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三中葛一诺唱歌:人类的未来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10:28

人类的未来是什么?


这是个看似幼稚的问题,可是,亲爱的读者,你曾经认真思考过吗?——是为题记

 序:一个残酷的事实,如果你的确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么,可能跟我一样会得出如下的结论:  

虽然能够思考的人们都知道:灭亡,是人类的未来。但是,由于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没有人愿意面对这样的结果——就象作为个体的人,都知道最后会死去,但在未死之前少有勇敢面对与认真思考的人。象我自己一样,也许人类中的大多数都是贪生怕死之辈。为什么?虽然作为有限时空过客的个体生命是无法看到整个人类的时空状态,但是,就目前人类所认知的时空里,一切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轨迹来看:任何存在,最后都面临不存在的结局。即便是这个宇宙,虽然还不能确切地知道在诞生之前是什么状态,但是能够确切地推断出它正在走向毁灭——之后出现的新生的宇宙,虽然与现在这个宇宙有基因上的联系,但却一定会出现变异而与这个宇宙不同。  

纵然科技的进步能够使一部分人类从现在生存的太阳系迁徙到另外的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系,但却不能改变现在这个宇宙终将毁灭的规律。即便这个毁灭的宇宙必将诞生出新的宇宙,但同样不能改变人类覆灭的命运。因为,新生的宇宙还能否再次造就现在这样的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现在还无法预料。即使能够推断出仍然会出现同样的环境,但是,那个宇宙的人类与我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无法回答。虽然人类终将毁灭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但却不是最残酷的结局。最残酷的结局是:在这个地球、甚至这个宇宙还没有毁灭之前,人类就先把自己毁灭了。从目前地球上生存着的人类的状况看,迷乱、纷争、堕落的社会,正在加速使这个最残酷的结局到来。  

 

一、生命与非生命的本质区别  

就目前人类所达到的智识高度和认知结果来看,我们不难作出以下判断:  

由于非生命是自在的、无意识的、无依赖的、能量耗散的、时空矛盾无限循环运动,因而是永恒的、有未来的一种物质运动及存在方式。西方宗教称之为“上帝”,哲学称之为“绝对精神”。东方宗教称之为“如来”,哲学称之为“天”或“天道”、“天理”。而由于生命本身是非生命世界造就的,是自为的、有意识的、有依赖的、能量耗散的、时空矛盾有限循环运动,因而是暂时的、没有未来的一种物质运动及存在方式。同时,由于生命对非生命的严重依赖性,使其在某种意义上讲,完全是一个“寄生虫”——没有外界能量的供给就无法生存。因此,生命与非生命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生命是非生命世界中的“寄生虫”。当然,这是又一个让人类难堪的残酷的事实。但是,我们知道,这毕竟是事实。而且,一旦非生命世界因发生某种变化而引发一种生命存在条件的消失,那么,除了这种生命会消亡外,这种生命所处的生存链条中另外的生命形式的存在就遭到严重的威胁、甚至是致命的打击。从这个角度上看,人类这种生命存在方式,注定是以悲剧的结局收场。怎么办?等死吗?没有!我们至少知道,虽然注定是走向没有未来的不归路,但是,从人类诞生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在此基础上对生存的这个时空的一切事物的探索。因为人类知道,毁灭后就没有意义存在,而意义只在于生存的状态下。因此,怎么活着,才是人类的最高命题和价值所在。  

 

二、没有未来的人类该怎么活着  

由于对死亡的恐惧与思考,人类自古以来就渴望个体生命的延续,千万年来对“长生不老”的方式进行了“上穷碧落下黄泉”般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寻。但“两处茫茫皆不见”的结果,使更多的人开始面对现实,转而探索生的价值与意义。作为非生命世界中的“寄生虫”,作为这矛盾运动的时空里的“匆匆过客”,作为一个注定没有未来的生命群体,关于人类该怎么活着的问题,不同生存环境下的不同人类族群,在长期的各自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一)缺陷与“原罪”,“爱”与“斗争”——西方的生存逻辑  

