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钓鱼台香烟价格表:《钻石途径之四》第十七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9:59:16

我们通常认为圣诞精神就是给予和分享,但我们到底给出了什么?如果你给出的是钱或礼物,那并不符合基督所强调的给予方式。如果你给出的是你自己,如果你为了真理而舍弃自我,那才是真正的给予。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无概念次元的核心议题,我们采用的是圣经里的某段章节。在路加福音里基督曾经说过:“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由于现在是圣诞节期间,所以我觉得应该谈一谈和这个节日有关的议题。我认为这段圣经里的话,很贴切地描述了圣诞精神。今天我们特别要探讨的是“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以及“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希望我们能对其产生一些深入的理解。

这两段话触及了内在工作的核心,以及任何一种开悟体系的核心。自我本是开悟最大的障碍,因为它永远为了自己而活,但这为什么会是个问题呢?为什么企图保有自己的生命,反而会丧失生命,但牺牲自已,却拯救了自己?

即使是非常深入地进行内在工作,你仍然是为自己而做,仍然想获得某些东西。你必须质疑自已为什么想与上主合一,答案是你想获得更美好的感觉;或许你以为你可以成为上主的新娘。

这种观点其实很正常,大部分人都是如此看待生命的。你永远是为了自己而活,虽然你愿意为他人服务,但出发点仍然是为了自己。

基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我不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把祂当成凡人来追随。跟从基督意谓着追随真理,因为基督就是真理或实相的代表。

若想追随真理,“就当舍己,天天背起十字架来。”这是一段十分精微难解的话语,因为我们通常会认为自己有两个主人,即使把自己奉献给真理也一样。我们以为我们既可以为真理而活,又能同时拥有自已想要的东西。修行有一大部分就是要处理这种内在的挣扎。然而真理的要求到底是什么?自我的需求又是什么?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向自我妥协。

基督曾经说过,你若是为自我而活,或者试图妥协而去侍奉两个主人,是行不通的。你将会丧失你想拯救或拥有的生命。丧失你的生命,意谓着无论自我怎么活,都不可能活出真实的生命。你的人生永远是空洞、无意义和不满足的,因此不如死掉算了。

另外还有一种解说的方式,我通常会用“死不掉”来替代死掉。因为你的自我如果死不掉,就会像行尸走肉一般,无法活出最真实的生命。

前面提到的“就当舍己”这句话,暗示着自我的需求若不是和真理的要求相反,就是和真理的要求相抗衡。如果我们非常深入地去了解这句话,可能会发现它其实意谓着:“我追求真理是为了自己。”如果你对自我有所了解的话,你会发现它和真理永远是背道而驰的。自我的存在方式和它自认为的方式是相左的。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我,这个我有它自己的生活。拥有自己的生活就是为了我这个人。”这个信念本身就意谓着你不是为真理而是为自己在活。但基督意识或宇宙意识的层次上,自我并不是一个独自存在、拥有生命的存有。事实上它根本不存在。由于它不存在,所以为自我而活就代表你是在崇拜一个虚假或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当然,要认清我们的自我或人格根本不存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基督的那句话不仅仅在说明自我是不真实的东西,祂其实用了一种特别的方法,让我们洞悉这整个情况的解决方式。祂要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到底是为真理、上主、基督而活,还是为自我而活。

祂说的是:“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做真理的追随者,亦即我所谓的不断为真理牺牲生命。不断为真理牺牲生命,代表要天天背起你的十字架来,也就是天天都臣服于真理以及真理之道。

许多的宗教和灵修传统都强调这种精神,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这部分的内在工作。如果你一直想救自己,这部分的内在工作是无法生效的。你修行若是为了追求自我或为了利益自己,是行不通的,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内在工作的目的本是要舍弃自我、把自我交出来以及牺牲自己;为真理牺牲自己。

