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推广服务商:赵启正批评有的大国公共外交气势汹汹 称中国不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0:58:43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1-03-02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 中国网 杨佳
全国政协于2011年3月2日15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举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赵启正先生介绍会议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
[人民网记者]前不久,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原主任理查德·卢格对中美公共外交进行了对比,认为中国目前的公共外交发展迅速,作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您对此有何评论?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全国政协在公共外交方面的主要工作?
对此,大会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表示,美国参议院前外事委员会主任卢格的报告是在他派遣了公共外交助手到中国访问之后回去写的。他说,中国的公共外交发展很快,超过美国了。其实,我们的公共外交花的钱、做的事还是刚刚开始,并没有超过美国。他的用意是推动美国对他们的公共外交更多的投资。
赵启正说,公共外交并不是在中国刚刚开始,以前我们的人民外交、民间外交都做得很好,只是“公共外交”这个词汇最近被大量使用,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对外国公众说明本国情况,以取得外国公众对本国的理解和支持,是这样一种活动。在早期的公共外交中,广大公众只是受众,它以电台、电视或其他方式对外国公众来讲解。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公众对国际事务的关心,随着国际间往来的方便,互联网的发展,公众现在不只是受众了,也成为公共外交的积极参与者,这是公共外交的新发展。
赵启正表示,中国的公共外交有三方面参加,政府是主导,民间团体、社会组织、精英人士是中坚,普通公众也适当参与,并且是公共外交的基础。
赵启正说,各国的公共外交定义大同小异,但做法却大有不同。有的大国公共外交气势汹汹,充满霸气,说自己的国家如何好,把自己的价值观传遍世界,甚至干涉其他国家内政。而中国与此不同,我们是向世界的人们说明中国自己,说明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发展、内外政策,回答人们对中国的问题。
中国近两年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都是公共外交的大舞台,不仅中国利用这个舞台来表达自己,外国人也利用这个舞台来表达他们。政协在这当中,在事前做了很多调研,进行当中也进行了考察,做了很多研究工作,这是我们做的一件事。我们还办了一个公共外交季刊,每期发行一万份以上。有机会给在座的各位每人一本,今年春季刊刚刚印完。我们还举行了21世纪经济论坛,邀请一些国家的重要人物进行国际研讨,表达中国,也倾听他们的意见。我们多次在北京、上海召开了公共外交的研讨会。
赵启正表示,研究、普及和实践公共外交,政协也把它作为一项任务。我们有这样的基础,政协已经同世界上128个国家、239个机构、13个国际或区域性组织建立长期联系。在今年政协开会期间,5日下午4点半在梅地亚举办一个专门的公共外交新闻发布会,希望有兴趣的各位记者前往,我们再继续讨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题目。
杨洁篪:公共外交旨在展示真实中国消除偏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6日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16日电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撰文指出,中国公共外交活动旨在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向外部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推动各国共同繁荣的中国,消除外界对中国的偏见、误解和疑虑。
文章指出,近年来,公共外交逐渐成为中国外交工作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在外交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公共外交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肩负新的时代使命,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文章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代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需要中国。国际社会更加重视中国的地位和影响,重视加强对华合作。同时,由于意识形态、价值理念的差异、冷战思维的作祟及对中国快速发展的不适应,国际上对华偏见、误解和疑虑仍然存在,“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层出不穷。面对复杂的外部舆论环境,我们必须通过开展公共外交,积极引导国际社会树立客观全面的“中国观”,更多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道路、治国理念、内外政策,树立和维护我国和平、发展、合作、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确保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方针政策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外交往日益扩大,国内民众对外交和国际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空前提升,参与塑造国家形象的机会日益增多、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更加强烈。外交工作应该倾听人民呼声,考虑民众诉求,寻求大众支持。同时,国内各界人士对我国国力、国际地位、作用和外交政策的认识和解读存在差异。引导公众客观认识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理性看待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确理解中国应发挥的国际作用及对外政策,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开放、包容、平和、理性的国民心态,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职责。
文章指,在外交工作主体、对象及手段日趋多元,领域日益拓展,内涵不断丰富的新形势下,公共外交责无旁贷地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外交工作只有面向社会公众,着眼社会各界,与民意和舆论形成良性互动,才能把握主动,使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产生亲和力和感召力。在这方面,公共外交无疑承担着政府与公众之间、政府与媒体之间、国内政策和国际认知之间的重要桥梁作用。
文章称,新中国成立后,具有公共外交性质的人民外交、民间外交十分活跃,有力地配合国家外交,为中国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开展对外交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吸收借鉴外国有益经验,根据中国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探索和开拓公共外交。中国公共外交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文章还指出,中国的公共外交活动,旨在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向外部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推动各国共同繁荣的中国,消除外界对中国的偏见、误解和疑虑。同时,致力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相互了解与信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特色公共外交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增强,国内问题国际化和国际问题国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公共外交要立足本国,放眼世界,注重全局谋划,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国内大局与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大局,坚持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加以推进,兼顾好国内国外两方面,即在致力于引导外国公众正确认识中国的同时,努力使国内公众更加全面了解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实现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
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确立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以官带民,官民并举”等基本方针,不仅打破了西方对新中国的封锁和围堵,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美建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带动了“人民外交”、“民间外交”的大发展。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民间外交,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江泽民同志继往开来,深入推进全方位外交,争取了更多国际理解和支持,进一步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推动开展人民外交、民间外交并取得辉煌成就,为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留下了宝贵财富。
在新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公共外交。不久前,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胡主席身体力行,通过访前接受美国主流媒体联合书面采访、访问期间与奥巴马总统共见记者、出席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宴会并发表重要演讲、与中美两国企业家和青少年进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面向美国各界人士,全面阐述我对发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政策主张和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受到国际舆论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堪称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的范例。新形势下,人大、政府、政协在各自领域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媒体、智库学者、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及各界人士也努力发挥各自作用,中国特色公共外交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各部门各地方相配合、国内国外相协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良好局面。
公共外交:中国外交新亮色
2010年09月01日 来源: 新华国际 【字号大小】


