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物百科怎么了:广州“永泰别墅”藏着民国军阀历史(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5:27:35

广州“永泰别墅”藏着民国军阀历史(组图)

2011年03月01日 09:1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4)  【字体:↑大 ↓小】

永泰别墅中的“红楼”,如今成了职工宿舍。

  “永泰别墅”中的另一座,传说是当年李福林母亲拜月的地方,如今是小学的教务处。

  广州海珠区沙园街一条狭长小路,被密密麻麻的摊铺、小贩簇拥,这条热闹街市旁,却藏匿着两幢身世不俗的老宅,它们“蜗居”于附近高矮不一丛林般密集的民房中。关于它们的来历,年长的老人流传着不同版本:有人称其为“永泰别墅”,有人称它为“小红楼”……它们曾是昔日广州大军阀李福林庄园中的一对“姐妹楼”,时过境迁,如今却分割在两道不同的围墙内。

  前两周,南方日报“发现广州”系列报道跟随豆瓣网“发现广州”小组带头人刘伟伦的足迹,探寻了广州南郊、南华西不为人知的历史建筑,引发广泛反响。上周末,南方日报记者再次跟随刘伟伦“扫街”,在海珠区沙园街发现了这两幢老宅,它们出身不凡,躲在深闺,如今面临被拆除的危险……今天,它们首次借助本报公之于世。

  这两幢老宅背后有怎样的历史?该不该被保存?南方日报约请古建筑研究专家及广州近代史研究专家,为这两幢老宅“验身”:它们是广州城市历史感的载体,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不该被遗忘,更不该被拆除。

  1现场观察

  “姐妹楼”被分割两处

  一座变身集体宿舍

  沙园街闹市逼仄的小巷中,人们的视线被密集而不规则的民宅遮挡,笔者一行人鱼贯而入,七弯八拐,一幢绿色琉璃瓦顶的民国别墅出现于眼前。

  红墙绿瓦的三层小楼,不少细节透露它不平凡的身世:楼顶三角亭顶部有一鎏金“帽盖”,绿色檐廊挑角十分气派;地砖由马赛克和红、黄、蓝三色花砖拼接;庭前的石梯云纹雕刻;红色木扶梯表面斑驳、红漆脱落,登上去咚咚作响,虽年久失修却依然硬朗。

  这幢小红楼如今被改造成工厂的职工宿舍,被20多户人家瓜分。步入小楼内,昔日敞亮开阔的格局已面目全非,被分割成10平方左右的单间,过道里堆满杂物。但漂亮的地砖、精致的木扶梯、玻璃上的暗纹、天花板上雕刻的图案,还残留着它往昔的气派。

  退休老员工孙阿姨住在这里已经近30年了,她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它的门前还有一片精致的园林,种满花草,旁边又有一个鱼塘养满金鱼。门口有两个红色石灰岩灯柱,架起一盏大灯,气派非凡。”

  时过境迁,别墅前的花园和鱼塘早已不见,被密布的民房占据,而两杆灯柱还歪歪斜斜地立在别墅门口。孙阿姨说,这幢别墅经历坎坷,曾做过工厂的招待所、疗养院,后来才被改造成宿舍,由于条件简陋,如今多半被附近工作的外地民工租用。“改造的时候,工人凿墙时火花四溅,可见它当年的用料非常结实,据说很多建材都是从国外进口来的。”

  孙阿姨还回忆道,前些年曾有人自称是这幢别墅主人的后人,回来拿摄像机拍了一圈,他们与厂方协商,希望能收回这幢旧宅,但最终未能如愿。

  一座年底面临被拆

  刘伟伦之前曾带网友多次探访这栋小红楼,当地知情人士曾告诉他,它的名字是“永泰别墅”,是民国时期广州大军阀李福林修建的园林。而这幢小红楼还有一个孪生姊妹,在围墙外的海珠区菩提路小学内。

  在菩提路小学教务处余处长的带领下,笔者得以进入一墙之隔的校园内探访。与小红楼分割残败的境况不同,这幢小楼风格独特,为“八角楼”结构,已被翻修一新,粉刷黄白两色,成为菩提路小学的教务处。

  除了“八角楼”多窗易于采光的设计外,绿色的琉璃瓦尖顶、欧式罗马柱、岭南独特的挑廊设计,中西合璧,韵味独特。与众不同的是,楼顶平台上有一个牌坊门楼设计,牌坊正反两面分别镂刻着“福慧双修”、“慈云晋荫”等字样。老辈人曾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这幢别墅是李福林为母亲修建的斋堂,楼顶的门楼是为他母亲“拜月光”时所建。

  余老师告诉记者,“永泰别墅”由一对姐妹楼构成,原本有亭台楼榭,花香鸟语。解放初年,它被收为公有,一度被用作“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附中”的宿舍楼,一处住男生、一处住女生。而“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附中”又是华师附中的前身。“前几年华师附中校庆时,曾有不少师生回来探访。”