这并不是一种道德观,也不代表为自我修行是件坏事,或者会遭到上主惩罚。某些人的确是这么想的,但我不认为如此。我把它看成是一种自然律。一个渴望追随真理的人,怎能为自我而努力呢?自我根本是个虚假的东西,因此这么做不可能生效的。

如果你修行是为自我,是为自我而活,不代表你是个很糟糕的人,或者需要被惩罚。你不过就是为自我而活罢了,而你获得的必定是一种小我的生活;你不可能活出真理来。我不认为这是很糟糕的事,也没人会要求你不这么做。

刚才我们读到的那段圣经里的话,指的并不是“应该”跟从基督。基督的意思是如果任何人“愿意”跟从我,如果这就是你的选择,那么你必须弄清楚自己选择的是什么。你必须弄清楚其中的意义以及势必会发生的事──天天背起你的十字架来。

我说的自我牺牲,并不是要你成为一个受害者,或者必须受苦。这不是我的意思。自我牺牲最深的意义是选择真理而非幻觉。你要牺牲掉的是幻觉,然后要选择真理。

基督所谓的选择,并不是指偏好灵性上的洞见或体悟。基督的意思其实是要我们学会如何生活。因此你究竟是在依据真理在活,还是依据小我的观点在活?“凡要救自己生命的”意谓着如果为了小我而去救自己的生命,“必丧掉生命”;但“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则会因为追寻真理而“救了生命”。到目前为止我还未充分解释这段经文。

就日常生活的每个当下而言,这段经文究竟带来了什么启示?假设你结束工作回到家,拥有两三个小时的放松时间,你会做什么?你会为自己,还是为真理而活?也许你会去看场电影,探望朋友,看电视,读书,或是做些其它的事。在上述的这些活动中,你服务的对象是谁?你的动机是什么?你的驱力是什么?你是在满足自己,还是把自己交出来、臣服于真理?

当然基督的意思并不是:“如果你的确是为真理而活,就不能看电视。”我不认为这是祂话中的意思。几乎所有的灵修传统都强调自我必须舍弃,欲望必须否绝掉。这就是弃世苦修的基础。我认为其背后的原理是,只要我们还在为自己效劳,而且把自己当成了真实的存有,就会不由自主地忽略真理,从纯物质次元的角度运作。换句话说,我们会认为的确有一个独立存在的自我,它有许多需求和想要做的事,也有各式各样的发展等等。

基督并不是说自我不存在,祂说的是自我应该为真理而活,应该跟从真理。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个观点,因为基督并没有说自我必须消失,灵性才能重生。然而祂所说的死亡究竟是什么?死亡意谓着把对自我的身分认同舍弃掉,不再活在自我中心的状态里。从属灵的角度来看,自我的死亡就是不再活在自我中心的状态,而选择活在本体、上主和真理之中。

这是一个很容易误解的议题,因为我们总是强调以无我的态度活出自己的生命,但如何才能办到呢?以无我的态度来生活,意思就是要为真理而活,因此你不能为了小我而活,也不能有“我的人生”之类的观点。当然你仍旧会去做许多事情,但中心点在哪里?服侍的对象是谁?目标是什么?

我们认识的自己通常是一个有中心点的存有或意识体,它有一个自我,也有特定的身分或倾向。这个自我和他人、宇宙或其它生命是有界线的,而我们的人生就是为了让这个自我活下去,因此我们很难想象如何不为了自我或自我的满足而活。

即使当你有了美妙无比的开悟经验,仍然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活动。那时你是处在一种开阔无边的状态里;你的自我消失了,于是你终于领悟万物皆是一体的。五分钟之后你对先前发生的这件事开始感到兴奋不已。你察觉这件事只发生在你的身上而非别人身上;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但如果你并不是为自我而活,那么这个经验发生在你身上和发生在别人身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它发生在别人身上和发生在你身上是一样美好的。

我不认为这次聚会之后你们就能按照这种观点来生活,我指的是我们要以无我的生活为目标;也就是要活在实相中。今天我们必须把这个目标弄得更清楚一点,看看我们的内在工作究竟要做些什么。我们必须了解自我牺牲为什么是必要的。请留意,我们并不是为某个人、某个组织、某位老师、学校或团体牺牲自已,我们是为了真理或实相而牺牲自已。

