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莉凶猛:人体生物节律的发现与研究_中国人体生物节律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3:15:14
人体生物节律的发现与研究
最早意识到人体内涵运动形态有规律变化的先驱者是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古老的中国,早就有一些医生在研究人体机能内涵形态规律变化与人的疾病发展关系,比如《黄帝内经》记载着:“夫百病者,多以旦慧心意安,夕加夜甚”。这是说明患病人的病情在一天时间内轻重变化是呈规律性的。
真正开始进行生物节律科学研究还是在19世纪末期的欧洲。
赫尔曼·斯渥伯达博士是奥地利的一位心理学家,1897年他开始在自己的心理学领域对生物节律进行探索,他在观察刚刚做母亲的女性过程中,发现在一定的时期她们对婴儿会表现出不正常的急躁情绪,这种不正常的急躁情绪也呈现出一种规则运动形态。他还研究了一些疾病的发病周期。在众多的研究领域中,他渐渐意识到所有的这些生理、心理现象都表现出一种有节律的周期重复,并都以23天或28天为一个循环不断再现着,斯渥伯达有关生物节律的思想意识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就为后来的实践所证明了。
赫尔曼·斯渥伯达博士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证实了自己所发现的生物节律以后,就发表了一系列关系生物节律理论的著作。他的第一本生物节律问题专著是1904年出版,书名叫《从心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谈人类生命的周期》。此后,1909年他为普及生物节律,自行设计了一种计算尺,并写出了一本叫《叫的临界日》的小册子。斯渥伯达最伟大的著作是《这七年》,在这部著作中,他重点阐述了对同一家庭每一代婴儿诞生时机如何倾向于节律性和可预测性所进行的分析。他发现,所有生命现象都表现出一种周期性。具体地说有些人体不良状态或危及生命的征兆都表现出发生在生物节律临界日的倾向。1954年斯渥伯达发表了他生物节律理论的最后研究成果《在人类遗传中七年节律的意义》。九年后,赫尔曼·斯渥伯达博士逝世,终年90岁,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生物节律理论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另一位生物节律研究方面的先驱是20世纪初的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作为一名医生,临床经验使他发现人体对于疾病抵抗力常常起变化这样一个有趣的难题。他从研究儿童哮喘病下手,为了搞清同是哮喘病的儿童却有不同的免疫期的疑问,弗里斯搜集了大量的病情案例,并同小儿患者的出生日期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得知,哮喘病的发病及免疫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小儿患者对疾病抵抗力方面的不同。小儿患者在不同时期对疾病抵抗能力的强弱表现正好呈现出23天和28天形态变化的周期。这种周期性的反映正好与生物节律的理论吻合。
弗里期观察到了人类患病,诞生和死亡的周期性,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基本生命理论去解释人体生物节律,他还对生物节律运动周期的内涵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对于体力循环周期和情绪循环周期为什么在形态反映上会那么精确,为什么它们能如此深刻地影响我们的身体状态和行为这样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解,为了找出答案,弗里斯开始研究细胞。经过实验室研究,他提出了人是两性体的论断。也就是说,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其体内部存在有男性细胞和女性细胞,受男性激素和女性激素的影响。人体内男性细胞和女性细胞都有固定的而又是不同的节律周期;女性细胞以28天为生命周期的节律;男性细胞以23天为生命周期的节律。因而无论男女都存在有28天的女性节律和23天的男性节律。所以,对应的28天情绪节律也称为女性节律,23天的体力节律称为男性节律。正因为弗里斯论证人体体力节律和情绪节律具有相对合理性,更进一步证实了人体生物节律的存在。由于威尔赫姆·弗里斯能够针对大量的实验应用进一步解释生物节律的理论,并从遗传学角度对生物节律的反映进行专题研究,从而奠定了人体生物节律的理论基础,为纪念他对人体生物节律研究的伟大贡献,后人把他称之为人体生物节律的创始人。
继情绪节律和体力节律被发现之后,人体生物节奏的另一节律——智力节律也被发现。智力节律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特切尔同斯渥伯达一样都是奥地利人。特切尔研究智力节律主要受其它两种生物节律的启发。他从事的职业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有时是不稳定的经常出现学习上的“好日子”和“坏日子”。他首先想到了在智力上能不能也像体力与情绪一样会存在着一种周期性规律,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搜集了大量学生们的考试成绩、考试日期等方面的资料,并将资料同学生们的生日联系起来分析,终于发现了一个以33天为循环周期的智力节律现象。特切尔认为:人的大脑吸收、控制、表达新概念的能力,以及学生们所明显表现出来的灵敏性和智力的波动等同人的生理和心理周期节律一样,都受制于人体内的生物钟。而这种生物钟可能受某些影响大脑的腺体分泌物的控制。
从历史上看,生物节律学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它还是一门年青的学科。总的来说,人体生物节奏三节律的理论基础直到今天还不完善,它还不能解释人的全部生理特性和人体的全部形态变化现象,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必将通过实践过程去补充完善这门发展中的学科。
 
参考文献
于志利   编著 《生物节律与安全》劳动人事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