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卷微盘: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集录--邱员太教育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53:34
1、无以,由动词“无”和介词“以”组成,可译为(“没有用来……”“无法……”。)【例如】顾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的”。)
【例如】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②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
3、何以,即“以何”的倒装。表示(疑问)。可译作(“用什么办法”“有什么”“为什么”“凭借什么”。)
【例如】①何以言之?(《赤壁之战》);②何以战?(《曹刿论战》)
4、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如】故患有所不必也。(《鱼我所欲也》)
5、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如】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
6、安所,疑问代词“安”只能和“所”组合,表处所。可译作(“什么地方”。)
【例如】如徐州不定,将军安所归乎?(《三国志·荀彧传》)
7、何所,即“所何”,疑问代词前置。是“所……者何为”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作(“……的(人、物、事)干什么用”。)
【例如】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
8、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升序》)
9、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麽样、怎么办”。)
【例如】①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失街亭》);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④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军之志,若何?(《殽之战》)
10、如……何,译为(“对……怎麽办”。)
【例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11、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如】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12、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13、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办法”。)
【例如】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②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③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14、不亦……乎,译为(“不是……吧”。)
【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5、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16、庸……乎,译为(“难道……吗?)
【例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17、其……乎,表示(诘问)或(揣度),译为(“难道……吗?或“大概……吧”。)
【例如】①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少年中国说》);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18、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例如】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19、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例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
20、……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如】①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译文:《诗经》上说:“孝子的孝是没有穷尽的,永远把他们给予你们。”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②问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21、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例如】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22、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23、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如】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24、有……者,译为(“有个……人”。)
【例如】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25、唯……是,由副词“唯”和助词“是”组成。“唯”限制动作行为的范围,“是”
标志宾语前置,可译作(“只……”。)
【例如】①唯命是听。(《左传》);②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
26、何以……为,有疑问代词“何”介词“以”和动词“为”组成。“何以”即“以何”的倒置。“何以……为”等于介词结构加动宾词组“为何”。可译作(“用(要)……做什么”。)
【例如】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岳飞列传》)
27、何……之有,疑问代词“何”同他所修饰的中心词共同作“有”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把“何”提前。“何有”之间嵌入结构助词“之”作“何”提前的标志,表示反诘。可译作(“有什么……呢”。)
【例如】宋何罪之有?(《墨子·非攻》);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28、何有于……,表(反诘),可译作(“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有时可理解为“何……之有”,但他中间的词语被省略,译时应补出。
【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29、非……则,表示选择。可译作(“不是……就是……”。)
【例如】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30、其……其……,表示选择。可译作(“是……还是……”。)有时候前一个“其”字可省略。
【例如】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史记·赵世家》)
31、且……且,由两个连词“且”组成。表示(并列)关系,有时候前一个“且”字可省略。可译作(“一面……一面”“又……又……”“边……边……”等。)
【例如】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32、何如,常用来问行为方式或事物形状,可译为(“怎麽样”。“何如”)还经常用于对人或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孰与”的用法,译为(“……比起来,谁……”。)
【例如】①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②王孝伯问谢公:“林公何如右军?”谢曰:“右军胜林公。”(《世说新语》)
33、何遽,表示问原因,译为(“怎么”。)
【例如】此何遽不能为福乎?(《淮南子》)
34、何其,它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示原因和程度,译为(“为什么”“多么”;)一种是表示感叹语气,译为(“多么”。)
【例如】①南郭慧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荀子》);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35、一何,有的写作“壹何”,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增强感叹语气,可译为(“多么”。)
【例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36、以为,它的用法比较复杂。
①“以为”是一个动词,译为(“认为”。)
【例如】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②“以为”之间插入其他词语,成为“以……为”的固定结构。“以”是动词,译为(“认为”;“为”表示判断,)可译为(“是”,也可以不译。)
【例如】王以其言为然。(《史记·张仪列传》)
③“以为”之间插入别的词语,成为“以……为”的固定结构,“以”是介词,“为”是动词,译为(“把……看做……”。)
【例如】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过秦论》)
④“以为”是一个固定结构,“以”当“(任命)”讲,可译(“任命……为……”。)
【例如】赵王以括为将。(《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以为”译为(“用来……作为”或“用……作为”。)
【例如】以弊席为门。(《史记·陈丞相世家》)
37、然而,指示代词“然”和转折连词“而”连用,可译为(“这样而……”。)
【例如】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恒晋文之事》)
38、“虽然”基本上有两种用法
①连词“虽”有“即使”的意思,指示代词“然”当“这样”讲,“虽然”可译为(“即使这样”。)
【例如】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②连词“虽”有“虽然”的意思,指示代词“然”有“这样”的意思,“虽然”可译为(“虽然这样”。)
【例如】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39、于是,基本上有两种用法:
①“于是”是连词,用在句首,表示承接上文,译为(“于是”。)
【例如】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行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②“于是”介词结构,“于”是介词,“是”是指示代词,译为(“在这……”、“在这时……”、到这种……“等。)
【例如】吾惛,不能进于是矣。(《齐恒晋文之事》)
40、既而,表示前后事情相联系,可译为(“后来”或“不久”。)
【例如】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41、无何,表示时间短,可译为(“不多久”或“没多久”。)
【例如】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
42、无论,“无论”的“无”是否定副词,“论”是动词,可译为(“不要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3、无从,可译为(“无法”)
【例如】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记王忠肃公翱事》)
44、无宁,用作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常与前一个分句的“与使”相呼应,构成“与使……无宁……”,可译为(“与其……不如……”。)
【例如】吾常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妻书》)
45、无自,表示变动不可能发生,可译为(“不可能”。)
【例如】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教战守策》)
46、无所,“无所”中的“无”是动词,“所”是代词。可译为(“没有”“没有什么”
。)
【例如】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47、有所,“有所”中“有”是动词,“所”是代词。可译为(“有什么”。)
【例如】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