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拓展训练心得:常回家看看入法不违法很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7:08:03

常回家看看入法不违法很难

http://gongyi.sina.com.cn  2011年02月24日10:25  竞报


  文/李想

  时至岁末,特别是在下班高峰的公交车上,每当移动电视里传出那样一段旋律时,车厢里的人们就会顿时耐住挤车的烦躁,下意识地抬头看,甚至有人跟着歌曲轻声和,“找点儿空闲,找点儿时间……带上笑容,带上祝愿……”

  这是最早出现在1999年春晚舞台上的一首歌曲,歌名《常回家看看》。如今,父母盼望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温情期许,在时隔了12年的轮回之后,又一次被唤起。所不同的是,唤起这期许的,不是音符,而是法律……

  据悉,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此外,还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平时没有时间回家,加上刚刚入职不久,探亲假、年假无从谈起。像我们这样来北京工作的外乡人,怎么可能做到经常回家看看啊。”

  “啊?!这么说我已经犯法了,我爸妈可以去法院告我了……”一个周末的午后,谢军正一页一页心不在焉地翻着手中的报纸,直到他的目光注意到这样一段文字的时候,谢军开始忍不住惊讶地自语道。

  原来,这段令谢军感叹不已的文字有关一部老年法。据悉,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此外,还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可是,像我们这样来北京工作的外乡人,怎么可能做到经常回家看看啊。”谢军叹了口气,对记者说。

  两年前,谢军从河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北京。新闻专业出身的他,在来到北京的第二个年头,找到了一份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我老家是在河南,父母也都在那边,平时没有时间回家的,坐火车来回就要花上一天的时间。”谢军一边说着,一边合上手中的报纸。

  然而,从谢军踏进媒体这道门槛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的工作和生活再也不会拥有清晰的界线,用他的话说:“感觉工作和生活是绑在一起的,分不开,节假日也不例外。”也正是这样的原因,让谢军无法从中抽身,加之刚刚入职不久,探亲假、年假更是无从谈起。“也不好意思向领导提出来,毕竟还是刚参加工作的新人。”

  如今,昔日模糊的畅想已经变成了现实的考量。被问及“在老家可以找到类似现在从事的工作吗?”谢军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很难。”

  “那为什么还选择到北京工作?”听到记者这样问,谢军顿时有些语塞,若有所思但也只是笑。“往往越是简单的问题,越不知该从何说起……”他停顿片刻,面对记者缓缓吐出这样的话来:“其实,同样的问题我已经记不清问过自己多少次了,当初那些关于未来的路该如何走的畅想也早已模糊。”

  只是如今,昔日模糊的畅想已经变成了现实的考量。“因为不是应届毕业生了,像我们这样的非应届毕业生,如果回老家找工作,机会就很少了。”谢军告诉记者:“毕业在外干上几年之后,回去再想进好的事业单位或者政府机关部门肯定是不现实,再说,要是有那路子的,肯定一毕业就回去了,也不会在外面打工。”

  “那在老家可以找到类似现在从事的工作吗?”谢军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很难。”用他的话说:“小城市和县城,哪儿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这些职位?尤其是从事专门技术行业和金融、广告、咨询一类的,小地方可能就根本没有这些公司,又哪儿来的工作岗位?”谢军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就是这样一个小城市,除了政府机关和各个事业单位,以及教师医生这些职业外,就只剩下工厂和门市商铺了。

  网友感叹:“不外出打工,拿什么来赡养父母?”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对比,到一个“崇尚竞争、讲究个人能力、平台更加广阔”的大城市去打拼,就成为了所有异乡青年的共同选择。于是,问及为何会叶落北京,一位已经在北京生活工作11个年头的异乡人的回答,也就只淡成了一句:“倒是习惯了,回去反而有些不习惯。”

  如果说打工在外使得异乡人没能抽出时间回家看看,那春运时候的一票难求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第二道路卡。

  但叶落总要归根,至于时节,自然是年根。连续数日来,微博热门话题榜上,“回家过年”的标签热度不退,新闻里大事小情无不述说春运的故事。“春节时候挤纷纷,排队买票挤断魂。借问回家票何在?牧童遥指黄牛村。”看着网友分享的买票打油诗,谢军露出无奈的苦笑。

  如果说打工在外使得异乡人没能抽出时间回家看看,那春运时候的一票难求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第二道路卡。这也止住了不少人的脚步,谢军就是其中之一。通往回家的路,注定伴随幸福的代价。此前,有官方预计2011年春运规模可达28.53亿人次,这一个数字被形象地描述为“相当于搬动欧洲、南北美洲、非洲、澳洲的全部人口”,但中国目前8万公里左右的铁路总长度,人均下来还不到一根香烟的长度,运力不足、一票难求的困境让谢军只能站在回家路的这一头,望“家”兴叹。

  说到回家的成本,远远不止是一张车票。谢军告诉记者:“过年回家还会有一个愁事就是串亲戚,有限的几天时间就此被占用了大半。”然而,谢军也不是没有动过这样的脑筋,那就是把远在河南老家的父母接到北京来过年,可麻烦事儿也就跟着来了。

  “由于父母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独自搭乘火车来往于城市之间已不再是容易的事了,即使把父母平安地接到北京来过年,他们又觉得生活不习惯,舍不下家乡的那些熟面孔。”然而,面对大城市飞涨的物价,以及不断攀升的房价,对于谢军自己而言,安身立命尚且仅仅是个夙愿,再加上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千辛万苦与子女住到一个城市里的老人,最终也会因为医保在自己老家就无法在该城市享受医保待遇而踏上回乡的路。

  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等几座大山压在身上还全无保障,使得在外流浪打工的子女,想尽孝却力不从心,不得不叹:“在‘失孝’和‘失业’之间,为了生存,没有办法不选择‘失孝’!”

  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一句“子女‘常回家看看’将入法,以法治孝靠谱吗?”引来众多网友讨论。进入论坛记者发现,网友们不住地发帖跟帖,就像找到了一个情绪的集散地,在这样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吐纳着内心情感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