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领主:改变也是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2:57:35


治疗是治疗,改变怎么会是治疗呢?

虽然,这个命题是我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但是,真的把改变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又怕大家不理解。如果你有意了解是怎么一回事,那就请你慢慢看下去吧。

如果你上过几年学,如果你做过长途客车,你一定有坐的时间长了就有“累”得到感觉,尤其是屁股痛。每当此时,你只要活动一下,或者改变一些姿势,马上就会得到缓解,甚至完全消失。记得有个哲人说过,改变姿势就是休息。由此,我便想到:改变也是治疗。

第一个改变:改变生活方式

慢性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这个命题,中西医的专家们现在都是认同的。但是,如果把改变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治疗慢性病的手段,有些专家们就有点难以接受了,一些普通老百姓也是难以接受的。面对患者时,他们也是只顾开药、手术,忽略或者忘记了强调患者要个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从患者的角度来说,大多数的人是,你强调他要改变生活方式,可他还是当做耳旁风,一门心思地寻求医药来解决,因为患者们不知道自己的病是“生活方式病” 。

只要你得了病,不管什么病,就都应该进行自我的反思。尤其是癌症,它说明你之前的生活方式是错误的,是违背了你自己的“天道”的。为了你的健康,为什么不能远离你以前的“生活”,而重建“新生活”?

第二个改变:改变思维方式

曾志峰博士的《医生向左,病人向右》就告诉人们要改变思维改变行为,他说:“人生面临很多选择,向左,也许是阴霾的天空,往右,也许是希望的田野”。既然重建“新生活”,当然老的思维方式也应该改变。

思维的改变,最关键的一点是改变“癌症是绝症”、“癌症=死亡”的观念,树立“癌症≠死亡”观念和信念。你应该这样想,我们周围和电视剧里那些死于癌症的人,都是没有找到好方法的人,都是一条路走到黑的人,都是不知道改变的的人。我是明白人,我一定能够战胜癌症。只有如此,才不会被周围那些死于癌症的片面现象所迷惑,才不会被癌症吓倒。

第三个改变:改变行为方式

行为的改变包括康复方法的选择。既然你知道:你现在选择的方式方法不能使你到达你的目的地,你就应该改变呀,何必钻进死胡同而不知回头呢?我经常提醒朋友:从上海到北京,最重要的不是你乘飞机、火车、汽车还是走路,而是你是不是真的从上海往北京方向走。假如你是乘飞机,方向却是飞往广州,那么,即使走路的人最终也会到达北京,而你却会因为方向错误而无法到达。

第四个改变:改变行为目的

很多人面对癌症,其行为目的不明确,或者很简单,只是“活一天算一天” ,“能多活几年更好” 。其实,“我要的是康复”这个目的,也很简单,只要你想要,你就能得到。请你不要忘记,“多活几年”只是近期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康复”。只要你的行为目的明确,并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因此,希望那些目的不明确的朋友,一定要做出改变。
    第五个改变:改变生存环境 

人们周围的环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人们思想意识,这是必然的,尤其是人文环境。疾病会让我们的心灵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患病期间,别人的只言片语,你都会无意识地在头脑中一遍遍重复。有些时侯,这样的情况会一连持续好几天。这种无意识的重复,不仅会消耗你精力,如果别人的话带着消极悲观的情绪,更是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有人说“别听那一套,快去医院治疗吧”,你就去了医院。有人说“医院是治不好的” ,于是你就没去医院。


    《星期六周刊》杂志的编辑诺尔曼•卡森斯1964年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他的主治医生,也是他的老朋友——威廉姆坦白地告诉他:康复的几率只有1/500,最多只能活六个月。此时卡森斯却做出了一个决定——改变生活环境:离开家和工作单位,住进了旅馆。在旅馆里,他天天看幽默电影。这样的生活,让他康复了,又多活了好多年,还写下了一系列的书籍,并在全球范围巡回演讲。
    这个环境造就了你的疾病,可能改变一个新的环境就会康复你疾病。这种改变,是正常的,普遍的。比如,离开工作单位到另一个欢乐的群体去,或者去游山玩水。 

切记:

改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要想得到与他人不同的结果,必须做出与他人不同的行动;要想得到与以前不同的结果,必须做出与以前不同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