构浑然一体。在“四不象”文风肆虐的今天,在时间紧迫的考场上,写出如此规范的议论文,实属可贵。
  只待春雷第一声
   红尘无涯,万象朦胧,混沌的世界偶然现得一线天光就会更见娇妍。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于是,彪炳千秋的人才就要产生。
   质而绮 真且纯 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 篱下诗 岂甘了此一生
   是采菊东篱下的吟者吗?是躬耕田园的歌者吗?在那个扰乱的年代,人人期待着入朝为官,封妻荫子,然而为何你却傲然地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了,你是在选择默默无闻,选择悄悄壮大,于是,东篱之下便时时传来你轻快的歌声,西畴之中便常常会有你轻轻的足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羁鸟恋旧木,池鱼思故渊”,这些成就了你啊!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说的甚是中肯:“晋无文章,唯归去来兮辞而已!”何其荣耀!读你,我懂得要安于无闻,一鸣惊人的道理。
   长安市上酒家眠 醉后敢将天子傲
   采石矶头明月好 当年犹说谪仙归
   是烟花三月里的饮者吗?是蜀道之上的登者吗?是黄河上的渡者吗?庐山留下了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语;天门山上述说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豪情;燕山之上成就你“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狂想;天姥山诠释了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誓言。你的成名并不早,那是你在默默地向中原扎根,因为你来自那遥远的西域碎叶。但是,当你树立起“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志向后,你便真正的成熟了。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你的光芒刺痛了惯于庸俗的眼睛,于是你被迫走出长安,“天生我材必有和,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风帆济沧海”,你的生命注定是不凡的。“酒入豪胸,七分变成剑气,三分酿成月亮,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无怪后人评价:盛唐诗酒无双士,清莲文苑第一家!
   在菊花遍地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桃花潭水的洗涤下,拔剑断水起篙。是你们用那坚忍的毅力默默无闻终于成就了伟大的灵魂。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不再渴求别人的大气。当你们全副武装,准备就绪时,是否只在等那“春雷第一声”?
  相信吧,默默付出终会铸造惊人神话,漫漫银河会见证你的一切伟大!
  简评:
   本文选材古典厚重,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语言细腻传神,充满浪漫色彩;大题目神奇瑰丽,诗歌化标题意蕴深刻;思路清晰,语言干炼,内容充实,且具有丰富的内涵,充分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艺术功底。特别是能在很短的考试时间内自填两首诗作为每部分的开头,文采斐然,不同凡响。所填之诗虽不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也算出类拔萃,足见该考生读书多,文学修养高,语文素质优。让读者跟着作者的随想,走过一段心灵的旅程。
  
  
  
  
  
  
  
  
  
  
  高考作文应试“变通”指导
   高考对每位考生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相信考前每一位都做了认真的准备,但从每年的作文考试来看,理想的作文不是很多,其中原因,除了与应试的心理紧张而临场的发挥欠佳有很大关系外,我想与复习时只知严格地按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作训练而不知“变通”,可能还有极大的关系。而这种“不知变通”而导致的发挥欠佳具体到作文中,就是对具体生疏的题型缺乏多层次、多角度透视。本文就此——不是就开头、中间和结尾如何用笔来做文章,也不是帮助考生在结构上(如下面(9)所说的)作分析——在“变通”的辅导上来为应试的考生作一点帮助。
   一般而言,高考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不善于转化到自己熟悉的写作方式上,(2)不能与已有的经验取得联系,(3)对于开放性的题目不知要限定范围,(4)对思辩性的题目忽视或缺乏分析关系,(5)不明白说理的背后有大量的感性存在,(6)仅有议论而不知其议论的荒原上要有坚韧的野草,(7)锦心绣口而不知面对繁华的景象要问一声“谁主沉浮”,(8)情感有余而不知叙述要用生动的细节说话,(9)结构上曲折盘旋而不知尽可能简单而清晰,(10)虽对事件有具体的介绍但却缺乏对事件作纵深透视,(11)写作时只知盯着试卷而不知一份悠远的情感可以唤回一杯温馨的茶香,(12)不能倾听体内的真切的声音而听凭回忆制造一些虚假的东西,(13)写作陷入绝境的时候不能让自然来拯救枯燥的灵魂,(14)考试时思绪翩翩缩头缩尾不敢畅言天下事——激扬文字、粪土王侯,(15)审题不能抓住关键子下活一盘棋,(16)不能化腐朽为神奇,(17)不能将生活轻轻地点化。
  本文不可能将这17点一一具体地展开,限于篇幅,就从融合变通的角度包括将这17点糅合在一起来谈谈。
   比如,由“热爱”一词,能作哪些方面的真挚情感的发散?与(1)(2)(3)(11)(17)相联系,“热爱”一词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特征:家乡是我们的精神皈依,思乡之情常常能打动读者的心灵;牵挂自己的亲人,热爱我们的生命,在体现生命的脆弱的同时显现出奋斗与追求带来的坚强意识。并诊视友情,越是患难,这种友情越发可归。同时,我们还要有仰慕英雄,同情弱者,疾恶如仇,宏扬正义,体现天道人心,并有维护社会的正义的力量。
   再如下面的作文要求——
  
