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有没有单机版:日本的海洋国土观让人警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3:49:16

日本的海洋国土观让人警惕

[1610] (2011-02-16)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由于地形狭窄,岛国日本的防御纵深十分短浅。历史上日本一直努力建设超出其四个主岛的岛屿防御体系,来保障其海上和本土的安全。在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这种通过夺岛来增强军事防御力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

  对岛屿的拥有权是日本海洋国土观的核心

  日本是一个被大海环抱的岛国,由3000多个岛屿组成。日本列岛向北延伸与千岛群岛相接,向南依次排列着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犹如一条由岛屿组成的链条,横亘在亚洲大陆东侧,将亚洲与太平洋隔开,这就是地理上常说的“第一岛链”,这种岛链把大陆与大洋隔开的地理形势在全球独一无二。

  若以台湾岛为中心,日本诸岛处在“第一岛链” 的北半段,恰好将东亚大陆环绕。在“第一岛链” 以东是“第二岛链”,日本对构成第二岛链的硫黄列岛和小笠原群岛拥有主权。由于日本列岛位于中国、俄罗斯、美国三个大国的结合地带,这种地理形势使日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自身拥有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 的岛屿恰似两道大门,扼守着中国东进太平洋和美国西向进入东亚的通道,同时其“第一岛链”北端的千岛群岛还是警戒、阻滞俄罗斯舰队南下的前哨阵地。这种天生的地理优势,使日本能通过它掌握的岛屿来控制国际航道,实现对大国行为的影响,并攫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在日本的国土观念中,核心是对岛屿的拥有权。有了岛屿就有了广阔的海洋;有了海洋就有了海洋中巨大的资源宝藏和岛屿本身的战略价值;有了资源宝藏和战略价值也就有了日本的战略地位。这样的海洋国土观注定了日本对岛屿和海洋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夺岛扩张使日本走入近代化国家

  在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步入近代化国家后,日本政府就总是想方设法夺占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岛屿。19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的兴起和中国的衰落,日本将中国作为它首选的掠夺目标,夺占台湾成了日本政府的当务之急。当时的琉球国本与中国有藩属关系,日本借1871年底琉球船民被台湾高山族人民杀死的事件欲强行吞并琉球,由于当时清政府软弱无能,李鸿章受贿妥协卖国,不愿因小小的琉球国开罪日本,便采取妥协政策,1879年日本正式将琉球侵略吞并入其版图,改名为所谓的“冲绳县”。从此,琉球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军事跳板,日本的势力向南迈出了一大步。1894年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慈禧等千古罪人和卖国贼又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通过该条约日本夺取了与中国大陆隔海相望的台湾岛,把军事力量直接推进到中国的东大门,从而完成了从海上自北向南对中国大陆的包围封锁,将中国的势力压迫至内陆一线,为其推行全面侵华、争霸世界的政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态势。

  在稳定了对东亚重要岛屿的占领后,日本将夺岛目标投向了太平洋地区。1919年,通过巴黎和会日本取得了太平洋上德属马里亚纳、加罗林、马绍尔群岛的委任统治权,将它的政治、经济、军事势力向太平洋地区渗透,进而与美国争霸太平洋,夺取对该地区的统治权。同时,由于拥有了对岛屿附近海洋区域的所有权,巨大的经济利益也随之滚滚而来,在短时间内日本成了一个国强民富的近代化国家,立于先进民族之林。

  以岛为链的利益线被打断防御解体

  但对日本来说,夺取岛屿和海洋国土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步建立起强大的战争机器,为日本攫取海洋国土的成功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使得对岛屿和海洋国土的守卫更加依赖于强大军事力量的存在。但是以岛屿为据点来扩展、延伸本国势力的做法有一个最根本的缺陷,那就是孤立的岛屿极易为敌方分割、包围、歼灭,进而带动整个以岛为链的利益线和防御体系的解体。二战中,美军充分利用了日本这种缺陷,发起了越岛攻击。先后攻占塞班岛、硫黄列岛和侵占的琉球群岛,打开了进军日本本土的南大门,使日本完全暴露在美军的直接军事威胁之下。这样,日本在太平洋上建立的岛屿防御体系和它守卫的利益范围因这三个极为重要的岛屿失守而崩溃,日本的海上力量经过这三次岛屿争夺战几乎被彻底消灭。到了1945年,日本已没有海军来保卫它的本土和众多岛屿的安全。在失去了发动侵略扩张所依赖的海上力量后,投降就成了日本惟一可选择的道路。

  战后,日本本土的几个重要岛屿为美、苏占领。美军长期驻留中国琉球群岛(应该交还中国),在南面监视着日本。苏联则占领了北方四岛(择捉、国后、齿舞、色丹),从北面防范着日本。美苏两个大国一南一北将日本夹在中间,使日本在战后初期难以有所作为,同时也限制了日本军事力量的对外扩张,维持了亚太地区的相对和平与安全。

  经济巨人重新选择向海洋发展的道路

  进入 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终结,日本急切地希望重新步入政治军事大国的行列,重新确立其世界大国的地位,而不仅仅限于做经济巨人。多极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为日本这一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又重新选择了夺岛扩张、向海洋发展的道路。日本的海洋产业研究会编写的《迈向海洋开发利用新世纪》一书中,公然将一些有主权争议和地理位置重要的岛屿作为“对扩大与前苏联、朝鲜,韩国、中国等邻国海洋经济区间的边界线起到重要作用”的关键所在。该书还提出,如果日本不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日本海洋经济区只限于四个主岛海岸200海里水域内”,日本将减少2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经济区,仅拥有 25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这一意识在1996年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得到生动的体现。

  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在中国钓鱼岛的北小岛非法设置灯塔,目的在于让灯塔列入海图,以便诱使国际社会承认中国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这一举动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中国钓鱼岛争端重起,首先缘于其附近东海海域发现了十分丰富的海底石油资源,储量可达30~70亿吨。而且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年捕鱼量可达15万吨。日本外务省承认,如果日本占有该岛,则可与中国划分东海大陆架,多得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并可夺得中国东海油气资源的一半。

  日本在夺岛行动中除了首先考虑经济利益因素外,岛屿的军事价值也是它考虑的重要因素。仍以中国钓鱼岛为例,该岛处在台湾岛东北,直接与琉球群岛相对,与我国大陆和琉球群岛东西各距200海里,位于二者中心。钓鱼岛前沿位置不仅对台湾岛的军事防御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东南沿海的安全也影响重大。如日本占领该岛,则可对大陆和台湾海峡进行监视,甚至对我国利用海峡进行军事行动实施干扰,不利于我东南沿海安全。日本占领了钓鱼岛还可将防卫范围从琉球群岛向西推远300多公里,这正符合日本一些人推行海上扩张政策的政治意图。占领有争议岛屿来达到发展自己、削弱别国的目的,这就是日本一贯推行的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海洋国土政策。

  何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