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铁铠冥魂出装:中国中产的绝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51:27

中国中产的绝症

来源:时代邮刊

□策划人语

      21世纪的中国社会,存在着这样一个阶层:
      他们是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结构转型步伐加快,新型社会职业应运而生而出现的高收入的群体;
      他们是公务员,是私营企业主,是国企、外企的“白领”、“金领”,是有着律师、会计师、工程师、建筑师、精算师等等高尚头衔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传媒界、演艺界、体育界的“腕儿”;
      他们是“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高品位”群体。他们奢侈,时尚,内心充满优越感。他们的生活里,因为时装、珠宝、名牌、华屋、私家车、艺术品、俱乐部、名目繁多的派对而光彩夺目,活色生香。
      他们有一个令人向往的名字:中产阶层。
      中产阶层对中国社会弥足珍贵。如果一个社会的结构达到“橄榄型”的理想状态,即富豪与权贵、穷人与弱者都是少数,中产阶层占据主流,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得稳定、理性、建设、务实,有利于推动建立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公平、公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然而,中国的中产阶层,却有着种种毛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和有力的治疗,这些毛病将恶化成绝症,最后断送中产阶层的健康甚至生命。
      治疗中国中产的绝症,让中国中产健康蓬勃地生长、壮大,最大程度地实现“国富民强”和“和谐社会”,是一项既浩大又长远同时又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工程。除了以最大的诚意和力度建设这项工程,我们别无选择。

(执笔/黄菲)

□本刊立场

拿什么拯救中国中产

□黄  菲

走上前台的中国中产

      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生活着一个令人羡慕的阶层。
      我们可以这样描述这个阶层的一个典型样本:
      李先生,40岁左右,接受过较好教育,拿着1980年代中国名牌大学的学位证书。
      受益于国家某项产业政策,加上自己所在行业多年来的迅猛发展,月薪已达五位数,在市中心地段拥有一幢完全属于自己的三居室。他每天都会驾驶自己的汽车上下班,这辆车可能是价值30万元的国产本田,周末的时候他会携妻子和女儿驾车去购物娱乐,然后在星巴克要一杯咖啡,或者去必胜客吃一顿全家自助,他身上的现金不会超过1000元,但是钱包里至少有着3张透支额度超过10000元的信用卡。
      每年,他都会陪同妻女一起去香港买上几套名牌。休假时,他爱去饱览祖国的名山大川。
      他习惯从网上阅读新闻,特别是看看外媒对中国的报道和评论。尽管工作繁忙,但是他一定会挤出时间写博客,中日关系,小区物业,市政建设,体育赛事,都是他的关注话题。他崇尚民主,信奉法治,倡导环保,有社会责任感。四川地震后,他每天看新闻关注灾区情况,捐款数额是他月工资的十分之一。
      李先生所属的这个阶层,我们称之为中产阶层。中国的中产阶层有一个明显的表征:相对的高收入,高消费,高学历,高品位,是随着改革开放深化,社会结构转型,新型社会职业应运而生而出现的高收入的新群体。
      这个在中国曾经十分新鲜和陌生的阶层近年来已越来越醒目,越来越活跃,在中国社会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般来说,中国的中产阶层由四个群体组成。
      第一个群体是最典型的中产阶层,即传统的干部和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收入稳定,上升机会较多,在住房、医疗、养老保障等方面有比较好的条件。
      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传统的干部已经演变为两个巨大的群体,一个是仍然在行政机关工作的“公务员”,另一个是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管理者阶层。传统的知识分子已经被新的专业技术阶层所取代,一部分,如中学老师、大学老师、医务人员、科研人员等仍然在传统的国有单位工作,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被吸引到体制之外,从事与市场经营、企业经营相关的职业技术工作。
      第二个群体是“新中产阶层”。这个群体的基本特征是:年龄较轻,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有新的专业知识,懂外语,会电脑,大多就职于三资企业、新兴行业,如金融、证券、信息、高新技术等领域。该群体处于产业结构的高端,技术含量高,收入可观,有着很强的高消费倾向。
      第三个群体是效益比较好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和其他经营比较好的企业、公司、单位的职工层。改革以前,国企职工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典型的“中产阶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企职工队伍出现很大的分化。分化结束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公司职工的收入和地位是比较稳定的。
      第四个群体是大量的个体、私营经营者。在农村里包括那些经营比较成功的富裕起来的阶层,在城市里包括大批中小工商业业主、独立经营者、中小公司经理等。
      中产阶层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中产阶层是社会“稳定器”。人类社会最稳定、最和谐、最有活力的状态是中产阶层占据多数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中产阶层富有创造力和进取精神,是最稳定的消费群体,是拉动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主流力量。中产阶层缓冲了贫富两极分化的矛盾。中国的中产阶层大多依靠自身努力而实现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对于仍处在底层的人群,他们的崛起是一个“中国梦”的极佳激励样板。只有越来越多人加入中产阶层,中产阶层越来越壮大,才能最真实体现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强民富”,体现效率与公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也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战略,写入了中共中央的文件。

