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之刃南一最高战力:[原创]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解说词(第四单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26:12

第四单元   赤区新貌

 

 

 

 

 

第一组  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扩大

 

 

 

 

 

第一组重点介绍的是三次反“会剿”胜利后鄂豫边逐步统一党和政权的领导,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扩大的喜人局面。

 

 

(图)。

 

 

1929年5月,中共中央接到鄂东北特委关于吴光浩牺牲的报告后,决定派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广州起义和海陆丰地区斗争、曾任工农革命军师长的徐向前,到鄂东北地区领导军事工作。中央军事部部长、军事委员会主任杨殷(照)同徐向前(照)谈话,宣布中央的决定。

 

 

1929年6月,徐向前到达鄂东北,任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鄂豫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指挥红军挫败了国民党军队发动的三次“会剿”。

 

 

(物)。

 

 

1929年6月26号,敌罗霖独立第四旅两个团,分别自黄陂、黄安出发向北进犯,驻潢川、光山的李克邦暂编第二旅一个营纠集光山反动红枪会数千人由北向南堵截,驻麻城的夏斗寅第十三师补充团和黄土岗一带地主武装,也出动配合,妄图围歼红31师于黄、麻、光交界地区。

 

 

此时,徐向前刚到鄂豫边。鄂东北特委决定采取避强击弱的方针,粉碎敌人的进攻,当即集中两个大队,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和根据地群众的配合下,对战斗力较弱的李克邦部和红枪会展开了坚决的反击,与敌人连续5战,大胜3次,打死敌营长以下百多人,缴枪40多支,北路之敌狼狈溃逃。

 

 

广大群众和赤卫队员也对罗霖和夏斗寅部日夜袭扰,封锁消息,断敌粮道,使敌人惊魂不定,彻夜不安,不到两日即黯然退走。“罗李会剿”遂被粉碎。

 

 

8月中旬,蒋介石嫡系第一师师长刘峙又组织鄂豫两省的反动军队对鄂豫边根据地发动第二次“会剿”。夏斗寅的13师由南而北,由西而东进攻。李克邦和顾敬之的民团由北向南夹击,皖西的第46师则由东向西配合行动。计划第一步四面包围,分进合击,消灭红军主力。第二步分区“清乡”、“搜剿”,组织反动武装,清查户口,胁迫革命群众“自首”,并实行血腥镇压,以摧毁革命根据地。

 

 

在豫东南抗击敌人的红32师,根据商城县委的避敌锋芒,转移到外线作战的决定,向光山、麻城边界转移。红31师在麻城磨角楼全歼敌七十五团一个排后,也向麻城北部转移,并于九月上旬在麻城的八字门楼(照)与32师会师。

 

 

红军转移到外线后,敌人便疯狂地进行““清乡”和“搜剿”,到处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群众实行空壁清野,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到处袭扰敌人。“红旗红枪弥山皆是,枪声人声昼夜不绝,”使敌人陷入风声鹤唳的困境。 31师、32师会师后,又共同进击光山南部反动据点新集。四天后,32师返回商南,恢复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31师向南出击,袭击敌人后方,敌人不得不于九月下旬退守据点,第二次“会剿”又被粉碎。

 

 

1929年10月初,驻河南信阳之敌徐源泉第四十八师,以两个团进驻罗山、光山地区,会同湖北境内夏斗寅的第十三师,发动了对鄂豫边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

 

 

10月7号,48师的两个团在侵占了宣化店、陡沙河、二道河后于11号继续向根据地推进。南面的敌13师一个团也同时向黄安以北地区推进,红31师集中兵力于黄安、光山边境地区,伺机打击敌人。中心区域的赤卫队和广大群众再次展开了大规模的袭扰,使敌人耳目失灵,昼夜不安。正在这时,爆发了蒋介石与冯玉祥的军阀大战。四十八师、十三师分别调走,“徐夏会剿”宣告破产。

 

 

(场景复原)这是反会剿斗争中,鄂豫边根据地广泛使用的信号树,它植在高高的山头上,一旦发现敌情,放哨者立即扳倒信号树,树往东倒则表示敌人从东方来,往西倒则表示敌人从西方来,倒大树则表示有大股敌人,倒小树则表示是小股敌人。看到信号,红军立即部署伏击敌人,群众则撤进深山隐蔽。

 

 

1929年10月,反第三次“会剿”时,红三十一师第二大队党代表桂步蟾等4人,在罗山铁寨岗战斗中英勇牺牲。(照)。

 