   ①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运载火箭也是世界一流。中国航天科学家们以非凡的智慧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使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神五”载人航天飞船,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②从1961年起,前苏联、美国等相继发射载人宇宙飞船,飞往月球,建立国际空间站,进而建造“太空城”……开创了空间文明时代。③我们从教科书中学到了许多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天上的街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九天揽月,五洋捉鳖……
   要求:①以“宇宙空间”为话题,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要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深情,感情要真挚。
  
   这个话题作文的范围很大,可以写成很多的体裁。以《文明空间的美妙风景》为题写成抒情散文;以《太空神游记》为题可以西成游记或神话;以《今天的天上的街市》为题,可以从郭沫若的诗歌说起,描写今日太空的绚烂多姿,表达人们走出月球,建造地球村的豪迈之情;还可以拟题,如《地球村的历史》《宇宙空间的开发》。当然,也可以谈谈地外文明对人类的威胁,还有地球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口激增给人类的压力……这是与(1)(2)(3)(8)(11)(12)(13)相联系的一个话题。
   下面的这道题目,对学生来说可能极其棘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伟人说:万类霜天竞自由。哲人说:自由就是美。管理者说:不能只有自由……
   请以“自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必须在话题范围内。
  
   应当说这些所说的“自由”并不是同一的概念,首先要辨正,诗人所说的自由是与人的解放与独立相联系的一个政治概念,而伟人的话我们知道这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里的诗句,其自由是指生命物态、不受拘束的生动活跃的状态,管理者所说是指不受纪律约束的一种放任,这些可能都好理解,写出作文来固然比较有把握,但要些得有特色有新意,还是哲人所说的,但是,我们对哲人的这句话,在理解上可能比较困难些。其实这句比较抽象的话的背后应该有大量的感性的存在,所以,作文时如能抓住这些感性的存在大做文章,肯定会别开生面的。这是与(3)(4)(5)(6)(11)(12)(13)(16)相关联的的一个话题。
   又如,下面的一道关于“减负”的话题,细看要求,可能在写起来会顺手得多。
  
   “减负”已经成了教育界甚至是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社会、家庭、学校也有不同的看法与反映。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最有发言权。请你用“减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要具体,联想要丰富;②表达要生动形象,语言要有文采;③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这个话题给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以议论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或以散文笔法抒写自己的美好的愿望,或综合多种表达方式都可以,但是“文贵别出心裁”。面对这样的题目,很多人感觉写议论文似乎要好于记叙文,往往大谈“减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如何“减负”的问题,要倾注真情实感,也多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甚至发些“救救孩子”的主张。但是这类的文章应该是很多的,所以要较一较长短,可能就比较困难了。如果要写记叙文,可能就是上策。而这一点,“要求”里也给予了相当的暗示:“表达要生动形象,语言要有文采。”而选择了记叙文后,还要精心构思。这一题与(5)(6)(7)(8)(10)(12)密切相关。
   再如,阅读下面材料——
  
   冰心有诗云:“信仰将青年人 / 扶上‘服从’的高塔以后 / 便把‘思想’的梯儿撤去了”你是否赞同这首诗的观点?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做这样的题目一定要将诗歌的意思弄懂,诗歌是用形象说话的,这里首先要抓住关键词,有“信仰”“服从”“思想”,稍作分析便知这事实上这是一道关系题。这与(4)(6)(15)密切相关。
  
  
  
  
  
  
  
  
  
  
  
  
  
  一招通吃高考作文(一)立“变通”观念,写天地文章
  
  
  
  缺乏材料,缺乏认识,缺乏文采,是当前学生作文的三大弊病,而缺乏材料是重中之重。
  
    面对学生作文中材料的缺乏,如果你是一名语文教师,你是供给他大量的材料,让他去死记硬背,还是授之以“渔”,让他具备举一反三地运用材料的能力?如果你是一名高三学生,你是愿意四处搜集材料,大量“积累”(其实是堆积)材料,还是愿意掌握一种方法,让思维与材料“联姻”,使材料轻松自然地由无变有、由少变多、由无效变有效?
  