中国中产的三种绝症

      中产阶层对于中国举足轻重,既是社会生产的重要承担者,也是社会的管理者,经济的经营者,理念的创造者,观念的传播者,传统的继承者。中国目前正处在发展的一个关键时刻,中产阶层更应该承担起理念、信念、道德、价值观的重大责任。然而,本应该在社会建设和进步成为中流砥柱的中产阶层,自身却患有种种绝症。这些绝症损害着中国中产的健康,制约、阻碍和妨害着中产的发展和壮大。
      中国中产阶层的第一种绝症,是“元气”不足。
      有些人将中等收入者直接等同于社会学意义上的中产阶层,无疑是个误区。因为它忽视了中产阶层最重要的精神内涵,忽视了中产阶层的一个基本要素:具有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进步。这是中产的“元气”,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层不但应该拥有稳定的财富,还要有良好的教育、自由的意志以及普遍的社会关怀。中产阶层比下层民众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更大的话语权、影响力,他们相应地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慈善公益、维护道德、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贡献力量。古云:“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也。”卡内基也说:“有钱人在道义上有义务把他们的一部分财产分给穷人。”这种“道义”和“义务”作为人性天然的良知要求,是社会财富的占有者应有的情怀与应尽的责任。
      然而现在的情形是,我们的中产阶层获得了太多的利益而承担的责任又太少。在涉及政治社会方面的问题时,他们主要以自己的切身利益作为参照点,缺少超越自身利益的、更为前瞻的社会关怀。他们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公正、下层民众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缺乏实质性的关注。
      目前,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城镇失业下岗者中的贫困人口、受灾人口、残疾人等需要社会救助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慈善事业是“第三次社会大分配”,中产者通过捐赠需要帮助的人,可以缩小社会由于贫富差距带来的矛盾。但在我国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1000万家企业中,99%的企业从未有过慈善捐助记录。中华慈善总会所获得的捐赠70%来自海外,仅有30%的捐赠来自内地,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并不富裕的普通民众。不少中产阶层对慈善和公益十分冷漠,他们更关注自身事业的发展和自身需求的满足。
      我们身处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性和温情的社会。正义和良知、责任和信念是永远不能被忽视的价值,“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永远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处世选择。以自身的努力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这才是中产阶层的最高价值所在。
      中国中产的第二种绝症,是道德“贫血”。
      套用温总理那句语重心长振聋发聩的话:中产阶层的身体里,必须流着道德的血液。中产阶层作为一个高学历、高收入的群体,本应是社会的精英和楷模,在道德品行上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然而,这个群体的道德状况却不容乐观。(详文请见本刊09/05期杂志)

□背景·盘点

中国中产的十大楷模

陈晓兰:中国医疗器械打假第一人

      陈晓兰曾是理疗科医生,多年来致力于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最终促使国家医疗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多个法规性文件。她入选了200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且看颁奖词: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陈晓兰的时候这样写道:一个弱妇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
      陈晓兰勇敢地揭露医疗黑幕,为了教训她,有官员污蔑“陈晓兰里通外国,找外国记者反映情况……”还有官员竟然呼吁,对陈晓兰要进行“政治定性”。因为打击假劣医疗器械,她被迫离职,提前退休,“四金”被强制封存,既领不到退休金,也享受不到医疗保险。她被一些奸商列入“黑名单”,她是无良商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她让一些官员咬牙切齿,因为她敲碎了某些官员的利益和脸面。于是她的人身安全常常受到威胁,但陈晓兰无怨无悔,矢志于打假。究其因,诚如她常说的一句话:“我是医生,我在和生命打交道!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濮存昕:十分钟决定做防艾宣传员

