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6s注册facebook:福特启示录:涨薪不是资本家的末日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0:55:29
新年伊始,各地开始传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消息,北京从1月起上调至1160元,江苏也从2月起上调,广东则将在3月1日实施,近年来出现的“用工难题”,涨薪似乎成为了一种有效手段。当我们回看历史之时,不难发现,这样的故事也并非中国特色。
 
1913年流水线的诞生,让福特汽车将装配速度提高了8倍
1913年,面对源源不断的订单,在一味扩大厂房和添置设备无效后,福特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从此使得汽车装配速度提高了8倍,第一次实现了每10秒生产一部汽车的神话。在当年,福特就创下了20万辆的生产记录。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1914年,产量突破30万,1915年突破50万,到1920年时,福特的年产量已经达到100万。
产能提升却面临“用工荒”,公司员工流动一度达380%
在产能的大幅提高下,福特却面临着用工难的问题。与成倍增长的产量和滚滚流入福特等人腰包的钞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人劳动强度的加大和并未改善的工资水平。在工厂加班加点投入生产之时,工人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从14336人减少为12880人,整个公司的人员流动也一度达到380%。至1913年年底,福特招聘的定额必须要达到963人,才能实现100个工人工作的稳定状况。
1913年福特引入的流水线成为了工业标准化生产化的里程碑
 
1914年一片唱衰声中,5美金将行业工资提高一倍,工作时间却减少1小时
在公司另一位创始人詹姆斯·考森斯的积极推动下,1914年1月5月,亨利·福特推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一项改革措施:将工人每天工作时间从9小时减少到8小时,日薪却从当时的2.5美元提到5美元起,约10%的工人还享有利润分成。1月6日凌晨开始,上万名求职者便闻风而来。“非主流”做法一时间使褒贬鲜明的评论出现在各大报刊头条,与普通民众一致叫好相对的是,资本家们几乎一致认为福特是要“毁了美国工业”,金融界人士也站出来指责“阶级背叛者”的“瞎胡闹”,《华尔街日报》甚至说,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道德规范”,而且是“犯了经济罪”。
高工资为福特网罗了美国,甚至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蓝领
来自全美各地,准确来说是世界各地的工人开始进入福特——据1914年11月福特进行的一项调查,仅有29%的福特工人出生在美国,其他71%则来自22个不同国家。成千上万的劳动者中最优秀的分子被吸收进厂;其次,这些进厂的工人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无条件地服从,拼命跟上传送带的转动速度以挣到诱人的五美元工资,要么被淘汰,由云集在厂门口跃跃欲试的其他人来代替自己。
迅速提高的工作效率让福特在2年时间内利润翻番
高工资下,工人的流动率直线下降,劳动积极性大幅提升。而此期间,工厂内推行的流水线做业得以顺利进行,劳动效率成倍十数倍地增长。而规模的增长,又带动了价格的迅速下降,这对福特汽车能够在短时间内走入千家万户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14年福特的年利润是三千万美元,而在实行日薪五美元后,1916年,年利润就达到了六千万美元。20年代,亨利也顺利地成为“世界首富”(据20年代《纽约时报》估计,亨利当时的个人资产达12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30多亿美元)。
福特的“非主流”举动,一时间挤占了美国各大媒体的头版
 
加薪为美国培养了一个稳定购买力工人中产阶层
后世的历史学家在谈及福特成功时多提及流水线,但当福特公司自己的管理层却并不这样认为,前CEO艾柯卡、厂史专家鲍勃·卡尔帕克都认为,加薪才是福特对美国和世界的最大贡献。卡尔帕克在他的一篇文章里指出:福特此举让他的T型车更为畅销,因为他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工人阶层,随之而来的产业加薪最终推动了美国中产阶级数量的增长。福特在人力上的成本转移成为了一个阶层的购买力,最终那些有了归属感的员工又为他生产了更多更好的产品。
福特加薪也成为了大时代下“从善如流”的经典案例
福特“体贴”的薪资策略取得了成功,直接导致了欧美企业纷纷效仿,在生产率允许的范围内,薪资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两班倒逐渐被三班倒所取代,8小时工作制渐成雏形。如果还原到20世纪初美国的大时代背景下,福特案例也并不孤单:1903-1910年间,美国通过了几项将大公司置于公共权力监督下的法律,最终于1914年成立了联邦贸易委员会以监督大企业的运作,并授权公布其违背公共利益的活动。美国也逐步确立了禁止使用童工的法案,1917年,又有39个州制定了以限制劳动时间保护妇女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日立法,有些州还通过了与此相关的妇女最低工资立法。
被载入史册的福特T型车
《财富》杂志在评选“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时,对福特做出了这样的评价:“‘20世纪的企业家’是这样一位工业创建者,他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每一片土地,第一个创建了‘大市场’,并为之供应产品”。五美元让福特公司重新定义了工业资本主义——它第一次让全世界认识到,市场化的利益调节机制,不仅可以调节工作动力,而且可以调节全社会对于“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