萢信航空:一个状况良好的社会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反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19:47
 

 

 

昨天网上有篇文章流传很广,加藤嘉一(博客)在FT中文网的专栏文章《刘志军的高铁遗产》震惊了很多人。不仅是文章的内容,还有一个日本人对中国的现状如此细致地了解。加藤写出了这样一篇含金量极高的文章,很多人在感叹他的用功之深外,还对中国媒体界提出了质疑。

网友留言说:作者对于中国铁路的了解,以及严谨的风格,对于材料的丰富占有让我对于国内的记者文人更为鄙视和失望,刘志军事发后,试看各种评论有几篇是严谨和实事求是的。

不得不承认,这位网友说的话在理。拿高铁来说,国人也写了不少文章,但却找不到几篇能看的。之所以不能看,首先是立场有问题,不是站在铁道部一边,就是站在对立的另一边。不是全面肯定,就是“惯性质疑”。

所谓惯性质疑,是在发生一件事时,不先去把来龙去脉弄明白,而是条件反射性地先说这个有问题,这个不好。

尽管质疑本身有价值,但不是所有的质疑都有价值,除非在充分了解事实的基础上。这个事实需要媒体来提供。

芝加哥大学教授赵鼎新在谈当下的网络舆论时说,“一旦发生了突发性事件,如果媒体不报道,人们就听取网络上的传言;如果媒体报道与网络上的传言有偏差,人们相信的是网络上的传言;如果媒体报道与网络传言形成了一致,那么人们就会认为媒体只不过在大众的压力下才不得不报道了事件真相的沧海一粟。”

赵鼎新谈到了美国的例子,在美国,虽然网络上也有很多质疑声音,但美国大众基本相信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国民众不相信媒体,除了的确存在管制之外,媒体自己做的不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没有那么时间和精力去亲自弄明白一件事,尤其当这件事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没有那么大时。这时候才体现了媒体存在的意义。

媒体有责任将一个事情交待清楚,给普通人呈现一个尽可能全面的世界。如果媒体足够客观理性,受众在接收信息之后,做出的是相对有质量的判断。这种判断,对于公众参与才是有效的。

赵鼎新说,在美国,任何社会运动几乎都有反运动。一个好社会,是存在有效制衡的社会。在他看来,中国社会正缺乏这一点。所以他提出“理性的社会组织”这样一个概念。而中国的情况似乎相反。

很多人说“围观改变中国”,却忽视了“围观”这种形式本身的一个巨大缺陷:浅薄。由于这种参与形式的成本极低,并且几乎不用负责,任何人都可以说话,带来的后果是无数废话,并且充满偏见。

这些废话的存在,使得反对的声音被大大消弱,并且变得绵软无力。

现在的很多问题,不是少了反对的声音,而是缺少理性的、有价值的反对。只有当人们不再“惯性质疑”,而是更多理性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推动问题的解决。但首先,需要多点像加藤嘉一这样写文章的人,多下点功夫弄明白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