我们的文化通常会把“牺牲”理解成被剥削或变成受害者,因此我们很难了解为什么自我牺牲是正确的生活方式。如果某人采取自我牺牲的生活方式,人们就会认为他有烈士情结或容易受人操控。人们很难了解自我牺牲代表的是臣服于真理。

自我牺牲不仅仅意谓着臣服于真理,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个观点本身就是真理。若想真的洞悉真理,必须有某种程度的自我牺牲,因为洞悉真理就是领悟到实相是超越自我、最终会把自我废除掉的一种更宏大的状态。认清真理就是认清自我并不是以我们认为的方式存在着。然后我们就会发现,真实不虚的生活并非我们认为的那种生活。

自我牺牲不是要我们受苦,如果把自我牺牲看成是痛苦的事,就尚未彻底认清真相。但是有一段时间我们势必会感到痛苦,不过痛苦会越来越减轻。一段时间过后,自我牺牲会变成一种自然产生的驱力,原因是我们对实相有了真挚的爱。当我们有了真实的体认之后,为真理牺牲自己就会是一件喜悦的事了。为真理放弃你的生命,意谓着活出真人的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放弃自己的生命就等于拯救了它。

当我们以自我的角度考虑事情时,我们的观点通常是自我中心的,也就是灵修传统所谓的被动物本能或欲望所操纵──奠基于物质现实的倾向,其目标就是要满足本能需求,譬如追求生活保障、安全感、享乐以及社交生活带来的慰藉。满足自我基本上就是满足这些需求。当这些需求产生时,你会发现它们通常是奠基于小我的信念,也就是认为自己和实相的其它部分是分开的,因此必须支持它才能生存下去。我们通常无法区分身体和自我的身份认同。

但如果从非概念性实相来看这整件事,就会发现自我只是心中的一种概念罢了。长久以来我们对这个概念一直信以为真,认为身体和其它物质事物是分开的,而且下了一个结论──我有一个自我以及它的本能需求。我们的许多需求若不是出自于本能,就是出自于对这些基本需求的反应。这些需求都是真实的,但若是变成了生活的目标,你就会像基督所说的:“必丧掉生命。”于是就不可能拥有真实的生活了。但你若是为基督或真理舍掉了生命,反而能活出真实的你。

对大部份人而言,这种生活方式感觉上就像是丧失了生命一样,然而你的生命究竟是什么?它其实只是一些本能需求罢了。考虑自己该如何在物质世界存活下去,如何获得安全保障和享受,如何拥有社交上的慰藉以及社会的认可,如何得到伴侣的慰藉等等,就是我们一般认为的生活方式。但基督的意思却是:若想活出真实的你,这些考虑都不应该是最主要的,也不该是你行动的理由或生活的核心。

生活的核心应该是真理才对,而跟随基督就是跟随真理,亦即要依照真理而活。基督的话语指出了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指出了生命的深度。如果我们活着只是为了满足世俗需求,我们的生命就是肤浅的,并缺乏灵性带来的生命力。灵性的生命力是一种更深奥、更原创、更根本的东西。这种生命力和满足世俗需求毫无关系。

但我们在物质需求上必须满足到某种程度才行,因为我们仍然得生存下去,而且必须拥有某种程度的慰藉,才能发现真实的人生是什么。人生是为了开悟而不是为了其它目的。开悟不是为了拥有更美好的关系或更令人满意的工作。我们追求开悟并不是要得到更好的朋友或变得更成功。基督要我们跟从祂,意思是要把开悟当成人生的核心目的,因此本能需求必须臣服于真理之下。自我牺牲或是背起十字架来,意谓着你的性需求、社交需求或自保本能若是和真理起了冲突,那么很显然你必须放弃这些需求。不是暂时放弃,而是不间断地每天都要做到这一点。