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共外交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发挥公共外交作用。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互补,中国外交两翼齐飞。
何为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为提升本国的国际形象而开展的直接针对他国公众的公关活动,它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以大众传媒、非政府组织及网络为主要载体。形象一点说,它是一种“软外交”。
公共外交:中国外交新亮色

7月17日,在外交部橄榄厅,外交部长杨洁篪勉励玉树震区小学生努力学习、重建家园。当日,外交部举办第八次驻外使节任职宣誓仪式暨外交部“祖国在我心中”主题公众开放日。中新社发 苏丹 摄
公共外交,已成中国全方位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
去年底,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马朝旭表示,公共外交这一新型外交形式,已成为中国全方位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两会”期间,外交部长杨洁篪指出,公共外交是中国外交重要的开拓方向,公共外交现在是应运而生、正逢其时、大有可为。
近年来,中国设置“外交部开放日”,频频召开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等,日渐重视公共外交。杨洁篪的讲话,提到的“正逢其时、大有可为”,部分地指向上海市今年举办的世博会。
2010年,中国的 “峰会外交”与“世博外交”引人瞩目。前者,如上合组织峰会、G20峰会等,属政府外交。后者,上海世博会则是“中国人民展开"公共外交"的绝佳机遇”,“可以帮助世界充分全面了解中国,让中国最大程度、最接近真实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公共外交承担着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国外公众理解真实中国的任务。赵启正撰文说:相信184天的各种交流后,全世界将进一步了解真实的中国……有着5000年灿烂文明但仍需要融入世界发展行列的中国。>>>详细
中国峰会外交又迎高潮

4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会议中心出席核安全峰会时和与会领导人合影。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中国积极开展峰会外交,有利于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胡主席出席核安全峰会,表明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关系到全球安全和人类命运的核安全问题上立场是坚定的,那就是只要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国都会积极参与,中国不会回避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大局的责任。
中国积极开展峰会外交,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事实证明,2009年,中国领导人通过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等,使世界倾听到中国的声音,使中国的利益得到维护。
中国积极开展峰会外交,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当前,世界力量正在重新洗牌,但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弱势。“金砖四国”峰会对于发展中大国协调立场,在更大范围的国际峰会上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无疑具有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春华秋实。相信新一年的中国峰会外交必将结出累累果实。>>>详细
美国馆官员:世博会公共外交取得巨大成功

