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广场舞火火中国风:(1996.12.20)教养趣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1:53:35
1996.12.20)教养趣谈(1996-12-20 17:27:25)转载 分类: 五常谈教育

我只有一儿一女,怎样说也算不上是个教养儿女的专家。更何况儿女成长期间,我的工作实在忙,不能多花时间在他们的教育发展上。话虽如此,从他们出生后到十岁时,我每天总用上三几个小时跟他们「混」在一起,对我来说,是辛苦而又温馨的十年了。其后见他们知所适从,就实行「放任」政策。再其后,他们到了十六、七岁,就要爸爸少管闲事——即是说,不要再管他们了。

可以这样说吧:我是个为儿女作「奴隶」的人。

儿子比女儿仅大一岁,所以在教养上比较方便,可以不分彼此。在他们出生前后,我翻阅了不少关于教养儿女的书本,都是西方之作。这些书本理论纵横,莫衷一是,而我从中得到唯一的众所认同的结论,是儿女在幼年时要尽量宠爱。宠爱儿女是天下间最容易办到的事,所以在他们五岁之前,我凡遇到不知怎样教养的问题时,就简单地以「爱」的一招来解决。这可能是我从书本上学得的最厉害的一招,因为今天儿女长大了(大学毕业了两三年),他们可以随遇而安。

是同样的爱,同样的教导,但儿女长大后,性格却各自完全不同。为何如此,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认为基因的或然率,比父母的教养有更大的决定性。女儿觉得我对她的爱甚于我对她的哥哥,所以凡事维护哥哥。但那只不过是她的误解。试问,假若你有一儿一女,二者犯了同样的「罪」,你会先责罚哪一个?

我说儿女长大后性格、行为各不相同,有如下的例证。儿子好花钱,有什么新的计算机软件总要先购为快;女儿节俭,父亲无条件送钱也不要(「给哥哥吧」),到餐馆晚膳,剩下来的白饭也要带回家。儿子兴趣多的是(网球、篮球、足球、乒乓球、国际象棋等等),但女儿似乎什么兴趣也没有。他们两者读书成绩都不错,但儿子目标明确,要走爸爸的路。女儿呢,她大学毕业后就怎样相劝也不再读下去了。

除了给儿女无限的爱,我的教育方法,是可以不管就不管。要管的就管得很坚定,此外就让他们自由发展。我喜欢与儿女像朋友般相处,谈天说地,无所不谈。好些人说我儿子的思考方法与我如出一辙,这可能是他多年来跟我闲谈中养成的习惯。

儿女在中、小学念书时,我一直对他们的功课不闻不问。但我有一个比较硬性的规定,那就是假日不准读书。当然,到他们进了大学之后,这「规定」就废除了。也是在中、小学时,发现儿女的成绩特别好的话,我就对他们说,读书是长途赛跑,那么早就领先,会后劲不继的,暂时倒不如成绩差一点吧。

儿子认为我的「长途赛跑」论有道理,于是在中学的某一年,放学后就天天在家里跟计算机下国际象棋,学校成绩遂大大的下降。

我对他说:「我说你不要领先,可没有叫你考得近乎『包尾』啊!」儿子听后,就放弃了国际象棋的玩意。

后来他进了大学,问道:「爸,在大学我可以发劲了吧?」我答道:「可以发一点,但真正的冲刺,应该是从写博士论文那时开始的。」殊不知儿子听到可以一过发劲之瘾,就一发不收。可以说,从儿子读大学一年级起,我多次劝他,真正的发劲,还不是时候。

在儿女的教导上,我因为事忙,所以有时只好出一些奇招怪着。女儿在美国念幼儿班时,每次要交功课习作,她总是擦、擦、擦,改、改、改,务求取得一百分。偶尔不获,她回家就哭个不停。我为此彷徨无计久之。后来我灵机一触,对女儿说:以后不准再取得一百分。

自从儿女的祖母谢世后,家中最聪明的人是女儿了。哥哥虽然在大学里是英雄人物,但他从来不否认妹妹比他聪明得多。然而,妹妹天生一个「无知」相,而事实也是无知。这是由于她对任何事情兴趣不大,所以凡事都表现得漠不关心。但她从小不学有术,下笔成文,而不同地区的不同英语口音,她可以各归各的说得流利自然。

哥哥与妹妹相处的时间最多,因此最清楚妹妹的一些「特异功能」,但却没有进取之心而好好地加以利用。这是我们家里近年来唯一引起争议的问题。女儿长大了,不能教,也不能管,而劝导之下也是没有什么反应的。

有一个不为「利」诱的女儿,是一件很麻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