    这个“渔”,这个方法,名曰——“变通”。
  
  
    简单说,变通,就是“联想想象,多向思维,激活两头(即作文题和本人积累),借题发挥”,掌握了“变通”方法,可以使自己的材料储备,变无为有,变少为多,变无效为有效;掌握了这种方法,就为自己创建了一个文字数量最少而又最为丰富,记忆比重最低而又最为有效,无须绞尽脑汁去搜索却又最利于发展思维的“材料—思想”库。
  
  
    这本写给高中语文教师、高中学生的书,以高考为主要依据,以社会生活、教材、唐诗、宋词、《三国演义》、其他文学作品以及中国文化巨人苏轼为材料,分别用本届全国高考中出现的16道作文题,写出相应作文并加以评点,且附以部分精粹的作文材料,其目的在于提供作文范例,指导作文方法,特别是如何恰当地积累和使用材料,做到以简驭繁,一材多用,以静制动,以逸“代”劳 。既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创造思维)的要求,又能够面对高考;实效、快速、灵动地作文。
  
    古语中有句话说“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学会了变通,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成为“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大赢家。
  
    一、自身块垒与他人酒杯
  
    文章起首,就写了一个似乎很“大气”的题,惹得人不禁要问:何谓“天地文章”?
  
    这里借用一下太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的文句: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文句的意思是:阳光明媚的春天,以烟花美景召唤着我;神奇的大自然,把森罗万象的景致呈现在我们眼前。
  
    不过,且慢!这里的“文章”,可不是今天“作品”之意,而是指错杂的色彩或花纹——青赤相配为文,赤白相配为章——这里具体指错综纷呈的景致。
  
    “大块”者,谓大地,也谓大自然。延伸下去,则指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文章”,意思发展成“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或泛指“著作”,其实也与其“错综纷呈”有关。所以,这里说的“天地文章”,并不是为张大气势,而是真真切切地说,只有放开眼界,拓宽作文的思维天地,“挫万物于笔端”,才能丰富自己的写作源泉。而要真正做到放开眼界,拓宽作文的思维天地,就必须树立“变通”观念。
  
    什么是“变通”?答曰:联想想像,多向思维,激活两头,借题发挥。什么是“两头”?这是说,一头是作文题目,一头是观点和材料。
  
    有句话说得好:“借他人之酒杯,浇自身之块垒。”何为“块垒”?郁积于心的不平之气。推而广之,内心聚积之气,骨鲠在喉之语,不吐不快之事,皆可称之“块垒”。
  
    “借他人之酒杯,浇自身之块垒。”认真想来,天下文章皆如是也。愈是好文章,就愈是把“酒杯”用得灵活,把“块垒”挥洒得十足。这恰是我们要说的“变通”。“变通”,就是指既要激活题目,又要激活观点和材料,而这靠的是联想和想象,靠的是多向思维。事实上,吃透一则材料,展开丰富联想,正是获得高分乃至满分的一条秘径。
  
    ﹡ ﹡ ﹡ ﹡
  
    900多年前,一场并不特别的风雨,引出了一首词——《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牌与词的内容大都无大的联系,但巧得很,这首《定风波》,词牌却与内容完全吻合。“定”者,“安”或“使安”也;“风波”者,既有自然界的,更有生活中、心理上的。
  
    风雨并不特殊,而偏偏叫苏轼——且是被“乌台诗案”逼上了绝境的苏轼——赶上了,这就不同寻常。狂风暴雨,不就是他所面临的严酷现实吗?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淋湿了他的全身,但却使他清醒了:巨大灾难降临,只有无所畏惧,安之若泰,才能不被它压垮。即使终生没于“烟雨”,又何惧哉?这便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正如前人所云:“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 ﹡ ﹡ ﹡
  
    2005年,某地摸底考试,作文题是:
  
    一只老骆驼又一次穿过了号称“死亡之海”的千里沙漠,胜利凯旋。马和驴想找这位英雄介绍经验。“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老骆驼说,“认准目标,耐住性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到达了目的地。”“就这些?”马和驴同声嚷道,“一点儿也不精彩!太令人失望了!”
  
