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代尔 竹纤维:《商业周刊》封面文章:亟待解决的全球粮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44:12

  新浪财经讯 最新一期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于2011年2月18日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标题为“亟待解决的全球粮荒”。文章认为,即使全球的农业危机尚不足以导致各国政治和社会的巨变,但它当前确是对各国的严峻考验。

  突尼斯国内骚乱的根本原因是食物价格的暴涨。它由此引发的一波动荡冲击了中东和北非的若干国家。给以上地区带来动荡的饥饿,并不完全是因其国内社会和政治问题在一时间的突发所致。

  这股粮食短缺风潮实际上已从去年就开始酝酿。粮食出口大国俄罗斯和阿根廷先后出现致命干旱,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出现的持续暴雨导致粮食减产。据加拿大小麦局(Canadian Wheat Board)公告,萨斯喀彻温省暴雨带来的洪水持续时间之长和强度之大,让当地农户根本无法耕种约1000万英亩小麦。据加拿大环境署(Environment Canada)称,“一直是加拿大最干燥的萨斯喀彻稳省,从未像当时那样被彻底泡透了”。

  除了以上国家小麦减产外,美国中西部地区出现的阴冷、潮湿气候推迟了当地小麦的收割。这些因素导致芝加哥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的小麦价格在去年暴涨74%,同期玉米价格也攀升87%。近期,世界最大小麦产地中国面对的另一场旱情,也威胁到它的粮食丰收。由此谷物价格会被推得更高。据中国农业部长韩长赋称,约占中国42%冬小麦产量的8个主要小麦种植省份都遭遇了严重的干旱。

  联合国粮农组织(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称,从1990年往后的历史数据看,今年1月份的全球食物价格已飙升到了一个新纪录。FAO高级经济学家Abdolreza Abbassian称,各国在面对着当前全球粮食市场的紧张局面时,都在加紧储备粮食。他预计小麦价格还会继续攀升至夏收季节,这是因为进口商在加速采购,以避开通胀。他称,粮价在未来6个月内更可能停留在高位,甚至继续上行,而不是下跌。

  世界今年究竟是否会落入农业大灾难,还取决于中国华北平原小麦收成。有金融期货投资人士表示,全球在2012年夏季前要有两次大丰收才可能让库存水平恢复至可接受的程度。除非潮湿水汽能到达干透了的秧苗,原来的小麦纯出口商可能会变成小麦纯进口商,由此加剧全球粮食市场的紧张局面。

  此外,中国若禁止小麦出口也会进一步推高粮价,这意味着以往被视为有灾难性后果的全球谷物短缺时代的重现。这种情形甚至会让美国的大宗商品买家感到手头资金拮据,其中有人认为,因为农业产量跟不上需求,在所有粮食品种中没有一样不存在供应问题。即使如此最糟局面不会发生,但全球粮食突然供应不畅,也是对各国的一个,或是一系列的严峻考验。

  从基本层面看,粮食危机首先是对人类养活自己能力的考验。数十年的工业化农业技术已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让食品价格可多年维持在低位。但促使全球人口增长近70亿的粮食富足时代可能已结束。

  被飓风、地震、火山爆发和政府削减预算搞得焦头烂额的减灾机构,对处理严重的食物短缺问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据世行去年6月称,全球不断上涨的粮价已把发展中国家的4400万人推入了赤贫境地。WB行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在2月15日的一次电话会议上表示,全球粮价上涨威胁到了世界上数千万穷人的生存。粮价高企把无数人推向贫困,给那些食物开销用去近半数收入的最脆弱人群造成进一步的压力。

  粮价上涨还会在发展中国家引发通胀。纽约大学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今年1月接受《彭博新闻》的采访时表示,在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中,有三分之二基本上是食品、能源和交通的价格。当这些项目价格上涨,它实际上成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

  粮食危机对发达国家造成的通胀影响可能会相对较小。据UN估计,一些最穷国家2010年在食品上的开支较2009年增加了20%,而世上最大粮食出口国,美国的粮价去年仅上涨1.5%。据美国农业部预测,美国今年粮价可能会有2%的涨幅。美国谷物协会(U.S. Grains Council)经济学家Erick Erickson称,美国的粮食充裕,它只能是世上最后一个因粮食短缺引发通胀的地方。

  粮价上涨更可能在增长强劲,且失业率低的各国造成通胀。汇丰银行资深研究全球经济的经济学家Karen Ward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者在受到粮价上升压力时,更可能靠提高工资方式得到补偿。一旦通胀影响到工资,它会继续蔓延到整个社会。这与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中国的情况相仿。中国政府2月14日公布,今年1月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而食品价格上涨10.3%。

  乔治亚州立大学罗宾逊商学院经济预测中心主任Rajeev Dhawan认为,当需求像中国那样维持强劲局面时,企业能够以提高价格的方式把上涨的成本转嫁到消费端。在美国这样需求不高,而失业率高的国家中,人们无法靠增加工资来补偿食品价格的上涨,他们由此不得不削减其他方面的支出。同理,因企业了解提高售价无异于在扼杀销售时,它们会被迫咽下更高成本。汇丰银行的Ward认为,疲软经济体的更高商品价格如同在对未来增长课税。

  商品价格上涨会让各国央行进退两难,由此产生需要采取截然相反的解决办法的两个问题。为维持遏制通胀的努力,央行应提高利率。但为了弥补消费者遭损的购买力,央行却应降低利率。央行应采取哪一项选择,完全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形势,即它究竟对在通胀和走向衰退这两个问题中的哪一个担心的更多。