 

(文)。

 

 

(文)。

 

 

(文)。

 

 

(文)。

 

 

1929年11月国民党《湖北警备旬刊》上记载国民党军团长叶蓬向其上司的报告,从反面描述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形势,对置身其中的“会剿”前景表示哀叹(文)。从中可以看出当时鄂豫边根据地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反“会剿”的壮观情景,可以看出反动会剿军队寸步难行的悲哀局面。

 

 

随着反“会剿”斗争的胜利,革命根据地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当时鄂豫边根据地北起光山陡步河,南达黄安八里湾和尹家河,东抵麻城黄土岗,西至罗山宣化店和孝感汪洋店,纵横一百七八十里。豫东南根据地不仅恢复了原有的规模,并且向东扩展到金家寨,向北扩展到固始边境,纵横近百里,两地人口已达60多万。在党的领导下,土地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群众情绪空前高涨,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文)

 

 

1929年9月,中共中央为了统一鄂豫边、豫东南根据地和红军的领导,决定将鄂东北特委改组为鄂豫边特委,管辖黄安、麻城、罗田、商城、光山、罗山、黄陂、黄冈8县。(文)。

 

 

19291120号,鄂豫边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光山县胡子石(照)(今属河南新县)召开,成立中共鄂豫边特别区委员会,通过政治任务、军事问题等九项决议案(文),统一了鄂豫边、豫东南两块根据地党的领导机构。会议还决定建立鄂豫边的革命政权——鄂豫边革命委员会。

鄂豫边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和工农兵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决议,是党的“六大”决议的进一步贯彻,也是近两年来边界武装割据斗争经验的系统总结。较之半年前鄂东北党的第二次联席会议所通过的决议,在许多方面都有了重要的发展。

 

 

第一,对于造成边界割据的条件及发展前途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在《政治任务决议案》中,全面分析了鄂豫边的政治状况,指出这里的豪绅地主拥有各色各样的反动武装,“摧残和剥削民众的手段非常毒辣。因此,革命一开始便走上了剧烈的阶级冲突。”同时,决议分析了边界地区的革命斗争经反革命严重摧残仍能不断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使游击战争、农民运动与城市工人的斗争相联系的斗争方针。

 

 

第二,为红军规定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建军作战原则,在由徐向前和戴克敏起草的《军事问题决议案》中,明确规定了红军的任务有四条:(1)发动和帮助白色区域内的民众的各种斗争;(2)坚决实行土地革命;(3)夺取反动武装;(4)保障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决议还根据鄂豫边红军的实际情况和经验,提出了七条原则:(1)集中作战,分散游击;(2)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3)敌情不明,不与作战;(4)敌进我退,敌退我进;(5)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6)对远距离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次采取突击的方式;(7)敌人如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不与作战。决议中还进一步强调了党的绝对领导和政治工作的地位。这个决议是对鄂豫边两年武装和游击战争经验的系统总结,是一个对鄂豫皖红军的建军和作战发生了深远影响的文件。

 

 

第三,工农代表大会通过的《土地政纲实施细则》,对鄂东北党的第二次联席会议所制订的《临时政纲》作了重要的修订和补充。

 

 

这两次大会所解决的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它建立了根据地党和政权的统一领导机构,制订了基本正确的方针政策。

 

 

大会还选出了中共鄂豫边特别区委员会组成人员,徐朋人任书记【照】。(名录)。

 

 

1929年12月2号,鄂豫边特委发布了边字通告第一号,介绍了鄂豫边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经过。(文)

 

 

1930年1月10号,鄂豫边特委专门就边区政治经济、群众斗争、党务概况、特委成立经过及今后工作计划向中央写了报告。(文)

 

 

1929年12月27号至29号,根据鄂豫边第一次党代会的决定,鄂豫边特区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光山县细吴家【照】,(今属河南新县)召开,71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成立鄂豫边革命委员会曹学楷任鄂豫边革命委员会主席,(名录),制订《鄂豫边革命委员会政纲》、《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土地政纲实施细则》,统一了鄂豫边、豫东南两块根据地政权机构。(文)。

 

 

 

鄂豫边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和工农兵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决议,是党的“六大”决议的进一步贯彻,也是近两年来边界武装割据斗争经验的系统总结。较之半年前鄂东北党的第二次联席会议所通过的决议,在许多方面都有了重要的发展。

 

 