    ——其实真理都是很简单的,就看你去不去做了。
  
    请以“真理其实很简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读罢题目,考生甲的脑海中却浮现出两幅奇景:
  
    狂风,急雨,挟着料峭的春寒,从天而降,铺天盖地!茫茫天地间,满是风的呼啸,满是雨的倾洒,除此,便只有崎岖沙湖道上,行色匆匆的一群人。没有遮拦,没有雨具——肆虐风,无情雨,没头没脑地砸向这群人,他们浑身湿透,寒意砭骨!而奇就奇在,一中年汉子,却在这风雨的侵袭下,且吟且啸,徐步前行,任雨水在脸上淌成一道道小渠,任寒风将浓髯猎猎飘举。
  
    雨过天晴,斜阳临空,虽然身上还带着微微的寒意,但已惬意多了。那汉子若有所思,忽地,他目光灼然,取过随身携带的纸笔,写下了一首《定风波》。
  
    这是苏轼!在他笔下,自然界的风风雨雨、阴阴晴晴,都具有了人生路途的象征意义。金榜题名,少年得志,累任名州,声震华夏,他的天,晴过;乌台一案,身陷囹圄,贬斥黄州,动辄得咎,他的天,又乌云翻滚了。嘿,处变不惊,随遇而安吧!“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他人生态度真实写照,“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他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产物。其实,正如古人所说:“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在灾祸、挫折、困难面前,泰山崩于前而不瞬;在尊宠、顺境、得志之时,荣耀加身不沉迷
  
    ——这,才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真实含义,人生的真正“成功”,也该在此吧。
  
    穿越“死亡之海”时的骆驼,是在经历风雨吧?载誉而归的骆驼,岂不是晴日当空?它的成功和体验,正是因为持“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态度,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哲理。想到这里,考生甲以“一蓑烟雨任平生”为题作文,他说: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千里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可见自然环境的恶劣。白昼,在炎炎的烈日下,地表温度能煮熟鸡蛋;深夜,寒风凛冽,气温骤降,有时还大雪纷飞;还有成群饥饿的野狼,夜色中间双眼闪烁着绿荧荧的寒光。更不用说什么食物、水。然而,骆驼成功了,在它看来,真理其实很简单,只要做起来,认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
  
    载誉而归,老骆驼晋身“英雄”的行列,多么荣光!然而,一句“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却把它轻轻抹过,在老骆驼看来,只要做起来,认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真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只有那份过人的“宁静”,才足以穿越“死亡之海”;只有那份清醒的“淡泊”,才足以面对成功的辉煌。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 ﹡ ﹡ ﹡
  
    一模考试,作文题是“渗透”。考生甲胸有成竹地写下副标题:一蓑烟雨任平生。
  
    往事千年,一场豪雨!
  
    雨水,浇湿了沙湖道中一行人的衣衫,让他们狼狈不堪;雨水,更浇到了那位啸雨吟风者的心头,点点滴滴,渗下去,渗下去,滴滴透骨,竟渗透了他心灵。
  
    于是,一首《定风波》迸射而出: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好一个“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里,消尽了先前的惶惑,消尽了昔时的无奈,更消尽了那临风悲叹的自怨自艾。
  
    好一个“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里,自有几分苦涩,但却更有几分自信,几分坦然,更多的是深透通彻的清醒。
  
    千年前的这场豪雨啊,你罪莫大焉:是你,如此残酷地折磨着一个失意的落魄者——而折磨落魄者本身就是一种残酷——他刚刚从高悬的达摩克利斯剑下逃脱出来,还没有来得及定一定神;而他,却本应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啊。
  
    千年前的这场豪雨啊,你功莫大焉:因为你造就了一次重大的转折,可以说,这也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大转折——一个踌躇满志、一路青云,希图“济天下,报君恩”的苏轼消失了;而作为中国文化史上亘古巨人的苏轼,却从黄州大地,不,从中华大地上上站起来了!
  
    这渗透心灵的雨,深深渗入了中华文化。
  
    看到二模作文题“极限”,考生甲丝毫没有惊慌,几分钟的沉思,他整理好思想的碎片,想到,“乌台诗案”使苏轼遭受了空前的大劫难,他所面临的,是种种不堪忍受的屈辱,是峻法严刑的拷问,是死亡的威胁,他几乎崩溃,几次想到过自杀;被贬黄州,生活上、精神上的折磨更是接踵而至……他被无情地推入深渊,面临着人生的极限。但是,经历了艰苦的思想历程,倔强的苏轼不仅挺下来了,而且把这灾难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在黄州大地上,他又站了起来,而且站得更高,更稳。好,突破极限获新生。想到这里,考生甲又一次写下副标题:一蓑烟雨任平生……
  
