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风车油画:“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究竟谁在忽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39:42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究竟谁在忽悠?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表示,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选择所谓好的小学初中,并不符合科学逻辑,不值得宣传和推广。他说,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2011年2月24日《新京报》)

“人生犹如长跑,起步早晚并不能影响一生发展。”王副司长这句话表面上看很有道理,实质上是在忽悠咱老百姓。好的开端,不说一定成功,至少可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育部门的官员,当然不存在孩子输在起跑钱上的问题,他们的孩子想读那所好学校就可以读那所好学校,但对于老百姓来说,读一所好学校没有门路进不去,没有雄厚的家庭经济,交不起昂贵的择校费。

选择好的小学初中,其实至关重要。孩子考不起好中学,也就考不上好大学,今后也就难以找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这难道不是输在起跑线上?由于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教育质量差距大。在同一座城市,有的学校学位紧缺,一个班七八十人,还是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有的学校由于招不到生源,几乎成了空壳学校,面临着停办。学位紧缺的学校,往往是最优秀的师资集中在这里,他们教的学生大多能考取重点中学,而招不到生源的学校,是因为没有学生能考取重点中学。

春节,父母来我工作的广东过年,谈到村里孩子读书问题,父亲感慨地说:农村的孩子读书越来越难。父亲说,孩子再聪明会读书,在乡村学校读,孩子都废了。好的老师都进城了,留下的老师也无心执教,在农村读小学初中的孩子很难考上大学。所以,经济宽裕的家庭就把孩子送到县城去读小学,但这样的家庭毕竟是少数,昂贵的择校费不说,还要租房,还要有大人陪读,还要在城里消费。农民拿自己的血汗钱甘愿进城被“忽悠”,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旦输在起跑线上,就一输到底,无法改变当农民工的命运。

在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招收的新生中,城里学生的比例在上升,农村学生的比例在下降,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全国重点大学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孩子占主要比例,但进入这个世纪,读重点大学的农村孩子却越来越少。有资料说,过去北大农村学生的比例达70%,如今是1%。究其原因,输在起跑线上应是主要之因,不说城乡师资力量的悬殊,很多乡村小学连英语老师都没有,而考重点中学,英语是必考课。

教育不公包括起点不公、过程不公、结果不公三个方面。而输在起跑线上却是最大的不公。作为九年义务教育,按理城乡孩子的起跑线应该是平等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反而教育资源越来越不平衡,城乡差别进一步拉大,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多被城里学生所占据,农村学生只能“享受”挑剩下的教育资源。其后果是阻碍和淤塞了农村孩子向上流动的通道。衡量一个教育机制,不仅要看它培养了多少拔尖的人才,还要看它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若教育起点不公平,则教育的结果必然是不公平的。“起跑线公平”理当是教育部门的基本职责信仰,教育部作为国家教育决策和管理的部门,难道不值得反思?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也是常出现的商业广告用语,但这条广告用语却是现实的真实写照,如今成千上万的家长们仍然沉醉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难道世人皆醉,惟王定华副司长独醒?事实雄于雄辩,由此说来,忽悠人的不是别人,而是王定华副司长自己,当然,王副司长忽悠的也只是咱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