第一,对于造成边界割据的条件及发展前途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在《政治任务决议案》中,全面分析了鄂豫边的政治状况,指出这里的豪绅地主拥有各色各样的反动武装,“摧残和剥削民众的手段非常毒辣。因此,革命一开始便走上了剧烈的阶级冲突。”同时,决议分析了边界地区的革命斗争经反革命严重摧残仍能不断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使游击战争、农民运动与城市工人的斗争相联系的斗争方针。

 

 

第二,为红军规定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建军作战原则,在由徐向前和戴克敏起草的《军事问题决议案》中,明确规定了红军的任务有四条:(1)发动和帮助白色区域内的民众的各种斗争;(2)坚决实行土地革命;(3)夺取反动武装;(4)保障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决议还根据鄂豫边红军的实际情况和经验,提出了七条原则:(1)集中作战,分散游击;(2)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3)敌情不明,不与作战;(4)敌进我退,敌退我进;(5)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6)对远距离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次采取突击的方式;(7)敌人如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不与作战。决议中还进一步强调了党的绝对领导和政治工作的地位。这个决议是对鄂豫边两年武装和游击战争经验的系统总结,是一个对鄂豫皖红军的建军和作战发生了深远影响的文件。

 

 

第三,工农代表大会通过的《土地政纲实施细则》,对鄂东北党的第二次联席会议所制订的《临时政纲》作了重要的修订和补充。

 

 

这两次大会所解决的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它建立了根据地党和政权的统一领导机构,制订了基本正确的方针政策。

 

 

 

1929年12月25号,红三十二师解放商城县城(照),县名改为赤城。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迁入城内,改称赤城县苏维埃政府。随后的1930年1月30号和4月12号,红三十三师先后与霍山赤卫队和红三十二师两个团、潜山工农革命军两次解放霍山县城(照)。1930年4月8号,红三十三师一部和潜山工农革命军协同英山游击队解放英山县城(照)基本打通了连接鄂豫边和皖西革命根据地的通道。

 

 

第一组的内容到此就介绍完了,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第二组的内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第二组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沙盘模型)以列宁名字命名的集镇——黄安县七里坪。

 

 

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1930年2月15号,中共中央在发出给湖北省委、河南省委和六安中心县委的指示中,决定将湖北的黄安、麻城、黄陂、黄冈、孝感、罗田(后来又增加应山、安陆),河南的商城、光山、固始、潢川、息县(以后又增加罗山),安徽的六安、霍山、英山、霍丘、颍上、寿县、合肥等县划为鄂豫皖边特别区,在湖北省委领导下建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委员会(文),并决定了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文)。

 

 

3月18号,中共中央又发出给鄂豫皖边特委和红31师、32师、33师的指示信(文),决定将三个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并规定了工作任务、发展方向、发展策略。还提出成立红一军前敌委员会,从军到连设政治委员,纵队以上设政治部。同时规定:红一军由中央直接指挥。

 

 

根据地各项建设急速向前发展,急需一批军政人才来帮助工作,经根据地恳请,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军事委员会主任周恩来(照)派郭述申、许继慎(画照)前往鄂豫皖根据地担任党和红军领导职务。

 

 

1930年4月,郭述申等在黄安箭厂河(照)(今属河南新县)召开原鄂豫边特委和红军领导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指示,组建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和红一军前敌委员会(照),通过改编红军决议。

 

 

(照、12张)。(塑像)。(照)。

 

 

1930年6月,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光山县王家大湾(今属河南新县)(照)召开,会议讨论了政治报告、扩大红军和土地革命等问题,成立了鄂豫皖边特别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甘元景(照)任主席。

 

 

鄂豫皖特委和红一军的成立,统一了根据地领导、统一了红军指挥,对于发展根据地、扩大红军、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它标志着鄂豫皖边界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使整个鄂豫皖边界地区的革命斗争完全统一起来了,使早在1928年当地党组织和红军创建整个大别山脉“武装割据”的夙愿成为现实。也使红军的作战行动更加集中,战斗力更加提高,为游击战向运动战过渡创造了条件。(图)

 

 

红一军成立后,即以破竹之势向敌人发起全面进攻。 1930年6月,红一军第二、三师在军部的直接领导下,东进皖西,收复流波疃、麻埠、独山等地,攻克霍山县城(剧照)。7月又乘胜进占英山县城(剧照),全歼敌韩杰旅一千多人。经过这两次胜利的作战后,红二师、三师开始经受了较大规模进攻作战的锻炼,部队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第二、三两师于皖西胜利作战的同时,第一师在副军长兼师长徐向前的指挥下,积极向京汉铁路南段出击,连战皆捷,同时对部队进行了三次扩编。