这才是弃世真正的意涵。你放弃自我并不是要变成圣人,也不是要获得上主的奖赏。你做这种选择是因为你认为实相、本体和上主的旨意才是最重要的。

在圣诞假期谈这个主题是很恰当的,因为这能提醒我们内在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有时我们会忘了我们的目的,而开始认为内在工作是为了改善我们的关系。我们希望内在工作能让我们快乐一点,或帮助我们改善和上司及其它人的关系。没错,“钻石途径”的确很注重这些心理议题,但最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改善关系,而是要藉由对心理议题的了解,来看到更深的实相。因为了解了所有的心理议题,才能看见埋藏在底端的核心部分。

拥有更理想的婚姻生活,或是更能享受自己的工作,都是很美好的事,但这并不是我们做内在工作的最终目的。如果这就是你做内在工作的目的,那么你想要的只是一种心理治疗罢了。心理治疗的确有其重要性,然而内在工作并不是一种心理治疗,它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解除痛苦,让人生变得更美好。它其实是要你和实相产生关系,让实相变成你生命的核心,让实相成为你的上主,你祈祷的对象,以及牺牲自己的理由和存活下去的目的。

我们可能会觉得若是侍奉真理,自我就会丧失一些东西,“如果我静坐两个小时,就没办法和朋友相处了。我会因此而失去谈八卦的乐趣。”我们是不是经常处在这种矛盾中?每当团体静坐的时间来临时,你就会想去做其它更有趣的事。

投入于内在工作会带来长期的挣扎,这种挣扎就是内在工作要努力的部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自然会选择跟随真理,但过程里仍然会有矛盾冲突。一开始我们会把对自我的认同当成对真理的认同。我们看不出误谬所在。

昨天晚上我读了一段有关十三世纪的一位苏非女性的故事。她的名字叫拉比雅。她是一位开了悟的圣人。在她临死之前,有三位著名的苏非圣者去探望她,这三位圣者都给了她有关人会遭逢不幸的忠告。第一位是这么说的:“臣服于真理就是不对不幸的遭遇产生抱怨,因为上主的旨意就是要你经验不幸。”这位女士回答道:“这似乎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态度。”第二位圣者告诉她说:“臣服于真理就是要让自己快乐起来,因为这是上主的旨意。”女士的回答是:“对我而言这是行不通的。”第三位圣者的建议则是:“侍奉真理就是对上主感恩,因为祂以带给你不幸来眷顾妳。”女士的回答是:“我已经快要死了,这句话对我来说仍然是无意义的。”于是三位圣者同时问她:“那么你就说说你的想法吧?”她回道:“对我而言,臣服于真理就是彻底面对真相,乃至于根本不认为有所谓不幸这件事,因为我的眼中只有真相。”由此可见她有多么爱真理了。对拉比雅而言,真理才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

我们越是深入思考,就越会发现这种生活方式很困难,因为它跟人格的本质是对立的。圣诞节有另一种享乐的方式:为了爱真理而享受自我牺牲。但我们爱真理并不是为了获得什么。我们只是为了爱真理而爱真理。

有两种要素可以促成我们依照真理而活,一是对真相的洞察,二是觉知到自己无法洞察所有真相时,宁愿舍弃自我。首先,若想看到自我的真相,必须明白自我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真实、重要或根本。自我基本上只是奠基于肉身的一种结构罢了,其中最肤浅的部分是自我形象,最深的本质则是实相。因此为真理而活,某种程度上就是为自己而活,但并不是属于尘世的那个自我。你会发现为自己而活以及为真理而活,其实是同一回事。我的真我和宇宙的本质并不是分开的,也不是跟你的真我分开的,它就是一切存在的本质。如果我的行动是真实不虚的,自然能够为你我服务,而不会去思考你我的分别,因为实相是属于大家的。因此牺牲你的生命,意谓着采取真实的行动,做出客观和正确的事情。