  全球农业危机带来的第二个大考验,是对富裕国家和其金融体系的考验,即是以一种有助于,而不是会造成伤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挑战。无可辩驳的事实是,让全球穷国感到糟糕的粮荒现实,却有益于美国农户和投资者。据美联储堪萨斯分行近期公布的报告称,造成一些北非国家出现乱局的高粮价,以及印度禁止出口粮食,已促使美国出现了史上最大的农作物出口量,让美国中西部农田有了创纪录的价值,提升了农业银行(2.60,0.00,0.00%)和农具制造商的利润。增加的收入让农户在四季度有偿还贷款的能力,降低了贷款违约率,同时还提高了放贷机构的利润。USDA于2月14日表示,预计今年全美农户收入可增长20%。农业净收入可达创纪录的947亿美元,而去年为790亿美元。今年的农作物价值可增长18%,达2020亿美元。

  随着农产品(18.13,-0.16,-0.87%)价格持续上涨,全球投资者都蜂拥而入农产品指数掉期合约,开放式上市交易指数基金(ETF)和中期债券等投资品种。据巴克莱金融公司(Barclays Capital)1月27日的分析报告称,在截止去年12月底的四季度内,这些投资品种所吸引的投资金额已翻三倍,达57亿美元。与农产品有关的新投资在12月总计达26亿美元,而11月的总额仅1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3亿美元。

  如今的问题是,华尔街投机客的行为是否正在让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更快。当房市和股市在2年前的高位泡沫破裂时,人们还指责投机者在毫不考虑供需情况下,在2008年把西德州轻质原油(West Texas Crude)价格推升至每桶147美元的峰值。在此情形下,加强监管的呼声不断,但直到多德-弗兰克金融改革法案才授予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扩大的执法权。但是,CFTC在搜集衍生产品交易市场的精确数据时遇到了麻烦,它对如何监管这类交易还存在分歧。CFTC在试图抑制油价投机上于上月提出了如下建议:更严格地限制持有期货头寸,或投资者每次同时能够持有多少张原油期货合同的规定。如若这些监管制度付诸实施,它们会影响到一些商品期货和参与交易的企业。目前就评价这些规定究竟能有多大效果还为时过早。

  即使在多德-弗兰克金融改革法案出台前,农业商品期货的投资一直受到CFTC规定的持仓上限的制约。

  参与交易的机构称,他们并未推高油价,因为交易是一种零和游戏。每一买单都对应着一个卖单。但据伦敦的金属咨询机构,VM集团(VM Group)分析师Gary Mead称,投机者一般都会对良好和引人注目的基本传言趋之若鹜。若有人驳斥了该传言,他们还会接着寻找其他由头。他们在当今的低利率时代中会寻找任何能带来收益的机会。当前,这种情形就发生在商品期货市场。

  然而,大多数普通美国人并未从粮食危机中受益。据USDA公告,因失业率仍处在27年来的高位,全美有创纪录的4360万人,即每8个人中有1个以上人在接受政府发放的食物券。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无这类保障性制度,这也是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和非政府组织在最糟情形出现前,要匆忙找出解决办法的原因。

  中国政府本月宣布要拿出129亿元人民币(19.6亿美元)来支持农业生产和抗旱。为北京和纽约两地提供业务咨询的顾问公司,纽约国际集团(New York Global Group)总裁和创始人杰明·卫(Benjamin Wey)预计,中国政府为保证社会稳定,会以对粮食生产和分销商进行补贴的办法来控制粮价。玻利维亚财长Luis Arce表示,要拿出国家央行相当于100亿美元储备的一部分来增加向粮食生产商的贷款和压低粮价。美政府去年10月在G-20峰会上赢得了与会各国对设立一个规模为10亿美元,用以资助最需要国家的全球农业和食品安全基金的支持。乌克兰农业部长Mykola Prysyazhnyuk敦促世界银行创建一个世界谷物银行(world grain bank),以保障全球食物供应,避免社会动荡和缺粮引发的恐慌。

  世行也一直在推动类似应对措施。它呼吁在益于受灾地区内设立小型区域性的粮食储备体系。行长佐利克也建议专门针对像学校午餐之类的政府救助穷人的措施,以及政府增加透明度和防止限制粮食流动,靠市场途径来解决粮价波动。

  当G-20各国财长们本月再次聚首时,佐利克请求各国支持一项防止各国限制人道主义食品援助的行动守则,特别是当援助行动涉及违反出口限制时。他还会请求新兴经济体提供质量更高的谷物库存信息,以及改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等高风险地区的远程天气预报。

  当前危机带来的最后一项考验是所有考验中最严峻的。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警告,汽车、飞机、工厂和电厂的碳排放让全球气候变得更温暖,更混乱,改变了已有的气候模式,让一些地区更易于遭受干旱,而另一些地区更易于遭受洪涝灾害。环保人士多年来也在苦思,究竟怎样才能让美国等其他国家在这方面采取切实行动。

  然而,目前涉足华盛顿政坛的一批新共和党人不想承认有这类问题,对解决环保问题的讨论置之不理。但其他国家领导人放出真言。韩国总统李明博在提出研究食物短缺问题时,曾直言不讳地表示,由于气候变化,全球食品危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些企业领导人对此也很坦率,世界三大稻米和棉花供应商之一,奥兰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Sunny Verghese称,全球气候在变化是事实,由此会造成大规模混乱。

  世界文明曾向全球流行病和世界大战屈服过,但在经历严峻考验后表现的比以往更强健。当前的一系列干旱和洪水不仅是对粮食供应带来大破坏,而且它们还是人类将要在一种更炎热和更无序气候下生活方式的预兆。人们现在要问的是,饥饿和它对权力形成的威胁,是否最终会成为迫使政治领袖们采取行动的动因。(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