  余老师还说,“永泰别墅”曾引起海珠区相关文物部门专家来考察,“因为它建筑风格独特,又有历史,学校自然将它保护起来。但今年菩提路小学面临整体改建,有一个方案是重建教学大楼,可能会拆掉这幢民国小楼。”

  2历史价值

  已列入文物保护计划

  “永泰别墅”到底有何建筑历史价值?南方日报记者特别求证了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教授。汤国华认为,这两栋别墅是广州已经不多的优秀近现代建筑。

  汤国华认为,这是两栋不同风格但又以中国传统屋顶统一的民国建筑。一栋是红砖墙绿瓦顶的中国民族复兴式建筑;另一栋是西式古典主义建筑,但又加上中国传统的绿瓦屋顶,显然建筑师是为了适应当时民国政府强调民族复兴形式而勉强加上去的。这二栋建筑的室内装饰都采用了当时西方的流行样式,如地面采用进口彩色水泥花阶砖、彩色水磨石和彩色拼图陶瓷马赛克,柚木楼梯采用简洁的造型,部分门窗还保留了西式百叶、西式壁柱、藕状栏杆和西式钢窗。另外,保存的完好性使这二栋建筑成为广州现存不多的优秀近现代建筑。

  据海珠区文物管理新局文博中心张主任介绍,早在2003年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时,“永泰别墅”就已登记在册,被列入了文物保护计划,目前进行资料和线索搜集。张主任表示,由于“永泰别墅”已经被纳入文物普查线索保护单位的计划中,所有关于该建筑的规划和改造都要通过文物部门的同意和审批,“菩提路小学的拆除重建不会危及“永泰别墅”。”

  关于“永泰别墅”的身世,张主任称根据目前已经查证到的史料显示,李福林的母亲曾经居住在“永泰别墅”里。

  ◎传闻轶事

  “天河村”得名于李福林?

  传说“天河”得名与李福林有一段渊源。

  天河区得名于原来的天河村。此村建于宋代,原名大水圳村。民国时期,大水圳村李姓居多,与李福林所在河南(今海珠区)大塘村等5村为同宗。1927年,李福林势力扩张,自以为可以独霸南方,于是将其出生地河南大塘村改为天池村,以寓天池出龙之意。接着,李福林派人到各村游说,以天字为头改村名,大水圳当时就改名天河村。

  后来,李福林没落,天池村又改回大塘村。只有天河村保留至今,并逐渐成为广州现代都市里一个响亮的名字。

  ◎专家观点

  省社科院广州近代史专家赵立人:

  别墅主人李福林当年是广州“河南王”

  作为民国广州大军阀李福林当年修建的园林,“永泰别墅”承载了怎样的历史价值?有没有保留价值?南方日报记者求证了省社科院研究广州近代史的专家赵立人。

  南方日报:广州民间文物保护人士扫街,发现了与李福林相关的民国别墅,他为何遗留诸多风格独特的历史建筑?

  赵立人:有人说李福林是番禺土皇帝(解放前番禺包括今天的海珠区),也有人称他为广州的“河南王”,他的确在广州留下很多建筑,最有名的就是李福林公馆,名厚德围庄园,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他平生大多数时候占据在广州的河南,留下过不少建筑,网友们发现的这些正是他当年在混乱时局中地位显赫的标志。

  李福林文化素质不高,终究是一个绿林身世的匪贼。他依附过袁世凯,又追随过孙中山,后来还镇压过广州起义。但他在前期还是做了一些对历史有积极作用的事,他追随孙中山参与过辛亥革命。但这个人的立场又是十分不坚定的,谁统治广州,他就投靠谁。这可能也是他能够长期保存实力、盘踞河南长达16年的原因。应该说他是广州近代军阀的一个代表人物。

  南方日报:对于这种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遗留的建筑有没有必要保护?

  赵立人:人们常问,现代城市的历史感从何而来?其实,李福林这样的历史人物很特殊,他留下的建筑就是广州这座城市历史感的佐证,印证着广州在近现代革命中的突出地位,所以应当被保护起来。

  李福林身上有广东军阀的特有印记。他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他识时务,懂变通,所以才能够在当时那么复杂的时局下一直保存实力。应该说他代表了广州文化历史的某些方面。还有,他乡土观念强,所带的戎行是清一色的广东人。即便戎行在外省作战,主力受挫,须要弥补新军,他也要回广东招兵买马。另外,他对向外扩张兴趣不大,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当时的军阀陈炯明如此,上世纪30年代的“南天王”陈济棠也如此。

  像李福林这样的人在当时应该是很多的,他们也是当时名震一方的大军阀,对时局的变动产生着重要影响。他们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专题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实习生 肖央

  专题摄影:通讯员 刘伟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