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草花图片:民营企业并购业务内部审计中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和风险防范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43:32

民营企业并购业务内部审计中

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和风险防范

 

  注册税务师 高级会计师   周振利 

【摘 要】本文阐述了民营企业在并购业务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确定重要性的意义和方法,分析了并购业务中存在的审计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民营企业并购审计;重要性确定;风险防范

 

前言

目前民营企业发展极为迅速,民营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有效补充,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许多行业、领域中起到支柱作用,对中国GDP的增长、市场经济的活跃以及国家财政、税收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民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达到扩张产业规模、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占稳市场等目的,常采取并购、重组等模式,通过并购、重组,企业能够迅速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

在企业并购案例中,许多企业的并购重组事项都邀请外部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参与进行审计,但更多的民营企业在并购重组中还是依靠自身内部审计力量来审计、评估;或者先期以内部审计为主,辅之以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在企业并购重组中是大有作为的,这也给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并购过程中,内审人员积极参与并购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并购成本,减少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而降低并购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在并购业务中对被并购单位审计的重要性进行确定、控制审计风险,防范并购风险,既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审计效果的成败,也关系到并购业务的成败。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审计风险防范

那么,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并购重组业务中如何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进行企业并购审计,防范审计风险呢?

风险导向理论认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作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包括两方面内容,一者为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二者为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未能通过审计测试发现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

内审人员在企业并购中要识别审计风险,主要要识别企业财务报告上的错报风险,既被并购企业反映的资产负债情况与实际情况的重大差异;再者,内审人员要尽可能地发现这种差异。内审人员要在风险理论的指导下,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确定各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根据重要性水平,来判别、评价以上两个方面的审计风险。

对内部审计而言,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单位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中存在偏离特定目标的差异或缺陷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的差异或缺陷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管理层的判断或决策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

在民营企业并购业务中,并购双方根据有关意向进行谈判,达成并购协议。内审部门要先期介入,对被并购单位进行相关审计,审计主要目标即是确定被审单位资产状况、负债状况、净资产状况、经营状况等,向决策层提出并购意见及建议。内审人员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重要性水平,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等,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内审人员应从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入手:

一、  根据差异或缺陷的严重程度,确定重要性水平

并购业务中,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对被审单位的净资产的审计,在确定资产、负债项目的重要性时主要应关注错报和漏报。因为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在有些情况下,某些金额的错报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但从性质上考虑,则可能是重要的。所以,内审人员应考虑其错报、漏报的金额大小、目的是什么。由于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所以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变动关系。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内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合理运用专业判断,确定重要性,以评估审计风险。

内审人员在编制项目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及评价审计结果时,都应当合理考虑并运用重要性标准。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应根据不同项目分别确定。

例如:企业并购业务中,资产、负债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内审人员选择被并购企业的净资产或总资产的一定百分比作为基准则是合理的,如在净资产为1000万元左右的企业可以确定为净资产的0.5%。另外,要考虑可容忍错报的金额。

   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对检查风险有直接影响。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水平越高,内部审计人员就应实施更为详细的检查程序,以便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制定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

二、从管理层或组织目标的角度出发,确定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概念是针对报告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在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要考虑特定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以实现特殊审计目的。企业并购业务审计即是一项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

并购业务中,对被审单位净资产的确认是审计的一个重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若管理层认为资产、负债单个项目差错范围在10000元范围之内可以接受,则内审人员可将绝对额10000元定为资产、负债项目的审计重要性水平。

三、  考虑特定的经济环境,确定重要性水平

对重要性的评估要运用职业判断,审计人员应根据被审单位面临的具体环境,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四、  审计过程中要全方位、全过程应用重要性水平,包括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终结阶段。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在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这时应考虑内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是否足够,本次审计的目标、特定报告要求,被并购企业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被并购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大小等。结合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确定重要性水平。

2、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包括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3、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

主要选择以下几点考虑:1、错报对遵守债务契约或相关合同要求的影响程度,2、错报对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影响程度,

4、在审计执行阶段,对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随着审计进程的推进,审计人员应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及在审计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修正重要性水平。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通过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1)、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2)、修改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5、在审计终结阶段,评价错报的影响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汇集的差异或缺陷的情况,在审计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实施结束后,汇集已发现的差异或缺陷,考虑其性质、数量对管理层决策及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程度。

 

民营企业并购业务中所面临的审计风险

   重要性水平确定以后,要结合重要性水平进行审计,评估各项审计风险,进而防范风险,民营企业并购业务中所面临的审计风险主要有:

