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之刃手游ios:中国先到共产主义也不进 等苏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7:22:54
毛泽东谈大跃进:中国先到共产主义也不进 等苏联

2011年02月18日 11:41
来源:凤凰网历史

核心提示:到1958年底,毛泽东不仅坚信中共已经找到了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而且感觉到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将比苏联更快地进入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社会。11月21日的武昌会议上,毛泽东表示,即使中国先到达共产主义社会的大门口,也不进去,而要等待苏联。

凤凰卫视2011年2月17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王鲁湘:1958年是中苏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是两国关系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年初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如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炮击金门等等。每一个事件都牵动着中苏关系那根敏感的神经,苏联认为中方在军事合作上缺少必要的诚意,而中方认为这些军事合作有可能伤害到本国的利益。

而对于炮击金门一事,苏联又认为中方的这种军事行动,充满了冒险性,会触怒美国,导致不可预见的冲突。有历史学者指出,中苏在这些事件上的分歧并非偶然,这意味着当时两国的利益共同点正在日渐减少,中国正在寻求一条符合自己利益的道路,走出苏联羽翼的遮蔽,意图逐渐摆脱这位老大哥的影响。

解说:对于中苏关系来说,1958年是云谲波诡的一年,在1958年的众多事件当中,在中国内部发生的一个事件也关涉到了中国和苏联两国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大跃进。

谢春涛(中共历史研究学者):大跃进应该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这个事件是一次经济建设的运动。

马龙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过快好省主要是个速度,大跃进那就是一个速度,就是一个速度问题。

解说:而在这段话之前,毛泽东谈到了设定这个目标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他们想努力,他们非常热心工作,要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

谢春涛:毛泽东说过这样的话,说中国的工业很落后,落后到什么程度呢?不要说飞机,就连汽车、拖拉机、坦克全都不能造,只能造桌椅板凳,还能造茶碗茶壶,还能把麦子磨成面,如果要不迅速改变这个状况,中国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解说:后来有历史学者认为,毛泽东提出这样一个赶超时间表,非常仓促,事先没有经过充分的酝酿,也未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商量,完全是在苏联人激励下的即兴发言,也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的话,并非一时激越之词,只是他所说的这个目标有些乐观、单一。

谢春涛:当年赫鲁晓夫提出十五年苏联要赶上美国,毛泽东就提出中国要赶上英国,当年不是指的经济总量赶超,更不是人均赶超,而是在钢铁的产量方面赶超。

解说:建国之初中国的重工业的基础非常差,1950年抗美援朝时,美国的钢产量是八千万吨,而中国的钢产量只有六十多万吨,建国后经过几年的建设,中国的钢产量在1957年达到了五百三十万吨,但这个数量仍不及英国的四分之一,这对毛泽东刺激很大,从莫斯科回国后,毛泽东先后召开了杭州会议,南宁会议和程度会议,批评反冒进、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号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毛泽东的这些讲话,使得各省市区一再加码。完成任务的时限一再压缩。

罗平溪(中共历史研究学者):毛泽东同志已经表达出一个比较坚定的信心,因为中国有好制度,再加上我们有那么多的人,所以这一种想法其实在此之前已经表达出来了,只不过是到了大跃进的过程当中,就是明确以口号的方式表达出来了叫超英赶美,这是一个问题。

解说:1957年12月2日,刘少奇在中国工会八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布了这个目标,于是超英赶美就成为发动大跃进,特别是工业大跃进的一个重要口号,随后在1958年5月举行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确定了一条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在中国开展起来。

王鲁湘:1958年3月20日,时任冶金部长的王鹤寿向毛泽东报告,只要从我们自己的教条主义学习方法中解放出来,中国的钢铁工业苦战三年超过八大,一千零五十至一千二百万吨的指标,十年赶上英国,二十年或多一点时间赶上美国是可能的。

毛泽东对此极为重视,在成都会议的讲话中,三次表扬王鹤寿的报告,随后在这年的4月15日,毛泽东宣布,我国的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是那么长的时间了,十年可以赶上英国,再有十年可以赶上美国。对于毛泽东的这一急切心态,很多历史学者都求证说,毛泽东此举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解说:表面上谈的是赶超英美,实际上是赶超苏联,这就是毛泽东的真实意图,早在1956年春,毛泽东就把目光盯向了莫斯科,在这年谈到十大关系时,毛泽东感慨地说,苏联在1921年产钢四百多万吨,1940年增加到一千八百万吨,二十年中增加了一千四百多万吨,苏联和中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是不是可以搞得快点多点,是不是可以用一种更多更快更好更省的办法建设社会主义。