为基督牺牲生命代表要依照真理而活,亦即客观地生活,同时要根据实相来采取行动。一旦明白牺牲的不是自我时,你就不会有被牺牲的感觉了。你会发现自我并不是你的实相或核心部分,而透过自我牺牲,反而能获得更根本、更真实、更令你满足的东西。

一段时间之后你甚至会说:“我不再想获得满足,我只想让上主快乐。我不想让自己快乐,只想让祂快乐。”于是你不再向上主祈祷说:“主啊,请赐给我这个东西,让我快乐起来。”你的祈祷会变成:“告诉我该怎么做,才能让祢快乐?”因此,每当你想要满足自我的时候,界分感便产生了,那时你就是为外在的自我而活,这意谓着你已经舍弃了更深的实相。基督把跟随祂称为一种牺牲:背起十字架来。但是从实相的观点来看的话,却不是一种牺牲,而是领悟了实相是什么。由于我们领悟了实相,所以生命得到了拯救。你会发现什么也没牺牲,因为你舍弃的东西都不是真正的你。你内在那个最深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外在的一切都是为内在的那个东西服务的。我们错把外在的一切当成了真实的自我,因为大家都这么认为。基督十分了解这个道理。祂知道即使是最客观的实相,人类还是很难依照它来行动。祂选择了一种简单的方式帮助人们了解真相,所以采用了“牺牲”这个字眼。你的确会有这样的感觉,但事实上并不是一种牺牲。基督说:“跟从我。”当你真的跟从祂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其实是在跟从自己。虽然祂说:“就当舍己。”其实你并没有丧失什么,反倒是体验了宇宙的合一性。因此我们必须甘心情愿地为真理牺牲自我。

举个例子,你静坐了两个小时后有了某些体悟,而突然产生了一种洞见。你发现实相才是存在的价值及本质。或许你的确有了体悟,但根据体悟而活又意谓着什么呢?可能意谓着必须舍弃生命。然而你发现你并没有舍弃掉自我。从禅定中出来时,你发现世俗部分的自我仍然健在。它势必会再度确立自己,而且会带来矛盾冲突。虽然你有了一些体悟,但仍旧会面临挣扎,因为你深信自己就是那个表层的自我,因此还要下许多功夫,才能真的牺牲自我。

其实我们要舍弃的并不是肉身,而是心中的概念或心理上的信念。但我们的心智并不能区分肉身与心理上的信念,舍弃掉这些信念感觉上就像肉身死亡了一般。因此根据真理而活,意谓着宁愿放下对肉身及其生活的执着。举个例子,穷或富与真理的生活毫无关系,但由于世俗性的自我很喜欢富有,而且喜欢过舒服日子,所以我们必须甘愿放下财富。如果只有这样才能活出真理,就必须接受贫穷。

真理从不强调要抛弃家庭生活,或是不能拥有爱人及婚姻。由于世俗性的自我格外关切这些事情,所以你必须牺牲它们来活出真理。世俗性的自我对外在的满足非常执着和认同,甚至会以其来定义自己,所以我们才会认为必须拿这些东西来换取真理。臣服并不代表你要把钱捐给别人,但是当这类挑战降临时,你必须心甘情愿地做这件事。凡是面临选择时,我们选择的都应该是真理。

根据纯客观真理而活是很困难的事,因为世俗性的道理往往会扭曲它。虽然我们外在的一切全都属于世俗世界,但我们的内心可以变得越来越不世俗,越来越属灵,越来越接近存在的本质。

我们的确有生理需求,但灵性上的需求是更深切的,因此我们可能认为两者可以兼顾,其实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为灵性需求而舍弃外在需求。但我到底该把多少注意力放在灵性层次上,多少注意力该放在物质层面上呢?除非你已经彻底整合,否则不可能有解答。你不可能有解答,是因为世俗性的需求永远想确立自己,永远想持续下去。它一直在你的心中运作,影响着你看事情的方式。它的本质就是不断想满足本能需求。它根本不关切灵性生活或内在生活,也不想服侍上主或耶稣基督,甚至连灵性是什么都不知道。当这个以生存为导向的自我操控大局时,你却想忆起自己的灵性体悟,这就会造成一种做梦的感觉。你不但会觉得本体经验没有意义、和你赚钱谋生毫无关系,而且也不能让你找到更合适的人做爱。

