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饭店:机制失灵 全球经济治理极度尴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0:59:00
机制失灵 全球经济治理极度尴尬    时间:2011-02-28 18:18:09  来源: 中评社  点击:11次  【发表评论 (0)】

  2月19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巴黎落下帷幕,各国就建立衡量全球经济失衡指标达成共识,同意选取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私人储蓄率和私人债务、贸易帐户和净投资收益与转移帐户作为衡量经济过度失衡指标,同时充分考虑汇率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并同意通过加强多边合作来缩减经济过度失衡。此次会议是为今年底将在巴黎举行的G20首脑峰会做准备,因此虽然是部长级会议,但也备受瞩目,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治理的期望。

  2008年华尔街爆发金融危机凸显全球治理机制的缺陷,尘封多年的G20走向前台。G20的意义不仅在于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更在于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治理问题。金融危机前,世界经济治理基本上沿用了二战后建立的美国主导的管理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是管理国际经济的主要工具和平台,权力核心在七国集团(G7)手中,尤其是美国手中。

  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全球化的今天,这一套机制已经明显落伍,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发达国家的相对衰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经济基础已变,上层焉有不变之理。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充分说明改革是大势所趋,并且加快了改革步伐。于是,金融危机后,G7的风光已经成为历史,G20引人注目。但就此说G20取代G7成为全球治理的新平台,还为时过早。这更多的反映出人们对后危机时代全球治理体系的期待,而不是客观现实。
 
  对于全球经济治理,G7已经不再管用,人们把希望寄托在G20身上,但G20管用吗?金融危机后,人们对G20期待值非常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失望似乎也越来越大。在重大国际经济问题,经常是各国政策主张南辕北辙,新兴国家虽然被纳入到权力核心圈,但与发达国家利益、矛盾明显,即便是发达国家内部或者发展中国家内部,各国主张也不尽相同。

 G20是国际合作的平台,同时也成了纷争的场所。直接的结果就是低效率,难以达成共识和采取行动。比如在此次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关于经济失衡的指标看似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但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较量和斗争,对于这一点会议东道主法国财长拉加德也并不掩饰。

  而且,这些目标并不具备约束力,未来各国都可能又自己的解读,未来涉及全球经济失衡原因以及谁来承担责任问题时,矛盾和分歧将更为突出,到目前,G20虽然名字叫集团,但仍然是论坛性质,没有制度化和约束力。而要实现制度化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对于如何制度化各国的分歧也是十分明显。

  G20的“空谈馆”局面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残酷现实,那就是当前没有、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很难建立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世界经济可能在“无秩序”状态下运转,各国政策协调难度大,有动机将本国利益和目标摆在国际经济合作之前,甚至采取“与邻为壑”的经济政策,经济风险很难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比如,当前美国为刺激本国经济,大搞“量化宽松”,导致大量热钱流向通胀已经十分严重的新兴经济体。

  今天的全球经济治理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以前的机制失灵,而新的体制尚未建立起来。从历史上看,经济格局转变与体制转变并不是同步的,存在时滞,如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实力就已经超越英国,但直到20世纪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才建立起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当前美国处于危机,但仍在极力维护其在国际经济体制中的主导地位,不甘心经济大权旁落。而且,美国的衰落是相对和缓慢的,二战后的几十年,美国衰落论几度流行,但仍然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全球经济治理体制还未到“推倒重来”之时,G20只能说是对G7的修正而不是取代,存在诸多的局限和不足,但理想的“公平、合理”的新体制短期内难以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