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特工:小观蛤的“转身”与“变脸”(图) 沙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8:08:26
11月21日上午,海水退潮给青岛沙子口街道的居民送来一份“厚礼”———海浪往海滩上“拱”出来绵延数千米的沙蛤群,形成了蛤蜊漫滩的奇特景观!附近上百居民闻讯而来,“一挖一麻袋”。这里为什么会突现这么多沙蛤?11月21日,记者实地进行了调查。海洋专家认为,这次蛤蜊漫滩,很可能与潮汐海流及海洋环境改善有关。
奇观:成群蛤蜊上了滩
赶海:百余居民捡蛤忙
“我们这里的蛤蜊规模都快赶上红岛了,海滩上蛤蜊成片,好多人都在捡呢!”11月21日上午7时许,家住沙子口街道的刘先生向记者“报告”了这一惊人消息。他说,11月21日早上他去海边游玩时,突然发现海滩上有大堆大堆的蛤蜊,许多人正拿着盆和袋子抢蛤蜊!“这么多蛤蜊同时出现在沙滩上,我还是头一次遇见!”刘先生说。
“快点走,去晚了就捡不到蛤蜊了!”上午10时许,记者刚在沙子口街道办事处门口下车,就看到成群的居民提着篮子、水桶,拿着铲子等工具络绎不绝地向海边跑。记者跟着这些人跑到海边,沙滩上密密麻麻的赶海人着实吓了记者一跳———满海滩上都是弯腰捡蛤蜊的人,粗略一数,仅能看到的就有100多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记者注意到,来拾蛤蜊的人越聚越多,有的还是全家开车赶过来的,整个沙滩简直成了“大集”。
壮观:蛤群绵延数千米
欣喜:海中还有接班蛤
11时20分许,潮水退下,沙滩上的蛤蜊更是多得惊人,记者沿海滩走动发现,蛤蜊群竟从西向东绵延数千米,场面十分壮观。
这时的海滩上,到处都是拾蛤人,有的提着编织袋,有的提着篮子,大多数人的袋子和篮子已装得满满当当。“这里的蛤蜊实在是太多了,我不得不开始挑肥拣瘦了!”市民王女士乐得合不拢嘴,她告诉记者,刚开始时,只要是蛤蜊就捡,到后来见实在太多,就专挑大的拾了,可还是多得捡不过来。
“你们快看,海水里还有蛤蜊的‘后备力量’!”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沙滩上的人纷纷脱掉鞋子、挽起裤腿下海捞蛤蜊去了。
透过清澈的海水,黄色的蛤蜊在石头缝隙和沙里若隐若现。记者还发现,除了蛤蜊,还有数不清的海星躲在退潮后的石头缝里。赶海人群中不时发出惊喜的呼声。
礼物:退潮时留下美味
丰收:半小时拾四十斤
“你们来晚了,早来几个小时,沙滩上的蛤蜊比现在还多!”一位赶海者指着沙滩上堆着的大量蛤蜊皮说,这些是赶海人丢下的。
另一位赶海者告诉记者,这些蛤蜊是11月21日上午7时许开始出现的。当时大海正在退潮,随着潮水的退去,成堆的蛤蜊就留在了沙滩上。“这是大海给我们‘捎来’的礼物!”市民黄先生风趣地说。
“真惊了,蛤蜊多得‘一挖一麻袋’!”中午时分,赶海者陆续上岸,大家兴奋地向记者“炫耀”起自己的战利品。一位姓张的赶海者说,他只花了半个小时,就拾到了 40多斤蛤蜊。跟他一起的另一名赶海者也收获颇丰。
“俺刚吃过了,这种蛤蜊的味道非常鲜!”正说着,一位市民提着篮子又要去捡蛤蜊了。他说,两个小时前,他拾了一袋子后回家做了个蛤蜊汤喝,“没想到味道真是好极了!这次家人和我一起捡”。
专家:与潮汐海流有关
遗憾:部分蛤蜊被呛死
翻看沙滩上的蛤蜊记者发现,这些蛤蜊外观呈黄色,个头也比市民常吃的蛤蜊大不少。几位经验丰富的渔民告诉记者,这种蛤蜊叫“沙蛤”,一般生活在海底,市场上也不多见。“我在海边生活了大半辈子,这么多蛤蜊到沙滩上赶集,还是头一次看见!”
11月2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校斌告诉记者,虽然沙蛤“住”得很深,但在潮汐和海流的双重作用下,成群出现在海滩上也是有可能的。“类似这次蛤蜊漫滩,之前在烟台也曾出现过。”专家还指出,这些被“送”上来的蛤蜊,个个粒大饱满、色泽鲜艳,跟海洋环境的改善也有关。
“这里有一些蛤蜊只剩下壳了!”采访中,不少赶海人遗憾地说。记者看到,沙滩上有许多蛤蜊成了空壳,看上去已死去多时,另外还有很多已支离破碎的蛤蜊皮堆积在岸边。“这些蛤蜊可能是被呛死或者被浪打碎的!”当地一位经验丰富的渔民告诉记者,前几天海上浪较大,很可能是部分埋在海底的蛤蜊被大浪“呛死”后,又被冲到了岸上。
海滩出现"蛤蜊漫滩"奇观 居...

