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底凉衣架:[原创]古代中国不是专制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9:55:33
古代中国不是专制社会 

  几十年来,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定性一直是封建社会,但最近几年,学

界对这一定性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认为秦汉以降,中国不能称作是封建

社会,而应称作是集权专制社会,这一观点越来越成为学界的主流。

  我认为,把秦汉以降的中国古代称作是集权专制社会还不十分准确。

相对于西方中世纪,中国是大一统,因此集权是东方的特征,但相对于

西方,专制是否是东方的特征呢,显然不是。

  在一般的认识中,集权和专制总是相连使用,或者认为集权就是专

制,专制就是集权,很少有人区分两者,但这两者应该是有区别的。那

区别在哪呢?

  我认为,集权是体现在行政上的统一,而专制则是体现在思想上的

统一,这应该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如果以这为定义,那古代中国是典型

的集权社会,而古代欧洲则是典型的专制社会。


学界一般认为,专制一词,是专断独裁的意思,具体是指担任社会公职的个人或集团,独揽公共权力,完全凭自己或集团意志行事,而不受任何限制。

从上面的定义来看,专制基本上就指的是集权,即将社会的所有权力集中于个人或集团,包括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力。

实际上,专制与集权是有区别的,如果将两词的意义混淆,则不利于对社会形态的描述。


学界一般将中西方专制主义分别定义为绝对专制主义和神权专制主义。绝对专制主义就是指天子掌握绝对的权力,即权力集中于天子一人或以他为中心的小集团;神权专制主义则是指基督教神权至上,即神权对人民思想的绝对控制。可以看出,这两个定义实际上体现的就是行政的绝对集权和思想的绝对专制。因此我认为,我将中古的中国社会定义为集权社会或绝对集权社会,将中世纪的西方社会定义为专制社会基督教专制社会,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将中古的中西方社会分别定义为集权社会和专制社会,并不是说中国有集权无专制,西方有专制无集权,而是认为中国相对于西方集权特征特别突出,专制特征则相对弱化许多。

为何说在中古社会中国相对于西方而言专制(指思想)特征要弱化许多呢?让我们对比一下中西方专制主义的实现手段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在中世纪的西方,专制主义的实现手段是宗教统治。西方利用宗教信仰来箝制人民的思想,保持社会的思想统一性,从而维持统治秩序。上帝被作为宇宙的主宰,圣经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教条,社会的价值体系以宗教教义的面目出现。宗教组织——基督教教会是社会生活中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有自己的地产、组织制度、统治规则,甚至还有暴力机器如法庭、监狱等等。在经济上,教会要对全体农奴征收什一税;在政治上,教会掌控着社会意识形态,并可以对国王产生直接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左右其行为。

在中古的中国,专制主义的实现手段是文化统治。从汉武帝在大儒董仲舒的建议下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后,儒家思想基本上一直是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经典也被奉为像基督教圣经那样统治社会的至高准则,但它并不完全排斥其它的社会价值观。在实践中,中国的统治阶级以文化先行的方式来推行礼法之治,鼓励而非强制人们学习和接受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表现出了极强的文化作用和对广大人民的亲和力,它的实用功能非常强,却没有如同基督教教义一样的绝对强制性。作为实体的儒家不是一个实际的社会组织,而是对千千万万儒者个体的统称,因此无法对君主产生像基督教一样直接且巨大的影响,只能通过儒家思想在社会文化中的推广传播来间接影响以至制约君权。


十八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把政体形式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那什么是专制呢?孟德斯鸠说:“专制的原则是恐怖,恐怖的目的是平静。”

在以儒治天下的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是以集权为组织方式,但统治的原则是以德治国、以孝治国、以礼治国。虽然在有些时候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恐怖的手段,如武则天、明太祖等,但他们都认为那是特殊情况下不得以为之的,最终还是要以宽刑治国。

所以,虽然孟氏认为古代儒教中国是属于专制社会,但以孟氏对专制的定义来看,古代儒教中国不能称作专制社会。