从人类考古发现来看,远古时代欧洲大陆的环境状况十分恶劣。严寒的气候、野兽四处出没的森林沼泽,使古代欧洲人类长期面临险恶的生存斗争环境。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并认识到人本身存在的“寄生性”缺陷,西方智者后来在《圣经》中总结了“人类的劣根性”及其适宜的生存法则。因此,《圣经》开篇第一句话就说:“人,生来就是有罪(缺陷)的”。接着,它通过神话的方式对古代人类生存状态及其法则探索过程的描述,劝导人类以“爱”的方式去弥补与生俱来的缺陷,而以“斗争”的方式去迎接外部世界的挑战。从心理学角度讲,《圣经》的“原罪理论”,就是西方先民在死亡恐惧意识下,对客观存在的人类自身缺陷的主观解释。  

(二)贪欲与“节制”,“善”与“和谐”——东方的生存哲学  

远古时期的东方,虽然存在周期性的水患、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但相对于同时期地域狭小的西方而言,仍然有温暖的气候、丰腴的土地与物产。正因如此,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欲望的节制。于是,在古代印度,人类思考并倡导佛教这样的生存方式,而在古代中国,人类思考和总结的是黄老之道这样的生存法则。同时,由于东方先民对日月星辰运转的长期观察和对水患、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长期观测,形成了《易经》思维这样的生存智慧。但无论佛教、黄老之道还是《易经》思维,都具有共同的追求——“善”与“和谐”,这就是东方的生存哲学。  

虽然笔者没有细致地研读过《古兰经》和其他一些宗教经典,但从宗教都以拯救众生“脱离苦海”的出发点来看,即使生存环境不同、族群不同、实践不同,其宗教与哲学都必然具有“遵天循时”的要求和“弃恶扬善”的追求。因此,无论西方、东方还是其他人类族群形成的生存经验,从心理学上看,意识形态领域的宗教与哲学又何尝不是一味疗治人类生理缺陷与心理痛苦的解药呢?然而,奇怪的是,直到二十一世纪,人类仍然不能很好地以“爱”或“善”去共同面对与解决没有未来的糟糕结局下该怎么活着的问题,仍然还在以各种借口、以各种手段、以各种渠道进行着利益的争夺——由此而发生着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体育等领域与层面的各种各样的或明或暗的战争。谁都知道,这样下去,人类最残酷的结局——在这个地球、甚至这个宇宙还没有毁灭之前,人类就先把自己毁灭了——已经离人类不远了。那么,造成这种“尾大不掉”的局面的根本原因何在?本来就没有未来的人类,是否还有智慧与勇气好好活着?


三、人类是否还有智慧与勇气好好活着  

诚然,人类是没有未来的。但,人类是否还有智慧与勇气好好活着呢?作为生命,“寄生虫”的缺陷是客观存在。谁也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湖泊、四季更替、五谷杂粮的地球,人类将如何生存。但人类毕竟与其他生命有区别,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既然从原始森林里勇敢地站出来了,就不能再象原始森林里的其他生命一样固守“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如果那样,人类与禽兽还有什么区别呢?!  

从人类生存的客观条件讲,人类只有通过摄取自然界的物质与能量维持自己的生存。但却不能以此为由对自然界采取“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方式来活着。不能象路易十四说的 “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那样活着。请记住,我们是人类——虽然从根本上讲我们没有未来,但我们有后代!  

虽然,这地球上不同的水土生养的不同的人类族群之间,在思维、语言、逻辑、理论、习性、风俗等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是,这绝对不是相互争斗、摧残与杀戮理由!请记住,“弱肉强食”的竞争,不是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那是禽兽的生存法则,可是,目前的人类,为何还在禽兽的生存法则下活着呢?  

其实,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里,早已经准确而清楚地阐明了原因——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为什么?  

因为私有,个体就能够破坏整体;  

因为私有,私欲就能够泯灭人性;  

因为私有,邪恶就能够毁掉正义!  

可是,我们知道——  

天下,是天下万物的天下,不仅仅是人类的天下;  

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不是一部分人的天下;  

天下,是天下所有劳动者的天下,不是一切人间寄生虫的天下。  

所以,笔者坚信:私有制——这个万恶之源的禽兽法则,必将被真正的人类所唾弃!  

到那时,战争、饥饿、瘟疫……一切的罪恶必然远离;  

到那时,“爱”与“善”才真正是人类自由与幸福的根基;  

到那时,和谐、文明、尊严就是人类走向共产主义世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