我们必须认清我们都有这种求生本能。这个在物质世界运作的部分,可以帮助我们存活下去,我们的确需要它,但是它很想掌控大局。它本来应该是个随从,却想变成主人。除非它获得适当的教育,并且有了成长,否则它的本质就是想当主人。因此内在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带给它一些教育。我们已经花了很长的时间探索内在工作里的客观现实,以及看见真相的可能性,现在我们是从基督的观点在看这些事情;这代表我们必须心甘情愿地牺牲自我。从这个角度来看,跟从基督或真理,就是要舍弃生命。

因此首先我们必须认清,根本没有牺牲这回事。我们认为的那个会被牺牲掉的自我,并不是按照我们所想的方式存在着,所以并没有牺牲这回事。第二个要认清的事就是,臣服于实相感觉上就像是放弃自己的生存需求或欲望一样,因此即使能活出真理,仍然有一种舍弃生命的感觉。

在内在工作的过程里,每个人都会遭逢一些挑战,总有一天我们会来到十字路口,必须做出一些改变。这些挑战会帮助我们成长和发展,也会让我们了悟什么才是符合真理的生活。我们的挑战越多,就越有机会发展出真实的洞见。

如果你的生活一直很舒服,一直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可能会认为:“每件事都很顺利,现在我可以灵修了。”事实上,事情不是这样运作的。其实你越感觉舒服,越是无法选择灵修,变得清明。如果每件事都很顺利,势必很难认清自己是在为真理服务,还是为自己服务,因此某位苏非圣者才会说:“若是遭逢不幸,就该对其感恩。”因为那会提供你一个机会,看看自己会选择真理或是自我。我认为基督教的观点也很强调受苦的价值,以及背起十字架的意义。我不知道教会里的神父是怎么想的,但是以我来看,跟从真理并不代表必须自找苦吃,因为困境自然会给我们机会,让我们认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妄。

圣十字若望经常谈到受难与痛苦,他一直很欢迎这类挑战。当痛苦降临时他总是很欢喜,因为这给了他一个为真理放弃自我的机会。如果你真的渴望见到实相,就会因遭逢不幸而感到快乐,因为你会把挑战当成是一种引领和帮助。但大体而言我们并不需要出去自讨苦吃,其实挑战一向都在眼前。我不认为我们需要找苦头吃,因为我们的内在工作已经提供了许多挑战,不过这些挑战比起真实生活的困境还是小得多。譬如我们会要求你彻夜不眠地探索下去,有时也可能把聚会时间拖到六点半,而你的约会是五点半。这就可能带给你一些小小的挑战,但是和真实生活的挑战比起来,仍然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设计这些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想给你们苦头吃,如果我真想给你们一点苦头吃,就该设计出更有效的方式才对。真正的关键其实在于如何过自己的生活。你的选择究竟是什么?你是从什么观点在做内在工作的?你是以内在工作的哪个角度在过日子?你的目标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你的中心点是什么,动机是什么?你是为了什么而做出了奉献。

基督说过,若想跟从祂,就必须离开家庭、孩子以及父母。我们已经认清你要离开的并不是外在的母亲,而是心里的母亲形像。基本上你必须摆脱掉内化的所有客体关系,因为这些客体关系就是自我感的来源。

真的在进行内在工作,感觉上就像是离开了家一样。大部分的人对母亲都已经不再执着了,许多人甚至完全不再谈及母亲,因此你必须摆脱的其实是内化的母亲。但自我很难把头脑里的建构和物质现实区分开来,我们以为头脑建构出来的东西就是物质现实,所以选择依真理而活才会带来牺牲自我的感觉,我想学员都有这方面的经验。你原先来到这里是想获得一些东西,年复一年却失去了许多东西,一段时日过后有些人甚至会感觉:“我不知道自己还剩下了什么。”