    ﹡ ﹡ ﹡ ﹡
  
    2005年高考,作文题——说“安”。考生甲再一次加上了副标题:一蓑烟雨任平生,然后写道:
  
    “乌台诗案”,苏轼以“讽刺新法”、“讪谤朝廷”的罪名被逮捕,受到严酷的拷问,差点儿被判死刑。经过举个月的折磨,死罪已免,活罪难饶。他被贬黄州,“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说是“安置”,然而,他此番的经历,可是大大的不安。
  
    来到黄州,他首先遇到的是生活上的种种“不安”:无处安居,只好寄寓僧寺。人在困厄中,总盼亲人在身边,也是精神上的一些安慰,而衣食困窘的苏轼,甚至害怕妻儿来到自己身边,难以养活。他的亲笔记载,都真实地反映了苏轼当时极为不安,穷愁潦倒的生活与心境。
  
    其次,政治上、也即人生道路上的沉重打击,给他的心灵造成的切肤的伤痛,更搅得他不能“心安”。刚刚经历的一场严酷的文字狱,“几至重辟(杀头)”,这不能不使他的心灵笼罩上沉重的阴影。
  
    政治上的失意,仕途中的挫折,人生道路的坎坷,对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这几乎意味着断送了一切,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前途,什么作为,什么国家社稷?哪里还谈得到一个“安”字呢?从天而降的厄运,是挑战,是考验。是消极沉沦,还是重新振作?是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还是直面灾难,经受考验?
  
    不是没有过彻心的苦痛,不是没有过犹豫和彷徨,不是没有过压抑和郁闷,然而,在这人生的洗礼中,在这惊涛骇浪的冲击和狂风暴雨的袭击下,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苏轼,你,挺过去了,站起来了,你,成熟了,安然了!但是,这份安然,又使你又不能再安静下去了,终于,你那如椽的巨笔,饱蘸着浓重的墨水,不,那是饱蘸着你对人生的大彻大悟,饱蘸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积淀,挥洒出来,而且一发而不可收了。连你自己都惊异道:“新阕甚多,篇篇皆奇!”“秀句出寒饿,身穷诗乃亨!”
  
    由于你这份安然,也由于你这不能“安静”的行动,黄州时期,竟成了你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
  
    ﹡ ﹡ ﹡ ﹡
  
    为什么选择苏轼来做作文材料?
  
    我们的回答是:
  
    由于苏轼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由于他更多的人民性,由于他时时闪现着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由于他超凡脱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他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而有口皆碑;更由于生活经历的丰富性,他常常成为人们谈话的话题及内容。自然而然,学生们在作文时,也往往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题或材料,毫不夸张地说,有作文处尽可以有东坡。这正是因为,苏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
  
    有人说:“这首《定风波》,苏轼是在对人们说:‘我嘛,怎么都行。’一个陷于怎么都不行的处境的人,却能怎么都行,这个人肯定就是苏东坡!“
  
    妙哉,斯言!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真正的内涵是什么?它有多么丰富?这肯定只有东坡在天之灵才能回答。
  
    我们这里有一个比喻来谈谈看法:
  
    一只蚂蚁,它身负重物,艰难爬行着,小小的沟沟坎坎,就是那么难以逾越,一分一寸的高度它都感觉至深;一只燕雀,可以飞过两三丈、蹿上三五尺,它飞蹿林间,几丈几尺的高度,它也能够察觉;但是,那搏击长空的雄鹰,翱翔千仞,翼触青云,背负苍天,它俯视地面,嗬!满眼是广袤的山川和平原,哪里还分得清什么沟沟坎坎、树枝树梢,什么几寸几分、几丈几尺?
  
    东坡啊,自然,你就是那翱翔蓝天的雄鹰!在你的视野中,沟沟坎坎亦如平地,风风雨雨其奈我何,漫漫人生路上,“乌台诗案”又算得什么呢!
  
    ﹡ ﹡ ﹡ ﹡
  
    苏轼的一首《定风波》,本是借他人——自然界——“风雨”这个酒杯,来浇自身“乌台”这个块垒,不想成了千古绝唱。时至于今,它又被作为基本立意或主要材料,运用到4篇重要的考场作文中,却毫无牵强之嫌。其实,这还远远没有穷尽。这里,我们不妨设想,纵向来说,前几年高考作文题中,诸如全国卷“心灵的选择”、“情感与认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上海卷“面对大海”、“杂”,北京卷“规则”、“转折”、“包容”,哪一个不能把这首词和苏轼其他材料当成绝好的内容?横向来说,仅以今年高考试题为例,又有几个不能把这首词和苏轼其他材料当成绝好的内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