马龙闪:中国明确提出来这个超英赶美的,但潜台词里面从上层讲,群众当时不知道的,是有跟苏联比一比的,赶超苏联,有这个含义。

解说:在1958年5月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兴奋地说,林彪在延安曾谈过将来中国应比苏联强。当时我还有点不大相信,我想苏联也在进步呀,现在我相信了,完全有可能。十几二十年就可以赶上世界上一切国家。还可能超过美国,同一天毛泽东在一个批语中正式提出七年赶上英国,再加八年或者十年赶上美国。一个月赶超的速度再次提高。

6月21日,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的讲话中说,1962年我们要达到六千万吨钢,接近苏联。至于超过英国那不要多久,不要什么十五年,明年就可以了。我们三年基本超过英国,十年超过美国,有充分把握。正是在这样的急切心理下,全国群众的热情被迅速点燃,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由此拉开大幕。

罗平溪:所以为什么1958年我们大跃进的目标特别定位于钢铁,一定要完成一千零七十万吨,但是到了8月份,北戴河政治局会议召开的时候,当年我们的钢铁产量大概只达到了四百多万吨,那么剩下还有四个月的时间,要完成六百万吨,那显然按照正常的生产速度,或者按照正规的钢铁企业你去生产,是实现不了的。

在这个时候好像武钢已经开始投产了,但是宝钢还没建,我们真正比较大型的钢铁企业,就是一个鞍钢,还有一些其他的钢铁企业,但是产量都不大,显然不可能完成这一千零七十万吨,这就是对外宣布是一千零七十万吨,而内部确定的数字有一个保险系数,大概是一千一百五十万吨的样子,那显然这么多,六百万吨你靠四个月无法完成的,我们过去搞革命是靠群众运动起家的,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就想起要动员群众,大家都去炼钢铁,所以就土法上马,大炼钢铁。大炼钢铁就是这么来的。

马龙闪:8月份钢铁才生产了多少啊,才生产了四百万吨,剩四个月了,还有六百七十万吨,怎么办,动员全国,全民总动员,上山挖矿石,砍伐树木,大炼钢铁,全民总动员。到那一年,到年底动员了九千万人。那收秋庄稼的主要都是老幼病残。壮的劳动力都去炼钢铁去了。我们那时候在中学,正在高三,课堂搬到大炼钢铁的现场,上午上课,下午晚上就上山,打矿石,背矿石。

解说:不切实际的目标,急于求成的心态,还有蛮干的方式,注定了这场大炼钢铁的行动,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荒诞的味道,经历过那场运动的老人,都还记得当时的一些荒唐事。

关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就我们的学校里面,当时俄语学院里面,也在炼小高炉,我们也炼小高炉,什么叫小高炉,你们现在都不可理解,什么叫炼钢,就是到处去找破铜烂铁往炉子里烧,熔出来就是炼了钢。

马龙闪:那当时放卫星,那就想办法了,解放思想了,敢想敢干了,当时我们在大炼钢铁的时候,我们一个校长那时候提出来怎么炼,怎么放卫星,他说我有一个设想,把这个山沟子把它封起来,里面填上矿石,填上木料,填得满满的,下面开个洞,点把火烧它几个月,这不是几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钢铁都出来了,就是这样。

解说:这场荒唐的大炼钢铁行动,很快就宣告失败,十五年内钢产量超英赶美的宏伟目标,也变成了镜花水月。

马龙闪:把这锅砸了,把这什么东西弄掉,它有些不能高度熔化,有些就黏结在一块,这个东西炼出来的东西,那铁不铁,钢不钢,那些东西都是一些渣滓。

解说:这样盲目的大炼钢铁,不仅炼出的钢铁是废铜烂铁,其破坏力也是相当惊人的。

马龙闪:就我经历来说,那时我们家里是我爷爷勤持俭用,多少年积累起来的,盖五六件房子的木料,在家里面院子里面堆着,大炼钢铁回去之后,全拿去烧了,炼钢铁了,另外我经过大炼钢铁之后,我回家了一趟,到我们那儿地里面一片光,一片红土地,原来我们那儿村子周围的田头底边,那一排杨柳树,特别是果树、柿子树非常多的。