基督说:“把你的生命交给我,为我牺牲。”我们这里不要求你这么做。我不要求你为我牺牲生命,只要你认清真相、放弃虚妄不实的东西。当你真的愿意放下外在的执着时,就代表你已经拥有了足够的爱,然后你才会说:“我愿意放弃我的孩子、我的祖父、我的工作、我的汽车、我的声望、我的成就、我的未来、我的美貌、我的功勋……”如果你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你有了足够的爱而愿意让这件事发生,你就会发现你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一无所有。

你会发现身上的重担突然消失了,黑暗突然不见了,那时你才察觉你的整个人生──你周围的人、房子、汽车、种种的活动、兴趣以及投入的事物──就像乌云罩顶一般。在没有真正领悟之前,你很怕失去这些东西。你会基于恐惧而想象:“我将会穷困潦倒,染上重病,没有任何人会来照顾我。我会又老又穷,没有一文钱,也没有任何保险。我无处可以投靠,外面已经冷得下雪了,而我连保暖的衣服都没有,上面尽是一些破洞。”这些都是你想象出来的情况,你认为自己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甘愿失去所有的东西,经过一段时日之后就会发现,你所有放弃的东西都不像想象的那么真实。你并不是真的拥有一辆汽车。没有任何人真的拥有汽车,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些车子都是基督意识的。如果你真的放下了自己拥有的一切,就会发现你的车子其实是基督意识的。你的房子属于基督意识,父母属于基督意识,孩子属于基督意识,而你所有的活动也都属于基督意识,因为存在的只有一个实相。万物皆为一体,这便是我们最终的发现。若是能放下以往当真的事物,我们就会看见这一体性。

当这件事发生时,并不代表你再也看不见汽车了。或许有一阵子汽车会消失不见,或许所有的东西都会消失不见;这便是钉上十字架的真谛。然后你会重生,那时所有的东西又出现了,但出现的方式和以往截然不同。这种重生是从灭绝自我、丧失一切之中出现的。如果你能放下这一切,就会发现所有的东西都融入到终极实相里面,从其中就会出现重生,而那便是基督意识或宇宙意识。处在那种状态里你会发现,周遭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和谐、爱与感恩;藉由这种方式你反而拯救了自己的生命。然后你的肉身就会转变成基督的身躯。每个人都是基督的肉身,而基督的肉身就是爱、圆满、和谐与美。

但小我的观点却是这里有个你、那里有个我,我拥有一辆车,你也拥有自己的车子。你的车子登记在你的名下,我的车子在我的名下。如果我的车子出了状况,我不但会损失金钱,甚至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失去某个东西时,会有一种丧失方向的感觉。假如你失去了一份关系,或是你的房子着火了,母亲过世了,那时你的感觉往往是:“我不知道我是谁了。”

今天我们探讨的是放下头脑里的概念,接受基督的观点。其实基督的教诲是比较人性化的,因为祂并不要求你看见非概念性实相。祂表达的方式大部分的人都能理解。

我们通常认为圣诞精神就是给予和分享,但我们到底给出了什么?如果你给出的是钱或礼物,那并不符合基督所强调的给予方式。如果你给出的是你自己,如果你为了真理而舍弃自我,那才是真正的给予。你的给予如果是基于每个人都在这么做,而且圣诞节就应该做这件事,或者做这件事令你觉得很舒服,别人给了你礼物、所以你必须回报等等,你认为这就是圣诞精神吗?我相信许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根据我的了解,这并不是基督的本意。

内在工作乃是要客观地认清实相是什么,并且要认清物质次元和灵性有什么关系,真我和外在的我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其实内在工作的真谛就是要为了内在而舍弃外在。由于我们认同的是外在世界,所以才把这件事诠释成了自我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