8月12日,演员在上海世博园表演斐济传统舞蹈。当日,太平洋岛国斐济“太平洋之子”表演艺术团在这里为游客献上了一场风韵独特的舞蹈表演。 新华社记者汪永基摄
26日下午美国亚洲协会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及美国馆的价值体现”为主题的研讨会,上海世博会美国馆指导委员会主席雷文凯在演讲时表示,2010上海世博会到目前为止在公共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雷文凯以上海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为背景,说明上海是一个发展成功的大都市,并以基本事实说明上海世博会的盛况和产生的世界影响。他说,上海世博会也成为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虽然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但在更多问题上还是能达成共识、理解与合作。美国国家馆的设计理念也是希望来参观的中国观众能在这里找到两国更多相通的东西。>>>详细  
公共外交凸显中国软实力
侨报:汶川大地震让中国软实力真正爆发“中国制造世界合作” 中国形象广告全球投放 
外媒:奥运大舞台演绎中国“软实力” “中国制造”海外广告秀 开辟提升软实力新渠道
世博释放中国软实力魅力 外媒叫好
港报:中国借助姚明等精英宣传形象 展示软实力
韩印媒体:世博会提升了中国软实力
各方关注中国形象宣传片:国家公关时代已来临
孔子学院见证中外文化日渐交融

“同住地球村,都是一家人。”12月11日晚上,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孔子学院学生汇报演出时,外国学生们打出了这样的横幅。
“趣味汉语”三句半、绕口令、快板书、中国功夫,中国少数民族歌曲联唱,戏曲联唱等,生动展示了孔子学院学员们的学习成果和热情。
第四届孔子学院大会的序幕也由此拉开。500名中外代表欢聚一堂,其中包括孔子学院所在大学校长、孔子学院院长、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成员、孔子学院中方合作机构负责人等。大会期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孔子学院院长论坛分别碰撞智慧,交流经验。
“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这是美国《时代周刊》的话语。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于是,承担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使命的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自2004年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挂牌以来,截至今年11月底,在88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还开办了网络孔子学院、广播孔子学院。目前全球有约4000万外籍人在学习汉语。>>详细
日本友人小岛康誉东京汉语角谈公共外交

4月8日,在日本东京工学院大学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学员本间道子在学习中国水墨画。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汉语角也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舞台。小岛康誉在演讲中指出,当前,日本正在迎来众多的中国游客。东京银座步行街上,随处可见中国游客的身影。日本人总是会从他们身上管窥中国现状。在这个意义上说,走出国门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代表着中国,都是中国公共外交的形象大使。
小岛康誉说,每个人都应该有公共外交的意识。他本人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日本人介绍中国。他主编了《见证新疆变迁》丛书,真实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每次从新疆回日本时,都会尽量多带一些《见证新疆变迁》,寄给他的各方友人。这本书刊登了大量珍贵照片,即使不懂中文的日本人,也能一目了然。>>>详细
外媒智库评论中国软实力  新媒:中国国家公关手法“软硬兼施”
新媒:中国软实力让南亚印象深刻
日刊: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国软实力
澳媒:中国软实力给印度压力
港媒:中国的和平崛起与“软实力”
美报:中国软实力要冲破假大空
美智囊承认中国软实力增强 称对美是机遇
德媒:中国的软实力对西方是威胁
美媒:中国正在努力提升“软实力”
学者:扭转软实力逆差,打造“中国梦”
中国专家解读软实力专题:孔子学院成为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 上海世博会:细节中加速提升软实力
专家演讲录:中国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安全提升文化软实力 中国的战略选择
专家:公共外交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选择 应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力
韬光养晦:世界主流文明的共有观念

在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的今天,中国外交的各种决策、举措和表态无不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实际上已不可能继续停留在“内部掌握”或“只做不说”的层面,而必须转向“既做也说”,并逐步在政策宣示层面公开予以阐述。这不仅仅是为了消释美欧国家的疑虑和曲解,而且希望能更进一步,争取使之成为我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公共产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