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4s解锁10秒教你:历史三大战役:长平、官渡和淝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8:48:41

历史三大战役:长平、官渡和淝水

历史-中国古代 2010-05-02 23:13:38 阅读19 评论0   字号: 订阅

一,长平之战。 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秦军围攻韩国上党(今山西沁河以东地区)。上党郡守冯亭不敌,献上党于赵,借赵军抗秦,引发了秦赵之间的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战。 一开始,赵王命廉颇为将,廉颇依凭险要地势坚壁增垒,采取固守不战的策略。秦军久攻不下,历时三年。周赧王五十年(公元前260年),秦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不怕廉颇,只怕赵括。赵王中计,改任赵括为将。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夸夸其谈,只会纸上谈兵,而没有实战经验。秦利用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交战时假装不敌赵军,连续后退。赵括以为秦军已败,率领赵军开垒出击,长驱直入,攻击秦军营垒。秦军早有防备,赵军不能攻下其营垒。此时,白起派出两支奇兵,由左右两翼迂回,切断赵军退路。赵军被围困,只得筑垒坚守。赵王大惊,忙派兵增援。秦王知道赵派援兵后,便往河内(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征发年满十五岁的男丁参加长平之战,堵截赵国援军,断其粮道。九月,赵括将赵军分为四队,轮番冲击,企图杀出一条血道,但未成功。赵括被射死,四十余万士卒被迫降秦。白起怕赵军日后反叛,只让年少体弱的二百四十人归赵,其余全部坑杀于长平。 秦赵长平之战,结果以赵国的惨败而告终,赵军先后死亡达四十五万人,秦军也死亡过半。赵国实力由此大为削弱。

二、官渡之战。 袁绍与曹操之间的战争,袁绍是采取攻势的一方。他进攻的目的是直捣许都,劫夺汉献帝,企图通过进攻曹操心脏而迫使曹操中途堵截,最后达到消灭曹操的目的。袁绍当时有“精兵十万,骑万匹”(《后汉书·袁绍传》)。曹操的军队最多不超过三、四万人。200年初,袁绍大军开到黄河北岸黎阳,从这里派大将颜良率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曹操采取声东击西之计,领兵佯攻延津(今河南延津北)。袁绍中计,大军西调,准备堵击曹军。曹操却立即调头东向,率轻骑前往白马解围。颜良被杀,袁军几乎全军覆没。袁绍不接受教训,下令全军渡黄河,直扑延津。曹操一边撤退,一边故意将辎重丢弃路上,引诱袁军四散抢夺,趁机反击,打败袁军。袁绍另一员大将文丑被杀。白马、延津二战,是官渡之战的前哨战。鉴于敌强我弱的形势没有根本改变,曹操决定诱敌深入,撤退到官渡一线设防。袁绍自恃兵多粮足,自延津南下。双方在官渡相持。曹操自知兵少粮缺,应该速战。就在得到袁绍军粮在乌巢的确切消息后,亲自带领5000步骑兵,打袁军旗号,穿袁军服装,夜行军混过一道道袁军防线,直插官渡东北方、袁军之后的乌巢,将袁绍军粮全部烧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曹操全军进击,大获全胜。黄河以南袁军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丢弃大批珍宝,只带800骑兵渡过黄河。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袁绍从此一蹶不振。

三、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东晋和北方的前秦之间发生了一场实力差距极为悬殊的大战——淝水之战。在这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中,东晋竟以八万之众,大破前秦近百万大军,成为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自从西晋灭亡之后,北方的胡人政权割据纷争。公元351年,氐人苻健(317-355)创建了前秦,都于长安,势力渐渐强大起来。东晋桓温在354年首次北伐时,曾与前秦交兵,一度攻入关中。公元357年,苻坚(338-385)即前秦帝位,他废除苛政,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加强军备,使前秦成为北方诸国中最强大的势力。从370到376年之间,前秦先后攻灭了前燕、前凉等国,统一了北方,国势一时大振。苻坚想进一步统一全国,但东晋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如谢玄(343-388)在京口训练了一支兵——「北府兵」,曾屡屡挫败前秦南侵之企图,最后苻坚亲率大军南下,想一举灭掉东晋,于是淝水之战乃起。 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亲率步兵六十五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南下侵晋,东晋丞相谢安(320-385)乃命弟谢石(327-388)、侄谢玄等率军八万人迎战,苻坚和苻融登上寿春城头,遥望淝水彼岸之晋军,但见「部阵整齐,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心生畏惧,于是苻坚便遣被俘的晋将朱序(?-393)到晋营劝降。朱序将秦军情况密告谢石,谓「若秦百万之众皆至,则莫可敌也。及其众军未集,宜在速战,若挫其前锋,可以得志」。晋军遂立即部署,从容应敌。 当时秦、晋两军列阵相持于淝水两岸,晋军不得渡,谢玄乃遣使要苻融令军队稍稍后退,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等想乘晋军半渡淝水时加之截击,遂麾军后撤。谁知秦军一退遂「制之不可止」,朱序等也乘机在阵中大呼「秦兵败矣!」。秦军一时大乱,「(苻)融驰骑略阵,马倒被杀,军遂大败」。晋军不断渡河勇攻,大获全胜。在晋军的追击下,秦军溃散四逃,死亡大半。「(苻)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遁还于河北」,后来收拾残兵,大概只剩下十余万人。 淝水之战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一次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南北战争。苻坚败后,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于混乱,而东晋的偏安则更形稳固,南北对峙成胶着状态。 淝水之战,前秦军看见草木和听见风声、鹤鸣,都以为是晋军,可见苻坚和前秦军在形势逆转之时,不但未能沉应付,还自乱阵脚,最后落得兵败国亡的下场。可见「处变不惊,沉着应付」这八个字,是时刻需要牢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