...绵延数千米的沙蛤群,形成了...

沙子口现"蛤蜊漫滩"奇观 百...

沙子口现"蛤蜊漫滩"奇观 百...

蓬莱沙滩惊现大批沙蛤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05:12 济南时报
时报7月13日讯昨天早上,由于前夜海上强风的影响,在蓬莱阁街道抹直口海域沙滩上出现了大量沙蛤,绵延300多米,蓬莱市民纷纷赶来拾捡。
家住抹直口社区的李大爷说,当时他像往常一样来到抹直口海域遛弯儿,突然发现沙滩上堆积着厚厚一堆沙蛤,再一看,沿抹直口海域300多米长的海边到处都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沙蛤,最深的地方能将膝盖淹没,最浅的也有30多厘米,保守估计至少7.5吨。附近居民听',1)">
到消息后,纷纷拿着编织袋,扛着铁锨,甚至开着三轮车,赶到海边捡沙蛤。到上午11时许,300多米的海岸线聚集了200多人。一位市民说,他从上午9点开始捡沙蛤,到11点时已经捡了4拖拉机了。
据有经验的渔民介绍,由于7月11日晚上抹直口海域中的西流水遇到了强风,将埋在沙堆里的沙蛤刮到海滩。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蓬莱海域出现的第二次沙蛤大规模堆积海滩现象。
(刘西存 时立国 摄影报道)
小小沙蛤利润高
( 2008年04月10日 15:45 )
订阅舟山手机报,天下大事早知道。每天早晚两次发送,每月资费5元。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80到1065866880,联通用户发送短信811到106557880,电信手机用户发送201到1065920146。点击了解舟山手机报详情
昨天上午,一位定海区干镇西码头社区的养殖户正在清洗刚从自家承包的养殖塘里收获的沙蛤。
沙蛤是贝类的一种,椭圆形的壳里长有一片尖尖的仿佛人舌般的白色嫩肉,常常伸出壳外,故有“西施舌”的美名,食用鲜甜,不必加味精、鸡精等调味剂。目前,我市市场上沙蛤供不应求,每100元的沙蛤苗养大后销售可创利润2000元。

作者:胡凌;陈国光  舟山晚报
小观蛤的“转身”与“变脸”(图)
时间: 2010年05月28日 来源: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 浏览次数: 2190