 

 

6月中旬,红一师出击平汉铁路杨家寨车站(照),歼敌第20军两个连,缴枪120多支,随后,部队进行了第一次扩编。

 

 

6月26号,红一师又以诱敌深入的办法,由师特务队进逼平汉铁路边的郑家店(照)诱惑敌人,主力部队则进行伏击,歼敌1000多人,敌团长被活捉,缴枪800多支,部队进行了第二次扩编。

 

 

7月28号夜晚,红一师又向平汉铁路旁的花园(照)奔袭,经过英勇战斗和强大的政治攻势,全歼守敌一个团,部队进行了第三次扩编。全师达到3000多人。三战三捷三扩编之后,群众作歌谣赞扬红军。(歌词)。

 

 

1930年10月16号,战斗在蕲(春)黄(梅)广(济)地区的红八军第四、五纵队移驻黄梅县考田镇(照),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蔡申熙(照)任军长、陈  奇(照)任政委、周吉可(照)任政治部主任。全军约2000多人。(文)、(塑像)、(文)。 

 

 

1930年10月,中共中央给鄂豫皖边特委发出指示(文),将鄂豫皖根据地列为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置于“苏区中央局指挥系统下”,其范围东至六安、霍山、,潜山,西含应山、随县、枣阳,并将蕲春、黄梅、广济也划归鄂豫皖。还指示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由鄂豫皖特委领导。

 

 

1930年11月16号,红十五军在攻克太湖县城(照)后经英山、罗田县境北上,进至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区。

 

 

第二组的内容到此就参观完了,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

 

 

        第三组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旧中国,9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而在农村中,不到总人口10%的地主、富农却占有70%以上的土地,广大贫、雇农、下中农只占有不到10%的土地。因此,中国革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农民问题,而农民的首要问题就是土地革命问题。解决了土地革命问题,就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也就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所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土地革命作为唤起农民、发动农民、组织农民的一大法宝。“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1928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通过的《关于土地问题的决议》,决议中指出“彻底的平民式的推翻地主阶级私有土地的制度,实行土地革命”,是当前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

 

 

1929年6月9号,鄂东北各县第二次联席会议也颁布了《临时土地政纲》(文),对如何开展土地革命提出了明确的思路。

 

 

1929年12月29日,鄂豫边革命委员会颁的《土地政纲实施细则》(文),又对《临时土地政纲》作了重要的修订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和具体。。

 

 

1930年初,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土地委员会还在黄安县紫云区黄谷畈村(照)举办了土地革命训练班,培养土地革命干部。

 

 

景观复原。

 

 

土地革命开始后各地都以乡为单位,民主选举产生7至9人的土地委员会。委员多由苦大仇深、政治可靠又有一定组织能力的贫、雇农担任。主席一般由乡苏维埃政府的土地委员或同级党政领导人兼任。

 

 

土地革命的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划分阶级成份,划分阶级析过程是:先将有关政策交群众讨论,由乡土地委员会提出各家成份的初步意见,然后交农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最后登记造册,报所在区苏维埃政府批准备案,并出榜公布。第二步,按照经上级批准的阶级成份,没收豪绅地主、反革命分子的土地、财产和包括祠堂、庙宇、教堂、祖积、公积等在内的一切公产官地。对极大恶极的豪绅地主和过去虽无重大罪行,但有违抗没收土地言行的地主进行罚处。对所没收的土地及其生产工具、房屋等,由土地委员会造册登记,统一分配。第三步,分配土地。总的原则是,按照《土地政纲实施细则》规定进行。分配土地时,首先提起红军公田,凡原籍白区而在苏区当红军的同志也分给公田。红军公田树立木牌为记,由所在村苏维埃负责代耕,送谷上仓。土地分配完毕后,各户登记造册,颁发土地证。(文)(文)(物)(文)(文)(文)(文)(文)(文)(物)(歌词)(物)(物)(文)(文)

 

 

当时,根据地的群众,为了保卫革命、保卫根据地,保卫胜利果实,纷纷参军参战,踊跃拥军支前,把自己最后的一寸布,最后的一碗米,最小的一个儿子全部献给了革命,献给了红军。徐大妈、夏大妈、蓝大妈、周大妈(照4张),就是她们中的杰出代表。(照)(物)(物)(物)(物)(文照)(照)(照)。