解说:而就在中国的超英运动轰轰烈烈进行时,在地球另一端,苏联搞起的赶美运动也正在进行。1958年,苏联是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达到八十六亿普特,创下了历史记录,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赫鲁晓夫因此认为农民的个人副业已失去意义,随后苏联方面通过行政命令,大大压缩农民的宅旁园地和饲养牲畜的头数,甚至下令完全取消国营农场职工个人副业,导致农民个人生产的农夫产品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

王鲁湘:1958年1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提出,力争在最近几年,最迟不超过1961年,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这样高指标、浮夸风绵延到苏联全国。

到1959年底,为了完成肉类生产和交售计划,各地开始屠宰牲畜,包括幼畜和种畜,梁赞州的一些农庄和国营农场,为完成计划不得不到临近各州以高价收购肉类,然后再以三分之一的低价卖给国家。即使这样,该州也没能完成肉类交售计划的百分之五十。1960年1月,苏共中央派一个调查组到梁赞州检查工作,在调查组到达梁赞州的第三天,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就服毒自杀了。

解说:1959年1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一大上又提出了一个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口号,宣布苏联已进入一个新的极重要的发展阶段,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时期,提出高指标的七年计划,同时他还把赶超美国的时间提前两年,1961年10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宣布,十年内,苏联将在人均方面超过美国,二十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王鲁湘:1958年年初,毛泽东就开始构想未来中国的理想蓝图,三至四月间先后同刘少奇及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陈伯达谈过乡社合一和公社的问题,并由中央正式提出小社变大社的意见。

7月1日陈伯达在北京大学做《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的讲演,首次公开了毛泽东对未来中国社会的总体方案。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织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为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个讲演随即便发表在《红旗》杂志上,这年8月份,毛泽东在河北、河南、山东做了一次农村的视察工作,这次视察实际上推动了全国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到来。

解说:提起家乡实行人民公社的那段岁月,今年六十九岁的马龙闪,至今记忆犹新。

马龙闪:1958年四五月间,青黄不接的时候,当时我还在高二,说县人委派我们作为工作队,下去督促消灭四害,我们就被派到我们学校北边的一个丘陵地带到一个小村子里面,督促生产队消灭四害,那去住户吃饭那都喝的是稀水。就是开水里面搅一点红薯面,搅进去,就是黑水加上一些野菜,我那一礼拜住队吃饭都吃的是这个,那真饿的啊,那是第一次知道什么叫饿。

解说:那时的毛泽东却意气风发,胸中勾勒中国美妙的未来,毛泽东断定,人民公社正是他为中国开辟的走向共产主义的新途径,多年之后,已成为那段历史研究者的马龙闪,对人民公社的意义有着自己的思考。

马龙闪:一个是政社合一,第三个就是工农商学兵相结合,实行了这个叫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第四个特点当时叫两个最好的形式,是向全民所有制度过渡的最好形式,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把人民公社看作是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最好形式,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当时就这公开宣扬就是,共产主义不是遥远的事情,是几年的事情。

解说:到1958年底,毛泽东不仅坚信中共已经找到了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而且感觉到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将比苏联更快地进入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社会。11月21日在武昌会议上,毛泽东表示,即使中国先到达共产主义社会的大门口,也不进去,而要等待苏联。

而对于中国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赫鲁晓夫却意外地保持了沉默。在表面上采取了既不称赞也不批评的态度。此中的原因,既是由于当时表面上中苏还处在蜜月期,不便公开批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种共产主义事业其实苏方也曾经有过。

马龙闪:建立过公社,建立公社,你说是共产主义实验也可以,但是苏联官方上,没有把它叫做共产主义事业。

解说:而中方的人民公社运动开展之后,很快引起了苏联民众的极大兴趣,苏联科学院中国问题研究所,曾专门就人民公社进行了讨论,非常肯定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有人甚至认为,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超过了集体农庄。1958年9月11日,介于很多人来信询问人民公社的情况,苏联《真理报》全文刊登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刊出之后,人民公社更是引发广泛关注。

1958年9月,以契尔文科夫为首的保加利亚议会代表团访问中国,看到了举国上下,战天斗地,土法炼钢的场面,回国之后,保加利亚报刊立即开始宣传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接着他们仿效中国的人民公社,开展扩大和或合并集体农庄,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上写到,中国开始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大肆宣扬,说每个国家都应该以中国为榜样,组织公社,照搬大跃进,说实在的,我必须承认,我们当时很害怕中国人的这套做法。

