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的日语情话:阐述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经验? - 已解决 - 搜搜问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19:21:39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
     陈尚文/文
我们现在都在探索语文教学的捷径,也不少语文特级教师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学法,对我们语文教学改革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很多语文老师都在研究和学习他们的经验,也有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实,我们汉语教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多的语文教学中,前辈们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同样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学习。下面,我想就自己的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起点比我们现在高
当我们在学“北京,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时候,我们古代的学生们已经在学“人之初,性本善”;当我们还在学“上中下,人口手”的时候,古代的同龄人已经在诵读《千家诗》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们古代的语文教学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开始就树立远大的志向,我们说“志当存高远”,我们古代的语文教学,从一上学开始就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孟子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有班昭的投笔从戎,有岳飞的精忠报国,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仁人志士的出现,不能不说得益我们古代成功的语文教育。回过头来再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们极度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别说爱国,就是爱学校,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甚至麻木到父母生病了,想喝杯水,孩子也不知道倒。这不能不说我们教育的一种失败。
二、集中识字,效率高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篇千古奇文《千字文》,读了《千字文》就认识了一千个汉字,其次还有《包举杂字》《捷径杂字》这里面积累了我们日常应用频率比较高的字,他们倡导的集中识字方法是非常先进的,所以,在古代,读了两三年书的人就能给别人写信,写对联,满足日常应用的需要。而现在我们读了三年书的小学生,连最简单的文章都不会写,认识的字也非常有限。北京某小学推出的教改经验,就是集中识字,其实,这一招早在我们的先辈就已经研究得很深刻了,而且还流传下来了相应的教材。这难道不是一种重复研究吗?
三、重视诵读,强调语感
注重积累,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项优秀传统。这项优秀传统流传了两千多年,为中华民族造就了无数的语文大师和思想大师。只是到了20世纪,它才被反传统的后世子孙们抛弃。但这些子孙们也受到了背弃传统的惩罚,他们语文学习的效率大大降低,整个民族的语文教育事业走进误区。这一沉重的教训使他们醒悟,在走了一条大大的弯路之后他们才又重新认识到传统的价值。可喜的是,新课程标准已旗帜鲜明的把背诵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而且从小学到高中都规定了一些必背古诗文
注重积累,是学好语文、提高说写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些大师们为什么口若悬河、文思泉涌?那是他们有自幼打下的背功。我们为什么口拙、笔涩、思想贫乏?那是我们缺乏知识积累、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和思想积累。积累,是你终生受用的财富。而积累和最佳途径就是背诵。在这一点上,古代的语文教学是做得相当好的。
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呼吁我们的老师们,不要做“抱着金娃娃的乞丐”,学会从前人的智慧中汲取我们需要的经验,用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当中,以免少走弯路。牛顿说,他的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有“肩膀”可站的话,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去摸索呢?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己之见,希望能抛砖引玉,也作为学习《语文教学史》的作业。希望得到老师的批评指正。


     陈尚文/文
我们现在都在探索语文教学的捷径,也不少语文特级教师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学法,对我们语文教学改革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很多语文老师都在研究和学习他们的经验,也有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实,我们汉语教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多的语文教学中,前辈们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同样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学习。下面,我想就自己的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起点比我们现在高
当我们在学“北京,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时候,我们古代的学生们已经在学“人之初,性本善”;当我们还在学“上中下,人口手”的时候,古代的同龄人已经在诵读《千家诗》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们古代的语文教学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开始就树立远大的志向,我们说“志当存高远”,我们古代的语文教学,从一上学开始就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孟子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有班昭的投笔从戎,有岳飞的精忠报国,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仁人志士的出现,不能不说得益我们古代成功的语文教育。回过头来再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们极度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别说爱国,就是爱学校,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甚至麻木到父母生病了,想喝杯水,孩子也不知道倒。这不能不说我们教育的一种失败。
二、集中识字,效率高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篇千古奇文《千字文》,读了《千字文》就认识了一千个汉字,其次还有《包举杂字》《捷径杂字》这里面积累了我们日常应用频率比较高的字,他们倡导的集中识字方法是非常先进的,所以,在古代,读了两三年书的人就能给别人写信,写对联,满足日常应用的需要。而现在我们读了三年书的小学生,连最简单的文章都不会写,认识的字也非常有限。北京某小学推出的教改经验,就是集中识字,其实,这一招早在我们的先辈就已经研究得很深刻了,而且还流传下来了相应的教材。这难道不是一种重复研究吗?
三、重视诵读,强调语感
注重积累,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项优秀传统。这项优秀传统流传了两千多年,为中华民族造就了无数的语文大师和思想大师。只是到了20世纪,它才被反传统的后世子孙们抛弃。但这些子孙们也受到了背弃传统的惩罚,他们语文学习的效率大大降低,整个民族的语文教育事业走进误区。这一沉重的教训使他们醒悟,在走了一条大大的弯路之后他们才又重新认识到传统的价值。可喜的是,新课程标准已旗帜鲜明的把背诵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而且从小学到高中都规定了一些必背古诗文。
注重积累,是学好语文、提高说写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些大师们为什么口若悬河、文思泉涌?那是他们有自幼打下的背功。我们为什么口拙、笔涩、思想贫乏?那是我们缺乏知识积累、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和思想积累。积累,是你终生受用的财富。而积累和最佳途径就是背诵。在这一点上,古代的语文教学是做得相当好的。
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呼吁我们的老师们,不要做“抱着金娃娃的乞丐”,学会从前人的智慧中汲取我们需要的经验,用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当中,以免少走弯路。牛顿说,他的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有“肩膀”可站的话,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去摸索呢?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己之见,希望能抛砖引玉,也作为学习《语文教学史》的作业。希望得到老师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