在文登某海鲜市场,一名摊主正在卖蛤。 (实习生 于丹丹 摄)。
本报记者 闫振虎 实习生 于丹丹
本地市场难觅小观花蛤
5月26日上午,记者走访发现,市区包括超市在内的50多个花蛤销售摊位中,只有不到10%的摊位有小观花蛤,还有的摊位打着小观花蛤的旗号卖外地花蛤。
在文山路西首不到500米的路段上,卖蛤的摊位有8个,其中卖花蛤的只有4个,而3个摊位卖的是东北花蛤。在环山路的一个花蛤销售摊位,摊主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的花蛤是小观花蛤,而附近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别听他忽悠,他的花蛤都是从大连运过来的,附近的人都知道。”
采访中记者发现,市场上的小观花蛤难觅踪影。在峰山路东首的市场上,卖花蛤的摊主曲先生把“正宗小观蛤”的木牌子立在旁边。曲先生表示,市场上10多个花蛤摊位,只有他自己卖的是小观蛤。“小观蛤价格比外地蛤高,每公斤要差2元以上。”曲先生说,小观蛤现在越来越少,但因口味好、新鲜,文登人比较愿意吃,这也导致很多外地蛤打着小观蛤的旗号叫卖。
记者在对文登几家以小观花蛤为招牌菜的餐馆采访时,这些餐馆都表示,他们的蛤都是小观花蛤,专门从南海边收来的。
记者还在市区遇到3名中年妇女,她们常年推着小推车卖花蛤,据说都是小观镇的。其中的于女士说,她推着小车在街头卖了三四年蛤了,花蛤都是小观镇自家亲戚的,货源绝对正宗,但量很少,只有上午有货。
小观花蛤走高端 东北花蛤乘虚入
“咱们本地的小观蛤都到哪去了呢,为什么现在到处都是外地的花蛤呢?”5月17日上午,文登市民于先生向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像于先生这样喜欢吃小观花蛤的市民不在少数。
记者了解到,小观花蛤日渐减少,其根本原因是自然因素改变了小观花蛤的生存环境,加上价格偏高,市场日渐萎缩。有的养殖户已经放弃本地市场,转而开发外地的高档餐饮市场。
据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王海涛介绍,近几年来南海部分海域水质发生变化,致使藻类浮游生物和某些原生物大量繁殖,产生了不利于花蛤等贝类生长的物质,导致花蛤产量逐渐减少。
根据文登市海洋渔业部门的统计,文登花蛤在2000年左右年产量达到1500吨左右,如今年产量则在1000吨以下。
虽然小观花蛤产量越来越少,但市场对花蛤的消费需求却依然旺盛。当地花蛤产量的萎缩,导致东北蛤趁机大举进入文登市场。据悉,东北花蛤大多来自大连等地,因为养殖规模大,收购成本低,运抵文登后仍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就在大家对当地花蛤出路产生担忧之时,文登当地盛产的另一蛤类品种———沙蛤异军突起。据渔业部门统计,5年前,文登的沙蛤年产量在1万吨左右,滩涂实施承包以后,如今年产量上升到了7万吨。现在,每年5月份到10月份,本地市场上基本都是沙蛤一统天下。
既然如此,花蛤会因此渐渐退出市场吗?泽库镇养殖户邵春宁并不认同,他告诉记者,自己养殖了5亩花蛤,现在正是集中上市的时间,他的蛤现在基本不供应本地市场,大多往济南、北京等地的饭店和餐馆运送,相比零售市场,利润高多了。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文登花蛤和沙蛤的更替变化,其实是当地蛤类产品一个市场结构调整的过程,花蛤虽然面积减少了,本地市场份额也不多,但是本地花蛤多数开始走高端市场,利润并不减少。而对于花蛤让出的本地市场,则已经被脱胎换骨的本地沙蛤占领。
小观沙蛤异军突起成“新宠”
这几天,随着气温的上升,文登市小观镇附近滩涂的沙蛤大量上市,沙蛤取代花蛤一统市场的季节又开始了。
虽然沙蛤食用之前需要浸水吐沙,但是沙蛤味美,与花蛤价格相当,还是引起了市民的喜爱。据养殖户于巧玲介绍,沙蛤比花蛤产量高得多,原先养殖花蛤的滩涂环境变化后,反而特别适合沙蛤生长,只要气温适合,沙蛤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如今小观滩涂上出产的蛤,90%以上都是沙蛤,每亩年产量可达2.5吨,接近花蛤的两倍。在小观镇东里岛村,全村360户人家,80%从事沙蛤养殖,养殖面积达13000多亩,盛产期日产沙蛤15吨。
自2008年文登举办南海采贝节以来,人们纷纷到南海采贝、吃渔家宴,沙蛤成为渔家宴的特色菜品,并颇受欢迎。据介绍,沙蛤的做法一般都是清水蒸煮,不需任何作料。把洗净的沙蛤投入锅中,加水开锅就可享用了,是一道绝好的美味佳肴。据说在上海高级餐厅,一小碗两颗大沙蛤可卖到120元。
记者调查中发现,对于小观沙蛤、花蛤和东北花蛤,文登当地市民的认同度不同,但多数人力挺本地沙蛤,除了沙蛤比花蛤利润高、销量大之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当地蛤的一种感情。与外地蛤相比,有的市民认为,即使本地蛤贵,还是会买本地蛤吃,因为本地蛤比外地蛤味鲜。泽头镇的鞠云兰和丈夫是专门卖蛤的,沙蛤没上市时,他们在老家走乡串户卖花蛤。当沙蛤上市以后,两口子上午到乡下赶大集,下午到市区卖沙蛤。“沙蛤一上市花蛤就退居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