马龙闪:他感到苏联党中,在苏联和在东欧有些地方,中国这个大跃进,特别是人民公社影响到他们那里了,所以他就不得不说话了。所以他在1959年初召开的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他就直接说话了,他说不指名地说,不能搞平均主义,不能搞超阶段的共产主义,接着他就在一个东欧国家的会议上,他就讲了,公社道路走不通。

解说:1958年年底,赫鲁晓夫开始不再沉默,展开对中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公开评论,而次年夏天在访问波兰时,赫鲁晓夫更是对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进行了公开批判。

陈祖涛:所以这个事情,公社大炼钢铁赶英超美这个事情,苏联人民看了以后,赫鲁晓夫看了以后,他们认为你们疯了中国人疯了,所以他们就有些话就讲出来了。

解说: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苏共内部对中国大跃进的反对之声也越来越强烈。

唐修哲:苏共二十一大的时候,其他问题都不是很大,尤金,就是当年苏联驻华大使做了一个发言,对我们的大跃进,三面红旗农业方面的问题,就有一些不友好的谈话,不友好的报告了,实际上他做了一个讲话吧,在代表大会上做了一个讲话。那么这个事情的话,在这个苏共二十一大上面,是一个枝节性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的话,当然这个就是他干涉我们的内政了,所以毛主席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就很生气,所以这件事情在某种程度上面,也多多少少影响了中苏关系。

解说:1959年8月,苏联《真理报》全文发表了赫鲁晓夫在波兰的讲话,其中自然包括对中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公开批判,激怒了正在庐山上的毛泽东。

王鲁湘:在赫鲁晓夫批评中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毛泽东决心向赫鲁晓夫公开宣战,在1959年7月召开的庐山会议上,不仅批判了党内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异议的彭登怀等人,而且把赫鲁晓夫关于公社问题的讲话等材料,印发与会代表,准备组织反击。

但后来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个问题上,同赫鲁晓夫展开争论未必有利,因此毛泽东既没有专门写文章,宣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在中苏两党之间,也没有进行公开争论,但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斗争却留下了深深的创伤,成为后来两党两国关系日益恶化,以致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说:大跃进时代提出的一个最具号召力的口号叫做超英赶美,这个口号影响深远,至今超英赶美这个词,仍然停留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深处。

陈祖涛(陈昌浩之子):所谓大跃进口号是叫超英赶美这是大跃进,毛主席提出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唐修哲(原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二个大国,要在经济实力上面能够赶上英国,这也是一个鼓舞士气的事。

解说:1957年毛泽东二次访苏时可谓风光无限,以理论家和指挥员自居的毛泽东,赢得了明星般的待遇,风头一时盖过了东道主赫鲁晓夫,表明中共已经可以同苏共平起平坐,而毛泽东将与赫鲁晓夫联手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前进。就在此次会议期间赫鲁晓夫提出了十五年超过美国的口号,此时正逢十月革命庆典,苏联在不久前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

所以,在苏联召开的,有十二个国家共产党参加的莫斯科会议上,弥漫着一种乐观情绪。赫鲁晓夫因此说,我们的计划,工作人员的计算表明,在各种最重要的产品产量方面,苏联在今后十五年内,不仅能够赶上,并且能够超过美国。同时还宣称,我们有一切根据宣布共产主义已经不是遥远的、将来的事情了。

谢春涛:毛泽东1957年在莫斯科参加各国共产党工人会议的时候,这个时期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对于赶超资本主义阵营可以说充满了一种急切的情绪,充满了一种乐观的情绪。当时会议做出了一个比较乐观的判断,认为社会主义很快可以在经济、科技各个方面赶上资本主义。

解说:此时志得意满的毛泽东自然不甘落后。在11月18日的讲话中,毛泽东说,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十五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十五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十五年后在我们的阵营中间,苏联超过,中国超过英国。随后在莫斯科的毛泽东不止一次的提到了这个目标,当年曾亲耳聆听过毛泽东讲话的留苏大学生唐修哲对此仍记忆犹新。

唐修哲:那么他当时讲了这么一段话,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就是他说我们现在的生产力很低,钢的产量只有五百二十万吨左右,再过一个五年计划,将生产一千二百万吨,四个五年计划将生产四千万吨,我问过波利特同志,波利特同志当时是英国共产党的书记。他说英国现在是二千万吨,再过十五年顶多到三千万吨,这样的话,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将超过英国、苏联将超过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