      作为中国第一个预防艾滋病宣传员,演艺之外,濮存昕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预防艾滋病宣传上。他贡献给艾滋患者和他们家庭的,除了一个艺人的影响力外,还有一个公民的良知。他说:“爱就是慈悲,将心比心,我们需要更有担当、更多付出。”
      濮存昕接拍第一个艾滋病预防广告时很多人问,拍这样的广告不怕损害自己的名誉吗?濮存昕说:“我刚听说卫生部要请我当预防艾滋病宣传员时,也犹豫了10分钟才答应的。作为一个演员,我要想想自己的形象如果和这种病联系在一起,后果会怎样?但就10分钟,我决定了。我觉得这件事和我以前所有做的公益活动都不同,这是和仅仅捐出一两万块钱供几个学生读书不一样的事。”
      在北京某传染病医院拍摄的这部广告片的过程中,濮存昕与真正的艾滋病患者坐在一起近距离聊天,还帮他收拾枕头、扶他坐起来、给他搬凳子,这一切,濮存昕都做得非常自然。
      也就是从那个艾滋病预防广告以后的每个艾滋病日、各种慈善晚会,和一切可能的场合他都坚守着自己“宣传员”的职责,用他颇具亲和力的笑容驱赶了人们对艾滋病的误解,带来了对艾滋病人的宽容和关爱。他还在青少年基金会建了个为援助艾滋孤儿的账户。
      凭借着对公益事业的热心、热忱与坚持,从宣传戒毒到号召义务献血、鼓励节约用水,从为白血病患儿筹集治疗经费到四川地震后第一时间赴抗震救灾一线,从骑自行车来往剧场“还北京一个蓝天”到把艾滋病孤儿带回自己的家,濮存昕始终遵从内心的召唤。他说:“当人们的生活开始富足起来,任何类似我的人,或者说比我做得更好的人,都会有一种自发的、本能的愿望——如何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事、公益的事,回报社会。”

刘万永:和贪官斗智斗勇的热血记者

      这是2005年的一件大事。因为《中国青年报》记者刘万永的一篇报道,辽宁阜新市的两个“名门望族”浮出水面,并广为人知:一个是以退休高官王亚忱为代表的“官门”。王亚忱从市长到市委书记、人大主任长达15年,退休后仍被称为“王书记”;王晓云(王亚忱的女儿)原是公安局副局长,当时是阜新市中院副院长;王晓刚(王亚忱的儿子)当时是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副支队长;王晓军(王亚忱长子)是商人。一个是以年轻商人高文华为代表的“商门”,高文华家是做农产品加工的,势力比王家弱得多。
      最初,“官商”二门合伙做生意,后来,“官门”利用自己家族在当地政法部门的影响力,占有了“商门”投资的商贸城,并把高文华“送进”监狱11个月。“商门”四处告状,长达两年,无果。
      刘万永介入了。他顶着各种风险和恐吓追踪采访此事,不但遭到多次威胁,还差点送掉了身家性命。2005年5月18日,一篇《一个退休高官的生意经》的报道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刊出。全国多家媒体转载,社会热议不断。王亚忱的家人欲收买刘万永未遂,到最高检察院举报刘万永泄漏国家机密,之后,又到团中央告刘万永“妄图用舆论杀人”。
      文章就像一颗原子弹,把保护王亚忱的力量大坝一下子炸毁了。5月27日,辽宁省纪委、公安厅、检察院联合成立了“5?27专案组”,调查王亚忱及其子女的问题。12月初,王亚忱、王晓军被正式逮捕;2007年,王晓云等也相继被判刑。
      和高官斗智斗勇的刘万永说:“好的记者要有追求正义和公平的心,他应该为推进公民社会而努力,为维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而努力。维护公平,不仅仅是为你,也是为了我,更是为了所有的人。”

王选:矢志对日索赔的女战士

      王选1987年与丈夫一起赴日留学,自1995年始,她放弃了在日执教生涯和优厚待遇,执着地走上了对日诉讼索赔之路,决心为无数中国受害者鸣冤昭雪。1996年始,王选正式参加日本民间细菌战调查团,成了浙江、湖南等地180名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
      为调查取证,王选风尘仆仆,常年奔波于中日之间。为了揭露731部队罪行,王选从中国到日本、到美国、到加拿大、到英国,举办展览,做演讲,开研讨会,努力赢得国际支持。她频繁往返中日搜寻铁证,除了少量华侨资助,全是自费。
      2002年8月27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了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的赔偿请求。但在判决中首次认定日本侵华细菌战的罪行。这是王选们多年艰苦努力后换来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果。
      有人问她:你可以生活得很好,为什么要管这种事?
      王选说:“对一个公民来说,这是维护人的起码尊严必须做的。我们打官司绝不为了钱,是对死去同胞的义务!所有受害者,都有人的基本权利。像细菌战这样的罪恶,违反人类社会基本伦理道德,将它调查清楚,将真相告诉世界,是对人类生命尊严的一种维护,是对整个世界的道德提醒。”