  1.被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即净资产评估)风险

  在企业的并购活动中,财务风险是决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由于并购所涉及的财务活动引起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收购企业无法准确的判断企业的价值及其盈利能力,可能使得定价高于被并购企业的收购价格。并购业务评估过程中,被并购企业有时会故意高估、虚估资产;低估、少估负债。如对于市场没有同类产品对比的存货,价值评估存在不确定性;对被并购企业预计负债不了解而少计负债等。

2.并购后经营风险

企业并购后,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特别是跨行业并购,由于对产品、市场不了解、不熟悉,如果没有较强的管理水平和优秀的管理团队,缺乏能够掌握全局的管理人才,不能迅速打开市场,将给并购后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

 

针对被并购企业价值评估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在企业并购准备阶段需采取的审计风险防范 

企业并购准备阶段,主要内容是形成并购意向、寻找目标企业、进行初步调查、商讨并购决策等。  准备阶段,企业内审人员能否收集到充分的信息,能否采取有效的验证措施保证这些信息的可靠性,能否采用适当的方法评价和分析这些信息,是企业并购决策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企业并购准备阶段审计的关注点。      

审计人员要关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引发的审计风险。包括被并购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行业环境;被并购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有形与无形资源的存在状态和运作情况等。

在此过程中,内审人员应重点关注被并购企业国内外市场竞争状况,产品销售市场占有份额,产品销售利润水平,市场发展发展前景,企业隶属关系,企业所处的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被并购企业的目前财务状况,被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被并购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等。 

在并购准备阶段,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措施,就是对并购的收益成本进行初步分析比较,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如果初步分析表明,成本高于收益,则风险很大;反之,如果初步分析表明,收益远大于成本,则表明并购具有可行性,风险较小。相应的,审计风险也就降低。当然,在此过程中,不能只考虑眼前的收益,也要综合考虑并购行为对本企业带来的综合效益。 

2、企业并购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防范 

在对企业并购实施过程中,内审人员通过实施并购审计,可以随时收集和整理与企业并购活动密切相关的信息,分析和评价这些信息所反映的可能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以确保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和企业并购目标的圆满实现。

在这一阶段,由于并购审计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价值评估风险,因此应重点防范。

对被并购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有很多,包括收益现值法、市盈率法、清算价格法、重置成本法等。 

如果企业并购的目的是利用被并购企业的资源进行长期经营,则可以使用收益现值法;如果被并购企业是上市公司,且其市价比较公允,则可以采用市盈率法;如果企业并购的动机是为了将被并购企业转手出售,获取增值,则可以使用清算价格法;如果被并购企业可以作为单一资产的独立组合,则可以使用重置成本法。内部审计人员在选择评估方法时,要注意区分不同方法的特征与适用性,结合并购目的,灵活选择,也可以对被并购企业不同的资产负债项目、不同的资产组、不同的业务分部采用不同的审计评估方法。 

内审人员在选择不同的方法时,应当结合重要性水平来考虑其风险性,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型都有其局限性。在利用价值评估方法和模型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的同时,必须对目标企业进行实质性审查。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以有必要首先确定目标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并在最后估价时根据此风险对估算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反映目标企业对并购方的并购价值。

 

案例分析

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纺织机械、纺织品生产为主、同时涉及新型材料、房地产业的民营企业。2010年初,公司决策层有意并购一家外资企业,公司内审部组织内审人员针对此项并购进行了专项审计。

在此项审计中,内审人员运用了风险导向审计得理论,在对被并购企业控制环境进行充分测试的基础上,初步评定其内部控制环境是可以信赖的,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内审人员采取了不同的审计措施,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审计测试程序。由于被并购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为汽车配件及模具,对于并购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行业,因此内审人员在审计中注重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中既强调风险评估程序,又不放弃实质性测试,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审计过程中,由于被并购企业在模具分部内控制度不健全,内审人员大量采用了实质性测试的方法。对重要的物资,采取了全程监盘,根据不同项目,确定各自合理的重要性水平,运用了审核、观察、询问、函证、分析性复核等各种审计方法,同时,借鉴了外部专业机构的对相关资产的评估意见,使得此次并购业务的审计得以圆满完成,在很大程度上防范了并购风险。

 

结论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这一理论,能够审核公司重大财务问题,可以对公司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检查监督,可以评价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及风险管理程序的完整性及有效性;同时还可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分析风险因素,在企业并购重组等重要事项审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总体数量较多,但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数量还是不多。大量的小规模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的道路上,采用并购、重组等整合方式,仍不适为有效地途径。内审人员充分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思想、思路,在审计过程中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对防范各种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在2010年江苏省连云港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的风险导向审计论文研讨中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