 

 

第三组的内容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下面,我们一起参观第四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也是这单元的最后一组。

 

 

 

 

 

第四组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也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个根据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为了把党建成一个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有坚强的领导能力、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有艰苦奋斗工作作风的领导核心,从1923年中国共产党黄安工作组成立始,鄂豫皖地区的党组织就十分注重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文)(文)(语录)(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表)(文)。

 

 

苏维埃政权建设

 

 

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从黄麻起义开始,鄂豫皖的党组织就一直把推翻反动统治、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当作革命的中心任务,带领群众开展不屈不挠的斗争,先后成立了农民政府和革命委员会。当革命根据地形成和巩固之后,又为建立一个职责健全、功能完善的崭新的革命政权—苏维埃政权而努力。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当年黄安县七里区列宁小学一名教师为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创作的。经谱曲后,首先在黄安县的七里、紫云一带传唱,随着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转战南北,很快流传于全国各地。它主题鲜明,曲调优美,集时代特色与地域特色于一身。这里播放的是最早流传于红安的一种唱法。

 

 

(文)(文)(文)(表)(物、16件)(文)。

 

 

黄安县七里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于1930年2月17号召开,大会闭幕时发表了《宣言》(文)。《宣言》指出:“七里区数万革命民众,连年与敌人斗争厮杀,不知道受了几多艰辛、流了几多热血,可以说是为实现苏维埃而牺牲、而奋斗。”《宣言》还阐明了苏维埃政权的性质,称它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是解放工农兵的唯一武器。” (文)(物)(物)(文)(文)

 

 

 1931年6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决定建立陂安南县,将黄安的高桥、八里、平安三个区及桃花区一部分和黄陂塔耳、姚集、碾子、长堰四个区划归陂安南县管辖。同月,陂安南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高桥区庙咀湾戴氏祠堂【照】召开,到会代表约180人。会议选举产生了陂安南县苏维埃政府,李先念当选为主席。

 

 

(文)

 

 

1931年7月7号,鄂豫皖区召开了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397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发表了通电和宣言,通过了系列决议案、颁布的部分法规(文8件)。

 

 

(文)(文)(文)(文)(文)(文)(文)。

 

 

地方武装建设

 

 

地方武装是整个革命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卫红色政权、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力量,是红军主力的重要来源和补充。因此,鄂豫皖地区的党组织在全力支持主力红军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地方武装的建设,形成了一整套赤卫队和其他地方武装建设的思路、制度和措施。

 

 

(文)(文)(文)。

 

 

在党的领导下,鄂豫皖边界各地纷纷组织赤卫队、游击队、摸瓜队,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游击战争,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使敌人闻风丧胆。四大“游击王”就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代表。(照4张)。

 

 

(物)(物)(物)【文】(表)。

 

 

群团组织建设

 

 

为了更好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在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各种群团组织也纷纷建立和健全起来,对于推进整个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文)(文)(文)(物)【文】(表)(照)(物)(物)(物)(文)(文)(文)(文)(语录)(物)(物)(文)(文)(物)(物)(物)(文)(物)(物)(文)(物)。

 

 

经济建设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同时又以支援革命战争,为革命战争创造必要的物力、财力,保障根据地军民的吃饭、穿衣、作战需要为主要目的。根据地先后办起了、经济公社,消费银行、税务局合作社、造币厂、兵工厂、被服厂等机构,并制订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

 

 

(照)(文)(文)(照)(文)(物)(物)(照)(照)(照)(物)(文)(文)(文)(照)(照)(物)(照)(物)(照)(物)。

 

 

文化教育与卫生事业

 

 

文化教育与卫生事业,是发动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形式。因此,鄂豫皖根据地的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与卫生事业的建设,使整个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与卫生事业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照】,(文)(文)(文)(文)(文)(物)(物)(文)(文)(照)(照)(物)版面这块发光文字就是当年七里坪列宁小学的国语课文内容(文),课文非常简洁,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十分入耳。(文)(文)(文)(名录)(照)(照)(物)(文)(照)(照)(文)(物)(物)(物)。

 

 

第四单元的参观到此全部结束,接下来我们参观第五单元“鏖兵大别”, 这一单元主要介绍红四方面军成立与反“围剿”斗争情况。这个单元的内容也分为4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