陆军:为一亿多“乙肝人”而战斗

      2003年4月,因为上网查询治病的药物,陆军无意间进入“肝胆相照”论坛,他非常震惊,“他们整日生活在恐惧、阴暗的角落中。乙肝歧视蔓延太快,没有人来做公益工作,再过10年情况不堪设想,到时每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都可能没有立足之地,包括我自己。”
      陆军成为“肝胆相照”网站权益版版主,ID是“金戈铁马”。这里是全国最大的乙肝携带者公益论坛。工作之余,陆军一心扑在乙肝维权活动上。他四处帮助人打“乙肝”官司,几乎所有和乙肝歧视有关的案件和纠纷中,都会出现陆军的身影。
      2004年8月10日,人事部、卫生部公告承诺“要把重点防治乙肝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热切邀请“广大群众、特别是乙肝病原携带者提出合理化建议”。陆军和骨干网友主动承担起撰写合理化建议草案的工作。2004年9月10日,陆军身背厚达600多页的系列建议信,只身赴京,分别向卫生部、人事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7部委递交建议书。
      10天后,卫生部致电陆军,对他关注卫生事业和科普宣传的行动表示赞赏。随后,国家人事部和卫生部宣布,2005年1月20日开始实施《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废除了“乙肝歧视”。
      陆军说,呼吁消除乙肝歧视,给1亿多人正常的生活,我只能尽到我自己的努力。

刘姝威:粉碎蓝田神话的女学者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刘姝威在撰写《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这本书时,于2001年10月9日开始对上市公司蓝田股份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通过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净营运资金这三个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刘姝威认为:蓝田股份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弱,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完全依靠银行的贷款在维持生存,这是非常危险的。于是,刘姝威毫不犹豫地写了一篇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传真给《金融内参》编辑部。2001年10月26日,只供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和有关司局级领导参阅的《金融内参》刊登了这篇600字的短文。此后不久,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中国上市公司的又一个神话——蓝田股份就此被粉碎,刘姝威为防止国家银行资产的继续损失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姝威被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以名誉侵权为由诉诸法庭,并收到数封威胁、恐吓的电子邮件,其中甚至有对其生命安全的威胁。但她没有屈服。刘姝威勇敢地捅破了专业人士都可一眼看穿的窗户纸,这就是学者的责任和学者的勇气。2003年初,刘姝威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2年经济年度人物”和“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CCTV的颁奖辞称,“一句真话险些给她惹来杀身之祸。她对社会的关爱与坚持真理的风骨,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本分、独立、良知,与韧性。”

杜聪:不做总裁做义工

      杜聪,香港人,初中毕业随父移民美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哈佛大学东亚所硕士。专业金融。27岁就任瑞士某银行驻香港联席董事,两年后成为法国一家银行副总裁。杜聪在华尔街工作10年,理想是“成为华尔街出色的银行家”。(详文请见本刊09/05期杂志)

□公众表达

话说中产

      中国中产阶层精神应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产物。首先是衣食足,知荣辱,礼义廉耻,信善智贤;然后是求自由和真理,尚平等人权,守法制,讲民主,担责任;最后是先天而忧,后天而乐,护家爱国,胸怀四海。中产精神对社会的意义,如果用红白蓝来描述上中下阶层的话,精英是红色,下层是白色,中产阶级属蓝色。尤如黑夜中的月亮,虽没有光芒,但却照亮未来。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宪政研究所所长 蔡定剑

      中产阶层要由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来定义。理性、宽容、勇敢、节制,是人类最尊崇的生活态度,我也希望它们是中产阶层的精神规范。这是高标准的规范,不是做人的底线。一个人,一个阶层,可以很浪漫,可以睚眦必报,也可以临危露怯,还可以玩物失志,但中产阶层不可以这样。塑造中产阶层的社会条件在中国正逐步显现,所以,中产阶层作为精神世界与物质条件的共同产物,也终究会破壳羽化而出。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党国英

      中产阶层是慈善事业重要的捐赠力量。捐赠财富、奉献爱心、承担社会责任,必将成为中产阶层人士重要的精神追求和心灵慰藉。社会应当给中产阶层以更多的宽容和尊重,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中产阶层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越稳定、越和谐。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 王汝鹏

      不仅有较好的物质生活,还有丰富的精神文化。他们是社会的减震器,也是一个稳定阀。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上层和下层的中间水平。中产阶层不仅要有自己的房子汽车和一定的财产,还要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多元的投资方式。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  张宛丽(详文请见本刊09/05期杂志)

更多精彩,歡迎進入ydlldy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